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彌山周圍的四大部洲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2020-12-20 重述華夏文明

佛教四大部洲探源

在《關於崑崙、伊甸園和阿耨達山的比較》一文中,已經詳細論證了一神教裡面的伊甸園、中國的崑崙山和印度的阿耨達池其實是同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魯文佐裡山。由此推理,可知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和中國所記載的聖地是同一個地方,也就是說世界文明是一元發端,百花爭豔,並不存在多地發源。這些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中關於文明之初的記載實際上都是源自上古文明,只是由於選擇的重點不同,描寫的角度不同,故而呈現出了不同的面貌,一如白色光經過濾鏡析出七彩一樣,上古文明在世界各地綻放出了百花齊放的絢麗。

《起世經卷第一,閻浮洲品第一》

諸比丘。須彌山王北面有洲。名鬱多囉究留。其地縱廣十千由旬。四方正等。而彼人面。還似地形。諸比丘。須彌山王東面有洲。名弗婆毗提訶。其地縱廣。九千由旬。圓如滿月。彼間人面。還似地形。諸比丘。須彌山王西面有洲。名瞿陀尼。其地縱廣八千由旬。形如半月。彼諸人面。還似地形。諸比丘須彌山王南面有洲。名閻浮提。其地縱廣七千由旬。北廣南狹。狀如車箱。其中人面。還似地形。

《起世經》裡的這一段,描寫了在須彌山的周圍有四大部洲,分別是弗婆毗提訶、瞿陀尼、閻浮提、鬱多囉究留,也就是東勝神州、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和北俱蘆洲。這四個州分布在須彌山的四個方向,其形狀分別是半月形,滿月形,車廂形和四方形。在對東勝神州和西牛賀洲的形狀的記載有兩個版本,在上圖中,東勝神州是半月,在上面的引文中西牛賀洲是半月。如果說四大部洲的記載源自上古文明,那麼這四大部洲就應當有真實的對應物。

我們循著阿耨達池的線索尋找,阿耨達池是崑崙附近的湖泊,那麼須彌山就應該是我們記載的崑崙山。這個被中國稱為崑崙,在佛教稱為須彌山的地方,就是位於非洲中部的魯文佐裡山。

一、須彌山和魯文佐裡山

須彌山一詞來自婆羅門教術語,後佛教引用,意思是寶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位於一小世界的中央,在他的周圍分布著四大部洲,須彌山居於天下之中,這和崑崙的位置是一樣的,崑崙也是在天下之中。

據佛經記載,在須彌山半,四萬二千由旬中,有四大天王宮殿。須彌山上,有三十三天諸宮殿,帝釋所住。須彌山的這些記載和崑崙也有相似之處。比如,在崑崙上有黃帝之宮,豐隆之葬。當然黃帝之宮不是建在崑崙山頂,而是在崑崙丘上,和佛經記載的在須彌山的半山處有天王宮殿是相似的。在崑崙山的最高層是太帝之居,和須彌山的頂上是帝釋天居住是相似的。

崑崙和須彌山的這些相同或相似的特點是各個文明在流傳中保留下來的對應遠古文明的一點共同的記憶。如果剝去神話外衣和誇張的成分,對崑崙和須彌山的描述是基本一致的。在

二、非洲和四大部洲

《起世經》記載的四大部洲分別是弗婆毗提訶、瞿陀尼、閻浮提、鬱多囉究留,也就是東勝神州、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和北俱蘆洲。在《關於崑崙、伊甸園和阿耨達山的比較》中確認了我們的崑崙就是位於非洲中部的魯文佐裡山,下面我們以魯文佐裡山為中心,看一下他的四面和四大部洲的比較。

