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玉蘭:我教老外學漢語之——流年與時光

2020-12-22 中國僑網

呂玉蘭:我教老外學漢語之——流年與時光

  作者呂玉蘭,首都師範大學國際文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對外漢語教學事業二十餘年。目前外派在英國倫敦大學金史密斯舞蹈與表演孔子學院擔任漢語教師。

  中國告別幹支紀年計時法,加入到國際統一的曆法與時間系統中,已經超過一百年了。這些年來,我們用公曆代替了農曆,用24小時計時制度代替了子時丑時寅時卯時,「三更半夜」與」午時三刻」」等中國時間詞也逐漸遠隱落在歷史長河中。與世界接軌後,我們把元旦改叫「春節」,而且把元旦這個詞大方地讓給了公曆新年。想當初,國民政府既奉西曆為正朔,自然要摒棄傳統的農曆,稱之「舊曆」,甚至貶稱「廢歷」,甚至用過年不放假等行政手段強制大家不要過舊曆年,而要去慶祝公曆的新年。了解了這一切,終於明白了魯迅先生的《故鄉》裡那一句「舊曆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原來是多麼意味深長啊:好在咱們的春節畢竟是千百年的第一大傳統節日,在與元旦的較量中,最終還是贏了。

  官方的曆法實行公曆,給漢語教學帶來的方便是不可估量的。想像一下,如果中國還實行農曆,使用幹支紀年或者年號紀年,還是子醜寅卯計時,那估計咱們在教漢語的時間系統時就把外國人給嚇跑了。是啊,你跟他說萬曆十五年,康熙五十年,對外國人來說,完全都是「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你要是說什麼甲子年,戊戌年,可人家那裡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所以咱們的教學估計就卡在這裡交流不下去了!所以不管怎樣,我們引入了公曆,同時又保留了農曆作為農時和傳統節日的參考不能不說是一種一國兩制式的偉大創舉, 也是漢教屆的福音。

  然而這不等於問題都解決了,對外國的時間系統,時間觀念,時間表達方式,我們都需要不斷地學習,對漢語的時間表達方式也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思考,不然,還真會出現不少狀況呢。

  首先是漢語時間表達方式與表達系統地把握。比如「年-月-日」系統的時間詞排列,要反覆強調我們從大到小的時間觀念,這也跟時間的實際非常符合,即:先進入某一年,然後進入某個月,最後進入某天。這種思維方式與認知方式上的解釋能夠使學生印象深刻,效果立竿見影。又如在教時間詞的時候,碰到過好奇的學生問過這個問題:你們說「昨天」,為什麼不是「昨年」?其實,這怎麼說呢,普通話現在的確是用「去年」,但是查考一下文獻中也有用「昨年」的。「昨年」,「舊年」,「去年」這三個說法都有,不過後來為什麼「去年」勝出,比較難以回答,我猜還是因為官話統治時間較長?如果用四川話作為普通話,那麼咱們都得說:昨年。(因為四川話現在還在用這個詞呢)

  又如,為什麼三天,三年,但不是三月而是三個月?因為古代漢語中「三月」就可能有兩種含義。比如「烽火連三月,是三個月,而「雨橫風狂三月暮」指的卻是陽春三月。古漢語中原來沒有「個」,現在有了這個量詞意思就不會混淆了。而「一天」「一年」完全不用擔心兩種意思弄混,所以不需要加的。

  還有,為什麼叫「小時」,不是「大時」? 這個問題還沒有學生問過,好在我最近看到有人解釋了,原來西洋鍾初傳到中國,中國人發現他們是一日一夜24小時計時制,而我們原來的計時法是12個時辰,在兩種制度過渡和混用的時期,人們把中國的那種時辰稱為「大時」,而把西洋時間的計時單位稱為「小時」來加以區分。好了,課已備好,有備無患!

