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中的焦慮型依戀風格怎麼破?

2020-09-04 海妹說情感

我在舊文《親密關係中的四種依戀風格全解析,迴避?焦慮?》中簡單介紹過依戀風格,但重在整體而不深入。今天專門探討焦慮型依戀風格。開篇先備註兩點:

第一,心理學上這些劃分只是理論性的概念,現實中多數人不會絕對是某一類,不同階段可能有不同表現。而且不是一成不變,會隨著內在成長而變化。所以不能一遇到問題就貼標籤。

第二,依戀理論以親密關係為探討對象,也就是說,雙方都確認這段關係是親密關係,而不是單戀。如果人家明明就是不愛,你還自我安慰非說他是迴避型風格,那是自欺欺人,或許人家換個人倒變成焦慮型了呢。至於如何判斷有沒有真心,可看我舊文《如何判斷是不是真愛?真愛的三個表現》和《什麼是喜歡?什麼是愛?喜歡和愛的區別?》。

心理學把人在親密關係中的表現分為三種:安全型依戀、焦慮型依戀、迴避型依戀。(也有分成四種的,大同小異。)三種風格在戀愛中的表現如見下:

半數左右的人屬於安全型依戀,依賴愛人的同時能保持理性,是最能擁有健康兩性關係的人群。

迴避型風格的特徵是:重視獨立空間、不願依賴人、很難完全信任人、很難毫無保留地付出、迴避承諾、不願和愛人分享心事、爭吵時拒絕溝通、面對矛盾喜歡迴避。

最缺乏安全感的是焦慮型依賴人格。據統計,有超過十分之一的人在人生某個階段表現出焦慮風格。

焦慮的本質是恐懼,害怕被拋棄。因而表現出過度的情感依賴、佔有欲和控制欲,常常作,因而讓愛人感覺疲憊、壓力、被束縛和失去自由。

一、經常有以下表現,屬於焦慮型依戀:

1、過度依賴:極度需要親密、陪伴和被關注,喜歡粘在一起,要隨時保持聯繫,否則就會不安。會花很多精力研究對方,要知道他在哪、幹什麼、和誰在一起。喜歡用佔有的方式表達愛。

2、疑心重:發個信息吧,他回復慢了,是不是不在乎我了?他忘了回復,是不是忙著勾搭別人呢,下次我也要故意不回復他;他回復的字太少,是不是懶得搭理我了?他好幾天沒主動聯繫,是不是想用冷淡逼我提分手?......

3、過於敏感:對愛人的拒絕和批評非常敏感,反應過度,誇大對方的敵意。哪怕一句話沒說對,就會認為對方不愛了。因為過於敏感而容易情緒波動。

4、不自信:過度在意對方,同時在這段關係裡又不夠自信,不確定自己是被愛的,不相信愛會持久,不信任他是專一的。所以一旦發生矛盾,都會歸結為:「他就是不愛我了」。

5、過度付出:願意毫無保留甚至自我犧牲式地付出,也能放棄自身需要討好對方。可這種付出往往是自我感動,而不是對方需要和認可的。而且會在內心比較雙方付出的多少。一邊用力付出,一邊怨念叢生。我對你這麼好,滿足你的一切要求,為什麼你就不能給我同等回報?

二、焦慮型依戀者,該如何克服:

1、控制自己不要胡思亂想,只相信親眼看到的事實。他沒回復的時候,就想像他忙於工作的樣子。就算不是工作,也可能是手機沒電或在開車,總之一定要給自己積極的暗示。既然我們沒法控制他人的思想,那就信任他。相信吸引力法則,你心裡總想什麼,就會吸引同頻事物。

2、多關注和記住他對自己的好。他的每一次問候和關心,都認真地感恩,將之視為他對你愛的表達,而不能當作理所當然。讓自己確信他的愛,增強對這段關係的信心。

具體操作,可以建一個文檔,專門記錄他對你好的所有細節,時常翻看,特別是在懷疑和生氣的時候,拿出來提醒自己公正地評估。當然,記錄的內容應該是現在他仍然持續在做的事,不能用他以前的表現代表他此時的心意。如果他真是變了,不能自欺欺人,那有另外的應對方法,詳見舊文《變了?如何應對愛情中的無常》。

