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知乎一個讓國內網友好奇的日本現象:在日本為什麼放心讓小學生自己上下學?
來,上一個現場感更具體強烈些的回答。
家住哪兒,就在已劃好片的小學入讀。一般城市裡的公立小學,從家到學校,步行幾分鐘。遠一些的,也有需要步行十幾二十分鐘的。
學校規定好上下學的路線。
開學前會把一套書面資料發到家,其中就有路線圖。選好路線→畫好從家到學校的路徑→不申請變動的話,今後六年都是同一條路線。
比如,紅色路線與粉色路線,都能回家,只是其中一小段路不一樣。但按規定,不可以擅自換路線回家。
這些通往學校的路,日語裡叫通學路。
馬路地面上有大大的字樣標示,來往車輛須注意減速。
在日本考駕照的胖友,做過這道題吧。
對於車流量大,或馬路較寬,穿過馬路危險係數高的地方,會設置人行天橋。
早上的上學路,只是家長不送,但並不代表沒有大人盯著。志願者、家長會、警察一起守護著上學孩子。
所在地區的居委會大爺大媽們可熱衷發揮餘熱了,穿上背心,在交通路口提醒小朋友注意安全。
家長會(PTA)也會定期組織家長,早上在通學路上維持秩序。家庭主婦媽媽時間上比較方便,像上班族媽媽,輪到她執勤的那天,還得跟公司請假去參加。一般這種假還是比較好請的,在日本公司裡,屬於大家都知道的社會常識。
警察叔叔,有的是開警車巡邏,有的是就近派出所的和志願者家長們一起在路邊執勤。
轄區警署定期去學校宣講交通安全知識。感覺日本人的交通安全自覺意識,大概就是這麼從小給灌輸出來的吧。小時候嚴格遵守交規,不亂改上下學路線,明明可以偷懶直接過馬路,偏要去走人行天橋。然後就在習以為常中長大成人了。
一年級新生,會給發這種黃色的交通安全套。套在書包上,遠遠一看就知道是一年級小孩,不如其它年級的孩子老道,過往車輛行人得多加注意。
同時發的,還有每個娃一個警報器。
比如,一年級今天3點放學,但不是五個班級一起離校,而是錯開來,一個班級一個班級的放學。避開校門口堵塞,以及路上人多混亂。
家長手機能接收到學校的即時信息,比如「今天收到注意信息,XX附近有可疑人士」「暴雨警報,今天全體停課」。
有的學校還設置了信息連通,孩子進了校門和離開校門,家長手機都能收到通知。
小朋友如果走在路上或是在家裡或是任何情況下,感覺到危險,看到掛有「こどもの110番」(孩子的110)標示的人家、店鋪,可以趕緊進去求助。
每個地區的造型各不相同,性質作用是一樣的——利用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織起一道綿密的安全保護網。
再不濟,還可以找掛有這個標示的自行車。一般自己家有孩子在上小學的,老母親們多不介意在自行車上掛一個。幫別人也就是幫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