  但是有些問題還是難以回答,比如為什麼last month,next month 是上個月,下個月?這兩個詞語「上」,「下」有什麼關係?目前還不知道怎麼回答。祈禱找到答案前學生先別來問我啊。

  除了課堂上的詞語理解,作為漢語教師,還會遇到不少其他的時間問題。尤其是駐外工作期間。若干年前我到德國工作時,飛機降落在傍晚,第二天是10月3號德國統一紀念日,全國放假,所有商店、餐廳都停業。要不是那裡的前輩教師提前幫我買好了東西放到我的冰箱裡,估計第二天就得餓一天了。而且不久後也發現,一般的商店和餐廳周日也不開門。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出國看世界,那天我開始明白,天天開門的商店和餐廳只是我們中國人日常的預設。世界各國的作息規律以及商業運行時間,可以大不相同。

  很快就發現了另外的不同,那就是德國流行的夏時制。由於沒有提前做好調查研究,到夏時制結束時我還渾然不知。結果當天正在辦公室等著去上課,幾個學生找上門來了,原來上課時間已經到了,學生等了快十分鐘還沒人,就找過來了!當然,後來聽說,其實在德國大學總流行著一種「潛規則」,就是老師們遲到十五分鐘之內是可以被接受的,還美其名曰「學術一刻鐘」。只不過本人從不利用這個「學術一刻鐘」來偷懶,所以學生等了不到十分鐘就覺得不對勁,趕緊就找過來了。

  其實不止夏時制,即使是正常的時間,換成第二種語言也可能鬧誤會。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在美國網上搶某個歌星演唱會的票,有美國朋友好心發電子郵件告訴我說:一定要盯緊了,12:00PM開始搶票,手慢無啊!聽後我也就摩拳擦掌,暗下決心要熬夜搶票。沒想到下午一點左右朋友就打過電話來問我搶到票沒有。我當時覺得她也太性急了,這還有十一個小時呢。哪想到,她大吃一驚地說,我不是郵件告訴你是12:OOPM嗎,這都過去一個小時了呀!這次輪到我驚訝啦,什麼?真是天大的玩笑,12:00PM居然指的是中午十二點,太不講理了吧。所以說,他們的11:59AM之後就是12:00PM!不是親歷的話,萬萬想不到啊。

  關於時間上的誤解還不止這些。比如英美國家的人認為每周日是每周的第一天,所以一個學生在跟星期日跟我微信時,居然最後說了一句: 這周見!(他指的是周一)),我說應該是下周見啊,他說:這周已經開始了啊。原來他壓根不知道中國人認為星期一才是一周的開始!我其實也不理解他們,好像《聖經》裡不是上帝工作了六天第七天休息的嗎?所以星期日應該是第七天啊?

  並且,我最近才發現,原來英國人說到NEXT THURSDAY,NEXT FRIDAY的時候,並不一定跟我們指的是同樣的一天。我們默認的是下個星期的星期四,星期五,而人家說不一定,如果現在是星期一,那麼NEXT FRIDAY,NEXT THURSDAY則有可能指的是本周的周四和周五!也有可能是下周的周四和周五,每個人理解會有偏差!所以,下次就老老實實把日期和星期幾一起說出來才不會鬧誤會!

  即使是水平比較高的學生,也會發生理解無能的事件。一次我和一個俄羅斯研究生(她漢語水平最少五級吧)微信聊了一會,最後我說:「好了,今天就到這裡」以結束談話。結果,她著急地說,老師今天沒有課,為什麼要到你那裡!

  說到時間,對老師來說,最頭疼的就是學生遲到問題。偏偏這個問題不分國界,教哪國人都得面對。老師們是各顯神通,比如制定規則法,遲到5分鐘以上算作遲到,三次遲到算作一次曠課,曠課超過一定比例就影響考試或成績。也有的是老師們自己來個土辦法,比如我曾經規定過,遲到的人得說一聲「對不起,我來晚了」,後來發現沒啥用,那些同學說的時候都是笑嘻嘻的,還打擾別人上課,不如讓他們靜悄悄地坐下完事兒。也有的老師祭出了中國老師們的法寶「考考考」,上課前十分鐘聽寫,遲到者沒有聽寫成績,不給補聽寫。然而,萬萬沒想到,在美國我曾經聽過這樣一件事,說是某個學生每次從比較遠的教室過來,自己說已經緊趕慢趕了就是趕不上聽寫,影響到了成績,居然怒而狀告老師,說是老師有意為難他,最後學校居然一本正經地為這事召開了聽證會!老師得舉證說:自己沒有提前上課,聽寫語速完全正常甚至偏慢,學生遲到了太多所以沒趕上聽寫是他的問題。學生得舉證說:從某教室到漢語教室一共多遠,自己需要多少分鐘過來是正常的,只遲到了幾分鐘老師已經聽寫完了絕對是故意為難自己…, 據說鬧到聽證了幾次, 後來我沒有這件事的消息了,但是真覺得開了眼了。

