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主有話說:這段時間,家長圈裡最讓人頭大脫髮的一件事就是:中考政策又調整了。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兩份文件,教育部就此展開了新聞會。其中明確表示:
學校的體育中考要逐年增加分值,達到跟語數外同分值的水平。
而到2022年,要全面實行美育中考。
這次的重點在於,強化了體育、美育在學生評價中的佔比。1、逐年提高中考體育分值,要達到和語數外同分值水平。
2、立即啟動體育在高考中計分的研究。
3、鼓勵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一節體育課。
4、認真梳理武術、摔跤、棋類、射藝、龍舟、毽球、五禽操、舞龍舞獅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
1、開齊開足上好美育課,配齊配好美育老師,建立美育基礎薄弱學校幫扶機制。
2、幫助學生掌握1-2項藝術特長,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明顯提升。
和「公民同招」一樣,先是教育部發聲,然後小範圍試點,下一步就是全國推行,這說明什麼?
教改30年,每年喊改革,每年都沒看到什麼實質性的變化,時間長了,狼來了的心態已經佔領了大多數家長的心智。
回憶起兒子驚險的小升初,她更堅定了自己對於教育的看法:不要幻想快樂教育,只要參加高考這場廝殺誰都不能倖免。
真的是這樣嗎?短時間馬上就要參加高考的孩子,可能真的是這樣,不需要看趨勢,埋頭備考才是王道。
但咱的邦粉大多還在幼兒園小學階段,看懂這波教改背後的趨勢,才能提前做好規劃,切忌刻舟求劍、以「不變應萬變」。
消息一出,點開交流群看看大家的討論,果然已經炸開了鍋,逗比父母苦笑中帶著無奈獻上段子:
有人回憶起自己沒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原因,當然是因為體育老師自己身體就不行:
而有的人已經見慣了教改風浪,此時內心一片平靜,甚至還有點想diss人:
我們常常說,「下一盤大棋」。國家的很多計劃也都是長期的,時代性的。
國務院發布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從2020年開始,到2035年這15年的時間,中國要實現的目標是,成為教育強國。
從教育大國邁入教育強國,這意味著:
國家對人才的需求,從粗放轉向集約,最大化的開發人才資源。
從國內看,改革開放恢復高考40年,到2019年,高等教育普及率超過50%。
粗放型應試教育體制的標準化、規模化,不一樣的孩子接受的教育是一樣的,成功的把整個國家帶入了科學和知識主導的時代。
今天我們正處在一次新的技術革命變革浪潮中,時代不同,需要的人才不同,教育是為國家發展所需要的人才服務的,因此時代變了,教育一定會變。
從國際形勢來看,從今年往後中國會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國際環境。
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只是開始,未來中美關係緊張會變成常態,向外尋求人才和技術的路已經走不通的時候,中國自主培養有創造力人才變得非常迫切。
看懂上面這段話,才能看懂公民同招,體育、藝術納入中考,語文分數佔比提升這一系列教改動作,背後的深意。
不同的時代需要不同的教育,不同的教育教出不同的人才,不同的人才適合不同的時代,這是改革的意義,也是我們培養孩子的目標。
每次改革,家長擔心的是治標不治本,徒增孩子負擔。
畢竟過去幾十年,幾次教改都沒能減輕孩子的負擔,只要有考試,任何教育初心都會變形。
減負口號喊到今天,最新出爐的2020年《中國小學生學習報告》統計顯示,小學生每天放學後的學習時間長達2.3小時,全天的課業時間將近9小時,比白領還辛苦。
那麼,我接下來還要說一個真相:教改,從來不是為了真正減輕孩子的負擔,教育壓力依然是主旋律。
所謂的減負,減的是重複性知識學習的負,增加的是自主性學習的負、創新性學習的負,和體能審美等綜合素質的負。
教改,無疑在倒逼每個家庭為孩子重新規劃未來的發展路線,把全部留給課本的時間,重新分割,合理的放在知識文化、創新思考和體能美育三大板塊上。
對於千千萬萬普娃來說,在文化課投入數倍的努力,卻不能產出數倍的成長。這樣的投入產出比顯然是不划算的。真不如騰出一些時間留白,讓他們自由的探索興趣,發展特長。
關於教育更美好的未來,是從100個孩子用同一種方法教,轉變成,100個孩子要有120種方法教。
這是理想,但教改會一直堅定的在路上。家長相信有高考就有激烈的競爭這點沒錯,但競爭的方向正在悄悄改變。
辦公室老母親看到這則教改新政也非常焦慮,不假思索拋出一個問題:體育和美育,天賦都相當重要,統一考試會不會不科學?中考增加美育,難道是讓每個孩子畫一幅畫,看看誰畫的更好嗎?雖然關於這項政策更完善的細則和方案還沒有出來,但不難想到,考核美育絕不是畫一幅畫這麼簡單。同樣是9年義務教育的畢業生,試問自己知道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背景嗎?了解過中國美學發展史嗎?看到一幅畫除了一句「我X,好美」之外,還有更高的鑑賞能力嗎?美育博大精深,除了畫一幅畫,還有很多考察的細分領域。你想到的,教改早就想到了。從現在已經出臺方案來看,很多體育類的成績都是縱向比分,自己和自己比,鍛鍊前和鍛鍊一段時間之後的成績比,通過鍛鍊,指標更佳,得到好的分數,對於孩子也是種激勵,也更體現通過體育考試加強鍛鍊、強身健體的意義。考生最後得分差距並不大,主要是想起到一個導向作用,引導青少年自覺加強體育鍛鍊、保護視力,提高身體素質而美育,考試的具體方案還沒有出來,但工作意見裡說的很清楚了,美育目標是:讓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得到提升。中考加入體美兩門考試之後,是推動學校打破常規的「總分排序」規則,重新建立更多元化的評價體系的重要推手。眼花繚亂的改革,其實仔細分析,每一次的決定都有跡可循,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的路子走的堅定而穩健。
重視閱讀的口號剛提出來的時候,很多家長不屑一顧,直到發現理解能力不行,連數學題都讀不懂的時候,才意識到語文的重要性。
還是那句話,改革一直在推進,這是中國未來15年的教改決心。只有這屆家長站的更高,看得更遠,要有長遠規劃的能力,充分了解孩子,重視孩子的天賦和興趣,才能未雨綢繆。先行一步,是培養一個充滿創造力的孩子,還是培養一個學科成績好的孩子,在這個問題上,選擇比努力重要。想要享受改革的紅利,就要順應改革,順應了新時代要求,把孩子培養成滿足未來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