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滅亡跟「痔瘡」有關?專家:不是危言聳聽,是有根據的

2020-12-24 方圓文史

關於大明王朝滅亡的原因,咱們在過去的文章中已經說得太多了,既有軍事層面上的,也有社會、經濟上的,當然,也有皇帝自身的原因。總而言之,造成明朝滅亡的原因是多重的,而並非是這其中某一個原因單一作用的結果。

可是你知道嗎,關於明朝滅亡,還有一個「奇葩」的原因,什麼原因呢?很簡單——痔瘡。

你沒聽錯,就是「痔瘡」!

當然,你或許會覺得這是危言聳聽,畢竟這「痔瘡」只是人身上的疾病,根本不可能涉及到國家的生死存亡,總不能大明朝的全部軍民百姓都得痔瘡了吧!

但其實,這並非是危言聳聽 ,而是有一定根據的,它們之間還真的有聯繫!雖然痔瘡只是個人疾病,並不會影響到國家的存亡,但如果這痔瘡是生在帝國某個重要的人物身上呢?那是不是就不一樣了呢?

還真是,這痔瘡就長在了當時能讓大明帝國實現中興的一代名臣——張居正的身上。而張居正的去世,則大大加速了明王朝的滅亡。

當然,也許你還會說了:「這痔瘡並不致命啊,張居正怎麼可能會是因為痔瘡去世的呢?」

根據明朝的相關醫書記載,當時人們治療痔瘡,都是用一種叫做「枯痔散」的藥,一天三次,塗在痔瘡上可以使痔瘡乾枯脫落。當然,這些只是記載,並無實物可以參考,故而其可信度有待研究。

這種枯痔散的主要成分,除了小孩頭蓋骨這樣極為不靠譜的成分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成分——砒霜

喜歡看歷史劇的讀者應該都知道這砒霜是什麼藥了!對,毒藥!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張居正生前就曾頻繁使用這種「枯痔散」,然後逐漸變得「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四肢無力,寸步難移」。很明顯,這些症狀應該就是典型的砒霜中毒。

在北京積水潭醫院寧方剛醫生的《八卦醫學史》一書中也說到,張居正真正的死因應該就是砒霜中毒。而之所以會這樣,主要就是當時人們對治療痔瘡的錯誤知識。

而張居正死後,他所主持的改革也就中斷了,明朝也就此失去了一次中興的機會,就這樣,大明帝國很快就走到了盡頭。

因此從這件事情中我們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人們對事物的一個錯誤認識,很可能就會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所以,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要強調多讀書,多學習一點知識的原因了!就是要避免對一些事物的錯誤認知,從而犯下嚴重的錯誤!

當然了,實際上文中的這些內容,大都參考至寧方剛醫生的著作《八卦醫學史》,這本書說實話,寫得很好,我也非常喜歡看。

這本書中有25個歷史八卦,25個健康理念,讓你能在歷史故事中感受過癮的八卦事件,而在這些好玩有趣的八卦中,又會偶爾驚現出那麼幾條貼心的百姓防騙指南。

此外,除了書中內容精彩之外,其中的插圖也是我的最愛。作者在書中搭配的圖片,多為醫學相關的世界名畫,美感暴增。故而這本書也入選了央視2015年度好書科普生活類的提名圖書。

總而言之,這本書,絕對值得一看!

這本書原價42元,現在活動價僅售37元,而且是某東自營,送貨快,且質量有保障。喜歡的讀者可以直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哦!

