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晚八點,愛上深閱讀。
歡迎來到八點引讀。
我是引讀教師王帥。
今天為同學們帶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
二十四節氣作為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已經被收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這是偉大的中華先民在長期勞作實踐中總結出的偉大智慧。
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走進一個詩意的節氣——大雪。
大雪節氣在每年的12月6日至8日之間。
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
大雪之前是小雪,之後是冬至,顧名思義氣溫逐漸降低,寒冬臨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寫道:「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矣。」
意思是說到了農曆十一月,天氣更冷,雪往往下得更大,範圍也廣,故名大雪。
這時,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最低氣溫都降到了0℃或以下。
大雪和小雪、雨水、穀雨等節氣都一樣,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
大雪時節,除華南和雲南南部無冬區外,我國遼闊的大地上都已披上了冬日盛裝。
黃河流域的地面漸漸有積雪,而在更北的地方,則已是「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的北國風光了。
在南方,特別是廣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帶,依然草木蔥蘢,與北方的氣候相差很大。
我國古代將大雪分為三候:一候鶡旦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大雪節氣時,因為天氣寒冷,鶡旦鳥,就是寒號鳥也不再啼叫了。
由於此時是陰氣最盛時期,正所謂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所以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
其實呢,這是因為冬天求偶能夠保證小老虎在溫暖的時候出生,存活率更高。
荔是蘭草的一種,它也感受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
小雪醃菜,大雪醃肉
老南京有句俗話:小雪菜,大雪肉。
大雪節氣到,家家戶戶忙著趕製「鹹貨」。
無論肉、禽還是海鮮,用傳統的製作方法,將新鮮的原料加工成香氣逼人的美食以迎接即將到來的新年。
大雪醃肉的習俗跟「年」的傳說有關。
傳說「年」是長著尖角的兇猛怪獸,長年深居海底,但每到除夕,都會爬上岸來傷人。
人們為了躲避傷害,每到年底就足不出戶,於是想出了將肉食品醃製存放的方法。
觀河捕魚
到了大雪節氣,很多河流出現了封冰現象,人們可以在岸上欣賞封河風光。
同時大雪時節也是捕獲烏魚的好時節。
諺語有云:「小雪小到,大雪大到。」
是指從小雪時節,烏魚群就進入臺灣海峽。
到了大雪時節因為天氣越來越冷,烏魚沿水溫線向南河遊,匯集的烏魚越來越多,整個臺灣西部沿岸都可以捕獲烏魚,產量非常高。
冬天進補,開春打虎
大雪是「進補」的好時節,有「冬天進補,開春打虎」的說法。
但不要一味地補充有營養的食物,要根據地域、天氣吃不同的食物。
江南不太冷的地方適合用鴨、魚溫補。
北方氣候寒冷,可以用羊肉、牛肉補充身體元氣,増強禦寒能力。
如果天氣持續乾燥,還要在滋補時加入冰糖、百合等甘潤的食物,以起到「滅火器」的作用,防止身體上火。
大雪節氣前後,柑橘類水果大量上市,適當吃一些可以防治鼻炎、消炎止咳。
大雪時節也催生了無數優秀的詩詞作品,比如我們學過的《江雪》等。
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搜集一下,隨著詩詞走進這個詩意的節氣。
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感謝同學們的收聽,再見。
1917年12月6日 芬蘭宣布脫離俄國獨立
1984年12月6日 中國新聞學會成立
1996年12月6日 廬山被批准為「世界文化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