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懷孕生孩子、養孩子,就好比遊戲打怪升級,越到後面,怪獸越厲害。這不,閨蜜琳琳家快3歲的孩子,每天醒來第一句話就是「我不想上幼兒園」。
前兩天,琳琳各種哄著、勸著兒子到了幼兒園,可孩子各種不配合,死活不進教室。迫於上班遲到,琳琳便示意老師抱走孩子。誰知孩子一使勁兒,老師沒抓住,愣是從懷裡掉了下來,結果把膝蓋撞紅了。
有些氣憤又著急的琳琳,看著哇哇大哭的孩子,一狠心,還是決定將孩子留在幼兒園。
對於2-3歲剛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每天早晨在幼兒園門口,都會上演一場場【小別離】。女兒剛開始上幼兒園時,每天早上都是:我推著她進去,她哭著追出來……
若孩子不想上幼兒園時,一部分不忍心看著孩子哭的家長,通常會選擇【哭了就不送,家裡呆著】;另外一部分家長或許會堅持【再怎麼哭也要硬著頭皮送】。其實,父母一方面需要認同理解孩子的情緒;另一方面,也要盡力去幫助他們。
01、孩子不想上幼兒園,就接回來
2歲8個月的小雅,因為父母要上班,無人全職在家帶,於是就早早的被送進了幼兒園。可小雅入園一個多月了,始終無法適應幼兒園生活,也不合群。
突然有一天,老師打電話通知小雅媽媽去學校,說女兒小雅把同學抓傷了。當媽媽趕到幼兒園,還未來得及開口,小雅就哇哇的大哭起來:「媽媽,他們都說是笨蛋」!
聽完女兒的哭訴,小雅媽媽強忍淚水,與老師了解情況後才知道:小雅不合群,總是一個人坐在座位上,尿溼褲子了也不說,吃飯不僅慢,還容易打倒,動不動就哭著要找媽媽......
聽著老師的講述,小雅媽媽既心痛又後悔,原本以為把女兒送到幼兒園就能獨立了。殊不知,過早的送孩子入園,不僅沒學會獨立,反而是一直跟不上比她大的孩子。
小雅媽媽深知:想要孩子適應幼兒園,就得培養她的自理能力,只有自理能力強了,孩子才能獨立應對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為此,小雅媽媽辭去了工作,在家開始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生活技能、如廁訓練等。讓孩子學會獨自穿衣、穿鞋、用勺子吃飯、用紙擦小屁屁等。
整個過程中,小雅媽媽都極具耐心,同時也鼓勵孩子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小雅不僅可以獨立完成這些,語言表達能力也加強了。
哲學家約翰·洛克特說:「兒童的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之後,便用不著藉助記憶,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發生作用了。」
自理能力的培養,對於3-5歲的孩子來說尤為重要,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還能讓他們更健康、獨立的成長。
02、孩子不想上幼兒園,還是堅持送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上學越早越好」,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便早早的將孩子送到幼兒園。當孩子哭著喊著:「不上幼兒園」時,父母會強硬的表示:「不可以,必須去」。
這樣不顧及孩子情緒,一味的強迫孩子上幼兒園,只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不受重視,甚至有種被父母拋棄的感覺。久而久之,將不利於孩子性格的形成,容易讓孩子養成軟弱的性格,缺乏獨立性。
總而言之,當孩子表現出不想上幼兒園時,到底該接回來還是堅持送,並沒有標準答案。父母需要做的本不是糾結【送與接】的問題,而是應該在理解認同孩子情緒的同時,盡力的去幫助孩子。
就比如當孩子睡覺哭鬧時,父母要做不是糾結該不該睡或是如何哄睡等問題,而是應該想辦法安撫或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先放鬆下來入睡。
對於2歲多的孩子而言,身心發展都不夠完善,不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也很正常。父母無需強迫孩子,也無需受【越早上學越好】的觀點所影響。即便孩子是只蝸牛,只要堅持不懈,也是能夠爬上葡萄樹,嘗到美味的葡萄的。
史丹福大學教育研究機構在權威論文中提到:孩子晚一年上幼兒園,無論是對他眼下的自我管理能力,還是對日後的成長,都大有裨益。
因此,並不是孩子到了2歲多或3歲,就要去上幼兒園,晚一年上幼兒園,並不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反而能讓孩子更好的入園、適應集體生活。當孩子不想上幼兒園時,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當孩子小的時候,說不上幼兒園,最多是哭哭啼啼;當大一點後,為了不去幼兒園,會找各種藉口,猶如戲精上身,讓當媽的有時無法拒絕。
前兩天,吃了一塊芒果過敏後,整個嘴巴跟下巴都紅了。女兒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第二天早上,女兒起床也說自己過敏了。我問她啥過敏了?她回答【對幼兒園過敏】,真是聽了想打人…。。。
1、與老師溝通,找出孩子不上幼兒園的原因
為了不上幼兒園,戲精附體的孩子,會找出各種各樣的藉口。當媽的首先需要淡定,分析出孩子排斥幼兒園的真正原因,是社交出現障礙了,還是語言溝通困難,或是分離焦慮出現【拒學症】了。
關於拒學症,《華人育兒百科》中這樣解釋道:學校有怪獸,我害怕!造成孩子拒學症的原因複雜,有的是逃避新環境,有的是害怕老師,還有的是生活無法自理、社交出現障礙等。
據了解,容易患上【拒學症】的孩子,往往一部分是個性內向慢熱的孩子居多,加上有分離焦慮,捨不得離開媽媽,入園後就會一直哭鬧,不易哄好;另外一部分就是語言發育遲緩,無法正確表達內心想法的孩子,在焦急情況下只會通過哭鬧來發洩情緒。
因此,父母應該找到孩子無法適應幼兒園的原因,然後與老師溝通,【對症下藥】,以盡力幫助孩子。
2、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與社交技巧
據相關研究證明:自理能力強的孩子,更容易掌握社交技巧,也更容易適應新的環境。
明星馬雅舒的女兒,就曾因為自理能力差,而遭遇過【被老師勸退】的危機。據了解,米雅在幼兒園無法獨立吃飯,也不跟小朋友相處,整天都會哭鬧不停。
米雅爸爸見狀,便委婉的向老師了解,同年齡段的孩子現在是什麼情況,然後對比米雅的差距,以培養米雅的自理能力。當看到米雅的進步時,爸爸也是及時的鼓勵孩子。
還記得當初為了教會孩子擦小屁屁,在網上搜索了各種方法後,找到了一種既輕鬆,又讓孩子易接受的辦法:將4個小氣球綁在凳子後面,然後用紙巾上下擦拭。整個過程也就10多秒,孩子看的十分認真,一會就學會了。
育兒專家廖慧茹曾分享到:父母責任重大,在孩子上幼兒園前,需要教會孩子理解規則,遵守規則。
之後就要學會放手,父母今天對她的「好」,就是明天別人對她的傷害。
愛孩子,是每位父母與之俱來的本能!當孩子表達出不想上幼兒園時,父母應該了解其背後的原因,然後與老師溝通,主動想辦法面對及解決。畢竟,唯有孩子成長,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END
今日話題:
你家孩子喜歡幼兒園嗎?
歡迎留言聊聊您的觀點。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與本文內容無關,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