3、學會自己消化情緒。有困惑和情緒當然可以找愛人傾訴和尋求幫助,但不能每一點小情緒都得依賴他。完全失去精神獨立,必然會讓自己患得患失,越來越沒有安全感。告訴自己:他不是唯一能解決我情緒的人,我自己才是。精神依賴越來越少,你才能越來越獨立自信。

3、轉移注意力:把心量放寬,充實自己獨立的精神世界,培養自己真正投入的愛好和社交圈。當一個人整天沒什麼事的時候,所有的注意力就特別容易集中到雞毛蒜皮上,然後胡思亂想。特別是女人,如果表現得過於在意和迷戀,很難持續吸引男人,因為那會讓男人感覺太沒有挑戰性和成就感。

4、理解愛人:要明白不同人對愛的理解和表達不同,讀懂他對愛的獨特表達方式。同時適當降低自己的預期,不能要求別人必須和自己一樣。

特別是女人,一旦陷入愛情,會讓它佔據整個生活。而男人大多不會,過了短暫的熱戀期,他們會很快找回生活的平衡,重新把精力放回原來的重心。這就是兩性差異,如果女人非得要求男人像自己那樣投入,就是自找不痛快,因為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啊。

5、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可用積極的態度進行有效溝通,坦誠而不帶情緒地表達自己,而不是拐彎抹角地耍脾氣,讓人摸不著頭腦。

6、讓自己更強大:學會對自己負責,相信自己值得被愛被尊重被珍惜。安全感永遠只能自己給自己。當自己足夠強大的時候,缺了誰都一樣過得好,他不愛你了,你不擔心找不到更優秀的愛人。這是真正的底氣和自信。

三、克服不了怎麼辦?

最後,我要說的是,當你已經非常努力地改善自己,仍然無法在這段關係中感受到足夠的信心和安全感,或許問題真的不全在你。可能他真的沒那麼愛你,可能你們並不合適。

雞湯都說愛情需要勢均力敵,我並不完全認同,雙方有點兒落差未嘗不可,優秀的一方會帶動另一方迅速成長。但若差距大到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跨越的地步,弱勢方長期處於自卑跪舔狀態,這段關係不會快樂,也必不長久。這裡的差距不僅指外在條件,還包括內在​層次。​

就算你是焦慮型,都是你的「錯」,那又怎樣?相處不舒服就是不舒服,戀愛結婚不就是為了活得更幸福嗎?既然和目標背道而馳,而且無論怎樣努力都不能修正,那就沒理由繼續痛苦下去。

