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魯王」之墓在哪裡:申哥霧霾天探秘山東省博物館之一

2021-02-13 申哥帶你走天下

幾年以前,我帶高三畢業班。有段時間,總是發覺徒兒會在臨考前心猿意馬,整天魂不守舍地、捧著一卷快被揉成手紙的書來讀。當我從他那垃圾箱一般的位兜裡取出「手紙」時,才見到這本書的名字,叫做《盜墓筆記》。說實話,我也曾給學生講過不少詭異故事,但自己卻從不相信。於是,在我讀到這部書裡——一處名為「七星魯王墓」的墳冢時,發現作者給出的時代,竟然是先秦(春秋戰國)時期的魯國,而且還是什麼魯殤王之墓。這便令我大感驚奇,並乾脆把書撂下,不再讀了。(其實,小說就是小說,沒必要那麼較真。)

要說起「魯」這個地名,在中國歷史上,單是指山東省的西南部。而魯地的中心,就在今天的曲阜、鄒城、兗州一帶。先秦時期的魯地,能世代沿襲政權的,乃是周公旦嫡長子伯禽所建立的魯國。而這魯國,在周朝800多年的歷史上,地位極其顯要。他們的職責,就是替周天子管理祭祀,及收藏各種重要文獻的,屬於「天子近臣」。但再受榮寵,魯國貴族——也只能在周天子「一王獨尊」的體制之下擔任個公卿之職。而自伯禽算起,至前249年頃公時代發生的楚國滅魯為止,魯國的歷代國君們,都沒敢稱得起一個「王」字。這哪像春秋時代的楚吳越,或是戰國時期的七雄加中山——一語不合便是「王」,根本不把周王室看在眼裡。(要說起來,西周初期授地魯國,其目的——是周公動用自家的力量來監視齊國;而冊封齊國,則是為著對付東夷的「鳥人」們。結果,齊國一點點地將東夷的土地吞併,算是完成了周公遺願的第一步;而魯國最終未能監視得了大齊,反而被其身後窺視了多年的楚國,所一舉滅掉。幾千年後,考古工作者們,居然能在泰山之巔,發現精美絕倫的楚國器物。由此可以推測,「南蠻之邦」的楚國,於滅掉「禮儀之邦」的魯國後,竟然大言不慚、得意洋洋地跑到泰山祭天去了。)

由是可知,魯國的王爵國君,皆不可能出自先秦。如此說來,於曲阜大地上存在過的君王,其最早淵源,也必然是天下之主的名號——由「王」升為「皇帝」之後,再由皇帝分派自己的旁系子弟,冊封至各地為王。這在國史當中,應是西漢以後之事才對。而魯王的稱謂,最早出現於西漢,而最晚則來自太平天國運動時期,也就並不稀奇了。其中,得以生前仕魯、死後葬魯的,最為重要者,便是漢代魯王,與明代魯王了。而今,時隔千年的兩朝魯王墓葬品,都被集聚到了一起,並擺放在山東省博物館內,供後人憑弔。

要說起兩漢時期,被分封於山東省的各諸侯國,先後疊加起來,總數有32個之多。(有些是中斷過了的)。在此當中,西漢乃17國,東漢為14國,王莽的新朝還有1國。這裡面,便包括了——於魯國的故土上,曾經生活過的漢代魯王家族。當然,人家已經姓劉,而不再姓姬。由老劉家所開創的魯國,在其歷代君主死後,其屍骨,大都是被安葬在曲阜郊外的九龍山旁。目前的考古發現,探明的墓穴有5座;被發掘出來的,是其中的4座。


按說,在漢代的王侯級別陵墓裡,大都會掩埋身量不大的兵馬俑,以作為陪葬之用。但於漢代魯王的墳冢內,似乎還沒有見到過成組的大型俑群。在山東博物館的展廳中,與魯王墓葬規格相同的、且有兵馬俑組團出土的,是臨淄山王村的齊國俑坑。此前,我曾見到過的,還有收藏在國家博物館及陝西鹹陽博物館內的周勃、周亞夫父子(疑似)的兵馬俑群。這些兵馬俑,只有秦始皇陵兵馬俑規格的五分之一大小。(目前可知的漢代帝王陵寢內,所埋藏的車馬俑也不很大。)


位於山東曲阜九龍山一帶的漢魯王墓,埋葬了漢代十四個諸侯王中的十位,可謂是魯王們「陰魂聚首」的墳窩子。從這裡挖掘出不少文物珍品。或許,《盜墓筆記》中的原型們,也曾參與過相關的「考古發掘活動」。這漢代的魯王嫡系,最後又落腳於哪裡呢?

