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了解人類意識來源有助於打造有意識的機器人

2020-12-15 太平洋電腦網

你可能聽說過有意識思維和潛意識思維,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人類實際上可能擁有三級水平的意識,而這一概念可幫助科學家在某天開發出真正有意識的人工智慧。

儘管人工智慧技術在飛速發展,但在許多方面,計算機仍然缺乏人類特性。

該研究報告的合著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神經系統科學家Hakwan Lau說:「人類意識不僅僅能識別模式和快速處理數字,弄清楚如何縮小人類與人工智慧之間的差距是科學家們一直的夢想。」 為了解決計算機是否會產生意識這一頗具爭議的問題,研究人員首先探索了意識是如何在人腦中產生的。為了研究,他們將意識劃分為三個關鍵等級,這三個等級可以作為設計真正有意識的人工智慧的「路線圖」。

Hakwan Lau 說:「如果你想讓你的機器人有意識,這三級意識水平就是我們建議你考慮的。」 第一級意識水平是C0級。這一意識水平是指在人類大腦中發生的無意識操作,如面部和語言識別。 研究人員說,人類大腦所做的大部分運算都發生在這個水平上。換句話說,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些計算的發生。儘管人工智慧技術最近取得了進展,但機器仍處於這一意識水平上。

例如,被稱為「卷積神經網絡」的人工智慧系統,現在可以執行許多人類C0級意識的運算,包括面部識別。

下一級意識水平是C1級,涉及到在經過大量思考和考慮多種可能性之後做出決定的能力。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思考能力,或者說思想訓練,可以暫時支配大腦,從而幫助指導各種各樣的行為。

C1級意識存在於人類嬰兒和動物身上。

例如,科學家們指出,饑渴的大象知道如何定位,並直接前往最近的水坑,即使距離30英裡(50公裡)遠。這樣的決定需要複雜的神經迴路,將環境信息和記憶中的信息整合到一起,然後從一系列可供選擇的結果中找到最佳選擇,並隨著時間的推移堅持這個決定和協調各種操作,如通過導航來實現這一目標。 在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中,大腦的前額皮質層是信息處理的中樞,在那裡,許多行為都是在C1意識指導下發生。 通過分析大腦這部分的神經迴路,科學家們可以推導出大腦處理信息的運算原理,並將其通過編碼輸入到計算機中。

最後一級意識水平是C2級,涉及到後設認知(元認知),即監控自我思想和運算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具備自我意識的能力。這一級意識水平能夠讓你主觀感覺到正確還是錯誤,幫助人們認識錯誤並糾正錯誤。 自我意識也幫助人們弄清楚他們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從而產生好奇心,這是一種驅使人們更多地去了解他們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道的東西的機制。

科學家們指出,一些機器人已經擁有C2級意識,它們可以監控自己在學習如何解決問題方面的進展。

研究人員注意到,磁共振成像(MRI)研究結果將元認知與前額皮質聯繫起來。總之,研究人員認為人類的意識可能來自於一組特定的運算。

Hakwan Lau 說:「一旦我們可以用計算術語來說明有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的差異,將意識通過編碼輸入計算機或許就沒那麼困難了。」

