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人性」的代餐,2個月融資數億,是泡沫還是風口?

2020-12-14 城市觀察員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餐飲O2O,ID:coffeeO2O】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如果《三十而已》裡,顧佳是給許幻山吃代餐,而不是讓他一味節食,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假設歸假設,代餐這種原本屬於減肥路上的「作弊」選項。

不管是在薇婭、羅永浩直播間力薦的王飽飽、ffit8;還是被關曉彤、吳宣儀等明星pick的Smeal、超級零;再比如和喜茶推出聯名款的Wonderlab,以及良品鋪子推出代餐子品牌「良品飛揚」,連超市裡原本定位養生路線的五穀磨房也叫自己代餐……

各種「網紅」代餐不斷地出現在直播間、短視頻、以及朋友圈的推薦廣告裡。短短兩月融資超上億元,2020年市場規模達到120億元。「只吃不練」就可以達到減肥目的,代餐一下子成了風口。

但代餐品牌你真的能叫出幾個?或者說當你想要吃代餐的時候,哪個品牌最符合你的需求?這些「靈魂拷問」不止消費者難以回答,品牌商們自己也還在爭奪「第一」的路上狂奔,當前正是拿下話語權的關鍵期。

但真相是,同樣切中垂直需求和創新品類的代餐圈,並沒有「三頓半」一樣的故事。

01

瘋狂的代餐

2017年,徐怡俊的第二個創業項目宣告失敗,他開始尋覓新的目標。

在日本生活多年的他發現,日本的代餐文化很成熟。超市便利店隨手就可買到各類代餐食物,當地女性更是會有一餐直接選擇吃代餐。雖然中國人對營養健康食品的關注度不斷增加,「減肥」更是永恆的話題,但代餐領域的國產品牌卻非常有限。

「中國的代餐市場相當於日本10年前的水平。」徐怡俊對「電商在線」說。

這一年,他創辦了初吉食品,借鑑日本的代餐品類,推出了國內少見的代餐餅乾。

「當時代餐領域的品牌不多,能做生產的廠子更少,今年明顯感覺這個市場火熱了。包括全家等便利店都在尋找代餐品牌,還會給予入場優惠。」徐怡俊說。

資本嗅覺是最敏銳的風向標,今年在食品賽道,代餐成為C位選手。僅在今年7月,代餐市場就出現了多起融資事件。7日,Smeal獲得中路開牛股權融資,27日,ffit8首輪獲投數千萬元,29日,WonderLab獲IDG和凱輝基金股權融資。

無論是朋友圈的廣告推送,還是薇婭、羅永浩的直播間,都頻頻出現代餐的身影,在小紅書上,關於代餐的筆記多達21萬篇,不乏各種品牌測評和明星的背書。

整個市場的擴張速度幾何倍增,來自歐睿國際的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的代餐市場規模達到了57.1億元,預計在2020年中國代餐市場將達到120億元。

在消費者蘇子看來,當前最流行的「BM」女孩風,讓減肥變得更緊迫,獵奇心態外加減肥剛需讓她毫不猶豫買了代餐。

Ffit8創始人張光明在接受「電商在線」採訪時認為,代餐市場的興起在於年輕消費者對健康意識的覺醒。

「一直以來,健康食品都缺少為年輕人服務的品牌,代餐的營銷模式和品牌定位恰好切中了年輕消費者的需要。」張光明說。

疫情更催化了健康食品的需求度,來自餓了麼的數據顯示,復工之後,輕食沙拉類的健康食品訂單量增速超過50%。

「一些做健康食品的人,用代餐的名義讓用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了,這也是代餐行業為什麼很快的火爆起來。」張光明說。

02

代餐到底是什麼?

