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歲的自由攝影師,拍出了全國各地的共享單車墳場,在網上火了

2020-12-18 魏無心

自由攝影師吳國勇本來是個工程技術人士,因為業餘熱愛攝影,後來走上了自由攝影師的道路。

在中國,像他這樣的攝影師可以說千千萬萬,而讓吳國勇卻火了,原因在於他走遍了全國二十幾個城市,用無人機俯拍了城市邊緣和角落裡那些被遺棄堆放的共享單車。

曾經火遍全國的共享單車,有過多家企業加入,分別用不同顏色的單車來標識。

如今,共享單車的冬天已經到來,絕大多數共享單車企業已經關閉,那些被遺棄的單車被堆放在城市邊緣空地,因為其鮮明的色彩,從空中看,成就了一幅幅震撼而荒誕的畫面。

作為攝影師,當吳國勇第一次從無人機的畫面中看到這些彩色墳場的時候,他震驚了。

於是,他四處奔波,逐漸採用靜態圖片、視頻和VR等形式來表現他所看到的場景。

這些曾經震驚過吳國勇的畫面,如今也震撼了所有觀眾。

正如吳國勇給他的這組作品所取的名字——《無處安放》,我們所處的時代,大概就是一個無處安放的時代吧……

相關焦點

  • 對話攝影師吳國勇:我為何要拍「共享單車墳場」
    55歲得攝影師吳國勇這兩天忙得團團轉,他在為自己參展的作品《無處安放》做最後的準備。今年年初,在網上看到杭州一處單車墳場的圖像時,吳國勇萌生了拍攝的念頭,之後,他去了國內20多個省,尋訪45處共享單車墳場,拍攝一萬多張照片,這些極具震撼力的畫面迅速在網絡上走紅。吳國勇將這組作品命名為《無處安放》。
  • 滴滴司機變殺手,共享單車進墳場,還記得共享的初心是什麼嗎?
    共享單車市場經歷著殘酷的資本戰爭,幾年前還是明星的摩拜、ofo早已墜入沉默。據統計,當下中國共享單車品牌高達30多家。融資一輪快過一輪,單車市場被資本推動著,不斷得擴大投放數量,每家都是致力於以多取勝。共享單車的投放之戰進入了白熱化,但被丟棄的單車卻堆疊成山。
  • 共享電單車重蹈覆轍:新車投放半年就進「墳場」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作者 | 屠鈞共享電單車終究還是重蹈覆轍。從受熱捧到被扔進墳場,共享單車撐了一年多時間。同樣的路徑,共享電單車卻只撐了半年多。按官方的說法,這次清退被稱為「回收」或者「回籠」,但大量電單車的集中堆放起來的瘮人景象,難免讓人想起近三年來各地陸續出現的共享單車墳場。據悉,在目前的整治規範期間,整個長沙的共享電單車總量將被控制在10萬輛左右,後期根據配額管理,總量控制在20萬輛左右,今後將只有規範上牌的電動車才能向市場投放。
  • 哈爾濱共享單車墳場 單車客服回應將會處理
    現在的共享單車有著不少,相信大家都會知道的,在共享單車推出之後,獲得了不少用戶的點讚,因為可以給予用戶更大的方便。但是近年來共享單車的醜聞也是經常曝出,目前哈爾濱共享單車墳場出現,是怎麼回事呢?根據市民反映稱,經常看到城管的車拉過來放在這,這麼多的自行車感覺很可惜。但是這些單車為什麼會被放在這裡呢?其實城管人員回應稱,是因為違規佔道,被統一運到這裡堆放。如今對於這些單車被堆放,我們都是感到十分可惜,因為這樣造成了極大的浪費。目前單車客服回應,已記錄反饋,將派調度員工去處理。
  • 共享單車火的一年多時間,破產了那麼多公司,投放的車都去哪了?
    從酷騎單車破產。到小鳴單車,再到小藍單車、騎唄、由你單車。這些個投入了數百萬,上千萬,甚至數億數十億資金的,共享單車公司的倒閉了。完整經歷了共享單車這個風口,從起到落。我們就先不說共享單車,公司破產之後,用戶的押金問題。無論是曾經市場佔有率,佔據前三的酷騎單車,還是後來擁有,400萬用戶的,小鳴單車。到目前為止都有部分用戶,還未拿到,押金。那麼這些,已經破產的單車公司。擁有的成千上萬,上百萬輛的,共享單車。都去哪裡了?其實共享單車公司破產,除了,用戶押金這一部分,欠款之外。
