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鴻銘教你如何學習才能學貫中西

2020-12-17 京津冀商業圈

他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倒讀英文報紙嘲笑英國人,說美國人沒有文化,第一個將中國的《論語》《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譯到西方。憑三寸不爛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講孔學,與文學大師列夫·託爾斯泰書信來往,討論世界文化和政壇局勢,被印度聖雄甘地稱為「最尊貴的中國人」。

20世紀初,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鴻銘。

有史以來,中國人直接用英文寫中國,最成功的有兩位,一位是辜鴻銘,一位是林語堂。 ——《紐約時報》書評

1857年7月18日,辜鴻銘生於南洋馬來半島西北的檳榔嶼(馬來西亞的檳城州)一個英國人的橡膠園內。然而到了民國八年,辜鴻銘卻始終留著清朝的辮子。

有一次,辜鴻銘去北大演講,北大學生瞧見他腦後留著小辮子時哄堂大笑。他不緊不慢地說道:「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你們心裡的辮子是無形的。」一席話頓時說得北大學子啞口無言。

從眾易,逆流難。王國維辜鴻銘留辮子表面上看是一種可笑、古怪的行為方式,實際上這是一種人格上的特立獨行。辮子在這些學人的眼裡已成為一種符號,具有某種政治和文化的象徵意義,同時也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精神品格的一種表現。

作為北大教授的辜鴻銘是如何給學生上課的呢?

辜鴻銘對北大學生宣布他的約法三章:「第一,我進來時,你們要站起來,上完課我先出去,你們才能出去。第二,我向你們問話或你們向我提問,你們都要站起來。第三,我指定背的書,你們都要背,背不出的不能坐下。」

正式上課這天,學生們見辜鴻銘站到講臺上,不帶講義教材,滔滔陳述起來,他說:「我講英文詩,要你們首先明白一個大旨,即英文詩分三類:國風、小雅、大雅。而國風中又可分為蘇格蘭、威爾斯……等七國國風。」

就這麼一會兒英語,一會兒法語、德語、拉丁語、希臘語……引經據典,旁徵博引,最後辜鴻銘告訴他們:「像你們這樣學英詩,是不會有出息的。我要你們背的詩文,一定要背得滾瓜爛熟才行。不然學到頭,也不過像時下一般學英文的,學了十年,僅目能讀報,伸紙僅能寫信,不過幼年讀一貓一狗式之教科書,終其一生,只會有小成而已。我們中國的私塾教授法就很好,開蒙不久,即讀四書五經,直到倒背如流。現在 你們各選一部最喜愛的英詩作品,先讀到倒背如流,自然已有根基,聽我講課,就不會有困難了。而且,我們中國人的記憶力是很不錯的,中國人用心記憶,外國人只是用腦記憶。我相信諸君是能做好的。」

