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來信:
爆炸母嬰課堂的營養師你好!我準備給我的孩子添加輔食了,看到前面的文章,我知道了寶寶輔食的第一口食物不是雞蛋黃,對我幫助特別大。
但我看到鄰居家給寶寶餵飯真的是陣容強大,有人抱著,有人餵飯,有人負責逗寶寶,弄不好寶寶還會嗆著。我覺得好緊張呀!這麼多人幫忙還會出現問題!餵養過程中我們還要注意什麼?謝謝!
上海網友 豆豆媽媽
爆炸母嬰課堂營養師 劉曉楠:
豆豆媽媽您好!感謝您一直關注著我們。今天我們就說說孩子輔食餵養中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我們吃的食物都是通過口腔處理之後吞咽,經咽喉到食管再到胃,在胃中經過處理的食物再進入小腸,吸收了營養物質之後,食物殘渣到大腸。這就是食物在我們消化道中大概的路線。
在這條食物路線上有幾個「機關」,決定著食物是不是按照正確的路線行駛,如果「機關」失靈,那麼食物可能就誤入歧途,輕則引起嗆咳,嚴重的可能還會引起窒息。所以寶媽一定要掌握住「機關」正常開合的秘訣。
「機關」一:會厭軟骨
食物經過口腔處理後,沒有牙齒萌出的寶寶也會讓食物與自己的唾液混合一下再吞咽,吞咽食物經過的咽部是氣管和食管的共同通道,很顯然食物要進入食管,如果進入氣管可就危險了。
在上帝造人的時候,就給我們設置了一個「機關」——會厭軟骨。它在氣管的上面,受神經系統的領導。當我們準備吞咽的時候,信息會反饋給大腦,於是大腦發號施令,讓會厭軟骨關閉氣管,於是食物就會很安全的進入食管。
但是嬰幼兒的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健全,神經系統的信息傳遞還不順暢,如果寶寶在吃飯的時候被分散注意力,可能吞咽的時候會厭軟骨不能及時關閉氣管,食物就有可能進入氣管,輕則引起嗆咳,重則發生窒息,相當危險。
營養師對策:寶寶進食時候,要讓其坐在兒童餐椅上,不要有分散注意力的行為,安靜、專心地進餐。
「機關」二:胃的上、下口
胃有上、下兩個口,上口連接著食管,下口連接著小腸。食物通過食管進入胃之後,胃的上口就會被周圍肌肉紮緊,防止食物逆流而上,此時胃的下口周圍的肌肉就會慢慢鬆弛,讓胃的下口打開,有利於食物慢慢進入小腸。
可是嬰幼兒的消化系統發育還不健全,食物進入胃後,上口扎不緊,下口不放鬆,如果寶寶處於臥位或者半臥位的時候,食物容易逆流而上,進入氣管,發生嗆咳甚至窒息。
營養師對策:寶寶在進食輔食的時候,應該直立坐穩,最好的選擇就是兒童餐椅,杜絕家長抱著寶寶進食。
各位寶爸寶媽,你給孩子餵東西的時候,會注意姿勢嗎?看完這篇文章有什麼想跟我們營養師說的嗎?不妨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育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