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的藏家很挑剔杭州是如何戰勝首爾成為下家的?
5月11日的杭州,因為兩件大事有了不同的意味:在同一天,代表著中國畫藝術最高水準的《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在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舉辦了點交啟運儀式,前往臺北故宮博物院與無用師卷合璧展出,這件包含文化意味的重大事件在經歷了數年的運作和籌劃之後終於進入了實施階段;而在城市的另一頭,在最具時代氣息的中國美院象山校區,來自世界現代設計搖籃——德國「國立包浩斯」設計學院的7000多件作品公開亮相,杭州迎來了在現代設計史上最有價值的一系列作品。
留住杭州創意的動力源
擬建包浩斯近現代設計博物館
包浩斯藏品落戶杭州的意義不僅僅是收藏這麼簡單,對此,許江用「太重要了」四個字表達了自己激動的心情。「首先,對於國家來說,這是中國創造的思想庫。」他說,「中國創造缺乏原創,而這些一百多年前的收藏,反映的是藏品和當時的時代文化、社會以及人的關係,就是說人們如何開發與自己生活相關的產品,怎麼樣用產品來推進社會變革。這些藏品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思考。」
而對於杭州以及中國美術學院來說,這些來自包浩斯的文化財富更是「杭州創意的動力源」,反映了中國美院「一流美院的世界觀」。「這些設計提出的問題不僅僅是造型,而是生活方式的變革。有好的收藏,不出校門就可以向世界看齊。」
不同於一般的收藏展示,圍繞著這批包浩斯藏品,中國美院將在研究、展示、教育以及產業規劃方面做出一系列的動作。據許江介紹,中國美院已經成立了專門的研究院,每年做出主題性的研究項目,而在今年的博士招考當中已經啟動博士生的招收。而對於普通的學生,將設立專門的課程,讓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在校園裡喝好高質量的「第一口奶」。
至於已經在規劃當中的包浩斯近現代設計博物館,將成為一所具有標誌性的設計藝術館。許江說:「我們會聘請世界級的大師來設計,建築本身將成為一種標誌。它不僅僅對學生開放,所有的市民也都可以來參觀。想像一下,父母們帶著孩子來觀看這些大師們的作品,而耳濡目染之下的這些年輕人,他們將成為未來革新的核心力量。」
包括裡特維尓德的紅藍椅
7010件包浩斯大作美院展出
從什麼時候開始,生活中常見的「產品」和藝術發生了關係?什麼時候,桌椅、茶壺這些物件開始是由大師們特意為工業化生產設計的?這些問題都和一所只有14年歷史的著名學府有關係,那就是包浩斯設計學院。
昨天,「以包浩斯為核心的西方近現代設計史系列藏品」在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揭開了神秘的面紗:藏品共計7010件,大小不一,大件以凳椅沙發和床、幾等家具為主,小件包括杯、盤、壺等銀製品和玻璃器以及紙質郵票……這些在當代設計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西方近現代設計藏品落戶杭州,給杭州的文化資源加上了重重的砝碼!
「包浩斯學院是現代設計的源頭和裡程碑,這些收藏不僅僅是來自包浩斯大師的作品,還有之前以及之後的作品,是一個西方設計的譜系。」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說:「比如裡特維尓德設計的紅藍椅子,這是他做的第一把,是不能拆分的,但是他的整體設計是為了工業生產,也就是從設計到大眾生活。現在我們在宜家的家具當中看到這些習以為常的設計,就是開始於這些大師們的思考。」據許江介紹,「這批藏品來自一個柏林的收藏世家,而韓國的首爾也想收藏。這位收藏家對於轉讓的『下家』要求十分高,所以特意『微服私訪』去了首爾,也來了杭州。中國朝氣蓬勃的氣息吸引了他,並最終讓他將這些收藏品轉讓給了中國美術學院。」
除了這些之外,德國方面對於保存這些藏品的場地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場地不達標,東西就不會運過來。為此,美院特意安排了臨時安放這些藏品的場館,對溫度及溼度都有著嚴格的控制。在各方面配合下,這些珍貴的藏品在3月到達了美院,經過一段時間的整理之後,最終亮相。記者 朱春杭
知道一下
包浩斯(Bauhaus,1919/4/1—1933/7)是德國魏瑪市的「公立包浩斯學校」的簡稱,後改稱「設計學院」。它的成立標誌著現代設計的誕生,對世界現代設計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包浩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為發展現代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