不妨給彼此一個期限,雙方一起努力試試,還不行就儘早放棄吧,誰的青春不寶貴?沒必要在不合適的關係中死磕。在錯誤的方向上努力,只能錯得更遠。

進入一段感情時可以多點兒感性,但若要離開一段關係,就要多些理性。 拿得起放得下,才是愛情中最帥的姿態。

相關焦點

  • 焦慮型依戀人格:聽說你總在親密關係裡沒安全感?
    談到交往,對於大多數人來講,較常見和相對重要的主要有:和家人/愛人的親密關係,生活中的朋友關係,工作中的同事關係。接下來的這段時間,我將向大家一一介紹它們,為幫助大家成長為一個內心強大且快樂的人,添磚加瓦。
  • 深度解析焦慮型依戀行為,正確面對與處理焦慮型依戀
    什麼是焦慮型依戀2. 如何面對與處理A. 使自己不再是焦慮型依戀B. 怎樣對待焦慮型依戀的戀人焦慮型依戀的行為特徵1.對於分離的恐懼是焦慮型依戀的核心表現之一,他們往往會將分手誇大成災難性事件。就算是關係本身已經非常糟糕了,但是為了避免分手,焦慮型依戀者仍然會選擇繼續維持關係——即使是以自己的身心健康為代價。3.
  • 焦慮型依戀與迴避型依戀該如何相處?
    最近有很多女生給我留言說:「宸哥,看了你的文章之後,突然發現我是傳說中的焦慮型依戀,而我男朋友就是妥妥的迴避型。這感覺太酸爽了。」對於這種情況,我特別理解她們的感受。在一段親密關係中,如果一個人是焦慮型依戀,一個人是迴避型依戀,兩個極端的人碰在一起。這是典型的「矛盾的愛情」,那感覺不只是酸爽,簡直可以算是火星撞地球了。
  • 從《金粉世家》看焦慮型和迴避型依戀在一起後親密關係的「博弈」
    其實,金燕西、冷清秋乃至他們的家人都沒能覺察到他們在親密關係中的依戀類型,也不知道兩人的感情成於斯、毀於斯。心理學家將成年人的依戀類型大致分為三種:1、焦慮型:我發現別人不樂意像我希望的那樣與我親密。在劇中:渴求親密、熱情洋溢,佔據主動的金燕西是焦慮型依戀的典型。
  • 在親密關係中焦慮型依戀,該怎麼辦?
    閱讀《假性親密關係》,分享作者在親密關係中的心理學觀點,幫助你滋養親密關係。今天閱讀的部分是,親密關係中的焦慮型依戀。焦慮型依戀是指用焦慮掩飾對被拋棄的恐懼。焦慮型依戀的人因為小時候父母對自己的回應方式不及時、不持續或者時好時壞,所以長期處於被忽略或被拋棄的恐懼當中。
  • 戀愛中的焦慮型依戀,該怎麼克服?
    同事小娟半年前談了一個男朋友,男方比她大五歲,長得雖然不是很帥,但是充滿了成熟男人的魅力,小娟很喜歡這種「大叔氣質」,覺得很有安全感,兩人交往之後男方對她也很溫柔體貼,沉浸在戀愛中的小娟身上似乎都能露出粉紅泡泡,但最近小娟卻經常心不在焉,工作中還經常出錯,被領導批評了好幾次,因為和她關係不錯
  • 焦慮型依戀人格如何更好的戀愛?
    這種依賴關係一旦形成,就會加深加強這個孩子在親密關係裡對於另一半的關注力度。就會演變成一種過度的依賴。中途一旦發生變故,這種依賴的狀態就會變得非常不穩定。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這也就是為什麼焦慮依戀的人,一方面非常的依賴伴侶。一方面又害怕依賴伴侶。焦慮型依戀的人應該如何自處?
  • 焦慮型依戀人格」—怎樣才能擺脫焦慮型依戀?
    今天藉助這個話題,再來好好說說,如果你是焦慮型依戀人格,你應該怎麼來糾正自己。三種人格裡面,除了安全型以外,他們內心都會有兩種聲音在呼喚他們,我們通常稱之為次生和原生情緒。一段失敗的感情導致的,在上一段或者過去某一段的親密中,遭到了背叛,所以對關係極度的不信任。由於這種不安全感,就會導致TA們害怕被拋棄,時時刻刻都有被別人丟下的恐懼,以至於產生了焦慮的情緒,比如說對感情猜忌,不信任,十分的敏感,容易情緒化,有極強的控制等等。
  • 迴避型依戀和焦慮型依戀註定相愛相殺嗎?
    據這麼多年我的案例諮詢經驗,男生迴避型居多,女生焦慮型居多。而且迴避型依戀和焦慮型依戀不是相愛相殺,而是一場災難。那到底什麼是迴避型依戀和焦慮型依戀呢?在心理學上,根據人們在親密關係中的表現,劃分為三種人格:安全型依戀人格,焦慮型依戀人格,迴避型依戀人格。大約有65%的人屬於安全型依賴人格,他們在親密關係中既能夠依賴對方,也能夠保持足夠的理性好好愛自己。
  • 焦慮型依戀和迴避型依戀,不會有好結果?
    最近很多人問我焦慮型依戀和迴避型依戀的問題,把自己對號入座。但大多其實只是短期有了一些焦慮情緒和迴避情緒,這本質上,和焦慮型依戀、迴避型依戀是有很大區別的。真正的焦慮型和迴避型依戀類型是由於原生家庭和成長環境導致的,難以改變,焦慮強勢和迴避壓抑的狀態往往是親密關係裡的常態。
  • 分手複合挽回愛情攻略——焦慮型依戀人格必備