相關焦點

  • 酒店機器人正在照鏡子,科學家意識到問題嚴重性,它們有意識了?
    人工智慧如今已經發展了一個新階段,人們對人工智慧的出現報喜報憂,人工智慧的出現加快了人類科技進步,有人認為人工智慧出現後,會影響未來人類發展,它們甚至能夠代替人類工作,導致很多人因此丟掉了自己的崗位,如果它們一旦擁有屬於自己的意識之後,會不會威脅人類呢?人類很有可能難以控制它們。
  • 科學家:AI最快15年將具備意識 進而反抗人類
    據英國《明星日報》網站1月7日報導,一些科學家相信,有意識的人工智慧(AI)技術最快在15年內就會問世,儘管有關人類意識的準確定義存在激烈爭議。報導舉例稱,作家雷·庫日韋爾就認為,10年後機器人將在每一個領域勝過人腦。
  • AI倫理學教授:機器人也要講道德 人類有意識是偶然
    換句話說,就是探尋人類——包括人類工程師、機器人製造商和維護者、維修人員等等,也就是每個與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有關的人,應該如何採取負責任和道德的行為,儘量減少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對我們的社會,我們每一個人以及我們的星球帶來的不必要的道德後果和危害,如果人們願意的話。你剛才提到的第二點,人工智慧和機器人行為的道德準則,這更像是一個研究問題。
  • 翻譯| 擁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科幻小說還是現實?
    從《黑客帝國》到《西部世界》,在科幻電影中,擁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似乎總是為人類帶來麻煩。那麼,現實世界裡,機器人會擁有自我意識嗎?擁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究竟是同伴還是敵人?本文作者從機器人自我意識研究的兩個著名實驗談起,將人與機器人的區別逐一講述,進而探討機器人擁有自我意識的可能性及其和人類的關係。
  • 科學家爆新結論:人類意識起源於病毒
    人類的意識是我們擁有的東西之一,這使我們從其他物種分離出來並不難。意識在我們的頭腦中持有抽象想法或想像,讓我們擁有感官體驗之外的場景或對象的能力,使我們能夠建造摩天大樓,飛機等等。儘管進化遺傳學有許多進展,但人類意識的確切起源仍然有些神秘。
  • 科學家賦予機器人人類肌肉 幫助了解人類如何進化
    科學家賦予機器人人類肌肉 幫助了解人類如何進化  Emma Chou • 2018-09-04 17:56:42 來源:前瞻網
  • 未來機器人是否能擁有意識?-艾蒂娜科技&華青創新
    艾蒂娜科技&華青創新人工智慧研究院近幾年,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很多科學家都在努力探索,未來機器人是否能擁有意識?未來或許可以,這就需要我們先對人腦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一直以來,對於科學家來說,人腦都是一個神奇的存在,關於人腦的研究也層出不窮。
  • 意識是連續還是離散的?科學家給出答案—新聞—科學網
    意識是連續的(即我們在每一個時間點都有意識),還是離散的(即我們只在特定的時刻有意識)?這個長達1500年之久的爭論最近有了新的結論。
  • 猴子能在鏡中識別自我 有助於人類自我意識起源研究
    原標題:猴子能在鏡中識別自我 有助於人類自我意識起源研究 科研人員發現猴子也能學會認識鏡中的自己。經過訓練,小猴子在照鏡子時能準確用手指摸到臉上多出來的「小紅痣」。記者日前從中科院獲悉,這項研究將為臨床治療智障、自閉症、精神分裂症和老年痴呆症等神經疾病中自我意識的缺失提供有用線索。與人類和某些類人猿不同,恆河猴面對鏡子時並不能本能地認識到鏡中的影像就是它自己。
  • 兩位科學家發現,人類的意識和萬物的靈性是因為振動!
    儘管沒有人真正解決這個問題,但卻有各種各樣的理論試圖加以解釋。亨特和斯庫勒猜測,包括你我在內的每個實體都在震動。這些振動越同步,我們與周圍世界的聯繫就越多,我們的意識就越複雜。他們提出的「意識共振理論」認為,同步的振動不僅是人類意識的核心要素,也是所有物質現實的核心要素。「宇宙萬物都在不停振動。」
  • 科學家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
    對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造就大批高素質創新型科技人才,高級專家們不僅有高屋建瓴的主張,也發表了很有見地的意見。為此,本報從今天起推出了《兩院院士談創新人才》專欄。參加由有關部門舉辦的高級理論研究班之後,楊玉良院士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培養創新型人才」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說,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國籍。科學家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要著眼國家安危、國計民生,從科學發展的戰略角度思考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