1、東勝神州

《起世經》:須彌山王東面有洲。名弗婆毗提訶。其地縱廣。九千由旬。圓如滿月。彼間人面。還似地形。

這一段記載描述了東勝神州的特點,一個是在須彌山的東面,二是形狀圓如滿月。關於東勝神州和西牛賀洲的形狀,有的記載東勝神州是半月,有的記載西牛賀洲是半月。

在非洲地圖上,魯文佐裡位於西非大裂谷的邊緣,整個大裂谷將非洲分為兩部分,大裂谷的東面是一個彎月形的地帶,這個地帶的東北角是索馬利亞半島,南面在辛巴威一帶。從位置和形狀上看,大裂谷以東地帶符合東勝神州的記載。

2、南贍部洲

《起世經》:諸比丘須彌山王南面有洲。名閻浮提。其地縱廣七千由旬。北廣南狹。狀如車箱。其中人面。還似地形。

這一段記載了南贍部洲的特點,從位置上講,在須彌山的南面,從形狀上看,是南狹北廣,狀如車廂。

這一地帶位於魯文佐裡山南面,非洲的南部一帶,如圖。從方位上看,在魯文佐裡山南面,從形狀上看,南面狹窄,但是並不想南亞次大陸那樣是一個尖角,而是一個平的面,北面較寬,符合南贍部洲像一個車廂的形狀。

3、西牛賀洲

《起世經》:須彌山王西面有洲。名瞿陀尼。其地縱廣八千由旬。形如半月。彼諸人面。

這一段講了西牛賀洲的位置和形狀,西牛賀洲在須彌山以西,形狀像個半月。有的則記載為像個滿月。

在西非地區,整個非洲西北宛如一個圓球,位置在魯文佐裡山的西部。

4、北俱蘆洲

《起世經》:須彌山王北面有洲。名鬱多囉究留。其地縱廣十千由旬。四方正等。而彼人面。還似地形。

這一段記載了北俱蘆洲的情況,在須彌山的北面,呈方形。

對照一下非洲的東北角一帶,可以看到沿著紅海的海岸較為平直,其西北是沙哈拉沙漠,人們居住的地帶便是沿著尼羅河南北分布。整體式接近方形。

三、印度和南贍部洲

在四大部洲裡面,南贍部洲是最差的一個,佛經認為我們居住的地方就是這個南贍部洲。其實這一觀點來自於佛教的發源地印度,因為印度的地形酷似非洲南部,南狹北廣,和四大部洲裡面的南贍部洲最為接近,所以印度人對照記載,便認為自己所在的洲就是南贍部洲了。其實南亞次大陸和南贍部洲還是有區別的,儘管都是南狹北廣,但是南贍部洲的形狀像個車廂,而南亞次大陸的形狀像個錐子,這一點明顯不如非洲南部更吻合,只是印度人找錯了地方,到中原後有沿襲了印度的說法而已。

