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冬至(一)冬至必須配火鍋!古代的「小火鍋」你見過嗎?
冬至,畏寒怕冷的人除了穿上厚衣服保暖,還應該食用牛羊肉、姜棗湯來進補禦寒。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不少地方也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而對於成都人來說,沒有什麼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吃兩頓。因此,即便是最日常的火鍋,也能在冬至這天吃出滿滿的儀式感。
當你吃著火鍋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古人會不會吃火鍋呢?哈哈,答案是肯定的,古人吃火鍋還很講究呢!「清河食官」銅染器正在四川博物院舉行的「食味人間——飲食文化展」上展出,據展覽策展人魏子淇介紹,這是漢代的一種涮食工具,由爐及耳杯兩部分組成。中國古代稱調味品為「染」,食肉時常以醬、鹽等調味品為佐料,這些佐料是放在耳杯中的。用濡法製作肉食,在漢代較常見。濡肉包括兩個步驟:先把肉煮到可食的程度,相當於現在的白煮肉;然後再蘸調料加味,染杯中盛的就是調味的醬汁。與現代小有不同的是,漢代人習慣用較燙的調料,所以須用染爐不斷地給調料加溫。如果蘸到別人的碗裡面去了,那就叫「染指」。
「染器的設計反映了漢代的一種飲食習俗,即當時的人們是分餐制,宴飲時是一人一爐,隨涮隨吃,有點類似現代人使用的小型火鍋。」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段禎 視頻 段禎 編輯 李旻 校對 藺虹豆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