學生們只有依著他的意思,日夜用功背誦洋詩。待到上課時,學生們用中文問他,他用英文答覆你,倘若用英文問他,他偏偏又用中文答覆。

看來學東西到了一定境界就能做到融匯貫通。如果沒做到,只能說明功夫下得還不夠。

相關焦點

  • 辜鴻銘:學貫中西的「文化怪傑」
    《學貫中西的文化怪傑》一書作者引領讀者走進這位學貫中西、享譽海內外的民國時期名士的內心世界——本報記者 林升文在近代中國的歷史舞臺上,活躍著這樣一位「怪傑」:他祖籍福建,輾轉世界,回歸故土。他掌握數門外語,獲得西洋13個博士學位,精通西方文化,卻極其保守,固守傳統。
  • 看辜鴻銘如何學習西文
    看辜鴻銘如何學習西文 2011-07-13 09:48 來源:國際在線 作者:   辜鴻銘,精通九國的語言文化,國學造詣極深,曾獲贈博士學位達13個之多。課餘的時間,布朗就親自教辜鴻銘學習德文。布朗的教法略異於西方的傳統倒像是中國的私塾。他要求辜鴻銘隨他一起背誦歌德的長詩《浮士德》。布朗告訴辜鴻銘:「在西方有神人,卻極少有聖人。神人生而知之,聖人學而知之。西方只有歌德是文聖,毛奇是武聖。要想把德文學好,就必須背熟歌德的名著《浮士德》。」他總是比比劃劃地邊表演邊朗誦,要求辜鴻銘模仿著他的動作背,始終說說笑笑,輕鬆有趣。
  • 精通9國語言,看辜鴻銘的「外語速成」法
    這樣一個學貫中西的學者,他的外語學習經說來卻十分簡單,那便是「先背熟一部名家著作作根基」,基礎打得好,之後的學習才會像「拉開了機器的線,一通百通了」。辜鴻銘10歲時就隨他的義父——英人布朗跳上蘇格蘭的土地,被送到當地一所著名的中學,受極嚴格的英國文學訓練。課餘的時間,布朗就親自教辜鴻銘學習德文。布朗的教法略異於西方的傳統倒像是中國的私塾。
  • 辜鴻銘與南洋大學
    有意思的是,芥川龍之介見到辜鴻銘後,特地寫了一篇文章,在文章中,他真誠感慨道:「約翰斯真不我欺。」(芥川龍之介《辜鴻銘先生》)顯然這次見面令他十分滿意,對辜氏和中華文化也有了更深的了解。辜鴻銘出名,不僅因為他的學貫中西,也不僅因為他能操一口流利的外語,還因為他奇特的外貌和許多特立獨行的做法。談到這位學界怪傑,周作人曾這樣描寫道:「北大頂古怪的人物,恐怕眾口一詞的要推辜鴻銘了吧。
  • 辜鴻銘的啟示 背經典,學語言!
    他說的大意就是,你們洋人在北京其實都是中國的客人,現在怎麼客人反而罵起主人來了,真是無禮之極,如果我到西洋就一定是有禮貌的,因為中華文明高於西方文明。他再以純正的法語和德語分別重複說了遍,然後拂袖而去。這時那些呆若木雞的洋人才明白今天遇到的就是辜鴻銘。因為在當時英德法的一些大學中辜鴻銘的書幾乎就是必讀教材,如果你沒有讀過中國人辜鴻銘寫的書,教授是不會與你談話的,那麼學位也成了問題。
  • 辜鴻銘和竺可楨
    辜鴻銘生於一八五七年,比王國維年長二十歲,和康有為算同一時代的人。如果說王國維的行為很難理解,辜鴻銘只能用怪異來形容。論學問,辜鴻銘和那個時代的大師們一樣熟讀經史子集;不僅如此他還熟讀西方各種經典著作,文如莎士比亞,理如培根。他熟悉精通九種外語,從英文、德文、發文到希臘文、拉丁文,無所不包,可以無障礙閱讀西方各個文明段的書籍。
  • 辜鴻銘嘲諷胡適:美國中下層英語 不配教學
    到了教室之後,他首先對學生宣告:「我有三章約法,你們受得了的就來上我的課,受不了的就趁早退出:第一章,我進來的時候你們要站起來,上完課要我先出去你們才能出去;第二章,我問你們話和你們問我話時都得站起來;第三章,我指定你們要背的書,你們都要背,背不出不能坐下。」
  • 辜鴻銘為了激發創作靈感,竟然把老婆叫來聞她的小腳!
    辜鴻銘是民國時期著名的學者,人稱「清末怪傑」。他通曉多國語言,精通西洋科學,又極力宣揚纏足、納妾等封建思想,他是堅定的保皇派,又怒罵慈禧、袁世凱,他是極有個性的矛盾體,也是學貫中西的第一人。辜鴻銘辜鴻銘向西方翻譯了多部中國經典,用英文寫作了多部著作宣傳中國傳統文化和精神,在西方人的眼中,他是一位與泰戈爾齊名的東方學者。
  • 魯迅:中國書多殭屍,外國書是活人,辜鴻銘:學好英文教老外做人
    而與魯迅不同的是,辜鴻銘認為國學是精華,我們應該好好學會英文,讓中華文明教老外如何做人。一、兩個大師不同的觀點1925年,《京報副刊》推出了一個名為「青年必讀書」的欄目,打算邀請各學者大師共同推薦書目。當報社的人找到魯迅時,魯迅表現的很冷淡。
  • 辜鴻銘與英譯《大學》出版之謎
    作為學貫中西的學術大家,辜鴻銘翻譯了「四書」中的三部——《論語》《中庸》和《大學》;因為缺乏實證,長期以來學界一直認為辜氏的英譯《大學》或許並未正式出版過。連《清史稿》中也對辜鴻銘有著如下的讚譽:「(辜)譯四子書,述春秋大義及禮制諸書。西人見之,始嘆中國學理之精,爭起傳譯。」
  • 羅家倫致信北大校方趕英文老師辜鴻銘「下課」
