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舊文《親密關係中的四種依戀風格全解析,迴避?焦慮?》中簡單介紹過依戀風格,但重在整體而不深入。今天專門探討焦慮型依戀風格。開篇先備註兩點:
第一,心理學上這些劃分只是理論性的概念,現實中多數人不會絕對是某一類,不同階段可能有不同表現。而且不是一成不變,會隨著內在成長而變化。所以不能一遇到問題就貼標籤。
第二,依戀理論以親密關係為探討對象,也就是說,雙方都確認這段關係是親密關係,而不是單戀。如果人家明明就是不愛,你還自我安慰非說他是迴避型風格,那是自欺欺人,或許人家換個人倒變成焦慮型了呢。至於如何判斷有沒有真心,可看我舊文《如何判斷是不是真愛?真愛的三個表現》和《什麼是喜歡?什麼是愛?喜歡和愛的區別?》。
心理學把人在親密關係中的表現分為三種:安全型依戀、焦慮型依戀、迴避型依戀。(也有分成四種的,大同小異。)三種風格在戀愛中的表現如見下:
半數左右的人屬於安全型依戀,依賴愛人的同時能保持理性,是最能擁有健康兩性關係的人群。
迴避型風格的特徵是:重視獨立空間、不願依賴人、很難完全信任人、很難毫無保留地付出、迴避承諾、不願和愛人分享心事、爭吵時拒絕溝通、面對矛盾喜歡迴避。
最缺乏安全感的是焦慮型依賴人格。據統計,有超過十分之一的人在人生某個階段表現出焦慮風格。
焦慮的本質是恐懼,害怕被拋棄。因而表現出過度的情感依賴、佔有欲和控制欲,常常作,因而讓愛人感覺疲憊、壓力、被束縛和失去自由。
一、經常有以下表現,屬於焦慮型依戀:
1、過度依賴:極度需要親密、陪伴和被關注,喜歡粘在一起,要隨時保持聯繫,否則就會不安。會花很多精力研究對方,要知道他在哪、幹什麼、和誰在一起。喜歡用佔有的方式表達愛。
2、疑心重:發個信息吧,他回復慢了,是不是不在乎我了?他忘了回復,是不是忙著勾搭別人呢,下次我也要故意不回復他;他回復的字太少,是不是懶得搭理我了?他好幾天沒主動聯繫,是不是想用冷淡逼我提分手?......
3、過於敏感:對愛人的拒絕和批評非常敏感,反應過度,誇大對方的敵意。哪怕一句話沒說對,就會認為對方不愛了。因為過於敏感而容易情緒波動。
4、不自信:過度在意對方,同時在這段關係裡又不夠自信,不確定自己是被愛的,不相信愛會持久,不信任他是專一的。所以一旦發生矛盾,都會歸結為:「他就是不愛我了」。
5、過度付出:願意毫無保留甚至自我犧牲式地付出,也能放棄自身需要討好對方。可這種付出往往是自我感動,而不是對方需要和認可的。而且會在內心比較雙方付出的多少。一邊用力付出,一邊怨念叢生。我對你這麼好,滿足你的一切要求,為什麼你就不能給我同等回報?
二、焦慮型依戀者,該如何克服:
1、控制自己不要胡思亂想,只相信親眼看到的事實。他沒回復的時候,就想像他忙於工作的樣子。就算不是工作,也可能是手機沒電或在開車,總之一定要給自己積極的暗示。既然我們沒法控制他人的思想,那就信任他。相信吸引力法則,你心裡總想什麼,就會吸引同頻事物。
2、多關注和記住他對自己的好。他的每一次問候和關心,都認真地感恩,將之視為他對你愛的表達,而不能當作理所當然。讓自己確信他的愛,增強對這段關係的信心。
具體操作,可以建一個文檔,專門記錄他對你好的所有細節,時常翻看,特別是在懷疑和生氣的時候,拿出來提醒自己公正地評估。當然,記錄的內容應該是現在他仍然持續在做的事,不能用他以前的表現代表他此時的心意。如果他真是變了,不能自欺欺人,那有另外的應對方法,詳見舊文《變了?如何應對愛情中的無常》。
3、學會自己消化情緒。有困惑和情緒當然可以找愛人傾訴和尋求幫助,但不能每一點小情緒都得依賴他。完全失去精神獨立,必然會讓自己患得患失,越來越沒有安全感。告訴自己:他不是唯一能解決我情緒的人,我自己才是。精神依賴越來越少,你才能越來越獨立自信。
3、轉移注意力:把心量放寬,充實自己獨立的精神世界,培養自己真正投入的愛好和社交圈。當一個人整天沒什麼事的時候,所有的注意力就特別容易集中到雞毛蒜皮上,然後胡思亂想。特別是女人,如果表現得過於在意和迷戀,很難持續吸引男人,因為那會讓男人感覺太沒有挑戰性和成就感。
4、理解愛人:要明白不同人對愛的理解和表達不同,讀懂他對愛的獨特表達方式。同時適當降低自己的預期,不能要求別人必須和自己一樣。
特別是女人,一旦陷入愛情,會讓它佔據整個生活。而男人大多不會,過了短暫的熱戀期,他們會很快找回生活的平衡,重新把精力放回原來的重心。這就是兩性差異,如果女人非得要求男人像自己那樣投入,就是自找不痛快,因為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啊。
5、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可用積極的態度進行有效溝通,坦誠而不帶情緒地表達自己,而不是拐彎抹角地耍脾氣,讓人摸不著頭腦。
6、讓自己更強大:學會對自己負責,相信自己值得被愛被尊重被珍惜。安全感永遠只能自己給自己。當自己足夠強大的時候,缺了誰都一樣過得好,他不愛你了,你不擔心找不到更優秀的愛人。這是真正的底氣和自信。
三、克服不了怎麼辦?
最後,我要說的是,當你已經非常努力地改善自己,仍然無法在這段關係中感受到足夠的信心和安全感,或許問題真的不全在你。可能他真的沒那麼愛你,可能你們並不合適。
雞湯都說愛情需要勢均力敵,我並不完全認同,雙方有點兒落差未嘗不可,優秀的一方會帶動另一方迅速成長。但若差距大到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跨越的地步,弱勢方長期處於自卑跪舔狀態,這段關係不會快樂,也必不長久。這裡的差距不僅指外在條件,還包括內在層次。
就算你是焦慮型,都是你的「錯」,那又怎樣?相處不舒服就是不舒服,戀愛結婚不就是為了活得更幸福嗎?既然和目標背道而馳,而且無論怎樣努力都不能修正,那就沒理由繼續痛苦下去。
不妨給彼此一個期限,雙方一起努力試試,還不行就儘早放棄吧,誰的青春不寶貴?沒必要在不合適的關係中死磕。在錯誤的方向上努力,只能錯得更遠。
進入一段感情時可以多點兒感性,但若要離開一段關係,就要多些理性。 拿得起放得下,才是愛情中最帥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