某日,我在教室內看自習。閒來無事,從學生們的書櫥裡,抽出一本《三國演義》來。一經翻閱,頓感驚奇:幽州太守劉焉,乃魯恭王以後。當黃巾軍侵擾之際,劉焉海榜招賢。結果,引來了幽州涿縣的劉關張。再查正史,發現有些不對:劉焉確實乃魯恭王以後,但他只擔任過冀州刺史和益州牧,這似乎又與幽州無幹。我倒是覺得,如果劉焉的轄區是在冀州,才有可能管得上涿縣。這是因為,漢代之幽州,根本就不涉及如今的京畿地區。劉焉之後,乃是劉璋,曾經割據過四川。最後由於其戰略失誤,導致進退失據,被迫讓位於入川的劉備。這,或許是對劉備有知遇之恩的劉焉,所不曾想到過的吧。

當大漢王朝,在歷經了400多年的滄桑,終於被填埋進歷史的長河中以後,時間亦過去了將近1100年。此時,如旭日般冉冉升起的大明帝國,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庶子分封。而這回受到分封的,是朱元璋所養育的26個男孩中——能夠長到成年、且非嫡長子的那24位皇子。其中,就有被分配到兗州府的魯王朱檀。得到分封的時候,這位排行第10的皇子,才剛出月窠。待到他「有志於學」的15歲,便被要求前往自己的封地,無旨意不得返京,甚至不得私自離開王府。出京前,作為父親的朱元璋,為自己所鍾愛的兒子,送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大禮。其實,即使明太祖啥也不送,魯西南這片物產豐腴的兗州之地,也足夠讓朱檀享受一生的。可惜,這位只有如今「初三」學生一樣大小的皇子,居然在其人生的「高中」段裡,徹底地沉淪下去了。猶如脫韁野馬般自由生活著的朱檀,因迷戀上道教,且大量服食丹藥,導致雙目失明,最終夭折。從少年才俊、「市三好」、「道德標兵」,一路淪為「癮君子」、失足青年,直至走上不歸路。此等天差地別地變化,讓身為其父的朱元璋大為懊惱。一怒以下,給死去的朱檀,追諡了個「魯荒王」的名號。

懊惱歸懊惱。兒子畢竟還是自己的。等朱元璋怒氣平復以後,又回想起這位英年早逝的十皇子——也曾有過的榮耀。而且,這也是自己所賜封於各地的諸子中,頭一個離世的。尋思到這兒,太祖開始為朱檀建造豪華墳塋。當然,這也是要樹立一個標準——畢竟自己的藩王兒子們,等到將死的時候,都要以此般規格來下葬。(既做到不僭越,又能體現皇家氣派。)在山博的展廳內,擺放著兩頂王冠。其中一頂,是太子與藩王專用的「九縫鹿皮皮弁」;另一頂,則為皇子們所戴的九旒冕。記得童年看連環畫,只要是個帝王,頭上總會戴著頂——能墜下小珠子的官帽。久而久之,我便有了個思維定勢——但凡有這種小珠子官帽的,必定就是皇上了。直到我瞧見眼前的這頂藩王九旒冕,才徹底顛覆了以往的認知。當然,藩王與天子之冕,在數量上還是很不同的。天子頭頂是十二旒冕,而他的皇子們,則只能是九旒冕。(九縷串珠子的線,每條線上是九顆珠子。)這「九旒冕」、「九縫皮弁」都是國內絕無僅有的明代藩王遺珍。而十二旒冕、十二縫的皮弁,就只能到萬曆皇帝的明定陵裡去找尋了。

在魯荒王的隨葬品中,有保存得十分完好的絲織品。例如,系在寬大衣物上的袍帶。這種大帶子,一般會耷拉到外衣的底邊。此種裝束,便被稱之為「紳」。「官紳」、「鄉紳」、「士紳」,都是由穿著這種袍帶垂下服裝的官宦儒生而來。


作為不爭氣的第一代明魯王——朱檀的子嗣們,朱元璋這位當爺爺的,還是很懂得疼愛的。據說朱檀的嫡長子,跟他爹生前的口碑截然相反。這位名叫朱肇輝的魯國二代王,在位時間長達五六十年,並且人品貴重,深得子民愛戴。最終,還享有79歲的壽數。此後,接班的魯王們,又經歷了8代11位,且大多都被安葬於朱檀父子的身邊。至最後一代魯王,正趕上明末亂世。其中1641年即位的朱以派,在兩年後自縊於清軍入關的亂局中;而末代魯王朱以海,則於1647年被鄭成功派人沉入了海底。這便是入葬山東的魯王們了,與「七星魯王墓」,又有何幹呢?