代餐到底是什麼?這恐怕是連代餐品牌自己都難以解釋清楚的問題。

在徐怡俊看來,代餐意味著低脂、低油、低糖、低卡、富含蛋白質和纖維素,是一種能量補給食物。

簡單說,代餐本身並不能讓你瘦,它只是讓你不餓,並且補充足夠的營養,通過「熱量差」來達到減肥效果。

代餐的誕生其實和減肥無關。

20世紀初,代餐的雛形誕生在北美,當時用肉研磨細碎做成的小丸,被用作惡劣環境中的營養補給。逐漸地,人們開始發現這種食物可以代替一頓飯,也逐步衍生出可以「減肥」的功效。

1996年,歐盟決定將市場標準化。在歐盟國家代餐分為兩類:控制體重的食品補充劑和完全替代相同目的的傳統食品製劑。規定代餐食品應該提供 200-400卡路裡的食物能量,其中脂肪所佔比例不超過30%。

在美國,規定要求代餐食品通常應該包含200-250卡路裡的熱量,另外要添加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保證低脂肪和低糖。

直到2000年左右,能量棒、代餐粉、代餐奶昔、代餐飲料接連上市。這時候,我們熟知的代餐市場已經成熟。

你知道喝牛奶的時候,需要補充的是胺基酸和脂類;吃麵包,需要的是碳水化合物;吃蔬菜和水果,需要的是維生素和礦物質。

當你發現食物背後的邏輯之後,完全可以用代餐來替換飲食思路。

代餐產品的營養逐漸完善,口味也逐漸優化,「網紅屬性」的加持,讓代餐成了健康生活的「標配」。

中國人對代餐的認知更多來自於微商。朋友圈裡,經常有打著減肥口號的微商分享吃代餐的神奇效果,而比起銷量,賺「人頭費」才是這些品牌的主要目的。

為何代餐品牌會願意走微商的模式?一方面,減肥對女性來說是永恆的話題,這剛好切中微商的目標客群;另一方面,代餐品牌需要形成私域的閉環,增強粘性才能保證復購率,而微商剛好是私域運營的「高手」。

隨著代餐市場在國內的不斷發展,「破圈」成為主流,代餐產品也逐漸衍生了兩條截然不同的賽道:一條是超級零、咚吃、薄荷健康等以方案型產品為主導的公司,另一條則是WonderLab、ffit8、王飽飽等主打代餐奶昔、蛋白棒、麥片這種以大單品打造爆款的品牌。

03

競速關鍵期

「大家都在爭奪第一的位置,因為只有頭部品牌,才能在垂直領域擁有話語權和定價權。」徐怡俊說。

Ffit8成立7個月,銷售額漲了20倍,野獸生活今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超過2倍,初吉的年複合增長率也維持在80%以上。

代餐品牌的高速狂奔,是來自新賽道的紅利期,更是各個品牌抓緊跑馬圈地的縮影。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指出,國內的代餐市場正在從導入期進入成長期。整個代餐市場其實可以容納很多品牌,但是期間會經歷一個發展階段。預計未來的代餐市場將會呈現出從超高端、高端、中高端到中端、中低端、低端的不同品牌層次。

而想要成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頭部品牌,除了規模和增速外,其復購率和用戶粘性是很重要的指標,尤其對代餐來說,更是一道門檻。

「我們並不會把自己定義為減肥餐,而是體重管理代餐,減肥難以成為一種可持續的生活方式,但體重管理不同,這是保持復購率的關鍵。」張光明說。

在天貓行業小二昆成看來,代餐是一種「逆人性」的食物,意味著要替代用戶原來生活中那些不健康的飲食,而改變是很難的。因此代餐品牌大多講的是「第四餐」概念,弱化功能性用途,而是強調用低熱量高營養的食物作為補充。

「現在最需要的是,儘快樹立起代餐的定義和行業規範。」昆成對「電商在線」說。

目前,代餐的主戰場也集中在線上,在培育代餐文化的過程中,線上對用戶的教育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反而新品牌存在很大的機會。」昆成表示。新興代餐品牌的優勢表現在,對用戶的理解及產品與用戶的貼合度上都領先於大品牌,它們還很善於在電商運營上嘗試各種新打法,比如利用B站、小紅書和直播帶貨等渠道進行產品銷售。

