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不在自媒體平臺寫此類稿件,應業內朋友邀請,談談看法。
前段時間,馬雲、劉強東和搜狗周小川等為「996工作制」站臺的言論,引起廣泛議論,引來了不少指責。雖然馬雲後期又發布「反對996,向奮鬥者致敬」的觀點來為自己解脫,但是異見的聲音依然不斷,批評的聲音更多,甚至招來黨媒公開批評這些力挺「996」的言論。
「黑心資本家剝削」也好,「榨取勞動者價值」也好,大家討論的還是勞資問題,甚至事關勞動者「幸福感」。360的周鴻禕也公開表示:「誰能真正平衡好家庭和工作,我叫他一聲大爺」。
不可否認的就是,對於一個人來說,工作和家庭是一個很難都能完美顧及的。挺996也好,反對996也好,大家都在爭論的是工作和家庭的平衡點。目前來看,多數996的論點基本也基於此。
或許是中國網際網路經濟真是進入到寒冬,裁員潮之後,就是利用現有的僱員高負荷工作,原來2個人幹的工作,現在由一個人在延長的996時間內去做。由此看來,馬雲和劉強東等網際網路行業的僱主追捧996也不為過。畢竟寒潮之時,企業生存下來才是王道,996也是個減輕企業成本的方法。
矽谷投資人:996帶來的是社會問題 應該反對
近日,來自矽谷的天使投資人、Founder Space創始人Steve Hoffman與特穆談起關於996的一些事,Steve Hoffman也發表了關於996的一些看法。
天使投資人、Founder Space創始人Steve Hoffman
首先,Steve Hoffman是完全反對馬雲的觀點,他認為996工作制是非常不健康的。他曾經在深圳的一些中國公司發現,午餐的時間屋子關燈大家都在桌子前睡覺,因為日常他們沒有充足的休息時間。
Steve Hoffman表示,中國人的專心工作程度要遠遠高於美國人。在矽谷,僱員們更願意有雙休日,多數人在休息時間更願意把時間花在陪伴家人上,基本上會在18:00後下班,而且很少看到有人在午餐時間睡覺。
矽谷工作的人們,更多時間是利用午餐時間去聊天、分享信息和經驗。這些行為相對於中國公司的超負荷勞動方式來說,更有利於公司效率提升。
一項研究表明,韓國人的工作時間比其他任何人都多,但他們的生產率是最低的。原因企業效率不會因為工作時間多就會提高,而是要更有效的利用時間。尤其是需要創新和創造力的工作。如果員工筋疲力盡,就不會想出高質量的想法和創新突破。
另外研究還表明,超負荷工作會導致壓力、心理問題和健康問題。社會必須為996付出隱性成本,例如醫療費用的提升。另外還有一個數據也表明,996工作環境下離婚率更高。孩子與父母的接觸少,也會衍生一些社會教育問題。誰能為此付出代價?
生命短暫,即使你的銀行帳戶有很多錢,生活是空虛的,意義又在哪?Steve Hoffman認為這個社會必須優先考慮人而不是企業利潤。當你人生走向盡頭時還有什麼更重要的:花在工作上的時間?還是你的親情、友情或者是美好的記憶?健康的平衡使生活更有價值。從長遠來看,合理的工作時間這是對社會最有利的。
特穆的996觀點
反對996工作制的觀點,多數是員工立場;而力挺996的一定是老闆或股東,即便是口頭反對,哪個老闆不希望僱員為自己多創造價值?
關於996 的勞資觀點,大家討論了很多、也很深刻,今天這裡就不多言了。我們先回顧一下996輿論。
馬雲公開回應了新的觀點為此前「996是福報」觀點開脫:「不為996買帳,但是為奮鬥者致敬!」但直面理解,馬雲還是在支持996。需要強調的是,「996」也好,「007」也好,這些只是加長工作時間行為的一個概念化表述而已。反而對於創業者來說,有幾個又是「955」?不過,馬雲將996或奮鬥的觀點言論始終與創業者、企業家綁定在一起。
特穆認為,作為創業者而言,確實要比常人多付出更多的努力,不僅僅在中國,即便是美國的矽谷,賈伯斯與比爾·蓋茨甚至是在超過996的工作節奏下成就今天的事業。
然而 ,讓一個社會人人都是創業者是行不通的,都是老闆誰當員工?一個健康的社會分工是很明確的。人人都是老闆的社會是絕對不可能存在的。為此,馬雲可以致敬創業者,但不能把這種「致敬奮鬥者」的價值觀普世到其他層面。
作為僱員來講,社會整體的超負荷工作時間,不僅對於經濟發展造成影響,甚至造成不少例如健康、心理甚至是意識形態等負面社會問題。一個國家的繁榮發展變得毫無意義。例如今天的日本雖然經歷整個社會高負荷工作後,目前緩和許多,但是造成了「不婚不育」「心理疾病爆發」等問題普遍發生,讓老齡化的日本社會雪上加霜,為日本經濟發展造成一定阻力,即便日本有世界頂級的工業製造業水平,產生的價值也未能有效彌補經濟增長的乏力。
首先,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分別是投資、消費和出口。如果過多佔用居民工作時間,居民的消費時間和場景將會大幅度萎縮,對消費的增長產生影響。而近幾年我國在投資方面也放緩,中美貿易摩擦為出口也帶來很大的阻力,如果讓消費行為走弱,那麼我們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都將會失去前進的動力。
試想一下,如果整個社會都996,誰會在疲憊的下班時間去購物、聚餐或者僅有一天的休息時間外出消費?這就不難讓外界猜測:馬雲、劉強東等電商大佬是要通過996把大家的線下消費行為逼到線上?
然而,一個完整的商業社會,並不是電商獨大的,電商只是提升了交易效率。像咖啡店、服飾店、餐飲和娛樂行業是要求一定消費場景的。尤其是在娛樂和餐飲方面,國家正在著力改善就業結構,努力提升服務行業就業比例,為此,996的用工思路對服務行業產生極大的「殺傷力」。
在歐美發達國家,雖然也有電商,但是消費者更願意線下這種場景消費體驗。對此,這些國家對工作時間的管理更為嚴格,幾乎很少見常態化加班,甚至996這種說法。
如果有影響力的企業家,鼓吹或者奉行996工作制,是對社會和經濟發展極不負責任表現。 畢竟這些言論會被其他企業負責人引用和效仿,形成扭曲的價值觀風氣。而且,996是企業家利己角度的觀點,站在全社會的角度是自私的。
馬雲的言論講給創業者聽還是有鼓勵作用,對自己的員工「打雞血」也可以理解,但對於整體社會僱傭關係價值觀而言,是錯誤的。
反思:在一些底層服務行業的從業者,超過996工作時間的比比皆是,他們難道不是努力工作奮鬥者?那麼他們的幸福回報在哪裡?很可能幹一生也不會有起色,畢竟是從事低端工作。就例如特穆居住小區的一個水果售賣商販,凌晨5點從新發地已經批發回來水果,到晚上10點收攤,而且一周沒有休息時間。面對高額的住房、醫療和子女教育支出,可能是一生的水深火熱。
呼籲:假日經濟對整體經濟發展的作用也不小,相關部門可以著重從法律層面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