相關焦點

  • 明魯王墓,因出土文物是絕世孤品,所以在山東博物館獨佔一個展廳
    當我們在山東博物館裡參觀遊覽時,會看到一個由眾多明代文物組成的特殊展廳,它就是明朱檀墓出土文物精品展,朱檀又稱「明魯王」明魯王墓,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朱檀的陵墓,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市區東北12.5公裡,1970年至
  • 山東濟寧這座明代親王第一陵,曾出土山東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1970年春至1971年,山東省博物館、濟寧市和鄒縣(現鄒城市)考古工作者在有關部門配合下,對這個墓道地宮進行了發掘,專家們是越挖越心驚,這一挖不僅挖出山東省發現最大的地下宮殿,而且是京南江北最大的地下宮殿。後經驗證這是明鹿王墓,堪稱明代親王第一陵。魯王即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朱檀。朱檀生於洪武三年二月十七日,於同年四月初七日冊封為魯王。
  • 山東師範大學附屬小學2020級(2)班雛鷹活動走進山東省博物館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0月27日訊 為了讓新入學的雛鷹小隊員了解不同歷史時期的山東和齊魯文化的底蘊開拓學生的視野,2020級二班雛鷹小隊於10月24日上午走進了山東省博物館,進入博物館後同學們,熱情洋溢、滿懷期待,在講解員的帶領及講解下,有序的參觀了山東歷史文化展和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展
  • 每周六山東博物館都將延長開放時間!博物館奇妙夜探秘攻略請收好
    今後每個星期六晚上,山東博物館都要延長開放時間啦!這份文化大餐可是山東博物館建館以來第一回。據了解,自12月14日起,山東博物館實行每周六夜間開放,具體開放時間為17:00-21:00,20:30停止入場。
  • 江西發現國內罕見的七星堆六朝墓群,擬建六朝藝術博物館
    撰文 | 何安安 來自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和多家媒體的綜合消息:近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隊對江西贛江新區儒樂湖新城建設區域內的七星堆六朝墓群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經過475天的田野發掘,共清理了73座古墓葬,出土遺物700餘件,其中六朝墓葬數量最多、形制最豐富、規模最大、級別最高。
  • 明歷代魯王在兗州建祠廟寺觀考
    先後建起了府縣兩級的城隍廟,歷代魯王們陸續建起了天仙廟、天仙行宮、府關帝廟、三官廟、諸天寺等祠廟、寺觀建築,這些建築並不斷重修和擴建。在兗州城鄉形成了「抬頭見牌坊,處處有廟宇」的特殊景觀,兗州城一度被稱之為「廟城」。當年大多數人都是「人人有信仰觀念,個個懷敬畏之心」。宗教信仰成為明朝治理天下的政策之一。兗州府、魯王府建的祠廟、寺觀都由魯王主祭,府縣官員陪祀。
  • 邁開腳步,從西門紅樓走向二二八公園:申哥帶你走臺灣之七
    本來我打算進去看看,順帶參觀一下附近的「臺灣總統副總統博物館」。但由於時間未能排開,導致行程取消。當我站在凱達格蘭大道的斑馬線上,面對著「總統府」拍照的時候,腦海中閃現的~差不多都是施明德先生那仙風道骨般的身姿,以及被他動員起來的臺灣民眾。
  • 山東省博物館之旅!
    山東省博物館建於一九五四年,系地方綜合性博物館,是一個收藏文物、自然標本並進行宣傳教育和科學研究的機構。目前,共收藏自然標本、歷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十五萬多件。山東省博物館的歷史陳列室坐落在文化西路、青年橋畔。
  • 七星柴魚博物館:臺灣最佳水產類觀光工廠
    七星柴魚博物館位於花蓮縣新城鄉大漢村七星街上、七星潭風景區內,原本是廢棄已久的柴魚加工廠,後來以閒置空間再利用為原則,七星柴魚博物館成為一個具有人文及生態特色的主題館,整合地方資源,充分利用文化資產,結合產業文化,以充實花蓮觀光旅遊內容。
  • 七星伴月、塋域千年:江西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群考古發掘記
