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啦,不然就不會有這麼一篇推文。其實要培養這樣的感覺並沒有想像中的難,因為這不見得是一項由先天來決定的技能,更多是靠後天的訓練。以筆者的經驗,多聽歌是最簡單的方法,不能說最有效,也不敢說最科學,但就實現成本來講,這種方法的成本是最低的。你需要做的,僅僅是插上耳機,播放音樂。但需要注意的是,你可不能只關注人聲。我知道有的人聽歌只在乎歌手,而對其他元素根本沒有任何概念的。當然我不敢說這樣的聽歌方式是錯的,但這不利於你培養那種感覺。其實為什麼要聽歌,這一個聽歌的過程說高級一點就是材料的原始積累,好比是Rapper們要Freestyle的時候,要不尬,那平時對Flow跟韻腳就得有一定的積累。所以在聽一首歌的時候,你很有必要去留意一下這首歌的配器、和聲、節奏等等其他東西,而不是讓人聲捕獲了你全部的注意力。
除此之外,敢於嘗試新東西也是很重要的,你不能只單曲循環一首歌或者就聽一個風格。就像上文說的那樣,這一個過程是在做材料的原始積累,那如果你想讓自己的材料豐富起來,多聽不同的風格也就理所當然了。不知道你們是否有這麼一種習慣,就是非常抗拒聽新歌,你也不知道好不好聽,但就是怕,習慣呆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如果你想當一個製作人的話,這樣的習慣是致命的,所以試著強迫自己嘗試一點新的東西,你會發現其實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糟,同時你在這個過程中會學到相當多的東西,正是這些元素,日後會在對的時候浮現在你的腦海中,用到你的作品中。
那是不是當你有能力在腦海裡架構出一首歌曲的時候,你就可以去當一名製作人了呢?這樣就夠了嗎?其實並不夠,路還有很長,也可以說難的才剛剛開始。但筆者並不是打算勸退大家,只是說要成為一個音樂製作人,僅僅腦補是不夠的,你還需要知道怎麼把你腦中的想法用工具實現出來,否則你的音樂永遠沒有聽眾,單純是在自嗨而已。
那麼我們要怎樣實現自己的想法?你或許需要做到以下兩點:
我們在「百萬混音指南」裡也提到過練耳很重要,但這裡說的並不是混音中的練耳,而是更加廣為人知的樂理練耳。有的人可能會問為什麼要進行樂理練耳?你給我一個MIDI鍵盤我就可以把心裡的旋律試出來啊。旋律你還可以一個個試出來,但和弦怎麼辦?練耳的作用就是方便你把腦海中的想法表達出來,順帶能讓你從另一個方面去理解音樂,這些我們將在以後的文章中談到。對於練耳可能有的人會覺得是不是一定要練成絕對音準,但說起來無奈,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練成絕對音準的(比如筆者自己就不是絕對音準),這既取決於先天、同時也需要後天的努力,缺一不可。但練耳的最終目的並不是要練成絕對音準,相對音準也是能很愉快地玩音樂的。
隨著電腦技術在音樂製作中的廣泛應用,很多東西已經不再局限於音樂理論方面了。現代流行歌的製作中,通常會加入一些小東西,這些東西無關音樂理論,卻能讓整個音樂充滿樂趣,比如將鑔片前後翻轉(Reverse)創造一個小的過門效果,這都已經是很爛大街的方法了,你還可以對人聲做手腳,這些對音色有重大改變的效果都應該由製作人來決定,而不是混音師,所以學習製作技術也是一個相對重要的點。
後語:
突然發現有超長一段時間沒有更新「製作人周記了」,趕緊來更新一下以防大家忘了這個系列哈哈哈哈。但在本文結束之前,我想把整個系列的名字給改一下,因為現在新開了兩個系列——音色合成的秘密、百萬混音教程,「製作人周記」因為筆者能力跟精力實在是有限,自然也就不能實現周更,所以就不再符合「周記」這一個詞了,我覺得叫做「製作人筆記」會來得恰當一些,所以以後就叫「製作人筆記」吧。但內容不會變,還是會談談上面的問題——練耳與製作技術。因為比較困難的內容已經被分到其他兩個系列去了,所以內容會比較新手向,大家可以放心觀看。那麼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