  • 長沙:上千輛共享單車被丟棄成「墳場」 暴力搬家公司被撤換
    新聞追蹤《上千輛共享單車被暴力丟棄成「墳場」》製造「墳場」的暴力搬家公司被撤換長沙赤嶺路街道辦:人手不夠致工作疏漏 工作人員進場清運將共享單車有序停放9月10日,長沙市天心區竹塘西路,工作人員進場清運共享單車。
  • 哈爾濱市區共享單車墳場,城管稱違規佔道被運過來,單車客服回應
    哈爾濱城區現大片共享單車墳場。市民說,經常看到城管的車拉過來放在這,這麼多的自行車感覺很可惜。城管表示,這些單車因違規佔道,被統一運到這裡。單車客服回應,已記錄反饋,將派調度員工去處理。現狀:轉移多餘共享單車近日記者分別在早晚高峰時,兩次探訪地鐵站口,發現共享單車佔路的情況已經消失,首篇報導中,有市民提到,多個共享單車品牌的維運人員每天也會運來大量單車,並認為車輛過剩與品牌競爭有一定關係,記者注意到,目前站外仍能看到維運人員,但各家維運人員所做的,都是騎著三輪車,將過剩的共享單車轉移,以保障道路的暢通。
  • 危機重重下的共享單車寒冬
    王師傅說從7點半開始到地鐵站等活兒到10點半上班高峰期結束,能接10多單的生意,要是目的地據地鐵站近小20多單都是有的。「天暖和時不行,得等到門口的自行車都被騎完了才有點生意。這門口附近上百輛自行車,(共享單車調度車)往這運車的速度也特別快。」進入冬季,在北方地區共享單車的使用率明顯下降,有業內人士向DoNews透露ofo和摩拜的騎行率一度下降達70%。
  • 共享單車「綁上」兒童座椅 這樣騎出了問題誰負責?
    中新網注意到,有些兒童座椅可以說是為共享單車量身打造,商家都標註出可安裝在哪些共享單車上面,最常見的是用在摩拜、ofo、bluegogo和小鳴單車上。不少店鋪銷售情況不錯,有一家淘寶店已經賣出600多個。  有分析指出,很多媽媽在出行時需要照看兒童,但目前市面上並沒有企業能提供帶有固定兒童座椅的共享單車,這種情況下,方便安裝、拆卸的共享單車兒童座椅應運而生。
  • 共享單車兒童座椅隱患多
    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在某網購平臺上發現了一種專門針對共享單車的「兒童專用安全座椅」,不少賣家的月銷量高達五百餘單。但據記者調查,所謂的「安全座椅」卻存在固定不牢、缺少安全帶等問題。多家共享單車公司對此回應:禁止用戶安裝「兒童座椅」,兒童乘坐共享單車若發生意外,後果須由家長自行承擔。上海等地已出臺規定禁止共享單車帶人。
  • 群雄逐鹿的共享電單車市場 看騎電單車如何「出圈」?
    (原標題:群雄逐鹿的共享電單車市場 看騎電單車如何「出圈」?)在此基礎上,2020年騎跡科技啟動了「千縣啟航」,意將共享電單車覆蓋到全國千餘縣城,為當地居民提供安全高效、綠色的出行方式。
  • 共享單車兒童座椅網上叫賣 律師:出事需用戶負責
    安全風險高 公司禁安裝 家長負全責  共享單車的方便也帶火了「共享單車兒童座椅」,不過,有些用過的家長則稱座椅安裝上後搖晃得厲害,反而不安全。圖片來源:北京晨報  街景:共享單車裝上兒童座椅  日前,記者在北京街頭遇到了一位母親,推著一輛ofo共享單車,車把上裝了一個塑料兒童座椅,裡面坐著一個看上去一歲多的孩子,家長一邊走一邊和他人聊天,之後一起騎車過了馬路。
  • 共享單車加裝兒童座椅 公司:共享單車不能載人
    泉州市區街頭,各種品牌的共享單車日益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給小夥伴們的出行提供了便捷。近期,多名市民向記者反映,曾在路上看到有家長在共享單車前加裝兒童座椅,只可惜匆匆錯過,未能拍下照片。現在,單車「周邊」產品「共享單車兒童座椅」已悄然在購物網站上出現,仿佛給有娃一族帶來了「福音」,然而,現實真的是這樣嗎?
