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程前往西雙版納州勐臘縣茅草山村時太陽已經西斜,全程39公裡的路途可謂翻山越嶺,一路上隨著海拔的升高,天空更加蔚藍,白雲也不斷變換著姿態,雖是山路十八彎,但扶貧路早已實現通村入戶,也算一路坦途。
七月盛夏,曾經長滿茅草的山頭,在夏雨的滋潤下綠意盎然,遠處三五頭黃牛正悠閒的吃著草,風光旖旎惹人陶醉。經白象山、桃子箐、沉香林、福林路……便來到了邊境哈尼山寨茅草山村。
茅草山村隸屬於勐臘縣勐伴鎮回落村委會,全村91戶人家中有6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走進這個隱藏於雲霧深山之中的貧困山寨,沁涼的空氣伴隨著山寨脫貧蛻變的景象讓我們眼前一亮。
由裡及表的嬗變
「迎接脫貧攻堅普查,大家有沒有信心?」支部書記王黑安在群眾會上問道。為做好迎接國家脫貧攻堅普查準備工作,引導教育群眾樹牢「愛祖國、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當天晚上組織召開了群眾會議,與村民共同商議脫貧攻堅、村寨治理、邊境管控等工作,講起茅草山「嬗變」的故事、講起各級領導關心幫扶的故事、講起齊心建設美麗家園的故事……回顧過往、展望未來,良好的會場秩序,堅定的眼神,齊聲回應支部書記的「有信心」,無不讓人感受到了茅草山村民來自內心的變化。
第二天一早,嘈雜的人聲逐漸響起,摩託車不時呼嘯地穿過,出門一看,只見村裡男女老少有的拿著掃把、有的託著垃圾桶,正說笑著「掃過」門口,年輕人還不時的過來打招呼,「等哈過來檢查一下我們組的衛生,幫忙提提意見……」在隨後遍訪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過程中,以前都是先人一步出來「迎客」的雞鴨都進了圈,水泥地板潔淨一新,原來「羞於打招呼」的人們,也會主動邀請「坐下喝杯水」。「今早一些人家上山砍竹子去了,有些雞鴨還得圈養」「這個時候大人們都去堅果地打工了、或者去看牛了」村長解釋道,一起走著說著,感受著這個村寨正由裡到外的發生「嬗變」。
山頭更綠了、村莊更美了
隨著太陽升起、薄霧散去,不遠處「綠油油」的山頭景象逐漸呈現,那是省州農業龍頭企業——西雙版納宏思達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澳洲堅果基地。
近年來,茅草山村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種植了澳洲堅果6300餘畝,即將「掛果」顯效益;同時土地承包、基地管理季節性用工也成了茅草山村民主要收入來源之一,據不完全統計,每戶年平均勞務收入在1.5萬元左右。山頭「綠意」主要來自於薏仁米產業這件「綠衣」,「那些長的很『茅草』的就是薏仁米。」金嘴賣會計說道,當前茅草山村黨支部還積極嘗試「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上年度成功試種的基礎上,爭取了上級扶貧產業項目資金120萬元,發展種植了3700餘畝的薏仁米,帶動全村所有農戶。「白雲下面跑著的牛兒」是茅草山村民養殖的500餘頭小黃牛,也是目前茅草山村「很牛」的增收產業。另外,與村幹部的交談中了解到,村民還積極發展蜂蜜、花椒等產業,複合型產業將不斷拓寬村民增收渠道。
美好生活,只爭朝夕。這個曾今因長滿「茅草」而得名的村寨,如今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濃濃綠意帶來了勃勃生機,交通更方便了、房屋更穩固了、村莊更美麗了,村民的日子也越過越甜蜜了,每個村民都正朝著脫貧致富的康莊大路大踏步前進。(義佳)
轉載請註明來源《民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