    為了支持贛江新區新城建設,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組建考古隊對建設區域內的七星堆六朝墓群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經過475天的田野發掘,共清理了73座古墓葬,出土遺物700餘件。其中六朝墓葬數量最多、形制最豐富、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特別是A發掘區的16座六朝墓葬,排列有序、布局合理、規劃嚴謹,排水系統完備、發現大量墓園建築廢棄物。
  • 民星路小學學生「博物館之行」暨上海昆蟲博物館探秘活動:小昆蟲...
    民星路小學學生「博物館之行」暨上海昆蟲博物館探秘活動:小昆蟲 大世界時間:2017/6/8 10:21:44 來源:上海市楊浦區民星路小學        選稿:陳樂 2017年6月6日,民星路小學三年級全體師生
  • 濟南旅遊一定不要錯過這幾個博物館
    目前山東博物館開設《漢代畫像藝術展》、《佛教造像藝術展》、《山東歷史文化展》、《萬世師表展》、《魯王之寶—明朱檀出土文物精品展》、《山東考古成果展》、《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展》等常設展覽和《淄博陶瓷文化展》、《博山琉璃文化展》、《中國古代科技展》等限時最新展覽。
  • 太陽墓同心圓仰面下葬,特殊擺置七星棺,這裡埋著什麼秘密?
    筆者:三體-小遙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樓蘭古國位於絲綢之路周圍,原本是一個十分繁榮的地區,卻由於某種原因突然從歷史中消失,留下了一個個未解之謎。除了樓蘭美女之外,樓蘭古國還曾出土了一群太陽墓,引發了考古學家們的廣泛關注,至今都沒有人能夠合理解釋太陽墓的構造以及這種特殊的喪葬習俗。太陽墓出現的時間距離現在已經有將近3000年,它們位於孔雀河幾裡之外的地方,由七層細長的胡楊樹樁圍成一個巨大的同心圓,越往裡的木樁直徑越小,只有兩三釐米粗。
  • 山東省濱州市3家博物館入列國家二級博物館
    日前,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了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濱州市博物館、博興縣博物館、霑化區博物館入選國家二級博物館,惠民博物館、無棣縣博物館、惠民惠風民俗博物館、山東眾林文史文獻博物館入選國家三級博物館。
  • 銀龍之墓,千裡同鏡 中蒙歷時三年探秘匈奴貴族墓
    蒙方帶隊的,則是烏蘭巴託大學考古學系主任、主持發掘了高勒毛都2號墓地1號大墓的額爾登巴特爾教授。  「去蒙古之前,對高勒毛都2號墓地的了解只限於一些片段,看到文物,震撼程度遠超想像。」 周立剛說,他是最先與器物相遇,而後開始這段考古之旅的。  烏蘭巴託大學考古學系的博物館很小,裡面的陳列品幾乎都是從高勒毛都2號墓地1號大墓及其陪葬墓出土的。
  • 陝西寶雞 | 李茂貞墓
    李茂貞墓在它的省保碑和宣傳冊頁上依舊叫著「大唐秦王陵」,此秦王非唐初李世民之秦王,而是晚唐至五代的李茂貞。李本名宋文通,唐僖宗時賜皇家李姓,昭宗時封為秦王,五代後唐時再次加封其為秦王,大唐秦王由此而來。  李茂貞以鎮壓黃巢起義起家,兼勤王護駕有功,後任鳳翔節度使,威震秦嶺、渭水領域。
  • 招遠黃金博物館獲批山東省中小學研學基地
    近日,根據山東省教育廳等12部門聯合印發的《山東省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實施方案》精神,省教育廳組織專家對全省16市申報的研學基地和研學旅行課程進行了評審,確定46處申報單位為第二批省級中小學生研學基地、37項申報課程為第二批省級優秀研學旅行課程。
  • 中國這個縣級博物館,地屬於古九州之一,遠離大城市卻有無數國寶
    這就是位於山東省濰坊市下轄的青州市博物館,順便要提一句的是,在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全國統計中,山東省憑藉全省517座博物館的數量,戰勝了陝西、山西、河南等文物大省,一舉成為中國博物館第一大省,而即便是在這座遍地博物館的省中,青州市博物館也依然是最耀眼的那顆星星~
  • 滄州小記者走進博物館 與文物面對面 探秘曾經的滄州
    為了讓更多的孩子了解滄州歷史,9 月 12 日,滄州小記者走進了博物館,與歷史文物近距離接觸,探秘曾經的滄州。走進 " 滄海之州 -- 滄州歷史文化陳列 " 館,滄州小記者們首先被牆上的巨幅鐵獅浮雕所吸引。" 牆上的獅子是用什麼製成的,跟真的鐵獅子有什麼區別?"" 鐵獅子是哪一年建造的?"…… 在求知慾的驅使下,滄州小記者們禁不住開始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