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教授:大家都不讀書,是教育最大的問題
本文作者為北京大學中文系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並任清華大學中文系兼職教授、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錢理群。這些年我們把教育越說越複雜,越糊塗。現在應該返璞歸真,回到常識上來。教育是幹什麼的?老百姓有一個最樸實的說法:孩子上學,就是「去讀書」。讀書,這就是關鍵。引導學生讀書,是教育的根本職責。我們現在教育的最大問題,就是大家都不讀書,老師不讀書,學生也不讀書;或者說,老師只讀教學參考書,學生只讀和影視有關的書,學校裡完全沒有自由閱讀的空間和時間。
-
北大教授: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大家都不讀書了(字字箴言!)
「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我們為大家整理了北京大學中文系資深教授錢理群先生有關讀書的部分演講內容,其中「讀書與教育的關係」以及「為什麼要讀經典」的話題,引人深思。「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大家都不讀書了」什麼是教育?就是愛讀書的校長和愛讀書的老師,帶領著學生一起讀書。就這麼簡單。但真要做到,還不容易。
-
北大教授錢理群:大家都不讀書,是教育最大的問題
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大家都不讀書了教育是幹什麼的?老百姓有一個最樸實的說法:孩子上學,就是「去讀書」。讀書,這就是關鍵。引導學生讀書,是教育的根本職責。我們現在教育的最大問題,就是大家都不讀書,老師不讀書,學生也不讀書;或者說,老師只讀教學參考書,學生只讀和影視有關的書,學校裡完全沒有自由閱讀的空間和時間。
-
北大教授: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連老師也不看書了!
整個中國教育病症已不是觀念、方法問題,而是利益問題:中國教育已經形成了巨大利益鏈。組織教育改革的人就是在應試教育中獲利的人,這就是應試教育越反越紅火的原因所在。現在中國的整個改革都進入了深水區,教育改革尤其如此,不徹底斬斷圍繞應試教育建立起來的利益鏈條,中國教育改革和教育毫無希望。
-
北大教授: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連老師也不看書了
老百姓有一個最樸實的說法:孩子上學,就是「去讀書」。讀書,這就是關鍵。引導學生讀書,是教育的根本職責。 我們現在教育的最大問題,就是大家都不讀書,老師不讀書,學生也不讀書;或者說,老師只讀教學參考書,學生只讀和影視有關的書,學校裡完全沒有自由閱讀的空間和時間。
-
北大社會學教授談教育:當今教育最大問題也許是這個
今天不同於以往,北大學生真拼,真刻苦。刷夜,一宿一宿不睡覺,年紀大的人都知道,以前欠的債現在都要還的。我的意思是說,大學四年或七年如果完全在這樣的節奏裡,我們能培養出為了一項事業保持長久的興趣,並獻其終身的學生嗎?大學考得好保研能保上,能證明他是未來能夠堅持50、60年的人才嗎?
-
北大教授:比不愛讀書更可怕的是,一個孩子不貪玩
北大教授給新生的演講 社會學家、北大教授鄭也夫,月初給北大社會學系的新生做了一場演講,著重討論了興趣對人學習的影響。 興趣容易讓大家聯想到各種興趣班,但實際上興趣班和孩子自己真正的興趣,可能還是有差別的。
-
北大學子炫耀出國人數多,南開大學教授直斥:這就是北大的恥辱
親,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右上角「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每天分享的精彩文章了,好文章我們齊分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謝謝!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是我國最頂尖的兩所高校,這兩所學校享受最高的經費撥款,篩選全國最優質的生源,教育質量在我國數一數二。可以說,清華北大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門面,令無數學子魂牽夢繞。但是,最近一段時間,這兩所高校卻遭遇了一些「麻煩」,飽受人們的質疑。
-
北大教授:一個孩子不貪玩兒,比不愛讀書更可怕
「一個孩子不貪玩兒,比不愛讀書更可怕。」這話有什麼理由?老師、家長們,你同意嗎? 來聽聽說這句話的北大教授鄭也夫是怎麼解釋的。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不尊重孩子生長規律的教育,早就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其實在有些學習項目上,及格了家長就可以釋然、可以放心,不需要太高,因為教育是一個長線的事情。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去要求一個一年級的孩子把一個學期學習的生字98%、99%都要記住呢?以後學新帶舊,慢慢總會認識的,學習是個長過程,這個實在是個無所謂的事情,及格了就可以。
-
孩子不喜歡就別逼他?北大教授:「快樂教育」是最大的騙局
強者談堅持,弱者才談喜歡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希望孩子能夠用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相信這是大部分父母的回答。而優秀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是某個行業,某個領域,甚至為人處世上的「強者」。社會很現實,也很殘酷。
-
考研必讀書《北大文學課堂》:在北大中文系讀書是怎樣一種體驗?