相關焦點

  • 敦煌壁畫中各式各樣的須彌山!古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山!
    須彌山一詞來自婆羅門教術語,後佛教引用。須彌山(梵語: Sumeru),又譯為蘇迷嚧、蘇迷盧山、彌樓山,意思是寶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根據《長阿含經》的說法,須彌山北為北俱蘆洲、東為東勝神洲、西為西牛賀洲、南為南贍部洲!
  • 1分鐘帶你了解佛門大須彌山、西方極樂世界,東方琉璃世界
    首先,我們到的第一站叫做大須彌山。這座山又名叫彌樓山、妙光山,大須彌的叫法是印度婆羅門的術語,後來被佛教引用。這座山號稱位於世界的正中心,在佛教徒的心中,一千個一小世界稱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的叫法就是由此而來。而大須彌山就位於世界中心一小世界的中央。
  • 《西遊記》中的四大部洲,到底是一體相連的還是隔海相望?
    《西遊記》中天下分為四大部洲,在第八回中如來佛祖說道:「我觀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東勝神州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巨蘆洲者,雖好殺生,只因餬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踐;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瞻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
  • 是誰最早開鑿了須彌山石窟?盤點須彌山六大未解之謎
    固原的諸山之王,是六盤山主峰米缸山,海拔2943米(一說2931米)。   而原州區這座個頭只有2003米的小矮山,竟被稱為「須彌山」,不能不佩服當年起名者的勇氣。   起名者何許人也?   這是須彌山的第一個未解之謎。   須彌山漢代稱逢義山,北魏、隋、唐稱石門山。
  •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芥子須彌山這些在佛教中如何解釋
    所以,不要誤認須彌山是喜馬拉雅山。佛過世之後,有些小乘經典這麼說,但也是很含糊的。老實講,真正的須彌山是個形容,勉強說是代表地球的地軸也不正確。據我的了解,佛經上說,大陽和月亮是須彌山一半,在須彌山的中間,根據《華嚴經》,須彌山應該是銀河系統。所以須彌山這個問題非常嚴重。
  • 揭秘:佛陀「須彌四洲」與「宇宙銀河」世界觀不衝突
    編者按:在一些佛經中,也會介紹我們所處大千世界乃至他方世界,就具體的世界來講,佛經也有極詳細的介紹,須彌山與四大部洲就是世界基礎結構。但在現代天文學上,宇宙構成又有不同說法,如從地球、月球到太陽系,從銀河系再到河外星系。這兩個敘述體系有什麼不同?是否相互衝突?
  • 「原創」去西藏,不要錯過山南 去山南,不要錯過這三座寺廟
    公元八世紀中葉,藏王赤松德贊迎請印度佛學家靜命蓮花生二大師共同興建,選址於赤松德贊的出生地,整個寺院的平在為橢圓形,建築布局按佛教宇宙觀的形式,中心主殿代表須彌山,揉合漢、藏、印度民族建築風格而建,四周以四大洲八小洲,日月殿以及四種佛塔等建築環繞,規模宏偉壯觀。現為全國重要文物保護單位。
  • 太和殿這塊石雕上的須彌山用意何在?
    還有一種像山峰的圖案叫須彌山,共五座,在海水紋和雲紋之間,須彌山一詞來自婆羅門教術語,後佛教引用。須彌山(梵語: Sumeru),意思是寶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古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山位於一小世界的中央(一千個一小世界稱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由來),後為佛教所採用。須彌山頂有三十三天宮,為帝釋天所居住之處。
  • 西遊記中的四大部洲,它們究竟位於今天什麼地方?
    如果有據可循,那麼這四大部洲分別位於現實世界中的那個地方呢?首先來說東勝神洲,《長阿含經》卷十八說∶「須彌山東有天下,名弗於逮,其土正圓,縱廣九千由旬;人面亦圓,像彼地形。」此洲有三事殊勝∶土地極廣、極大、極妙。由書中描述可知道這東勝神洲是由大海和小島組成,廣袤無垠,具有仙靈之氣,是很多道教大佬修仙之地。孫悟空出生的傲來國就位於東勝神洲。
  • 就佛經中「須彌山」問題與道友展開之爭論二
