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預產期前後,孕媽媽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平平安安的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也是孕媽媽和家人最為擔心的時候。
為了能夠迎接寶寶的到來,孕媽也是做足了準備,而到了最關鍵的一步,有部分「奇葩」孕媽卻可能會遭到醫生的「嫌棄」。
其實按理來說,醫生每天要面臨很多的產婦,什麼樣的情況都見過,但是有些產婦的「奇葩做法」的確是會引來醫生的無奈,而且這些產婦的做法還容易會導致一些「危險情況」的發生。
閨蜜還有兩周就要生了,由於胎兒情況不穩定,於是提前住進了醫院,她說她所在的產房裡就有一位奇葩的孕婦。剛一住進醫院來,這位孕婦就對醫生和護士「指手畫腳」,說她自己是二胎寶媽,經驗豐富,什麼流程她都熟悉。
而閨蜜在接下來的幾天當中,發現這一位二胎媽媽是很不受醫生待見的,原因就是她經常喜歡「自作主張」,覺得自己已經生過孩子了,不需要檢查這檢查那的。
這位二胎媽媽還經常說:
「別看這些醫生看起來好像什麼都懂,其實他們還不一定有我懂!有的女醫生都還沒結婚呢,能有什麼經驗。」
她在住院期間,醫生覺得這位寶媽的胎盤過大,想要讓她去做一下術前檢查,但是這位寶媽卻一口拒絕:「不就是想多賺我點錢嗎,之前都已經檢查過了,胎兒很健康,不用再檢查了,我還得順產呢。」
醫生勸誡無果,最終只得就這樣由著她去,最後在分娩的過程當中,閨蜜聽說這位寶媽差點就難產了。原因就是寶寶太大出不來,這位寶媽又非得要順產,之後醫生還是聯繫了她的家人才轉為剖腹產,這才保住了產婦和寶寶的性命。
這樣的寶媽不僅是會讓醫生「嫌棄」,而且也有可能會讓自己陷入危險的境遇當中,所以這樣的行為並不提倡。
進了產房之後,我們就應該要多聽聽從醫生的建議,而不是像這位孕媽這樣「一意孤行」。因為不論是幾胎,每個胎兒的發育情況不一樣,產婦隨著年齡的增加,分娩時的身體狀況也不同,所以不能以之前的經驗來判斷現在的情況。
在產房裡其實不受醫生待見的孕媽往往有幾個類型,那麼到底有哪些呢?
一、喜歡自作主張,不聽醫生勸誡
醫生比病人更加了解病人的情況,但是總有一些病人不願意聽醫生的意見。
產婦在進入產房之後,就已經到了一個很重要的階段了,這個時候醫生會儘自己全力幫助產婦。但有些產婦卻總覺得自己比醫生更懂,經常喜歡自作主張,不聽醫生的建議。
雖然說有的孕婦可能生過孩子,的確是一個過來人,但是這並不代表自己就了解醫學知識。在進入了產房之後,我們應該要多聽聽醫生的建議,多和醫生溝通,而不是直接自作主張,否則這樣很有可能會發生自己無法承擔的後果。
二、明明身體已經撐不住,卻不願意轉剖腹產
順產和剖腹產作為兩種比較常規的生產方式,各有各的優缺點。大部分的寶媽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都會選擇順產,因為順產對孩子會更有好處,也有利於自己的術後恢復。
但是如果說自己的身體已經「撐不住」了,在身體情況不允許的時候,我們最好還是不要一意孤行的堅持順產了。
要知道順產對於孕婦的身心挑戰也是比較大的,如果說孕婦的身體素質比較好的話,醫生也會建議順產。但如果說產婦已經明顯是撐不住了,還非得要順產的話,這就有可能會導致比較危險的後果了。
三、孕期胡吃海喝,體重偏胖的孕婦
產科醫生在進行剖腹產的時候,害怕遇到的一類產婦就是體重偏胖的。如果說產婦的體重超標,腹中胎兒的體重也超標的話,那手術的難度就會要大很多。
一般來說,孕婦在懷孕階段要注意補充一些對身體有幫助的食物,但是也不要胡吃海塞。如果說自己在懷孕之後就經常吃各種非常油膩的,高熱量卻沒什麼營養的食物,平時又不注意鍛鍊的話,那就可能會導致胎兒過大。
這樣不注意飲食,不僅對自己的身體和後期體型恢復不利,也可能會影響到腹中胎兒的健康發育。
為了能夠讓孩子健康的來到這個世界上,爸爸媽媽不管受再多的委屈也會覺得做一切都是值得的。而待產媽媽進入了產房之後,也要做一個讓醫生放心的產婦,而不是給醫生製造各種困擾,讓自己會有很多麻煩的產婦。
一般來說,以上三類孕媽媽不太受醫生待見,會遭醫生的「嫌棄」,所以孕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儘量聽從醫生的建議,不要太過於任性。
如果實在拿不定主意,可以和家人多商量,這樣才是對自己和胎兒負責的表現。最後希望每個孕媽媽都可以平安的度過孕期,生下健康的寶寶。
本文編輯:媽媽緣
審稿主任:全能辣媽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