實際上,代餐與大部分快消食品一樣,是高毛利產品。「電商在線」對比發現,市面上蛋白棒/穀物棒的價格在10-25元/支左右,代餐奶昔的價格在 25-40 元/餐左右。據業內人士透露,無論何種品類,代餐的整體毛利率保持在65%左右。

因此,代餐品牌們依然處在「定價敏感」期。「體重管理是一個長期的需求,價格是影響決策的關鍵因素,因此性價比非常重要。」徐怡俊表示。

04

代餐講不出三頓半的故事

「網紅」屬性,切中垂直需求和創新品類,代餐的火爆讓人難免聯想起去年的食品黑馬——三頓半。

但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代餐品牌難以走出三頓半一樣的頭部品牌。

「有營銷沒有教育,有品牌沒有品類。」昆成概括了當前代餐市場的特點。

張光明也表示:「在代餐這個事兒上,用戶的認知是沒有具體品類的,用戶的邏輯是說代餐是啥?我到底是吃個麥片、喝個酸奶、還是吃個水果、還是吃個魔芋,這些都是代餐,但它只是一個用戶認知的概念,而不是一個行業,更不是一個品類。」

其次是同質化競爭嚴重。

目前市面上代餐產品大多類屬於代餐粉、營養奶昔、能量棒等。不同代餐品牌的產品,若是歸屬於同一類,在口感、包裝、營銷等方面無一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王飽飽、好麥多,都是將麥片、果乾、酸奶等元素匯集在一起,實在讓消費者難以區分。

反映到品牌層面,就是沒有獨屬於自己的護城河,難以形成競爭優勢,抗風險能力也比較低。

「電商在線」了解到,國內代餐食品的供應鏈廠家相對集中,主要是北京康比特、上海思瑞食品等,缺乏多元化的生產廠商,也難免造成了代餐食品的同質化現象。

更重要的是,代餐品牌的「對手」無處不在。「競爭對手可能是附近的餐廳,或者一碗泡麵,你的競爭對手來自於四面八方,可能壓根就不是集中在代餐企業之間的競爭。」張光明說。

