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 知多少
膀胱癌,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全球範圍內發病率位居所有惡性腫瘤第11位,死亡率位居所有腫瘤的第十三位。可這樣一個「健康殺手」很會偽裝,常被人誤以為是炎症或其他疾病。「醫學知識的匱乏和對死亡的恐懼,蒙住了患者的眼睛」,因為很多人不了解、不重視,遺憾地錯過了早期的治療時機。來自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泌尿外科姜昊文教授和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泌尿外科沈益君教授,將為我們分享膀胱癌相關知識和真實的膀胱癌患者故事,讓我們一起進一步了解膀胱癌,走出認知誤區。
重視血尿信號,出現「洗肉水色」小便須及時就診
有一位92歲的高齡患者,出現持續血尿症狀,但由於年紀過大,出現風險考慮未及時進行有效治療。3月診斷時腫瘤3公分大小,11月時已長到10公分,膀胱容量變小,每半小時就要小便一次,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沈教授進行評估之後,為患者實施了手術。目前術後恢復得很好,生活質量也有了提高。血尿是膀胱癌患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約80%~90%的患者以間歇性、無痛性全程肉眼血尿為首發症狀。血尿的顏色,就好像肉在水裡洗完以後的顏色,我們給它一個名字叫「洗肉水色」。
沈益君教授強調,中老年人一旦出現血尿症狀,家屬、子女等要及時關注,另外並不是年齡大就代表失去了治療的價值和機會,一定要儘快尋求正規的醫院和專業的醫生進行幫助。姜昊文教授也對膀胱癌的血尿症狀做了進一步的科普:「導致肉眼血尿最常見的原因:一是泌尿上皮癌,二是嚴重尿路感染,三是泌尿繫結石。尿路感染和泌尿繫結石同時會合併排尿疼痛,特別是結石會伴發一個令你終身難忘的腎絞痛。如果沒有任何疼痛的症狀伴肉眼血尿,這提示患者存在尿路上皮的病變、如腫瘤等,一定要到醫院就診。特別是對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出現肉眼血尿時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就診做全面檢查,這樣有利於早期發現膀胱癌。」
共戰膀胱癌,醫生患者信任共創更好生活
面對膀胱癌,醫生和患者是目標一致的「戰友」,在長期的治療中,雙方相互信任,不僅為消除病痛,更為提升治療後生活質量共同努力。
姜昊文教授曾接診過一位肺部大面積感染的膀胱癌患者,經過團隊評估之後,在局麻下開展了微創冷凍消融治療,同時結合新的免疫治療。三個月後局部病灶和肺部病灶都得到了控制,於是進行了二次微創電切手術將膀胱病灶完全切除,六個月時患者已經能夠正常生活了。八十歲生日時剛好是在疫情時期,在家人的陪伴下,曾在生死邊緣掙扎過的老先生特意戴上一頂壽星的帽子,對著鏡頭無限感懷,雙手作揖,緩緩而動容地說,「感謝姜教授!」
膀胱癌在一些人看來是比較私密的疾病,有點羞於啟齒,尤其是膀胱全切之後掛上「尿袋子」,許多患者心理不太能接受,但從健康角度而言,此種想法並不可取。
免疫治療時代來臨,使更多膀胱癌患者獲益
「既往我們在膀胱癌領域一直沒有很大的突破,除了做手術之外,就是化療,而且患者化療的效果並不是非常令人滿意。近五六年來膀胱癌領域有一個非常重大的突破,就是免疫治療。」 沈教授介紹道,同時他認為「免疫治療目前受益的絕大部分是晚期患者,但將來不管是晚期、中期、早期,全階段都有希望採用免疫治療,會有可能大大改善所有患者的治療效果。」姜昊文教授在談到免疫治療時也表示:「免疫治療是繼手術、放療、化療後第四個會改變整個治療體系的一個劃時代的治療方法。
目前來看免疫治療充滿無限前景,就像一條大船,和各種治療武器設備搭檔。結合傳統放療、化療和各類消融技術,可以達到一個1+1>2的效果。相信隨著免疫治療的適應症越來越廣,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和臨床探索的深入,未來,一定有越來越多的腫瘤患者可以使用免疫治療這樣全新的治療方法。」
【來源:中國公眾健康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