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卻傳統,迎來改變。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認識巴川,適應學校,巴川公學為同學們準備了為期一周的習慣養成教育活動。接下來讓我們看一看他們都有什麼樣的改變吧!
開學第一周,閆校為同學們準備了一場新生見面會,對同學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在見面會上,閆老師講述了優秀學子成功的秘訣:習慣、方法、自律。鼓勵七年級學生爭做優秀的巴川學子!
Part1
疊「豆腐塊」 我們是認真的
宿舍是我們的第二個家,當然要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宿舍生活環境了。9月1日下午,學校在體育館中對七年級全體學生進行了內務整理培訓活動。
我們請到了八年級三位寢室標兵給弟弟妹妹們示範。疊被子、校服、校褲、襯衣、襪子……都在專注觀摩。
生活主管王燕老師對寢室物品的擺放以及清潔衛生等要求規範進行講解,學生們聽得非常認真。
每一位新生在學長們的示範培訓後,馬上在寢室開始實踐操作,「熱炒熱賣」效果明顯,每位同學都力求完美!
Part2
我們巴川的精氣神
開學第二天,學校就開始為期三天的大課間培訓。以八年級的學長學姐為榜樣,養成集合迅速、整齊劃一、認真操練、強身健體的好習慣。體育組的老師們一令一動,頂著太陽做示範、喊口令,一絲不苟,全神貫注。
聽著口令嚴肅認真地完成每一個指令,孩子們執著的勁頭感染著我們。除了教師的口令足球場上沒有第二種聲音,除了堅毅我無法用更好的詞彙形容孩子們身上體現出的精氣神。
Part3
巴川校園 有禮有儀
不同的儀容穿著有不同的社會效果。大家都希望得體的穿著能給他人留下美好的印象。那麼作為一名中學生,要怎麼穿著才能展現我們的氣質風範,才能算是合適的穿著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明禮儀課堂。
巴川公學特別邀請了四川師範大學服裝與服飾文化研究所所長助理、四川師範大學服裝與設計藝術學院院長助理——陳德志老師來為同學們進行講解。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
中華服飾文化的源遠流長,服飾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帶給了同學們極大的震撼。
Part4
攜手同行,靜待花開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9月2日晚上,七年級全體教師舉行了第一次年級教師大會。
作為有經驗的班主任,李雲璟老師毫不吝嗇地分享了自己的班級管理經驗,與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班級。作為年級組長,她也將傾聽教師們的意見,與大家攜手前進,共創年級。
校長助理劉藝石老師做了主題為《讓我們攜手微笑同行》的發言。「教育不應該是工廠流水作業,學校也不應該是『塑造』孩子的機器,教育不是戰爭,不是任務,而應該是靜待成長。」
教育面對的是一個個成長的生命,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教師要做引領者,去挖掘孩子們的潛力,發掘孩子們的個性,探索孩子們更多的可能。課堂改變,學生才能改變;課堂高效,教育才能高效;課堂優質,學生才能卓越;課堂創新,學生才會創造;課堂進步,學生才會成長。
Part5
德智體美勞 一個都不少
勞動教育也是習慣養成的重要一環,9月3日下午,巴川公學後勤部的工作人員為七年級新生進行了勞動示範。家政培訓、保潔體驗,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
同學們動起手來毫不含糊,不放過任何一個清理死角。雖然很累,但是看到教室煥然一新,大家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
好習慣,益終身。習慣養成教育雖告一段落,但是學校對學生的教育沒有絲毫的放鬆。短短幾天的培訓同學們有了巨大的改變,按時作息、遵守紀律、文明禮貌,爭做優秀的巴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