同樣20塊錢的消費,你會吃代餐還是餐廳。前者代表自律,後者代表生活。

相關焦點

  • 代餐市場,風口已至
    市場足夠大形形色色的價格不菲的代餐食品,正被以90後為主的減肥大軍所推崇。據歐睿國際數據統計,2017年,全球代餐市場達到661.6億美元,其中,中國達到571.7億人民幣,預計2022年中國代餐市場會達到1200億人民幣。
  • 輕食市場風口已至,是機遇還是泡沫?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對於輕食創業的風口可謂是勢不可擋,僅今年七月份便出現了多起融資事件。7月7日,Smeal獲得中路開牛股權融資;7月27日,ffit8首輪獲投數千萬元;7月29日,WonderLab獲IDG和凱輝基金股權融資。
  • 代餐奶昔是風口還是火山口
    迎著減肥、減脂的風口,近日,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代餐食品市場正湧入百事、雀巢、樂純、Keep等企業。雖然玩家眾多,且在2020年1月1日開始實施了《代餐食品》團體標準,但各企業產品的執行標準並不一致,部分為運動營養食品,而部分為固體飲料。值得一提的是,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期正在嚴查企業名稱中含有 「科技」等字樣以及使用「纖體」「瘦身」等類似宣傳用語。
  • 代餐食品刷屏朋友圈,創投新寵是新風口還是交智商稅?|大叔說財經...
    代餐食品刷屏朋友圈,創投新寵是新風口還是交智商稅?2020-12-10 15:08 | 來源: 全景網 展開∨ 你買過代餐產品麼
  • 減肥風口新狂歡:代餐崛起 瞄準身材焦慮症
    很難說清楚,究竟是減肥需求催生了產品,還是產品催生了減肥需求?回溯飲食減肥賽道,從減肥茶到酵素,再到輕食,如今,代餐正坐在風口之上。據歐睿國際數據統計,2017年,全球代餐市場達到661.6億美元,其中,中國達到571.7億元人民幣,預計2022年中國代餐市場會達到1200億元人民幣。
  • 謹慎看待「代餐食品熱」
    12月2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消費調查報告》,指出長期食用代糖代餐食品並不健康,人工甜味劑會擾亂腸道菌群引發消化腺體的錯亂,長期只吃代餐食品會導致營養失衡,對身體造成損害。這一消息一經發布,再度引發公眾對於代餐食品質量的擔憂。
  • 代餐:減肥神器還是智商稅?
    微博上「代餐是風口還是智商稅」的話題有超2.4億閱讀量,近8000的討論量,有人極力「安利」,信奉著代餐減肥,也有人認為代餐營養單一,長期使用會導致營養不良。雖爭議不斷,但並未影響代餐的熱銷,京東數據顯示,雙十一首日開場10分鐘內,代餐奶昔成交額同比增長20倍。銷量與爭議齊飛,代餐行業怎麼了?
  • 喜茶、奈雪競速「茶飲第一股」,茶飲市場風口還是泡沫?
    「新茶飲第一股」尚未落幕,更傳出4元一杯的蜜雪冰城估值已高達200億的消息。繼咖啡市場後,備受矚目的茶飲市場正值風口還是資本炒作下的泡沫?投資人對搜狐財經表示,目前過多的參與者進入市場,行業處於產能過剩的狀態。但茶飲市場的未來增量有限,待頭部企業上市後,茶飲品牌的高估值將受到挑戰。
  • 告別微商的代餐經濟,是機會還是泡沫?
    因為代餐是個新鮮的東西,只有年輕人認可的,才有可能成為潮流,讓年輕人把它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其次,是零食化。代餐的本質是滿足健康快速的吃一頓飯,事實上目前整個正餐的變化,都是在輕食化和零食化。最後,功能食品化的意義在於健康功能的附加。
  • 代餐奶昔,為何成為女主播的最愛?是不是下一個風口?
    在經過1個月的試驗後,小夥因為飲食不規律的各種症狀全沒了,還瘦了10斤。於是他興衝衝地寫了一篇名為《我是如何不吃飯的》,而這了篇文章立馬在矽谷碼農之間迅速傳播。隨後小夥發明的這種「糊糊」火爆矽谷。其市場潛力從中國代餐食品市場增速就能看出來。據歐睿諮詢統計,國內代餐市場從2013年的200億出頭一路飆升至2017年的571.1億,5年翻了一倍;而預計到2022年中國代餐市場規模將達到1200億,5年內再翻一倍。
  • 【防騙】代餐:減肥神器還是智商稅?
    微博上「代餐到底是風口還是智商稅」的話題有超2.4億閱讀量,近8000的討論量,有人極力「安利」,信奉著代餐減肥,也有人認為代餐營養單一,長期使用會導致營養不良。雖爭議不斷,但並未影響代餐的熱銷,京東數據顯示,雙十一首日開場10分鐘內,代餐奶昔成交額同比增長20倍。銷量與爭議齊飛,代餐行業怎麼了?