  • 網上熱賣的「共享單車兒童座椅」竟暗藏風險!家長們要小心了
    隨著共享單車的全國鋪開,也帶火了一些產業鏈,「共享單車兒童座椅」就是其中之一。這種座椅也不貴,30到100塊錢就能買一個。
  • 「愛與愁」的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 只是從真正意義上的「共享」活動偷來了這個名詞。大家貢獻資源的同時使用資源,這種大同世界,天下為公的「共享」只停留在夢想中。這個夢想,在戴威鼓搗出共享單車的同時就分了岔兒。比起OFO,1965年阿姆斯特丹的公共自行車項目更像共享單車——無需押金,無需租金,不指定換車地點。惜乎,荷蘭人的項目垮掉的速度非常網際網路。
  • 共享單車兒童座椅網上熱銷律師:出事須自擔責
    網上熱銷的共享單車兒童座椅。荔灣街頭,小學生在騎共享單車。實習生張帆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邱偉榮攝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魏麗娜、劉曉星共享單車正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的出行選擇,但其中也出現了一個法律上被禁止的群體——12歲以下兒童,2004年發布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中規定「騎行自行車、三輪車必須年滿12周歲」。
  • 2018年起廣東發售全國交通一卡通 刷嶺南通將可騎共享單車
    一卡在手,通行全國。記者11月29日獲悉,2018年起,廣東省各地市將陸續發售全國交通一卡通卡,實現嶺南通卡與全國交通一卡通的兼容使用。不僅如此,交通卡共享使用、拍卡騎行共享單車、手機掃碼搭乘公交地鐵等新型便捷出行方式也將於明年在廣東逐步推廣。
  • 共享單車小鎮調查:單車廠員工走了一半,剩下的做一休一
    杭州市江幹區一處共享單車暫停點如今成為「單車墳場」,上萬車輛堆砌成山,共享單車該何去何從?共享單車的熱潮始自2016年,同時迅速催熱了自行車配件行業。浙江慈谿勝山鎮是我國三大自行車零部件產業基地之一,2017年5月,共享單車鼎盛時期,這個小鎮沒有夜晚,工人日夜趕工,工資都翻倍漲。
  • 大城小議:共享單車多乎哉?不多也!癥結在「苦樂不均」
    共享單車曾經是一道亮麗的城市風景線,如今在不少地方已經成為「視覺汙染」,甚至出現了共享單車「墳場」,它野蠻擴張、亂停亂放、搶道佔道,不僅沒有給街坊帶來方便,反而給出行帶來麻煩。共享單車也是這樣,它要實現其公共利益和商業利益,就必須增加周轉率,高度的流動性是必不可少的。共享單車不流動,硬邦邦地杵在原地沒人騎,其與廢鐵何異?遑論它還佔地盤、擋行人。遭人唾棄,想來也是必然的。這個道理,共享單車運營企業天生就懂:如果大量單車長期「虯結」於某個角落,幾天都沒有人把它們騎走,運營就失效了。
  • 共享單車大格局已定?成都本土品牌自由GO、黑拜單車中場加入「血戰」
    中小單車品牌「廝殺」熱情不減據中國自行車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近20家共享單車品牌投放了約200萬輛共享單車,2017年預計投放總量接近2000萬輛。而成都市交委的數據顯示,在大的共享單車品牌不斷加碼後,截至4月15日,成都共享單車總量也已超過50萬輛,呈現出相對飽和的態勢。儘管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仍然不明晰,但紅海爭奪戰卻越演越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