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在我國發生至今有9個月時間,整個養豬行業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創,疫情什麼時候能得到有效控制,是業內人士非常關心的問題。在十二屆「合作、發展、共贏」論壇上,本網對農業部種豬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廣州)樊福好博士進行採訪,重點回答了「如何做到更準確的檢測、疫情後怎樣復養、飼料會傳播非瘟嗎?」等問題。
一、非瘟早發現,早診斷,早處置
1、關於唾液檢測的優勢
目前,行業內的人大多推崇血液檢測,但樊福好博士認為,唾液檢測才是更科學的方法。
自然感染肯定是口腔先出現病毒,如果豬的抵抗力較弱的話,最短可能三天血液會出現,最長會達到40天左右,甚至更長的潛伏期,當病毒通過扁桃體進入血液形成了全身感染,才出現厭食、嘔吐、出血等症狀。這樣就耽誤了時間,這時候採血檢測就存在滯後性。血液查處就晚期了,唾液檢測會發現的早,損失會比較小。
2、檢測唾液的發現
通過研究藍耳圓環,血液檢測保育豬感染才30%,唾液檢測感染70%左右,唾液檢測的效率比血液高,發現唾液檢測的病原檢出率大大高於血液學的病原檢出率。非洲豬瘟的情況與此非常類似,開展唾液檢測將成為非洲豬瘟病毒檢測的趨勢
3、唾液檢測的頻率
不是疫區的話,按照自己正常的頻率,一個季度或一個月,但一定要遵循隨機抽查的原則,得到95%的可信度就只需要25到28頭豬。按照百分之幾來抽樣,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在一個群體裡面抽查的數量是一樣的,離疫區越近,抽查的頻率應越高,最多的可以一天一次。
4、唾液檢測具體操作方法
1、取:從包裝袋中,取出唾液收集袋
2、嚼:讓每個管理單元格的豬只任意咬嚼1-2分鐘
3、擠:將豬只咀嚼充足時間的唾液收集袋放到塑膠袋裡,用力將唾液擠出。
4、倒:剪破塑膠袋,將塑膠袋內收集到的唾液倒入EP管中備用。
5、唾液樣本的保存
當我們採集好唾液樣本,在運輸途中,它會不斷的對病毒起作用,可能在運輸的過程中,病毒已經沒有了,唾液採集後需冷藏,4-8度,可保存2周左右。
從國外來看,美國這些年對唾液檢測也是越來越重視,西班牙的非瘟淨化成功,首先地方的國家非常小,最重要的是,他們有專門的國家團隊免費來檢測,不僅檢測病原還檢測抗體。結合國內的實際情況來看,他們的方法對我們來說也是不適用的。
二、最終消滅非洲豬瘟的是豬不是人
1、是否有復養成功的案例
復養的有很多,但基本沒有成功。第一,環境的汙染;第二,買回來豬崽帶病毒,所有的做法都和以前一樣,還是不斷重複以前,豬崽帶毒,環境帶毒,也就是說在疫區的話是很難成功的,但從環境,以及經驗的吸取來看,南方復養的成功概率更高。
2、健康養殖
如果復養的話,生物安全,改變以前的飼養模式,不能用玉米、豆粕這些很素的飼料,添加營養性的物質,比如高蛋白乳清粉、優質魚粉、膨化豆粕、纖維素等。
深度解讀「最終消滅非洲豬瘟的是豬不是人」
豬是健康的,身上沒有帶毒,病毒慢慢就死掉了,豬的抵抗力高了,感染非瘟的概率就低很多,所有的瘟疫對健康的群體都是不起作用的,所有在非常時期對豬飼料的選擇,一定是要有充足的營養,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蛋白質水平。
最近看到豬場要想復養,先放幾個哨兵豬放進去養。如果哨兵豬死了,又要再消毒空欄45天,時間成本又過去了,如果還是不符合條件,不就是浪費時間了。
三、飼料會傳播疫情,關於「高溫制粒」的回覆?
飼料熟化營養更好吸收的說法,是錯誤的,加熱時間越長,生存效率低,成本也高,飼料加熱標準是80度3分鐘、85度1分鐘,現在很多廠家提出的10分鐘、20分鐘,甚至100多度,其實完全沒必要。
通過檢測發現大部分飼料是存在病毒的,還有就是很多飼料在運輸過程中也會汙染還產生病毒,很多大企業在入口之前會自行進行熟化。
四、對未來養豬業看法
鳳凰涅槃,並不是災難,受疫情影響豬少了,但隨著養豬戶對提高抵抗力的重視,檢測方法的改進,對非瘟抵抗的能力也會加強,所有也不用擔心,企業會有消失,但行業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