  在英國,義大利等許多歐洲國家,不少大學對考勤問題並不強求,學校和學生都認為,學生們付了學費,簡直就是上帝了,他們來不來上課是自己的權利,考試通過你就得給文憑。甚至曾有學生開玩笑說「什麼?我都付了這麼多錢了,你還得讓我付時間!」玩笑歸玩笑,學生們也知道自己遲到不對,往往也想好了各種理由或藉口。這些年來我聽過的關於遲到的原因或(藉口)一大籮筐。比如路上轉車公交卡沒錢了,錢包又沒帶所以只好步行來的。臨行時父母打架自己去勸架的。來到學校了但是找不到教室的,因為是一年級對學校不太熟悉嘛……

  不過,由於學校規定考勤並不與成績直接掛鈎,老師們不由得對那些來上課的同學已經暗懷心懷崇敬之意了,說到底,中國的大學如果也不管考勤,恐怕哪個老師也不敢保證自己課的出勤率。畢竟,尤其是那些一早八九點的課,學生們能離開暖和和的被窩,一路冒著嚴寒坐地鐵公交來上課真的是好給面子了,你難道對遲到一會的同學還會那麼苛責嗎,恐怕只能默默地說:謝謝你們來上課!你又能如何責罰,有的學生倒是明白:學費這麼貴,來晚了的同學已經損失了不少了,老師不需要懲罰他們了!

  可是,你們可知道: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衷心希望我教的外國學生們能早日理解這個句子!