  • 風口上的代餐譁譁吸金,又有資金砸向「超級零」
    新型網際網路品牌中較為出名的有Wonderlab、ffit8、超級零、王飽飽等,最近的融資消息來自超級零。據36Kr報導,健康代餐品牌超級零近期披露,公司在2020年初獲得A輪融資,由元禾原點領投,愉悅資本、華創資本和元璟資本跟投,元啟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 代餐風口,能吹多久?
    好文4194字 | 7分鐘閱讀1000個消費者眼裡,有1000種能稱得上是代餐的食物——無論是叫代餐奶昔、穀物粉、蛋白棒、全麥麵包,還是餅乾、芝麻糊、魔芋絲、雞胸肉……只要打上了「0糖」「低脂」「高膳食纖維」的標籤。
  • 新品逆襲、舊牌轉向、巨頭入局:代餐風口已至?
    全網刷屏的王飽飽成為消費者的新寵之後,代餐新勢力的市場潛力自然也被資本看好。算上今年4月底最新一筆近億元人民幣的融資,王飽飽的融資進程已經走到B輪;與王飽飽一樣呈全網刷屏之勢的超級零,在去年5月也完成了數百萬美元的Pre-A輪融資;Smeal、ffit8等代餐品牌也都在近兩年獲得過千萬級別的融資。
  • 「代餐」品牌7個月業績暴漲20倍,卻難逾越這六道坎
    來源:創投內參作者:黃燕華來源:子彈財經(ID:wwwhygc)資本市場的「鷹眼」,正在瞄準代餐賽道。天眼查數據顯示,僅在今年7月,代餐市場就出現了多起融資事件。7日,Smeal獲得中路開牛股權融資,27日,ffit8首輪獲投數千萬元,29日,WonderLab獲IDG和凱輝基金股權融資。在幾個月前,也有多家代餐品牌獲得資本市場青睞,其中有部分品牌獲投上億元。事實上,資本加持的背後,多數代餐品牌們的增長亦可圈可點:有玩家今年上半年營收同增逾2倍,更有玩家僅用7個月時間便實現業績暴漲20倍。
  • 順人性與逆人性是個偽命題
    順人性與逆人性是個偽命題  長青視野 • 2020-08-06 14:53:13 中科院一名科研人員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如中科院門口賣茶葉蛋的阿姨一個月賺的錢多。許多老科學家、老院士,甚至都到了申請生活困難補貼的程度。妻子、兒子、房子、票子、車子,如何解決這五子登科成了老大難的問題。經濟上貧困潦倒,在家裡和社會上沒有個人尊嚴,但又自視清高、不願捨棄心愛的專業和理想,「臭老九」們心理苦悶極了。
  • 減肥新時尚,代餐成新風口,快消公司:我家的更瘦
    肥胖是世界公認的21世紀困擾人類健康問題之一,2019年中國肥胖人口已超2.5億人。如何「接住」這龐大用戶群體的服務需求,既是留給市場的機會,也是考驗。據天貓平臺數據顯示,代餐食品消費人數近三年增長78%,人均年代餐消費金額在3000元以上。對於目前網紅減肥代餐愈發風行的現狀,營養學教授給出建議,科學的體重管理需要「因人而異」。
  • 喜茶、奈雪競速「茶飲第一股」,蜜雪冰城估值200億,茶飲市場風口...
    「新茶飲第一股」尚未落幕,更傳出4元一杯的蜜雪冰城估值已高達200億的消息。繼咖啡市場後,備受矚目的茶飲市場正值風口還是資本炒作下的泡沫?投資人對搜狐財經表示,目前過多的參與者進入市場,行業處於產能過剩的狀態。但茶飲市場的未來增量有限,待頭部企業上市後,茶飲品牌的高估值將受到挑戰。
  • 代餐奶昔、蛋白棒、穀物粉……吃了1個月代餐後,我有話說
    1000個消費者眼裡,有1000種能稱得上是代餐的食物——無論是叫代餐奶昔、穀物粉、蛋白棒、全麥麵包,還是餅乾、芝麻糊、魔芋絲、雞胸肉……只要打上了「0糖」「低脂」「高膳食纖維」的標籤。新冠疫情進一步激發了人們對控制體重、健康生活的嚮往,代餐市場因此走上巔峰——天貓平臺數據顯示,今年代餐輕食類目銷售額同比增長290%。第一波雙11大促期間,成立僅一年半的Smeal成為了天然粉食品類目下的新代餐類目銷量第一;Wonderlab在2個小時內賣出了50萬瓶代餐奶昔。
  • 代餐收割智商稅:網紅明星為其背書 有人一月花3000吃代餐沒瘦
    從2017年到2019年,代餐的消費規模增速在50%以上。神眸數據顯示,2019年3月到2020年2月,代餐的全網銷售額達到36.47億元。2019年成立的代餐新消費品牌WonderLab,在成立第一年就達到了6000萬元的銷售額;鯊菲特2019年銷售額8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