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家長群裡十分熱鬧,兩項關於中考的新舉措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先是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指出:
「學校體育中考要不斷總結經驗,逐年增加分值,要達到跟語數外同分值的水平。」
就在疲憊的父母還在思索這項措施的應對方法時,美育納入中考的消息傳來,給了尚在迷茫中的家長當頭一棒。
相比這屆家長的學生時代,美術課和體育課都被各種主課所霸佔,體育考試只是走走過場,不少人紛紛感慨,現在的中考真是變天了。
兩極分化的意見
在這條新聞下,吃瓜群眾和家長們議論紛紛。
有人認為體育素質和審美素養是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要素,在長久的人生中,這兩點甚至比一時的語數外高分來得重要,現在國家大力推廣,沒什麼不好。
也有人認為如果國家可以出經費、配老師、配器材、建場地,讓公立學校的孩子不用出高額的學費就能上私立學校的素質課程,這難道不是大大的福利嗎?
但評論下面更多的是反對的聲音。正如我身邊很多會面臨實際問題的家長一樣,他們並不是從大局上有所擔憂,甚至可以說是支持的,只是從各種細節推敲之處覺得這項意見難以推行,說不定會成為另一個負擔。
貧困地區的家長認為本來教育資源就已經有了極大的傾斜,素質教育的推行會加大這種不平衡,這對只能依靠應試教育來打破階級的寒門學習來說極為不公。
也有家長認為藝術本就多姿多彩,很難用統一的標準去衡量,怎麼考試?如何計分?是一個大難題。
另一部分家長的擔憂就更為實際,他們覺得一旦給美育制定了考核標準,雖然目前分值不高,但對於「寸分寸金」的殘酷考場來說,每一分都尤為重要,這勢必就會讓美育發展為應試教育,而應試教育,必求高分。這種情況,家長們難免蜂擁去給孩子報藝術培訓班,這無疑會加大經濟負擔。
在看了多條評論之後,我發現大家對於這兩項措施存在兩點疑慮:
1. 美育怎樣進行中考計分?
2. 為了得高分必須去報培訓班?
在看了很多後續報導和詳細的意見稿後,我發現大家關注和擔憂的這兩點其實早有答案。
政策詳解
重點一
中小學教育中的美育內容
在解決疑惑,找到應對方法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文件中所指的美育內容到底是什麼?普通學生和美術生、音樂生到底有什麼不同?
發布會中明確指出了美育課程包括了:音樂、美術、書法、舞蹈、戲劇等。並且在後續報導中,王登峰也指出考試內容會因地制宜,比如,北京的美育中考和河南的美育中考,在內容方式和計分上,就會有非常大的差別。
也就是說每個地區根據本地的特色和教育水平,考核的內容也有所不同,所以標準也並非全國統一,這樣其實也有照顧到教育資源缺乏的地區。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孩子的身體素質和審美素養,雖然一直在推廣素質教育,但在應試教育難以被取代的情況下,似乎將美育和體育納入考試計分是讓這兩項素質得到廣泛重視的最好方法。
重點二
「美育納入中考計分」政策並不緊急
由於家長們「美育納入中考「的反對聲太過響亮,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副司長萬麗君,也對家長們的主要擔憂進行了回應,重點如下:
1、並非要求2022年全部鋪開中考藝術考試,沒有「2022年藝術進中考」的時間表!也不要求具體分值;
2、藝術教育的目標是保質保量完成9%-11%的藝術課時數,考試內容就是課程內容,學校教什麼就考什麼,不給學生增負;
3、2022年的重要目標,是學校美育取得突破性進展,教育教學改革成效顯著,資源配備不斷優化,評價體系逐步建立,管理機制更加完善。
從萬麗君的回答中,我們不難發現,其實教育局公布的「將美育納入中考計分」的消息,並不意味著所有省市、地區一蹴而就地徹底實行這一方案,更多地是在督促各地教育局和學校在2022年建立好初步地評價體系,優化自身的資源配備。