【責任編輯:劉鬱菁】

相關焦點

  • 我教老外學漢語之:流年與時光
    官方的曆法實行公曆,給漢語教學帶來的方便是不可估量的。想像一下,如果中國還實行農曆,使用幹支紀年或者年號紀年,還是子醜寅卯計時,那估計咱們在教漢語的時間系統時就把外國人給嚇跑了。是啊,你跟他說萬曆十五年,康熙五十年,對外國人來說,完全都是「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你要是說什麼甲子年,戊戌年,可人家那裡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所以咱們的教學估計就卡在這裡交流不下去了!
  • 呂玉蘭:我教老外學漢語之——你好
    …有不少老外實在接受不了中國人這種過分恭維,對中國人的過度反應感到納悶,最近我也有初級班的學生在課堂上表達了他們的這種困惑,結果其中一位去過中國的學生忍不住很殘忍地挑破了這層窗戶紙,替我回答道:因為,lower expectation!在千軍萬馬、熙熙攘攘的漢語學習道路上,的確也有一些人,由於自己的努力或者後天的際遇,會跨越千山萬水,經過重重險阻,最終進入自由的漢語世界。
  • 教老外學中文 立陶宛學生的漢語文化之旅
    教老外學中文 立陶宛學生的漢語文化之旅教老外學中文 立陶宛學生的漢語文化之旅>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我們說的話讓世界都認真聽話,這一首曾經非常紅的歌曲,在現在看來非常的有先見之明,在漢語現在傳播過程中實現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重要途徑。
  • 我教老外學漢語之:你好
    我教老外學漢語之:你好!
  • 如何教老外學中文課程?
    對於很多在上海進行中文課程培訓的外國人來說,他們很重視的一點就是對自己的教學是怎樣的,這樣才能更好保障自己的中文學習質量,而對此如何教老外學中文課程?在我看來就在早安漢語式教學了,就是他們始終進行的以「學員」為中心的教學。
  • 教老外學中文 法國學生的漢語情結積極做文化的傳播者
    教老外學中文 法國學生的漢語情結積極做文化的傳播者教老外學中文 法國學生的漢語情結積極做文化的傳播者不僅發出感嘆,該如何教老外學中文呢? 儘管現在有很多的實時翻譯軟體,但是每說一句話就翻譯一次確實很不方便,因此教老外學中文就非常重要了,他可以幫助外國人在中國生活更加方便。不過中文又被稱為全世界最難學習的語言之一,我們已經聽到過太多老外表示中文學習難度是地獄級別。光從拼音就從音節的角度來看,詞可分為單音詞和多音詞兩種。
  • 教老外學中文 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學習
    教老外學中文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學習現在有很多外國人來中國學習,他們學習中文的目的不一樣,但是對漢語的熱愛卻是一樣的,所以教老外學中文要根據實際情況,對症下藥。雖然大家的目的不一樣,但是因為漢語比較難,詞彙量和發音都很複雜,所以教老外學中文的時候會有這樣那樣的事情,因為找對學習方法顯得尤為重要,一般來說漢語學習的周期比較長,比較考驗學員的學習耐心,建議所有的學員可以設定一個目標,比如希望通過學習漢語能得到什麼,能給自己什麼幫助,能為未來的自己帶來什麼,給自己一些動力的源泉,不近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有個檢測,同時也鼓勵自己的學習熱情
  • 教老外學中文 應該出國還是在國內?
    教老外學中文應該出國還是在國內?隨著漢語學習人數的增多,很多人不知道應不應該出國教老外學中文,在這裡小編可以負責地告訴大家,隨著外國留學生的持續增長,國內的教學崗位也在快速增長,而在國外,目前馬來西亞、印尼,韓國、日本、菲律賓、泰國、北美、歐洲、澳大利亞、紐西蘭、非洲各國、中東各國、西亞地區都有大量中文教師的需求。
  • 教老外學中文有何好方法?
    一種好的教老外學中文的方法,可以使得老外的中文學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率,從而更好助力他們的中文水平不斷提高,因此很多進行中文課程學習的老外,都會重視中文老師對自己的教學有何好方法?對此不妨來看下早安漢語的教學吧!
  • 教老外學中文的你 真的了解漢語嗎?
    教老外學中文的你 真的了解漢語嗎?「漢語」這個概念,首先是指漢族的語言。「漢族」這個名稱當然是漢朝以後才有的,但是漢族作為一個民族則是遠在先秦時代就已經存在了。殷商社會使用的甲骨文是早期的漢字,甲骨文所記錄的語言是早期的漢語,所以殷商部落就是早期的漢族;後來周朝推翻了殷商,而周朝的甲骨文及其記錄的語言跟殷商並沒有本質的不同,最多只是方言的不同而已,那麼周部落應該也是早期的漢族。至於秦漢以後中原地區的住民為漢族,所使用的語言為漢語,記錄漢語的為漢字,則是大家都知道的了。
