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至五年打造中國第一、世界一流創新型汽車高科技企業
四個關鍵字解碼「中汽創智」
中國江蘇網訊 6月29日,將是一個寫入中國乃至世界汽車發展史上的重要時間節點。經過兩年多的謀劃、準備和推進,由兵器裝備集團、中國一汽、東風公司、長安汽車、江寧經開科技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中汽創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暨基地項目啟動儀式在南京舉行。
眾央企巨頭抱團,註冊資本高達160億元——新生的「中汽創智」宛如一艘「超級航母」,甫一亮相,就確立「用三至五年,打造中國第一、世界一流的創新型汽車高科技企業」的目標。
作為中國汽車製造業轉型發展的標誌性項目,「中汽創智科技有限公司」恰如其名——「中、汽、創、智」四個字,精準解碼了這一項目的初心使命和發展雄心。
組建「國家隊」,踐行國家戰略
近年來,一場關於「新四化」的變革在汽車消費市場風起雲湧——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及共享化技術的快速迭代,倒逼傳統汽車製造業轉型升級。
2017年12月,工信部、科技部和國資委主要領導與兵器裝備集團、中國一汽、東風公司三家央企董事長共同召開汽車產業轉型和汽車央企行動座談會,提出聚集核心研發資源,合力構建科技創新平臺的構想。2018年12月21日,兵器裝備集團、中國一汽、東風公司籤署《T3科技平臺公司合資合作意向協議》,在全國尋覓「落腳點」。
僅兩年多時間,這幅宏偉「藍圖」就從戰略設想變成一個實實在在的「巨無霸」項目。6月2日,凝聚著中國汽車製造業轉型升級期盼的「中汽創智」完成工商註冊。而南京江寧,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這一標誌性項目的「原坐標」,成為汽車業即將掀起的大變革的主要參與者。
「項目選擇南京、江寧開發區,是全國海選的結果。」中汽創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國強分析,一是人才優勢,南京擁有53所高校、85萬在校大學生、81位兩院院士,「中汽創智」要做汽車行業最前瞻的技術,需要大量高端人才;二是產業優勢,南京具備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從研發、製造到測試的一整條完備產業鏈;三是營商環境優勢,南京正打造創新名城,科技企業發展生態、服務優勢突出。
主攻「卡脖子」,搏擊全球浪潮
縱觀中國汽車工業發展之路,實踐檢驗出一個不變的真理: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在新一輪變革大潮中存活和發展。
「中汽創智要做技術創新引領者、產業孵化踐行者、數據服務驅動者!」中汽創智科技有限公司CEO李豐軍介紹,早在2017年12月,中國一汽、東風公司、長安汽車三方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時,就確定在「前瞻共性技術創新、汽車全價值鏈運營、聯合出海『走出去』、新商業模式探索」四大領域開展合作的目標路徑。
定位高科技平臺公司,中汽創智聚焦智能電動底盤、氫燃料動力、智能網聯汽車三大業務領域,瞄準最前沿科技,藉助母公司技術優勢,發揮南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政策和區域優勢,通過自主、合作、協同實現核心技術掌控。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憲平說,「打造央企協同創新平臺,就是要解決關鍵的『卡脖子』問題。」
中汽創智定位為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前瞻、共性、平臺、核心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公司。打造下一代汽車核心技術,中汽創智聚焦核心技術、聚集關鍵資源,創新流程體系、創新運作機制,主攻三大領域關鍵核心技術點,打造超級智能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零部件產品和技術品牌,支持下一代智能新能源整車開發。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留平說:「汽車『四化』到了最關鍵時刻,協力推動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時不我待。」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竺延風期盼,加速起航,快結碩果,共同打造未來核心競爭力。
掛出「作戰圖」,協同創智未來
「作戰圖」火熱出爐——2020年為「基點期」,藉助T3股東方技術優勢,發揮地方政府政策和區域優勢,開展核心技術攻關;2021年至2023年為「成長期」,在電動智能底盤、氫燃料電池、自動駕駛三大領域,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強力支撐股東乃至行業夥伴的整車商品力、總成競爭力、技術創新力提升,拉動國內汽車行業共性技術進步;2024年至2025年達到「成熟期」,建成世界一流、自主創新、開放合作的超級智能新能源技術平臺,突破技術邊界、市場邊界、地域邊界,通過平臺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為中國汽車企業在技術研發、產業合作、商業模式等方面帶來新的示範價值,持續驅動產業創新突破。
這張「作戰圖」特別強調「協同」二字。
首先是央企巨頭間的協同。「未來的汽車世界,將不再是一個單獨企業垂直面對市場競爭。」王國強說,在5G、人工智慧等技術的集群推動下,汽車產業遇到百年不遇的轉型機遇。從全球範圍看,強強聯合是汽車產業競爭的新趨勢。未來大家將抱團組成生態體系,最終是生態圈與生態圈的競爭。嘗試打造央企「國家隊」的初衷,就是率先形成中國車企的生態圈,抱團制勝未來。
更重要的是項目與落地城市間的協同。南京汽車產業家底豐厚,全市汽車產業企業超過300家。中國汽車研究中心情報所提供的內部研究報告顯示,南京新能源汽車的產業規模、創新能力、產業體系、推廣應用均走在全國前列,產業綜合競爭力位居全國第三。而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實力連續四年位居全國經開區十強,營商環境全省第一,集聚了上汽大眾、長安馬自達、福特等近140家企業,形成集研發、整車及零部件製造、營銷服務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南京是中國軟體名城、集成電路重鎮,具備發展汽車「新四化」的人力資源優勢、供應鏈資源優勢和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的區域汽車產業配套優勢。例如,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南京集聚了多倫科技、隼眼電子、吾智智能、浩鯨雲計算、智行未來等一批重點企業,產品及服務包括人工智慧晶片、毫米波雷達、無線通信、決策控制系統、大數據平臺、智能駕培、行業標準制定等各個方面,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生態持續完善。
「當下,南京正著力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地標,有積極的政策支持。」南京汽車行業協會秘書長遊惠萍認為,該項目將在南京產生「裂變效應」,極大提升南京市汽車產業的技術水平和產業結構,將南京打造成為下一代汽車核心技術的策源地和引領者。 記者 王世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