    學生是英文門二年級的學生,上辜鴻銘先生的課已經一年了。今將一年內辜先生教授的成績,為先生述之:     (一)每次上課,教不到十分鐘的書,甚至於一分鐘不教,次次總是鼓吹「君師主義」。他說:「西洋有律師同警察,所以貧民不服,要Bolshevism;中國歷來有君主持各人外面的操行,有師管束內裡的動機,所以平安。
  • 如何學習國文,才能讀懂昆蟲的「荷馬史詩」?
    王老師說「雖然殘酷,但是這就是大自然的法則,每個環節都猶如上帝之手精心安排過的,而自然唯有如此才能維持其平衡。」八年級辜鴻銘班陳敘含同學說:「通過專題的學習,不僅在閱讀上養成了做批註的好習慣,更是在無形中掌握了精妙的寫作手法;也獲得了科學精神上的啟迪;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思辨性問題的思考,原思維的固有方式被打破,學會從另一個角度看事物,甚至更活躍、更發散。」
  • 【人物】民國大家之辜鴻銘
    1867年,布朗夫婦返回英國時,把十歲的辜鴻銘帶到了當時最強大的西方帝國。臨行前,他的父親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誡他說:「不論你走到哪裡,不論你身邊是英國人,德國人還是法國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國人。」 1870年,14歲的辜鴻銘被送往德國學習科學。後回到英國,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臘文。
  • 辜鴻銘自述懼內上頭條
    辜鴻銘與妻女合影 (天津《北洋畫報》)《辜鴻銘怕太太的供狀》 (上海《立報》)◎肖伊緋辜鴻銘為中國近代著名的「狂士」,向以倨傲狂放名世,似乎當世諸人均難入其「法眼此文列舉了辜鴻銘怕老婆的言論數條,以其自述的方式,向廣大讀者披露了其怕老婆的事實。這篇圖文報導,乃辜鴻銘自1924年11月赴日本講學3年,於1927年10月歸國之後的首度報導。這一方面說明國內讀者對辜氏行蹤仍頗為關注;另一方面在此時披露其怕老婆的趣聞,多少還是有點調侃這位「狂士」的意味在裡邊。
  • 學林軼事| 羅家倫致信北大校方趕英文老師辜鴻銘「下課」
    結果招致辜鴻銘大怒,拍著桌子說:「羅家倫!不準你再說話!如果再說,你就是WPT!」羅家倫被嚇得愣住了,只好忍氣吞聲,不再言語。下課後,他心中不快,尤其窩心的是挨了罵,還不知道所罵的WPT三個英文字母究作何解。他就此請教自己尊重的老師胡適,也未能得到答案。於是有一天,趁辜鴻銘正講得興高採烈的時候,他湊上前去問道:「上回老師不準我說話,罵我WPT。這WPT是什麼意思,我到現在還不明白。
  • 學林軼事|羅家倫致信北大校方趕英文老師辜鴻銘「下課」
    有一回,辜鴻銘聽了他的回答很不滿意,便當堂加以訓斥。因為話說得很重,羅家倫有些難堪,就站起來辯解。結果招致辜鴻銘大怒,拍著桌子說:「羅家倫!不準你再說話!如果再說,你就是WPT!」羅家倫被嚇得愣住了,只好忍氣吞聲,不再言語。下課後,他心中不快,尤其窩心的是挨了罵,還不知道所罵的WPT三個英文字母究作何解。他就此請教自己尊重的老師胡適,也未能得到答案。
  • 學貫中西的民國狂人,卻愛聞女人小腳味,死活不肯剪辮子
    父親辜紫雲是英國人橡膠園的總管,由於辜紫雲的老闆沒有孩子,因此對於辜鴻銘寵愛萬分,並把他收為義子,視如己出。1867年,十歲的辜鴻銘被義父帶往英國,自此開始了他的求學生涯。在他臨走之前,他的親生父親辜紫雲對他說,無論你走到哪裡,都不要忘記你是中國人。
  • 晚清怪才辜鴻銘:罵袁世凱,諷胡適,會9國語言,有13個博士學位
    而且,辜鴻銘無疑是幸運的,橡膠園主人無子女,十分喜愛機敏的他,將他收為義子,教授他眾眾學識,令他有幸拜讀外國各大家的藏書著作。1867年,園主夫婦返英,更是將辜鴻銘帶在身邊,讓他有幸去西洋學習深造。臨行前,其父萬般叮囑辜鴻銘勿忘中國人的身份。他對父親的諄諄教誨銘記於心。辜鴻銘奔赴西洋學習,先後輾轉於德、英等國。
  • 古文觀止100天學習計劃|這是中國最好的文言文學習教材
    所以,我們這一套「古文觀止」系列課程,將從「六朝唐文」開始學習,到第61講開始,我們再回溯到先秦作品中,去追本溯源。那麼,如此重要的學習資源,我們應該如何學習,如何利用好呢?我以為,起初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背誦。
  • 背誦真的對英語學習有幫助嗎?
    辜鴻銘說:「等你背熟一本,你就要背兩本,攔都攔不住。」 辜鴻銘後來曾對晚清直隸布政使凌福彭說:「學英文最好像英國人教孩子一樣的學,他們從小都學會背誦兒歌,稍大一點就教背詩背聖經,像中國人教孩子背四書五經一樣。」辜鴻銘深厚的西方素養極得益於童年背誦《浮士德》、《莎士比亞》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