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仔細研究了硬拉運動的好處之後,對於很多健美運動愛好者來說,什麼樣的硬拉就成了鍛鍊選擇的難題。本文,一隻將把傳統的硬拉與相撲硬拉相提並論,看一看它們各自的鍛鍊形式是什麼。
其實,硬拉動作與深蹲動作一樣自然,但是,硬拉強調髖部的伸展,使其成為鍛鍊腿筋和臀肌的運動之一,從而增加下半身的力量以及核心力量和穩定性。
硬拉實際上會鍛鍊到很多肌肉,從手指開始緊緊抓住槓鈴開始,到與地面接觸的腳部結束,包括中間的頸部和背部的肌肉都能得到鍛鍊。
這兩種不同類型的硬拉,它們都強調了臀部肌肉。在傳統的硬拉中,舉重者的腳靠得很近,在大多數情況下接近臀部的寬度,由於要握住槓鈴必須過度彎曲,這在腰背上施加了相當大的壓力。優點是橫槓能夠產生更多的動力,可以舉起更大的重量。
兩種風格的另一個區別是,在開始位置,傳統的硬拉中舉重者的膝蓋伸展得更多,這將使臀部變得更高,並在開始拉重之前將臀部向上抬起,從而消除了浪費離開地板的精力。在橫槓的第一部分中,兩個橫槓使用的膝蓋伸展程度都比髖部伸展得更多,但是在傳統硬拉中,這會轉移到更多的臀部伸展上。這可以解釋為傳統的硬拉比相撲更有效,並且可以使用更多的肌肉群。
相撲硬拉動作採用誇張的寬大姿勢。這樣,橫槓便移至離地面更近的位置。相撲硬拉可以使垂直地面距離減少多達10%。另一個生物力學差異是,軀幹比傳統的硬拉直立得多,這可以消除腰部的一些拉傷問題。直立的姿勢將對腿部肌肉施加更大的壓力,而對背部的豎脊肌施加較小的壓力。這意味著,就後背肌肉而言,傳統的硬拉已經贏得了這一部分勝利。
相撲硬拉的缺點是,為了進入正確的位置,舉重者必須具有非常好的髖部柔韌性。如果你無法進入正確的起始位置,那麼將會暴露出許多其他弱點,例如你的膝蓋穩定性,當不「坐下來」並回到相撲起始位置時,它往往會陷入困境。這意味著,如果你缺乏靈活性,則必須提高臀部周圍的靈活性。
有趣的是,就偏好而言,主要區別似乎是,腿較長,軀幹較短的人更喜歡傳統的硬拉,而肢體較短和軀幹較長的人則更喜歡相撲硬拉。
總結
我相信選擇是顯而易見的。就肌肉募集而言,傳統的硬拉是全身拉力的優勢,並且比相撲更有效。相撲硬拉佔上風的地方是它是一種更有效的下半身構造器,因為腿部肌肉的募集明顯更多,以彌補缺乏背部肌肉的募集。
因此,選擇是你的。我建議同時使用這兩種方法,因為多樣性是任何舉重運動員進步的關鍵,並且根據所針對的身體部位,選擇哪種變化非常明確。我希望你能從與我有關硬拉的知識中學到更多,畢竟都是為了自己鍛鍊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