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一則新聞衝上熱搜,引起無數家長們的討論,那就是美育要納入中考計分。教育部提到:「美育中考要在試點基礎上儘快推廣,到2022年力爭全覆蓋,全面實行美育中考」。
美育,的確是人一生的必修課。
如果把時鐘回撥到三十多年前,相信有不少人一定會記得這樣一檔油畫主題的節目。
屏幕的背景永遠是黑色,有一位穿著白襯衫牛仔褲、留著花白鬍子和標誌爆炸頭的大叔,總是會面帶微笑,用很溫柔的聲音教學,又經常喜歡展示自己獨特的幽默方式,沒有任何幫手,全靠他自己用一支畫筆、一個調色盤、一塊畫布撐起了整個節目。
鮑伯·魯斯
如果不告訴你,你一定會覺得這樣的節目能有什麼收視率。
可令人驚訝的是,就是這檔「佛系」節目一連播了十幾年,這位教油畫的主角還成為了全美人民心中最會畫畫的人,甚至有人說他已經是「超越梵谷」的畫家。
這位畫家就是鮑伯·魯斯。2020年,他已經去世25年了,但他在YouTube的視頻訂閱數竟然達到了驚人的400多萬,點擊量有4億次。他開創的屬於自然主義的繪畫流派是現代以後追隨者最多的流派。
他究竟秉持著怎樣的藝術創作理念,才讓無數大人和孩子對於「美」有了重新的認識?
美,從來沒有標準答案
鮑伯•魯斯於1942年出生於佛羅裡達州的代頓海灘,他的父親是切羅基木匠,母親是白人女招待,他在佛羅裡達州的奧蘭多長大,鮑伯•魯斯九年級後輟學,和父親一起做木工生意。
和梵谷一樣,他是在中年才學習繪畫的。美國空軍將他調派至位於阿拉斯加的愛爾森空軍基地,他在那裡第一次看見雪景和山巒,這些都成為他之後無數次作畫的主題。
鮑伯·魯斯風景油畫作品
在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位大叔喜歡讓觀眾們儘量跟著他的筆法進行模仿,大概半個小時左右,我們就能看到一幅寧靜和諧的自然風景畫。
除了展示 「溼上加溼」繪畫技巧外,我們經常能看到魯斯利用兩寸刷子和其他筆刷、畫刀就能在短時間內畫出山、水、樹木、雲彩等景致。每幅畫都會以簡單的筆觸作為開頭,一邊畫一邊會在嘴裡叨念著這些顏料的名字,什麼深茜紅、範戴克棕、赭石黃,全都鋪開之後,給人一種感覺,那就是這幅畫的開頭顯得很糟糕,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畫錯了。
往往在這個時候,他又會魔性般地說出他的咒語:「我犯錯了嗎?那就把錯誤畫成一隻鳥,現在它飛走了。」
也許在他的眼中,根本就沒有畫錯一說,當我們隨著他的畫筆看,看他用刷子加上越來越多的筆觸後,汙點漸漸變成複雜而美麗的景觀,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美景處處皆可尋,關鍵看自己是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自己的作品。
對於我們來說,從出生到一點點成長起來,所受的教育絕大部分內容都只有一個標準答案。
藝術可能是唯一一個讓我們可以釋放與宣洩自己的途徑,恰恰是在這個沒有標準答案、沒有唯一答案的過程中,我們收穫了特別多的快樂,讓自己的本性充分展示出來。
也許美育根本就在於一個人和自己進行縱向比較,而評判的標準就是他在創作的過程中快不快樂。
美,是善於發現快樂的意外
在節目的開場,鮑伯•魯斯往往愛說這樣一句話:「讓我們在畫布上感受自由。」
說完,拿起刷子蘸著顏料開始在畫布上塗抹起來,一切都顯得那麼隨意,即便是畫錯了,他也會說「我們在這裡沒有什麼錯誤,只有快樂的意外。」
他相信任何人都具有藝術天份,只要給予時間、耐心與鼓勵,都能成為有成就的藝術家。
美育是一種對精神世界的培養方式,最根本的是讓人在審美活動過程中不能拘泥於技能技巧,找到自己發自內心想要表達的內容和表達方式。
所謂錯誤,從另一個角度看就是一種快樂的意外,這種快樂往往就是審美過程中的精神自由。
有了這種自由,一切藝術創作的過程都會被快樂填滿。
就像他在節目中會反覆告訴你:「你能做到,我知道你可以。」
畫明暗效果時他會說:「你要讓黑暗襯出光明。」
當他在畫布上用顏料畫出了一些景物的基準線時,往往會說:「這塊畫布就是你的世界,在這裡你可以做任何你心儀的事情。」
別人畫的只是一棵樹,而在他的眼中,所畫的都是快樂的小樹。
在許多集的「歡樂畫室」中,他都會說他繪畫時最喜愛的部分之一就是清洗刷子,特別是他將刷子弄乾的方式:先把刷子浸洗在無氣味的稀釋劑中,之後在畫架或稀釋劑罐上快速揮打很多次。一邊打還會一邊說:「將魔鬼打出去。」之後就會露出滿意的微笑。
在快畫完時他總會說:「讓畫筆工作,你只用享樂。」
直到節目結束的時候,他會說出他經典的告別辭:「開心畫畫,上帝保佑,下周見。」
看他在教繪畫的過程中總會感覺到有一種快樂的元素貫穿始終,他會用畫筆告訴你,在畫布上,你怎麼做都是對的。
有人說,在鮑伯•魯斯的眼中,藝術不僅僅是一種層疊顏料的方式,也是一種捕捉世界永恆之美的方式,無論生活中的挑戰如何,他都能自由地生活。
後來,當他被問「為什麼在繪畫時總是一種慵懶與平靜的態度?」
他回答說:「我不久前從某人那裡收到一封信,信上說『鮑伯,一切事物在你的世界中看似都很快樂。』那當然,那就是為何我要畫畫的原因。因為我可以創造出一個我想要的世界,而且我可以讓這世界變得與我所想的一樣快樂。如果你想要不好的事物,就去看新聞吧。」
原來,美育與快樂人生的通道竟是如此簡單,那就是自由。
美育,真的是一種剛需
沒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
藍天中的一朵雲彩,也許在大人的眼中就是水汽的集合,但在孩子眼中就有著千變萬化的可能,也許是花朵,也許是老虎,也許是一個新的世界。
美學,其實就是感覺學,本質上是感受與感動的能力。
孔子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當我們接觸了足夠優秀的文化,足夠有趣的靈魂,親眼去看,親耳去聽,親手去觸摸,我們的內心就會越來越柔軟,身上的戾氣就會逐漸消散,也越來越容易被美好的事物感動。
我們雖然共處一個相同的世界,但是看世界的視角不同,產生的美感也必然不一樣,所感受到的幸福與快樂的程度自然也就不盡相同。
在人生每一個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
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美育更是如此,當美育逐漸注入到我們的靈魂,我們的生命也必將更有厚度。
有人曾說,沒有恰當的審美,生活剝露出最務實最粗俗的一面,越來越追求實用化的背後,生活越來越無趣,越來越枯萎。
這世上會畫畫的人很多,懂得美的人卻很少,現在很多人窮,窮的不是物質,也不是文化,而是審美。
美育,真的是一種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