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在上學期間爸媽說過最多的話就是,&39;&39;......諸如此類的話總是在我考試後在耳邊響起,或許這就是父母那個年代於農村的不甘心。
長大後,第一次聽到啟蒙教育也是在親戚家,在農村幼兒園並沒有多麼受歡迎,甚至大部分的家長都是認為將孩子送去只是起到了看管的作用,也只是解放了家裡的兩個勞動力。直到幼兒園機構的慢慢普及,人們才漸漸意識到幼兒園實際上可以教會孩子許多,不管是生活習慣還是社交能力還是英語學科,對於那時的人們來說孩子的啟蒙教育就是如此。
其實啟蒙教育不單單是包括這些內容,繪畫的培養同樣是啟蒙。
相對比語言類的英語來說,藝術方面的繪畫就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就拿我家的小婉安來說,作為一個小女生她並沒有多麼的淘氣,也沒有別人家孩子那麼的愛看動畫片、好動,相反在沒有繪畫之前,她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跟在我們身邊,不哭不鬧異常的安靜。我們也並沒有強制性的要求她有著什麼樣的學習課程和學習進度,更多的想法是希望她能開開心心的度過上學前的這段時光。
直到某一次發現了她對於繪畫和塗色的興趣之後,我才出於讓她玩耍的心情給她選擇了塗色書,既然她喜歡塗塗畫畫,那為什麼不讓她畫的更有藝術性呢?從最開始的單色圖畫到雙色圖畫再到三色、四色圖畫,從水果類的圖畫到人物類的圖畫再到動物類、汽車類的圖畫,循序漸進也是能更好的培養她繪畫的興趣,也有一部分的原因是為了避免塗色書的浪費,能更好的物盡其用實現它的價值。
有人說,小孩子的塗塗畫畫不能當做啟蒙教育,就只是孩子的一種玩耍方式。或許是他還沒有深入的了解繪畫能夠給孩子帶來的提升,動手能力、想像力、記憶力等先不說,本身這個年紀的孩子對於世界的認知都是不清晰的,通過塗色書裡的圖畫更能夠加深對於事物的認識,說三遍看三遍的效果還是比不上畫一遍來的深刻。
從一開始小婉安最感興趣的食物方面的塗色書開始塗色,奶糖、冰糖葫蘆、蛋糕到香蕉、蘋果、菠蘿等水果,凡是和吃掛上鉤的小婉安塗色時都特別的認真,那是一種恨不得將書裡面的圖畫拿起來放到嘴裡吃的眼神,塗色了人物之後也更能分清爺爺奶奶和姥爺姥姥的區別了,再也不是以前那個不管見了爺爺還是姥爺都統一喊爺爺的小婉安了。
雖說不管是對於事物的認知還是對於孩子能力的提升都可以隨著年紀的增長而達到,但啟蒙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能讓孩子有更好的開始和更高的起跑點不是嗎?本身就是基於一個興趣培養的塗塗畫畫,既可以充當下孩子的&39;,以後說不準還能讓孩子走上藝術家的道路,兩全其美的啟蒙教育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