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王朝滅亡前都有一定預兆,就像地震來了一樣動物們會先感應到,總結如下:
一;官民對立,社會動蕩
一旦國家出現這種現象很普片,這個王朝離滅亡也就不遠了。從秦朝到清朝王朝滅亡前都是從官民對立開始的。幾乎都是官逼民反。一旦社會出現動蕩,就會出現一系列事件,增加對社會的控制,這樣就要增加管理人員。管理人員又要發工資,徵稅,總之越忙越亂,直到忙到滅亡還沒有想明白啥回事。思想一亂,人就很難一條心了。每個王朝滅亡前思想上一定混亂了。唐朝中期思想混亂,韓愈柳宗元發起了一場運動,大體穩住了國家思想,為唐朝延續了近百年。明朝中期思想混亂,王陽明等再次穩住了大體的思想,也為明朝延續了百年壽命。不過可以看出雖然一時救了國家,可是王朝很難在振作起來。每個王朝後期也是思想發出光彩的時候,因為政府對思想的控制力下降了。明末清末思想界此處顯現十分明顯,一般王朝在此時都會有忠於這個王朝的文人擔當拯救責任,這些文人將會想盡一切辦法補救王朝的主題思想,或者創新加以延續。宋朝理學明朝心學就是其中的典範。但這是成功者,一旦補救失敗,這個國家就會進一步加快滅亡。一個王朝一般剛剛建立不會對社會監管控制的太嚴,這是為了體現他得到民心。一旦王朝出現要滅亡徵兆,這些大權在握的統治者為了繼續享有所得一切,就必須要加強社會的管理和控制,不敢再進行放鬆的管理了。主要防止社會人員的大規模聚集,加強各種能夠反抗統治工具的管理,例如兵器,監聽社會輿論等等,這也可以說是統治者的心虛吧!王朝要滅亡前兆,最大的一個特徵就是加重稅收,統治階級瘋狂斂財。明朝後期的稅收,清朝後期的稅收可以說種類繁多。這是因為最高統治者的財富在減少,不得已只得加強稅收來維持自己的行政運行,這只不過是飲鴆止渴而已 。一個王朝滅亡前經濟危機是最重要的,我們看看發明紙幣的北宋特別是南宋,為了解決戰爭等經費,大肆印發紙幣,導致紙幣信譽受損,市民紛紛購買實物或者囤積銅錢,元明都吸取了教訓,清末清政府所造的銀元也偷工減料,減少含銀量,導致質量受損。民國後期的經濟崩潰亂發紙幣更是一個重大原因。一個王朝後期滅亡前一部分人一定會利用權力抓緊撈錢。一個王朝到了這個地步,那麼他離滅亡的日期也不遠了。身處於高層的人畢竟是少數,當他們一點也不關心下層疾苦時候,也就是人民起義造反的時候。貧富差距極大,也會刺激下層來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也即是;憑什麼你們能享受,大家都是人,我也可以翻身農奴把福享。,官員徹底與人民脫節了。當大部分官員只顧自己享受,不聞耳邊疾苦聲,這就是王朝滅亡的前兆,這個王朝已經走到盡頭了。一個王朝剛剛建立體制還能運行自如,但是長久不變革的話,一定會逐漸僵化,就像一臺機器長久不維修也會壞掉。一旦一個王朝體制上出現僵化時候,不思變進,那麼這個王朝一定會滅亡。體制僵化下的王朝滅亡明顯的就是宋朝,建國之初的逐漸形成的三冗,宋朝雖有小變,但也被守舊派扼殺。最終被舊體制拖垮,清朝也是這樣垮下的。上層斷絕中下層進取之路。一個王朝如果出現了上層幾乎被壟斷,中下層沒有機會擠進上層的話,那麼這個王朝離滅亡一定不遠了。魏晉南北朝都是上層都被世家大族壟斷,因此幾乎都是短命王朝。壟斷進取之路等於堵死了中下層躋身上層的機會。這些中下層就會失望極有可能另謀生路,扯起大旗造反。只有這樣大家才能躋身上層。一個王朝的保命之本就是軍隊 ,因為軍隊即可以鎮壓國內反叛勢力,也可以抵抗外國侵略。一旦軍隊腐敗,士氣低迷,貪生怕死那麼,一旦遇到國內反叛勢力或者外國進攻侵略就會望風而逃,一潰千裡。談回保衛政權,清政府倒是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國家軍隊戰鬥力低下腐敗不堪,最後想出了辦理地方團練;雖然成功鎮壓了白蓮教和太平天國,但是卻形成了地方軍隊尾大不掉,甚至軍閥割據,不聽號令。以至於八國聯軍侵華,東南五省聯保,儼然獨立於中央。一個王朝要滅亡前一段時間一定會出現歌功頌德的大量馬屁黨,為何會在亡國前出現呢?因為統治者需要這些人來麻痺自己,安慰自己。至於粉飾太平則是處於自我麻痺,以此來做心理的自我安慰,出現這種狀況就是王朝的滅亡預兆。清朝滅亡前,已經出現過「七大徵兆」,竟然個個都應驗了其實,很多事情在發生之前多有預兆,而一代王朝在覆滅之前也同樣有所徵兆。就像中國的最後一個王朝清朝,據說,有七大徵兆預示了它的覆滅,其中一個還跟多爾袞有關。
那麼,這些徵兆究竟是什麼呢?
