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雪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鬥指癸,太陽到達黃經255度,交節時間為每年公曆12月6-8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大雪,十一月節。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書中對「大雪」的解釋是天氣更冷,降雪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並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大雪作為一個氣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大雪節氣期間的氣候特徵,即氣溫與降水量。
大雪.三候
一候鶡鴠(hé dàn)不鳴
古人說,鶡鴠是夜鳴求旦之鳥,在夜深之時鳴叫,祈求天明。而冬天長夜漫漫,等待多久都等不來天亮,所以鶡鴠索性放棄了鳴叫。因此鶡鴠不鳴是表徵晝短夜長的物語,意為這個季節,天氣寒冷,飛禽無蹤,走獸無影。
二候虎始交
古人認為,在陰氣漸盛之時,虎被賦予了生發的能量。在古人眼中,虎和龍一樣,似乎都是天氣變化的源動力,正所謂「虎嘯生風,龍騰雲起」。
三候荔挺出
荔挺出中的「荔挺」並不是荔枝,而是一種可以做刷子的植物。荔挺在大雪和冰凍的條件下,頑強地長出來,代表了寒冬中不屈的生靈以及稀有的生機。
大雪.習俗
醃製鹹肉
小雪醃菜,大雪醃肉」。大雪一到,家家戶戶紛紛忙著醃製「鹹貨」。之所以有此風俗,是因為古代不易保鮮,人們為迎接新年的到來,而選擇醃製不易變質的肉類食品。
觀賞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的自然景觀,南方也有「雪花飛舞,漫天銀色」的迷人圖畫。到了大雪節氣,河裡的冰都凍住了,人們可以盡情地滑冰嬉戲。
喝紅薯粥
大雪以後氣溫逐漸變冷,人們紛紛穿上冬裝,防止受凍,出現凍瘡。魯北民間有「碌碡頂了門,光喝紅黏粥」的說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門,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紅薯粥度日。
進補
大雪是「進補」的好時節,素有「冬天進補,開春打虎」的說法。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食補應供給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
捕烏魚
在臺灣,大雪時節臺灣也是捕獲烏魚的好時節。小雪時節,烏魚群慢慢進入臺灣海峽,到了大雪時節因為天氣越來越冷,烏魚沿水溫線向南回流,匯集的烏魚群也越來越多,整個臺灣西部沿海都可以捕獲烏魚。
大雪·詩詞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夜雪》
唐 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塞下曲》
唐 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團團在此友情提示:
大雪已至,天寒地凍防路滑;寒風呼嘯防感冒;寒氣襲人防哮喘;戴上耳套防凍耳;戴上手套防凍手;穿上棉鞋防凍腳;多喝開水防上火,加強鍛鍊防疾患。
編輯 | 藺雨嵐
審核 | 朱騰飛
圖文 | 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如欲轉載 | 請聯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