也就是說這個消息對各個教育部門更有意義,對於我們普通家長來說,它目前只是個「警鐘」,事態並沒有緊急到讓現在沒有一技之長的孩子輸在起跑線的地步,所以家長們不需要太過焦慮。
重點三
美育考試並不難
正如體育考試在正式成為主課之前,經歷了層層的試點推廣一樣,其實早在2015年美育計分就開始在多地施行。
目前,全國已經有4個省市推進藝術進中考,其中河南省已經做了部署,現在還只是在部分地市實行;江蘇、湖南、雲南三省都已經開始實行。
另外,山東、四川、山西、內蒙古和吉林5省已有12個地市開始實行美育中考這項改革,分值在10到40分之間。
而從試點的城市做法來看,美育的考試並不難。
比如,江蘇淮安2019年中考新增音樂和美術兩門考試科目,藝術科目音樂和美術合卷,卷面滿分各50分,按卷面得分的10%計入中考總分,考試時間為30分鐘。
淮安市教育局局長張元貴解釋,中考藝術測試不是選拔考試,只是基本素質考試,考核內容主要是音樂美術基本知識和基本素養,難度不大。學生在計算機上考試,通過提前設計好的電腦程式考核打分,學生的平均分在9分左右。「只要學校開足開齊課程,學生在課堂上認真學習,基本能夠得到9分以上」。
江蘇泰州也採用了類似的考核形式。有音樂老師介紹,音樂考試的題型有選擇題、連線題、節奏題和演唱題,內容出自五本教材,問題比較簡單,都是生活中經常能聽到的經典音樂片段,樂理知識則是簡譜基礎知識,學生比較容易失分的可能是演唱題;美術題型有選擇題、 判斷題、連線題、排序題和點線題等,也是側重考查學生的美術基礎知識。考試時間為40分 鍾,但學生一般不到半小時就答完了。
由此可見,實際上的考試並不難,它既不要求學生必須得掌握一門樂器也不要求學生成為「當代畢卡索」,更多的還是希望學生了解一些基礎知識,加強對這兩門學科的重視。
重點四
不需要報培訓班
在了解美育考試的內容後,我們再來看一下試點地區南京對於美育的評分規則。
美育的最終得分=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就是學生在校內的表現情況,終結性評價以機考的形式檢驗學生應知應會的學科知識與學科技能。
這就意味著,學校考核的重點在基礎知識和在校表現,就算孩子已經是鋼琴英皇八級,彈奏堪比朗朗,如果在校表現不好,沒有積極參與活動,對基礎的美術知識或者樂理知識不熟悉,依然難以得到滿分。
再結合之前萬麗君所說:「學校教什麼就考什麼」這一點,這意味著孩子在培訓班都未必能學到考試內容,所以不管是從考試制度還是考核方向上來看,孩子都沒有必要去報課外培訓班。
美育的本質比分數更重要
當體育納入中考計分的消息傳來時,體育輔導班曾一度風靡,我的朋友圈中也出現了很多類似「一小時教會孩子引體向上」的課程宣傳,但隨著大眾對體育考試認識的逐漸清晰,這類培訓班也銷聲匿跡。而在「美育納入中考計分」的政策出臺後,類似的情況又開始上演,不少商家打著不學音樂美術,孩子就輸在了起跑線的口號,忽悠了一波又一波焦慮的老母親。
但在我們焦急如熱鍋上的螞蟻,試圖抓住每一個搶跑機會前,我覺得家長們都應該耐心點,更應該靜下心去思考這件事的本質。美育的分數很重要,但是在分數之後,它對於孩子的意義更為重要。
美育之於孩子的重要性在於能讓孩子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能塑造孩子積極的心理、培養他們不同於數理和語言的創造能力,不管是對於今後心理的健康還是能力的多方培養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那些被成為育兒風向標的明星家長們都很重視孩子的審美教育。
在科技告訴發展的當下,但凡機器能完成的標準行業幾乎不會有較高的溢價,真正立於不敗之地的是機器難以替代的創意和美感。哪怕不考慮競爭力,僅僅是從孩子的個體發展來看,能感受美、欣賞美也是人生幸福的來源。
我想相比較一時的分數,這種審美的能力才是孩子得以受益一生的寶藏。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