最近出了很多的小天才,先是昆明的一個小學生,研究了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和機制,這應該是一個讓碩士流淚、博士傷心的題目,但就是被一個小學生給做了。
然後又是一個天才少女,14歲創立了3個品牌,自稱一天可以寫2000首詩、300首詞牌、1.5萬字小說,堪稱寫作機器人。
終於在被打破了常識的網民的追問下,那個掌握基因表達的孩子的家長道歉了,說孩子對此有興趣,也就教了;而且稱孩子掌握了項目的概念和研究方法;並且自己不知道項目不能由他人撰寫。
拋開毫無誠意的道歉不說。
倒是想替他問問,不知道是孩子,還是你覺得孩子產生了濃厚的科研興趣?
也不知道是孩子,還是你獲得了該項目主要實驗數據,並基本掌握了該項目涉及的基礎概念和研究方法?
這樣不尊重孩子,強加個人意志給孩子,學術道德又不端正,真的替這個孩子感到可憐。
那個一天2000首詩的小孩演講的視頻也是在網絡上瘋傳,「傳銷式」的演講風格,從慷慨激昂到潸然淚下可以無縫切換。
小學時,女孩曾十分自閉,現在卻夢想登上世界級舞臺。讓她徹底蛻變的,就是安徽衛視《超級演說家》的選手姬劍晶。
人們順便發現,姬劍晶來自陳安之團隊,而陳安之可能是中國「成功學」營銷最厲害的人,都沒有之一,賣課賣書收弟子,兩人搞得演講會,翡翠席位6800一位,貴賓席位2580一位。
這孩子的爸爸說自己和中國國際新聞社的郝社長是兄弟,對方十分欣賞女兒的寫作能力,於是便將其招入麾下,現在岑怡諾小姑娘已經是這家雜誌社的副主任了。
這家叫做中國國際新聞社的創始人叫郝江華,自稱是前人民論壇網的主編助理。總編輯則是來自河南的一名廳級幹部。此外,還有自稱是光明日報副社長的王林等一幹媒體大佬為這家媒體撰寫刊名,一起參加活動。
稍微一查就知道這是一個從備案信息到管理人員都雲山霧罩的假媒體,不知道孩子他爹怎麼就深以為然。
孩子是無辜的,他們任由大人打扮,透過孩子,肉眼可見的其實是已經失去理智的大人的功利心。
當年,舉國家之力培養的少年班的「三大天才神童」——寧鉑、謝彥波、幹政他們的命運又是怎樣?
1978年寧鉑入校,開始學習理論物理,四年後,寧鉑在中科大留校任教,19歲時就已經成為了全中國最年輕的助教,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但是寧鉑喜歡天文,中科大沒有天文;他想轉南京大學,但是中科大不放;後來學習理論物理後,他迷上了星象和氣功,最後他開始在公開場合批判神童教育。
直到2003年,出家為僧,輿論譁然。
11歲上大學的謝彥波,15歲進入中科院讀碩士,18歲讀博士,但是因為沒有處理好和導師的關係,國內的博士學位沒拿下來,去了美國的普林斯頓待了近10年,還是沒能處理好跟導師的關係,美國的博士學位也沒拿下來,最後當了一名普通教師。
而幹政去普林斯頓的時候16歲,但是同樣是因為和導師的關係,沒有拿到學位,他又拒絕回中科大繼續讀博士,而是賦閒在家,等想要回到科大工作,已經達不到科大的條件了。
到最後也沒有從事科研,也沒有工作,據說和母親相依為命。
中科大少年班40多年培養了4000多位畢業生,熟悉一點的可能還知道,張亞勤(創辦微軟亞洲研究院)、馬東敏(百度李彥宏的夫人)、和其他少年班畢業生一樣,他們也都在平凡的崗位上工作。
可能最讓讓人驚嘆的是在少年班40周年的2018年,《Nature》雜誌公布了2018年度影響世界的10大科學人物,位列榜首的科大少年班22歲的校友曹原,發表了兩篇關於石墨烯超導的重要論文,這樣被世人公認的天才真是少之又少。
國家對於天才的培養,尚且如此,家長喪失理智的拔苗助長又會產生多少悲劇?
無數的案例和研究也證明,相比於孩子的成功,好奇心和自驅力才是孩子健康成長最為重要的因素。
多少孩子贏在了起跑線,輸在了終點線,他們最後缺乏的就是自身的好奇心和自驅力,而這才是他們人生的發動機。
記得張泉靈說過一句話,她的教育理念就是把孩子自驅力的種子小心的放進熱情的保護區裡。
是的,自驅力是種子,需要時間和呵護才能慢慢長大;熱情是保護區,只有在熱情的保護下,自驅力才能茁壯成長。
我寧願相信媒體發現的這些新聞只是離奇的新聞,大多數平凡的家長也都懂得自驅力和熱情這樣樸素的真理;那些被家長的功利心綁架的,任人打扮的孩子們能早一天露出自己發自內心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