    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這樣的場景似乎很常見,但是不要忽視這些常見的粘人招數,它可能是焦慮性依戀人格的戀人給你發出的一系列分手通告。對於戀人的24小時監控是典型的焦慮型依戀人格的戀人的殺手鐧。什麼是焦慮型依戀人格?
  • 如何正確面對焦慮型依戀?
    先不去評價這段感情中誰是誰非,相信很多女孩子在感情中都經歷過類似的心情。在親密關係尤其是戀愛當中,太多人深受焦慮型依戀折磨。除了上面那個案例,在感情中的焦慮型依戀還包括這些:患得患失,得到後就開始腦補各種失去的場景,用佔有的方式去表達和理解愛;依賴感強,想要跟戀人時刻保持聯繫,想知道ta在哪裡,在做什麼,跟誰在一起;敏感多疑,總是覺得對方不夠愛自己,一句話沒說對就容易歇斯底裡
  • 幸福愛情系列:親密關係中的四種依戀風格全解析
    本文我們就了解一下親密關係中的四種依戀風格,看看自己屬於哪一種,以及每種風格的特點和調整方法是什麼。一、依戀類型依戀(attachment)這個概念,是上世紀六十年代英國心理學家鮑爾比(John Bowlby)提出來的,原本用來解釋嬰兒與養育者之間的情感聯繫。
  • 焦慮型依戀人格愛上迴避型依戀人格怎麼辦?
    有一種確定的關係有時充滿激情,有時火熱,有時痛苦且沒有成就感。往往使局外人和參與者都感到困惑。這種關係介於心理學家稱之為:焦慮型依戀人格與迴避型依戀人格之間。在這類夫妻關係中,存在著持續不斷的推拉遊戲。
  • 是否為焦慮型依戀所困,像鄭爽一樣,試試這份依戀型情侶配對指南
    幾乎所有媒體的標題都用了「再次」這個詞彙,算起來這也是鄭爽的第三次分手,鄭爽對於處理親密關係,似乎非常的不擅長。鄭爽也之前在節目中坦誠過自己特別敏感。這樣的性格,很有可能是由於早期家庭的原因。在家庭關係當中,母嬰關係是第一條紐帶,愛和信任感,也會因為這條關係紐帶而逐漸產生,在心理學也有這樣的說法。母親作為個體生命初期的主要撫育者,會影響著孩子的依戀類型。
  • 2步擺脫「焦慮型依戀」,建立一段更好的關係
    原來她告訴我,不知道她自己為什麼一旦談了戀愛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她感覺自己對這段戀情特別的沒有安全感,總是覺得自己配不上對方,經常患得患失,而且經常擔心對方會出軌,自己又想整天粘著他,常常會為了一些小事而和男朋友大吵大鬧,明明就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已,但是她內心的不安感就是這樣沒有辦法,她說這不是以前的她,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怎麼了,所以覺得很煩。
  • 如何挽救焦慮型依戀人失去的愛情
    在最近的評論中,有很多小夥伴問,"老師,我是焦慮型依戀"的男人,怎麼挽回對方啊。所以今天咱們就來聊聊,焦慮型依戀的男人被分手後,怎麼挽回對方。那咱們先來普及一下什麼是焦慮型依戀。什麼是焦慮型依戀?所以很多人錯誤的理解了親密關係,不僅僅是依戀人格的關係,還有對親密關係相處的誤區,導致另一方在親密關係中很累,很煩,最後只能選擇放棄。所以當我們審視了自身的問題來源,就要想想對方刪除拉黑了我們,我們接下來該怎麼辦。要謹記一點,不必糾纏不必討好,我們也可以挽回前女友。
  • 如何處理與「迴避型依戀」者的親密關係?
    你開始懷疑,他到底是不是真的在乎你,在乎這段關係。是不是你隨時離開,都換不回他的反應? 明明在關係的確認之初,你也清楚地看到了他渴望的眼神,為什麼兩個人應該走向更深更緊密的階段,他卻在一步步退縮?對於這種始終要有自己的絕對獨立空間,生怕伴侶打擾到他的秩序,迴避親密關係,幾乎沒有共情能力和同理心的人,心理學的依戀理論中,叫做「迴避型依戀」。
  • 戀愛中總是粘人的你,是焦慮型依戀類型嗎?
    然而這些行為,卻讓小編想到一個詞,焦慮型依戀關係。 焦慮型依戀是一種不安全型的依戀關係。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曾討論過另外一種不安全型依戀,迴避型依戀。今天,我們就來著重介紹一下什麼是焦慮型依戀。
  • 焦慮型如何挽回迴避型愛人
    一、什麼是迴避型依戀。迴避型依戀是成人依戀風格理論當中的一個概念——基於兒童依戀風格發展的針對成人依戀風格的理論。而所謂的迴避型依戀,則指的是「在成人親密關係中表現出對於情感和親密感的迴避行為模式的人群」。那麼一個迴避型依戀的人,他們的行為模式共性大概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