之前在某個平臺看到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在北大中文系就讀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有個回答是這樣的:「北大中文系給我最大的教育是,經典作品的研習與閱讀,告訴我什麼是真正的值得尊敬的美;中文系老師給我的教育是什麼是真正的值得尊敬的品德;而北大給我的教育是什麼是值得尊敬的好。」
-
李學勤:功利化是現在教育最大的問題
學習上指導不了不說,最大的問題是學生沒有機會嚮導師學習研究方法甚至是做人。我們那個時候跟老師的關係都很好,能從老師的經驗裡學到很多,而且是通過日常的接觸學的。老師是我們的榜樣。老師為什麼這麼成功啊?為什麼大家都很佩服他向他學習?我們就看他,讀什麼書,有什麼心得,對學科怎樣發展,甚至看他怎麼處理各種事務,這就是言傳身教。
-
李玫瑾教授:教育孩子最大的問題,是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瞎管
曾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每個人都能成為父母,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勝任這一職位。我們總是能發現孩子的諸多問題,卻很少認識到這些問題大部分都源自父母。李玫瑾教授指出:當前父母管孩子最大的問題是,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瞎管!
-
北大教授陳平原:讀博士,不該時刻念叨著畢業論文
有專家表示,清華大學此舉,有望克服學術評價中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等傾向,將有助博士生教育重心能夠真正回歸人才培養上來,對全國高校都有示範意義。今天,分享北大中文系教授陳平原回憶其讀博經歷的文章《「好讀書」與「求甚解」》。
-
北大社會學教授:在「教育雙軌制」下,功課減負,快樂童年,都是...
本月初,在北大舉辦的一場教育論壇上,北大社會學系教授渠敬東圍繞「回歸教育常識」進行了發言。渠教授這篇發言,觀點犀利、金句不斷,在網上一經發表,就引起了廣泛傳播。渠敬東,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 常務副院長、北京大學社會學系 教授渠教授的講話,對教育的本真目的有清晰的闡述,對目前全民教育競爭的無奈事實,有深刻分析;以及,涉及到一個核心問題:義務教育的「減負」,到底減了誰的「負」?
-
北大客座教授、著名數學家張益唐答北大學生問,問的問題都很經典
7月初,北大數學科學學院院長陳大嶽教授為張益唐教授頒發客座教授聘書Q:老師您在北大度過了自己的本科和碩士生涯,您認為在您的數學思維的培養過程中,北大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北大長期以來都有一種特別嚴謹的學風,能夠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北大相對於其他學校比較突出的。這要感謝北大一大批的優秀的老師,他們都是「無名英雄」,他們做了很多很多事,但不會喧鬧。
-
北大教授:不貪玩的孩子,比不愛讀書的孩子更可怕,建議收藏
如果孩子小時候就是那種喜歡讀書的人就好了,可是北大教授提出言論說,愛玩其實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不貪玩的話,比他不愛學習還要可怕,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這樣的觀點到底如何。北大的專家學者鄭也夫指出,雖然大家都希望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但是當父母有這樣的心理時,其實就讓孩子輸了,因為這句話的意識就是,不尊重孩子生長規律,如果孩子的成長沒有符合相關的生長規律,那他自然就長不好,長大了自然也就輸了,所以說不要輕易的去相信這句話。
-
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 ,是國民教育裡最好的資源都退出了!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上臺發表精彩演講,把脈當下中國教育,言之有物,觀察犀利,推薦給大家閱讀。本文來源:公眾號「北京大學教育學院」(ID:pkugse)渠敬東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 常務副院長、北京大學社會學系 教授我在北大教書,原來也在清華教過十年書,這些年來確實有點體會,我來談談我的感受:我現在覺得教育要不斷地反思它的目的究竟是為了什麼。我個人認為教育要重回學生的健康。
-
應試教育改為素質教育?北大教授:不適合我們,就是一碗毒雞湯
現在不僅是孩子,甚至有些家長都特別羨慕外國的教育,他們總是抱怨,你看外國,他們學業輕鬆自由,有更多自己的時間,而中國每天除了考試,還是考試,要是我們實施素質教育,該有多好啊。雖然說我國的應試教育存在很多弊病,但是在目前為止,這種教育體制特別適合中國,北京大學教授再一次公開發表自己觀點:如果把不適合中國的教育強加在中國頭上,那就等於是一碗毒雞湯。
-
北大中文系教授陳平原:振臂一呼的角色不適合我
2008年,陳平原在擔任北大中文系主任前,曾詢問錢理群。「他是為實踐他的教育理想。我卻不看好。」錢說。 「他後來又說,做不見得能做好,但做比不做好。」陳平原微笑著補充。在任期間所遇的糾葛,他只是略有透露:中文系歷來是北大的標杆,但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很努力,更不要說「成績斐然」了。有些教授長期寫不出專業論文,有些則只能在很差的報刊上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