  • 大連ICA國際漢語教師職業資格證為老外學漢語提供保障
    大連ICA國際漢語教師為老外提供教學保證近些年來,全球「漢語熱」,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選擇學習漢語增加自己的學習以及就業競爭力,於此對外漢語教師這個行業營運而生,那麼在眾多的對外漢語教學方法中,什麼是最好的教學方法呢?
  • 老外學漢語一臉懵,我太難了
    3、地鐵裡女孩給男朋友打電話:「我已經到西直門了,你趕快往地鐵站走。如果你到了我還沒到,你就等著吧,如果我到了你還沒到,你就等著吧!」4、單身的原因:原來是喜歡一個人,現在是喜歡一個人。我想知道此刻外國留學生心裡的陰影面積有多大?有這麼整人的嗎?話說我們學英語有些單詞讀音記不住,有人就在上面標漢語拼音,標漢字,老外學漢語也一樣會記不清讀音,就在漢字旁邊標英文單詞,異曲同工之妙,哈哈哈,我不禁笑出了鵝叫聲。
  • 氣溫零下幾度老外學漢語熱情高漲 對外漢語教師受追捧
    我和Robert打了一聲招呼,看到他的書上密密麻麻的做了很多記錄。這讓我回想起我們小時候是怎麼學習英文的,也許大家也是這麼做的。當初在學習英文時,我是會在每個英文單詞旁用中文或是拼音來標註的。  從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對外漢語教師正在教Robert一些簡單的商務漢語。每一句話都是非常的簡單,可是每一句話都是需要跟老外去解釋的喲。這跟我們在學校裡學習英文是不一樣的,比起我們學習英文來,老外學中文更難。
  • 你也可以教老外學中文
    不過這次我只是想再來告訴你一條小小的生財之道:你們有想過通過母語來賺錢嗎?沒錯,正如標題所示:教老外學中文。當年我剛畢業回國的時候,我閨蜜跟我說她的大學裡有一個對外漢語社團,專門教老外學中文。可社團裡的人都不是對外漢語專業的。我問她,那怎麼教?她的回答很精闢:你從小到大怎麼學習語文的,就怎麼教他們。聽著貌似挺很好玩兒的樣子要不也去找一個學生教一下?
  • 教老外學中文 不可忽視的面試環節
    教老外學中文不可忽視的面試環節面試是我們求職過程中必備的環節,這是考核應聘者是否具有認知能力的重要標準,那麼教老外學中文的我們在面試時,都會遇到哪些難點呢?如果教的是孩子,怎麼針對他們進行教學?去的地方是*國農村小學等,你怎麼適應當地的艱苦環境?你怎麼看待志願者的性質?
  • 四川首個拿創業綠卡的美國小夥生意開張了 專教老外學漢語
    自今年1月視頻陸續上線、免費推廣後,從雲和朋友一手創辦的漢語藍圖將於下周網頁上線,正式向市場叩響大門。而他的創業項目也與眾不同,是通過「立體成像」的方法教老外學漢語。在校期間,他用2年時間就通過了漢語水平考試(簡稱HSK)的六級考試,這樣水平的考試一般都需要4年的專業學習才能通過。作為同學中漢語學習的佼佼者,從雲還拿到了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的優秀獎學金。這次考試,讓從雲信心大增,於是他萌生了向身邊人推廣我的漢語學習方法的想法。
  • 老外學中文《老師敢教,學生敢學系列》東北版
    有網友也回復,中文真的很難,我都沒學透,哈哈哈。但是小編要給大家看的是老外學中文《老師敢教,學生敢學系列》,大家都來看看咱們母語的博大精深。哈哈哈哈,怎麼樣?有沒有被外國小哥驚到?>@敲閉月《老師敢教,學生敢學系列》《塑料中文系列》@腳肌我沒去過中國那句話……聽半天沒聽懂……看了他的筆記本才知道……(我一直以為是「我沒吃過這個」)
  • 教老外學漢語趣味多多 --中小學教師頻道--中國教育在線
    哎,中間還有一個是黃皮膚的「老內」,他們圍坐在一張大桌子周圍,桌子中間放著小白板和粉筆擦,時而談論,時而靜思,時而蹙眉,時而微笑——這就是我的漢語教學課,中間的「老內」就是我。在華發新城文化活動中心,每天上午都有免費的對外漢語教學課,我在那裡做志願者,教老外學漢語,已經一年多了。  回眸這一年多的教學過程,趣味多多,Very interesting!
  • 看看老外學漢語的樣子,網友:難為他們了
    我想很多人都感覺不到,畢竟我們一開始就是生在此地,從小就接觸,到現在為止交流肯定是沒問題的,當然那僅僅是交流。很多人都覺得我們學英語很難,網友說:「那是你們沒看見過老外學漢語的樣子」。很多網友都說看到老外學漢語的樣子都笑瘋了,比如說這樣一句話「下雨天地太滑了,車子一歪,我一把把把把住了,差點摔倒」,怎麼樣看著這句話是不是感覺自己都要反應一會,更不用說老外了。
  • 老外學中文者眾 武漢首個漢語培訓課程正式推出
    華聲報消息:中國人一個勁兒地繳錢到處學英語,老外身處異鄉,也想學漢語。日前,武漢首個專門教老外學中文的漢語培訓課程正式推出。據武漢晨報報導,主辦方武漢瑞德彩虹英語中心介紹,如今,留在武漢的外國人越來越多,學習漢語的需求也日益上漲,此前一年多時間裡,就陸續有外國人前來學習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