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這裡怎麼這麼多高鼻梁 藍眼睛的老外?哎,中間還有一個是黃皮膚的「老內」,他們圍坐在一張大桌子周圍,桌子中間放著小白板和粉筆擦,時而談論,時而靜思,時而蹙眉,時而微笑——這就是我的漢語教學課,中間的「老內」就是我。在華發新城文化活動中心,每天上午都有免費的對外漢語教學課,我在那裡做志願者,教老外學漢語,已經一年多了。
回眸這一年多的教學過程,趣味多多,Very interesting!
十分開心
但丁是我的德國學生。那天她為了弄清「滿」的反義詞,竟然一口氣喝了一大杯水,然後指著肚子說,撐死了,撐死了。我更是忍俊不禁。
她問:「滿」的反義詞是不是「空」?我說:有時是「空」,有時是「淺」。比如停車場停滿了車,用「滿」,車少用「空」——停車場很空;但當液體在容器中時,充滿容器是「滿」,不滿叫「淺」。 「滿」和「淺」? 她有點茫然。這時她正好端起滿滿的水杯喝了口水,我說:「剛才你的水杯是『滿』的,現在就『淺』了。」她一聽,也明白了,但卻故意調皮地端起水杯咕嘟咕嘟咕嘟,一口氣把一大杯水全喝下去了。然後一邊笑著一邊說:「這不是『空』了嗎?」說完,捂著肚子叫「Bursting! My stomach!(我的肚子爆炸了!)」我們笑作一團,十分開心。
我們的老祖宗,絞盡腦汁造出的字,又是形象,又是會意,又是指示,使我們的漢字學起來非常有趣,又具有人文色彩。每當她領會了一點中文的意思,那怕是一小點,都會高興得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像小孩子似的。
比如「李」,我說,上面的「木」是「樹木」的意思,下面的「子」是「孩子」的意思,「李」就是樹的孩子,她哈哈大笑。而「上」「下」 中的一長橫表示地平線,地平線上面有東西當然是「上」,地平線下面有東西當然叫「下」,而上不去下不來當然是「卡」;你的心一會兒「上」,一會兒「下」,當然是very nervous / to have butterflies in your stomach, 就叫「忐忑不安」。她興奮得屁股在椅子上扭來扭去,雙手舉向空中,腳不離地地「跳」起了「的斯高」。
當學到「於」字時,她似乎大悟地說,啊,這不是我的「丁」字加一橫嗎!嘿,這是那兒跟那兒呀,可也沒錯,我也樂了。
雖然漢字有這麼多樂趣,但總的說,對於用慣了拼音文字的西方人來說,是非常難的。比如筆劃橫豎撇捺的「豎」,有帶鉤的,有不帶鉤的,有往左邊鉤的,有往右邊鉤的。他們常常抱怨說:「Your characters kill me! (你們的漢字搞死我了)!」
「教」的過程,也是學的過程,一年多了,我的英語水平也有了不小的進步。比如,四邊形是four-sided, 而four-flush卻是吹牛。美國的五角大樓叫 Pentagon,都是他們教我的。那天,我們說到睡前喝多了茶水,也會睡不著覺時。我用中國英語說,If you put too much tea in your cap, maybe you』ll can’t sleep fast. 他們說:Yeah,you can not find sleep。 You can’t fall asleep. 我一聽,開心死了,原來英語也很有趣,睡不著覺是「找不著瞌睡」,「不能倒進睡夢裡」,太棒了!他們說,是呀,不只中文有形象感,英文也一樣啊!
時時探求
別看漢語是母語,我又是學中文的,竟然常常被一些看似簡單的東西難住。比如「又」「再」的意思是不是差不多?可是「再見」為什麼不能說「又見」?又比如:百十斤,百來斤,百多斤,到底有什麼不同?
有些問題未必有一定的答案,因此在回答時也難免信馬由韁。有一次,我說中國人起名字常常會有一些寓意,在名字中寄託一份美好的願望或者情感。比如「珠海」,「珠」就是珍珠,珠寶pearls and jewels的意思, 珠海,就是珍寶的海洋,非常美麗而富有的地方。
那「華發新城」呢?他們不失時機地問。我轉轉眼珠,說, 「華」的本意是華屋,是美麗的房屋,有如宮殿的意思。二、在古漢語中,「華」也是「花」的意思。三、「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華」。 「發」就是發財發達。「新城」,就是新的社區,new community.「華發新城」就是一個美麗而發財的社區。我們的國家會興旺發達,住在這裡的人都會富有而美麗。「是嗎?包括我們嗎?」當然,我們,包括你們,都會芝麻開花節節高的。什麼?芝麻?……
那「拱北」是什麼意思?「鬥dǒu門」,為什麼不叫「鬥dòu門」 ?
為什麼「北京飯店」不是Beijing Restaurant, 而是Beijing Hotel?明明是住的地方卻叫「飯店」「酒店」?
「Volley ball」 是排球,「 volley」的意思是截住,不使著地,為什麼中文叫「排」球,那豈不成了「line ball」了?……
說清這許許多多的問題,還真不太容易。然而能不斷地探求,不斷地思考,不就是最大的樂趣嗎?
知天下事
我教學生活中的樂趣還多著呢。就說對「外國」情的了解吧,也能彌補我未出過國門的不足。
那天我們學到local food(地方美食),加拿大朋友說,在加拿大時吃的中國菜,非常難吃,到了這裡才知道他們做的不地道,中國菜非常好吃,他出門都到中國餐館吃飯,又美味又便宜。菲律賓的朋友說,他們在家只吃肉,從來不吃蔬菜。俄羅斯的朋友說他們的晚餐常常是土豆,豆角,西紅柿等膾在一起,——跟我們東北的燉菜差不多。
學到the Second World War(二戰)時,我對日本朋友說,二戰中,你們日本侵略中國,你怎麼看?他說我們也承認這段歷史,我們日本人對中國人是有虧欠的。「嗨」他又說,我上街打的都不敢說我是日本人,問我是哪國人,我就說是韓國的。唉,是嗎?
前幾天,我們學到 fast highway(高速公路),德國朋友說,為什麼你們這裡的司機在高速路上開車像瘋子一樣?They are all crazy!(他們全都是瘋子),Kamikaze hot rodders(開車不要命的人)。我們上了你們的高速路都不敢開車,那些貨車會竄到快行線上,甚至竄到超車道上;有些車象喝醉了酒一樣,突然在這條線,又突然竄到那條線上。要是在我們德國,罰死你。啊,是呀?
毛主席他老人家有句詩說,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那是在不知不覺間的,其實什麼也沒看見。而我可真正是不出國門而知天下事。
看,我的漢語教學課多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