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大雪,顧名思義,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意思就是說,到了這個時段,雪往往下得大、範圍也廣,故名大雪。
如果說小雪節氣,是「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烘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的悠然與愜意,那麼符合大雪節氣氣質的詩,必須是像岑參《白雪歌》裡提到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豪邁與壯闊。
好多人形容梨花時喜歡引用這一句,殊不知這一句恰恰說的不是梨花,而是雪花。塞外苦寒,溯風凜凜,大雪傾天,一場大雪覆滿枝頭,好像一夜間催開了千萬株梨花。
其實要說誇張,我只服李白。李白的想像力絕非常人可比,在他眼裡,白髮可以有三千丈,因為他的愁啊比這個還要長!桃花潭的水深也可達千尺,但是這千尺深潭都比不過朋友的情長。
那麼雪在李白眼中是什麼形象呢?他說「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聽聽,這是怎樣的氣勢啊!燕山的雪花就像蓆子一樣大,一片片吹落在軒轅臺上。
像我一樣從小生活在北方農村的人,是一定見過炕席的。以前北方農村都睡炕,冬暖夏涼,炕上都會鋪一種篾條編制的蓆子,晚上把被子鋪在上面睡覺,白天被子一卷,日常坐臥就都在炕席上了。
炕席可大可小,但即使是最小的炕席也得有幾平米吧,但是李白就能用蓆子來比喻雪花,這樣的雪花得大成什麼樣子啊!這樣的環境是多麼的惡劣啊!而李白的這首詩,寫得也正是一個思婦,在家裡惦念她戍邊未歸,已戰死沙場的丈夫。
詩中的燕山在河北平原的北側,軒轅臺是紀念黃帝的建築物,故址在今河北懷來縣喬山上。反正古詩中只要一提到燕地,基本上就是河北、北京一帶了,在古代,我如今生活的地方,可不是什麼繁華的首都,那是真正的邊陲苦寒之地啊!
我們小的時候,一到冬天的確是雪野茫茫,寒冷異常。不過,隨著全球氣溫變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慢說是大雪,即便小雪都很少見了。有時候一個冬天都下不了一場雪,整個人就像是一條缺水的魚。前兩天北京城一場小雪,刷爆了整個朋友圈,大家歡呼雀躍,奔走呼號,整整興奮了兩天。
與李白的豪放誇張不同,柳宗元眼裡的雪天是低調的,安靜的,安靜到很多人甚至會忽略這首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二十字的五言絕句,寫的那麼淡,那麼素雅,全詩也只有最後一句提到了雪字。但是當你真正的讀進去你會發現,這首詩雖然不著「雪」字但雪意盡顯。
我們平時眼中的山應該是什麼樣兒的?青山隱隱綠水迢迢,是充滿了無限生機的。但是詩人筆下的山是什麼樣兒的?群山莽莽,飛鳥絕跡,群山之中為什麼連一隻鳥兒都沒有?當然是因為群山都已經被大雪覆蓋了啊!雖然鳥兒們才會飛走了。
那麼「萬徑人蹤滅」呢?雖然有無數條道路,但是卻連一個行人都找不到。為什麼呢,當然也是因為大雪封山,道路難行,所以才沒有人跡啊!
僅僅兩句詩,十個字,就給我們描繪出一幅雪后蒼茫天地的壯觀景象。這畫面是多麼靜啊,白雪、群山,野徑,全部都是靜態的,閉上眼睛你仿佛就看到了那個一片銀白的世界。
接下來動態的、有生氣的形象來了。
一條大江,一片扁舟,還有一位身披蓑衣頭戴鬥笠的漁翁。人為萬物之靈,在這一片雪野裡,有這一位釣翁,使得整個畫面立刻活了起來。
其實對這兩句我有些糾結,糾結點有二。一是這大江到底是冰封的,還是流動的?我看有的解釋裡說,漁翁是乘著小舟在江心處垂釣。那麼這江就應該不是冰封的,否則老翁不可能划船穿到江心去。
但我自己想了一下,還是覺得這大江是冰封的更好看,在江心釣魚,怎麼讓小舟平衡的停著呢,顯得有點兒忙叨吧!而在江邊垂釣就不同了,大江冰封,只餘一處冰洞,漁翁就在此處釣魚,就連這個冰洞也應該是他自己砸開的。
也就是說,山、路、江,全部被白雪覆蓋,小舟是停在岸邊也被白雪覆蓋,漁翁是坐在江岸上垂釣。這樣,就真是的天地萬物純然一色,而且全部是靜的,只有釣魚的老者是動的,這樣的畫面我覺得更有衝擊力。
讓我糾結的第二點是,這時候的雪到底是停了呢?還是一直在下。停有停的美,落有落的美。
如果是雪一直在飄,我的腦海中立刻會響起《一剪梅》的插曲,「雪花飄飄北風蕭蕭,天地一片蒼茫......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歌和畫面很配。但是我們都是經歷過下雪的,雪花看起來很美,但是落在身上又涼又冰,是很不舒服的。在下雪天垂釣,是不是有點兒自虐的嫌疑啊!
似乎還是雪停了比較好,下雪的時候我們很少會到外面去久站,但是雪停了,我們往往都會有出去賞雪的衝動。老翁雪後去垂釣,也就很好理解了。而且,沒有大雪飄落的幹擾,讓這份垂釣也顯得更為從容。
一般解釋完字面的意思,我們的老師都會再給我們進一步升華一下,講一講這詩背後深厚的內涵。背後的內涵就是,這首詩反映了詩人憎恨當時那個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而創造出來的一個幻想境界,表達了他想到脫離官場的避世之心。
我以前就表示過,我不喜歡從政治的層面去解讀詩歌,因為我不是詩人,所以我不能從詩歌的文字裡,去妄自揣測詩人當時的想法。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我不知道寫下這二十個字的時候,柳宗元到底是個什麼心態。所以我只願從我自己的角度,單純的從文字的層面,去理解每一首詩帶給我的歡喜悲愁。
感謝關注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