  • 史前人類藝術創造力與意識的起源
    人類區別於動物的顯著特徵在於人類具有自我意識,這種自我意識以及抽象思維能力,史前人類藝術作品是人類具有意識有力的證據,至少是3萬年以前人類就有了再現其生存環境的藝術創造力。那麼人類具有的藝術創造力或者說抽象思維的能力究竟是與生俱來還是偶爾一個開悟的人類個體靈光一現,自此之後人類的思維創造力究竟是遺傳的還是傳承的呢?
  • 科學家發現人死後,意識或仍停留在人間
    靈魂出竅剛開始科學是強烈反對這種說法的,但是隨著新理論特別是量子力學的建立,科學家發現人去世之後,似乎並沒有完全消失,似乎還有某種東西保留下來,這種東西就是「意識」,意識其實就是唯心主義所提到的「靈魂」,意識是非常神秘而且獨一無二的物質,正是因為有了意識,人類才能完成各種高級活動,其實去驗證人死後是否存在「靈魂」就相當於驗證人死後意識是否還保留著
  • 意識是種獨特的物質嗎?它和大腦有什麼聯繫?聽聽科學家的解釋!
    人的大腦如何產生意識?意識是虛擬的物質嗎?兩者有什麼關聯?在科學界有眾多謎題,比如人類的大腦和意識有什麼關係、人死後身體中的意識會不會消失,伴隨著這些謎題,人類科技一步步進步,希望有一天能解開這些問題。
  • 人類有可能在2045年實現永生,科學家:納米機器人將代替人體
    人類有可能在2045年實現永生,科學家:納米機器人將代替人體人類對於永生的追求,從古至今,從未停止,古代的貴族們,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去尋求所謂的長生藥,但是顯然,最終都以失敗告終,而我們現代人呢?而如今,世界上很多的科學家,都開始致力於永生的研究話題,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一位科學家也是如此,這就是美國的著名科學家庫茲韋爾,這個人還是真的比較了不起的,先後獲得了大量的榮譽,也發明了大量有益於人類的產物,在目前處於全球科技前沿的人工智慧領域,有著非常高的成就。
  • 生殖意識的產生對人類到底意味著什麼?
    然而,性愛對於屬於靈長類動物的我們而言卻有著其他用途——性愛能夠幫助人類繁衍子孫後代。人們想要了解關於性愛和自己究竟從何處而來。多少人為此冥思苦想,而思考結果反過來對人類的發展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從性愛、結婚、撫養子女到組成家庭、社會和同盟,一切的人類行為都與關於性愛和自身來源的思考有關。
  • 《西部世界》:記憶、意識和人工智慧的各種可能性
    或許有一種比人類先進一百萬年的生物,對人類運行一萬種不同模擬,觀察我們在不同的情況下會做什麼反應,從而理解我們的現實。 《西部世界》第二季進程過半,主題公園DELOS已經被機器人變成「人間地獄」,大家都揪著心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 人類的死亡意味著什麼?科學家用量子力學佐證,死亡後意識永存!
    導語:人類的死亡意味著什麼?科學家用量子力學佐證,死亡後意識永存!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隨機開始,然後又隨機結束,沒有任何人能夠預料到自己生命的起止。不過話說回來,對於死亡有科學家卻做出過另一種解釋,他們認為人類的死亡其實並不是徹底的結束,因為人類的意識還會在軀體死亡之後繼續活動。這究竟又是怎麼回事呢?在科學尚未普及的時候,宗教信仰一直以來都是人們的精神寄託,而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宗教都是有「輪迴」一說的。
  • 人類可以複製意識嗎?先搞清楚這850億個神經元如何運作再說
    尤其在人機圍棋大戰人類敗北後,關於機器人能否產生自我意識而對人類造成威脅的討論便成了逃不開的話題。《西部世界》中的機器人覺醒和反抗,《侏羅紀世界2》裡人類合成高智商恐龍作為新興智能武器,並且人工智慧還自行產生了偽裝和欺騙人類的技能……我們似乎一邊不停步地設想著危機的到來,一邊又一步步地主動向危機靠近。
  • 人類的概念意識
    他們始終不了解:感知是一種身體意識方式的知覺系統製作,是建築在感應細胞和感知器官基礎上的;認知則是一種概念意識方式的製作,是建築在符號標識的指稱和對象聯結的抽象構造基礎上的。只有把握符號指稱標識的歷史由來,以及符號指稱標識的抽象構造,從符號走向概念,哲學才能廓清視野,洞察認識,進入概念意識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