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康復出院,為貴州省人民醫院心外科劉秀倫主任團隊送來錦旗。
「主動脈夾層」是臨床常見的急危重症,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主動脈夾層」一旦發生,再加之破裂,生命就會迅速進入倒計時。近日,貴州省人民醫院為一位74歲高齡Debakey I型(最兇相類型)主動脈夾層致心包填塞休克的患者進行了手術治療,目前患者康復出院。據悉,為如此高齡的該類疾病患者進行手術並獲得成功,在貴州尚屬首例。
七旬老人患兇險型主動脈夾層 11小時手術換上「人工血管」
「從中午2點持續到凌晨2點,11個小時才成功完成了手術。」貴州省人民醫院心外科主任醫師劉秀倫向記者介紹了這一例特殊的手術——升主動脈置換+全主動脈弓置換+降主動脈支架植入+主動脈竇部成形術(孫氏手術)。
都市新聞記者了解到,這位患者是一位74歲高齡的Debakey I型主動脈夾層致心包填塞休克患者。對於醫生來說,就算是年輕人患上這類疾病,手術的兇險性也很高,更何況是如此高齡的患者。一般而言,60歲以上的患者都是手術的「禁區」,用經驗豐富的劉主任的話說就是「開一個就沒一個」。
而經過了醫生周密的術前準備,在奮戰了11個小時之後,手術獲得成功。但是術後患者因體質虛弱,飲食不佳,一度出現貧血、低蛋白血症、肺部感染及多器官功能不良,均在省醫心外科、ICU、幹醫科等團隊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最終得以康復出院。
而此次手術的成功,也為今後這類疾病的高齡患者帶來了福音。
主動脈夾層如同「定時炸彈」 48小時內死亡率達50%!
主動脈夾層心臟填塞究竟是一種什麼疾病?為何如此兇險?對此,劉主任介紹,主動脈腔內的血液通過內膜的破口進入主動脈壁中層而形成的血腫,稱主動脈夾層血腫或主動脈夾層分離,簡稱主動脈夾層。
而心臟填塞指由於重力作用,心包滲液首先積聚於心臟的膈面,最後致心臟的兩側均可充滿滲液,使得心包腔內壓力增高,當心搏量下降達到臨界水平時代償機制衰竭,使得小動脈收縮達到極限,動脈血壓下降,導致心排出量顯著下降,循環衰竭而產生休克,即為心包填塞。
劉主任介紹,主動脈夾層一旦發生破裂是非常危險的,屬於臨床的危急重症,死亡率非常高。主動脈因臨近心臟,壓力往往較大,夾層一旦破裂,心臟的血流便會急速從裂口流出,出現急性大量出血的情況,最終發生失血性休克或心包填塞而猝死。一般出現主動脈夾層破裂而送醫的患者,48小時內死亡率達到50%,一周內死亡率達到70%。
因此,主動脈夾層就是一顆「定時炸彈」,一旦發現出現主動脈夾層,應及時手術治療,避免夾層破裂。此次貴州首例Debakey I型主動脈夾層致心包填塞休克患者手術的成功實施,顯示了貴州省醫心外科團隊的技術實力,孫氏手術在省醫心外科已開展12年,技術成熟,經驗豐富,已成功救治了類似主動脈夾層患者近200例,給患者帶來了福音,讓貴州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得到良好的救治。
「主動脈夾層」患者正趨於年輕化
採訪中,劉主任提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壓患者增多,患主動脈夾層的病人正逐漸年輕化。
「過去常見50歲到70歲的患者,現在30歲到40歲的患者也變多了。」劉主任介紹,Debakey I型主動脈夾層患病可能性是十萬分之一,卻也是主動脈夾層情況中最為兇險的一個類型,無特效藥,也不會自愈,需依賴手術治療。
因此,劉主任提醒,該病發作時,伴隨胸背劇烈撕裂疼痛感,可能還會出現手部、足部的肢體末梢因缺血而出現蒼白和麻木,無力,腹痛嚴重者還會出現暈厥等情況,尤其是平常有基礎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病的患者需多加注意,一旦有這樣的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做相關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都市新聞記者羅歡 攝影報導)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