徵兆一:多爾袞算命
多爾袞是大清朝的開國功臣,想當年,是他在滿族剛剛踏足中原的時候帶兵入關,並護送當時只有六歲的順治皇帝來到了北京城。同時,他還是攝政王,位高權重。據說,多爾袞在護送順治來京的時候,行至北京郊區的青龍橋處,遇見了一個會算命的瞎老頭。
當時,多爾袞見其手中拿著的一副對聯,跟自己心中一直想佔卜的問題非常相似,便走上前去,問道:「現在關外的人帶兵進入北京城,不知道這些人最後能不能成功奪得這天下?」算命瞎子斬釘截鐵地回答:「能」。這讓多爾袞非常高興,於是接著問:「那這天下他們能管多久?」
對於這個問題,瞎子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天下的得失都在攝政王和孤兒寡母。」後來,這話在清朝的歷史上的確應驗了。當初是攝政王多爾袞成功輔助大清奪取了中原,而之後,清朝則是在攝政王載灃以及孤兒寡母的隆裕太后跟宣統皇帝溥儀的手中覆滅的。
其實,這個瞎子能算對大清的命運也不足為奇。
首先,滿人入關,那是天下皆知的大事。根據當時的戰鬥形勢,中原易主那是顯而易見的事情,即便是瞎子,對天下大事也肯定是有所耳聞的。所以,說其能奪取天下,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後來,對於清朝覆滅的說法,不過是道出了千百年來各代王朝都會經歷的覆滅過程罷了。
其實,回顧中國的歷史,滅亡的朝代基本上都要經歷皇權暗奪,臣子攝政,孤兒寡母臨朝的情況。
徵兆二:順治問國運
話說,在順治皇帝初登帝位的時候,曾向來祝賀的蒙古高僧詢問過大清的國運,高僧回答說:「十帝在位九帝囚,還有一帝在幽州。」
而清朝的歷史中,的確經歷了十位皇帝,分別是: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其中,光緒就是第九位皇帝,後來被慈禧軟禁在了瀛臺。此外,幽州的皇帝指的應該是宣統,因為,溥儀曾經在幽州當過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
如果,這段話真的是這位高僧在順治時期說出來的,那就真的是有點令人費解,他究竟是憑藉什麼說出的這番話呢?
徵兆三:北京城門
對於清朝的覆滅,還有人將其跟北京城內大大小小的城門名稱聯繫在了一起。說:元朝亡於正二十八年,與正陽門對應;明朝亡於崇禎十七年,對應崇文門;清朝亡於宣統三年,對應的是宣武門。
不過,這些雖然表面上看是一一對應,但實際上只是後人的「杜撰」罷了。因為,在元朝覆滅的時候,還沒有故宮,更別說是正陽門了。
此外,北京城內的這些門,都是有專屬用途的,比如:
崇文門是給科考的學子進京以及運送稅收銀子的通道;
西直門是運水專屬的通道;
阜成門是運煤專用的等等。
所以,這些門不過是為了方便國家管理而設立的各種通道,說它們跟元、明、清的國運有關,顯然是無法自圓其說的。
徵兆四:曾國藩幕僚預言
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曾預言過:「不出五十年的時間,大清朝就會出現本末倒置,四分五裂的局面。」而他的預言在四十四年後真的應驗了。
武昌起義的爆發,讓大清數百年的基業毀於一旦,並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徵兆五:張之洞的一聲嘆息
宣統元年,攝政王載灃去探望病重的張之洞,並安慰他說:「你要好好保養自己的身體啊。」不過,等到載灃走後,張之洞便對陳寶琛感嘆道大清氣數已盡。
果不其然,兩年後,大清朝覆滅了。
徵兆六:表面洋務,實質腐朽
一直都致力於興辦洋務的李鴻章,曾經發出過這樣的感嘆:「我做了一輩子的洋務,但其實都做的是表面文章,就像是用紙糊房子,表面上看起來很是華麗,但實際上就是用來唬人的。看似強大,可一旦遭受到風雨的打擊,便會四處透風,到處漏雨,哪怕想要拆東牆補西牆都來不及。」
作為清廷中位高權重的大臣們,曾國藩、張之洞、李鴻章等人對清朝當時的情況可以說是非常的了解,知其本質,才能做到曉其未來。
徵兆七:民謠傳說,兩年半亡國
辛亥革命爆發前,在陝西有一個民謠流傳很廣,說:「不用掐,不用算,宣統不過兩年半。今年豬吃羊,明年種田不納糧。」而事實也正如民謠中所說的那樣,在1908年10月21日,光緒死了,次日,慈禧也死了。隨後,根據慈禧的遺命,由溥儀繼承皇位,其父親載灃做攝政王。
不過,溥儀這個皇帝只做了兩年半,便宣布退位了,時間則是1912年2月12日。「羊」顯然是諧音,它具體又指什麼?「羊」通「洋」,指的是西方帝國主義勢力,由此,「豬吃羊」的意思是什麼?它暗示著舊曆辛亥豬年將消滅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傳播不易 打賞隨意
◀◀往期精彩薦讀▶▶
兩分鐘讀懂大宋朝
原創 經典流行:當男人愛上女人
詭異啊,川普大廈被雷擊3次!發生在華爾街日報的詛咒:川普要連任,除非1個地方被雷劈2次
那個時代,女知青為回城排隊跟書記睡覺~
川普防疫措施很差,為何支持率很高,原因在哪裡?附美國大選權威預測
美軍研發用無人機發射的無人機可執行偵察任務隨時執行自殺式打擊;附美軍無人機作戰分析
【政經攻略】美利堅2020總統大選直擊:美國的民主制度破產了嗎
【史海鉤沉】李雪峰:鮮為人知的文革發動內情
【彼岸觀察】美國史上爭議最激烈影響最深遠的五次總統選舉!
中國的官民比例:幾個老百姓養一個官?
【國際影像】文革中林彪在天安門城樓上講話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下面的「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