    如果釋迦只是以一物為參照物,而這個宇宙不以之意志為轉移,那麼,他不是唯心論是什麼?2.為什麼日月圍繞須彌山轉,地球不圍繞他轉?你每天能看到太陽東升西落,月亮陰晴圓缺就證明了「地心說」為真理,應該是地球圍繞太陽轉麼?古代獨立的天文體系就能證明他是對的麼?既然八萬四千不是確切數字,那麼又哪來的四萬二千、兩萬一千,一萬二千,六千、三千的確切數字?
  • 須彌山石窟靜臥千年,真容露出後,竟牽出系列未解謎團……
    ◎ 王迎霞在山坳裡靜臥1500餘年的寧夏須彌山石窟,突然撩撥了世人的神經。4月1日,固原市原州區須彌山石窟文物管理所正式啟動石窟壁畫修復保護工程,對第1窟、第48窟、第50窟、第51窟中共計185.47平方米的壁畫進行大規模修復保護。
  • 隱藏在古絲綢之路的「東方維納斯」1500年歷史須彌山還有啥秘密?
    今天我將用鏡頭帶領大家走進原州的須彌山,看看千年前古人給我們留下了什麼。絲綢之路的開通為中西經濟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也為佛教東傳奠定了基礎。佛教起源於印度,其石窟藝術也緊隨而至傳入阿富汗,進入我國的第一站就是新疆,新疆的「克孜爾石窟」是我國第一個開鑿石窟的地方。沿絲綢之路進入敦煌之後,在延絲綢之路河西段平行向外發展至永靖之後直接傳入當時的都城洛陽,再由洛陽向全國各地輻射。
  • 佛教世界觀中的四大部洲,原來我們的讀法一直都是錯誤的!
    在佛教思想中將人界一分為四,須彌山為娑婆世界的中心,其周圍的鹹海當中,分別有著居住不同種人的四大部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四大部洲皆是梵文的音譯,並以方位區分,在讀法上分別叫做: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四大部洲又叫做「四大洲」、「四天下」也可以略稱為「四洲」,然而四大部洲的名字由何而來,又有什麼特殊的意義,這還要從佛經之中探求真理。
  • 《山海經》裡的異獸到底是什麼?
    佛經中講過須彌山,在須彌山的四周,存在著四大部洲和七大鹹海。在四大部洲上面,生存著許許多多的生命。但是這四大部洲又是怎麼回事呢?因為在不同的佛經中,對天體有著不同的描述。最多的情況就是,周圍的四大部洲代表的是每洲八天,加上中心的須彌山,總共三十三層天。那麼,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四大部洲,其實是寫的不同層天的一些情況。
  • 《西遊記》提到的四大部洲是人類居住的地方,佛經裡有記載
    吳承恩的《西遊記》裡寫的是神佛事,那麼在《西遊記》中出現的四大部洲,在佛經的記載中,又是什麼樣子呢?關於四大部洲的敘述,散見於《長阿含經》、《立世阿毗曇論》、《俱舍論》等佛教經典中,這裡簡單匯集佛經中的一些記錄,我們一起看一看吧。
  • 實地探訪皇家園林小西天極樂世界須彌山,多角度實拍恢弘巨製
    《北海極樂世界須彌山》北海極樂世界殿位於北京北海西北角,建成於乾隆三十五年,乾隆帝為其母八十祝壽祈福所建。極樂世界的豪華不僅體現在建築格局上,還包括大殿裡的塑像。這是一座巨大的泥塑須彌山,象徵著南海普陀山。
  • 佛陀這樣說,一粒米的因果竟然大如須彌山
    修福是為了惜福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在《阿含經》裡有一則故事,記載了小小一粒米飯的力量相對於一座須彌山。目犍連一看,就運用神通搬來須彌山鎮壓。但還是無法平息河流,兩人只好回來稟告佛陀。佛陀正好在用齋,就輕輕拈起一粒米飯對他們說:「河水翻湧,是龍王讚嘆這對貧困夫妻能夠儘其所有布施的願心,你們把這粒米飯拿去,就可以鎮住了!」
  • 滿分作文 芥子納須彌
    佛曰:「你背對著太陽而行,看見的是什麼?」  「我看到了遠處皚皚群山,以及山腰盤旋的蒼鷹,還有影影綽綽的牛羊和牧人。只是,不再看見地面上投下的陰影。」  佛曰:「背光而行時,你眼中只有自己;向光而走時,你看到的是整個世界。須彌藏芥子,介子納須彌。只看到自己的話,你不過是茫茫須彌中一粒微不足道的芥子;若放眼遠望,胸納天下,心系蒼生,則須彌山也不過是你眼中的一粒芥子。」
  • 四大部洲之內,妖怪唯一不敢去的地方,強如九元靈聖也只能避開!
    在西遊記中分為四大部洲,是十法界中人道眾生居住的地方,位於須彌山四方,這四大洲有一個很奇怪的地方,那就是南瞻部洲。它在西遊記中是唯一一個,只有一個國家的大洲,那就是李世民領導的東土大唐。取經團度一路西行,有大妖怪96個,小妖怪不計其數,但是在西遊記中,南瞻部洲東土大唐卻沒有一個妖怪,這裡是妖怪們的禁地,是唯一一個妖怪不敢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