相關焦點

  • 就是因為痔瘡的存在,大明王朝徹底失去了起死回生的機會
    這個時候橫空出世了一位一代名臣,他就是首輔張居正,面對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首輔張居正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政策。正是這場及時雨一般的改革,讓大明王朝得以喘息,又延續了百年。改革使朝政的面貌煥然一新,創造了「萬曆中興」的一段輝煌時期。但是改革尚未完成的時候,首輔張居正的突然離世,使得改革戛然而止,最終也沒能挽回王朝的命運。
  • 《大明王朝1566》究竟有多好
    《大明王朝1566》是由陳寶國、黃志忠、倪大紅主演的電視劇,講的是明朝嘉靖皇帝一朝的重要事情,有嚴嵩、有海瑞等,活靈活現的歷史人物躍然紙上,一件又一件的歷史事件基本還原,把當時的社會階級矛盾和勾心鬥角刻畫地非常到位。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歷史大劇,甚至可能是大陸最好的歷史大劇。他的亮點很多,我主要說一下三個方面。
  • 二八定律下大明王朝,幾十萬宗室吃垮朝廷,滅亡已是註定
    有一個角度其實更值得思考。那就是明朝的分封,宗室越來越多,拖垮了明朝。一、 還是自家人更可靠些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有感於唐宋元藩鎮割據都是武將權力過大,自家人做主。他自己大肆誅殺功臣,廢除丞相制度。把自己的兒孫都分封出去保衛邊疆。即所謂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 中國有個王朝,滅亡後,說:凡是跟皇帝一個姓氏的都給我殺了
    中國古代歷史上,先後誕生過數十個王朝。從夏商周開始,一直到唐宋元明清,王朝的改朝換代,每隔上百年就要上演一次,混的好的王朝,也許維持三五百年,混的不好的王朝,短短幾十年便滅亡了。每一次王朝的更迭,帶來的都是一場殘酷的血雨腥風。
  • 王朝滅亡前的10大徵兆
    不過可以看出雖然一時救了國家,可是王朝很難在振作起來。每個王朝後期也是思想發出光彩的時候,因為政府對思想的控制力下降了。明末清末思想界此處顯現十分明顯,一般王朝在此時都會有忠於這個王朝的文人擔當拯救責任,這些文人將會想盡一切辦法補救王朝的主題思想,或者創新加以延續。宋朝理學明朝心學就是其中的典範。但這是成功者,一旦補救失敗,這個國家就會進一步加快滅亡。
  • 大明帝國滅亡的真實原因
    被讚譽為:「治隆漢唐」「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和親、不賠款」的大明帝國的最後的皇帝,明思宗朱由檢,被後人逸聞、歷史評價為勤勉惕厲、宵衣旰食、終難挽大廈將傾的苦命天子。將明朝滅亡的原因歸結為外有建奴肆虐、內有闖賊橫行,朝廷腐敗、百官無恥,以至哀鴻遍野、生靈塗炭,大明三百年江山土崩瓦解。
  • 嘉靖、萬曆、天啟和崇禎:到底誰該為大明帝國的滅亡負責
    由於明武宗沒有子嗣,內閣首輔楊廷和根據《皇明祖訓》的規定,擁立明孝宗弟弟,興王朱祐元的兒子朱厚熜為皇帝。公元1521年4月20日,朱厚熜正式登基稱帝,並於次年改年號為「嘉靖」。朱厚熜登基後還頗有一番作為。他採取嚴厲的措施限制宦官權力,通過大禮儀事件將皇權控制在手中。
  • 【政經攻略】王朝滅亡前的10大徵兆
    不過可以看出雖然一時救了國家,可是王朝很難在振作起來。每個王朝後期也是思想發出光彩的時候,因為政府對思想的控制力下降了。明末清末思想界此處顯現十分明顯,一般王朝在此時都會有忠於這個王朝的文人擔當拯救責任,這些文人將會想盡一切辦法補救王朝的主題思想,或者創新加以延續。宋朝理學明朝心學就是其中的典範。但這是成功者,一旦補救失敗,這個國家就會進一步加快滅亡。
  • 宵衣旰食,日理萬機的明朝亡國之君朱由檢,為何沒能挽救大明王朝
    朱由檢是大明王朝的末代皇帝,他在位17年間一直勤於政事,朱由檢即位之初就開始剷除在明朝橫行多年的閹黨勢力,並最終徹底滅掉閹黨,他還平反冤獄,扶正除惡,大力並重新任用有才能的被閹黨陷害入獄的良官,朱由檢還派遣得力幹將去「澆滅」農民起義軍的「烽火」,並在關外抵禦清軍南下,但他為何還是無法改變明朝滅亡的命運
  • 鼠疫是導致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絕對不是,其實是看不見的它
    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存在有眾多版本,比如農民起義,比如天災人禍,比如女真強悍,比如朝廷黨爭,比如崇禎弒殺,比如官吏怠政,比如財政崩潰,等等,諸如此類。其中最「有趣」的屬張居正改革直接導致明朝滅亡的言論,屬實的離譜和奇葩,古代史家和近現代歷史學者對張居正改革較為一致的好評,認為利大於弊,將快掉入深淵的明王朝拉回來,卻有人覺得這是明王朝服下的死亡之藥,實在讓人無語。
  • 大明王朝興亡錄
    作為中國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封建王朝大明,人們只記住了那個充滿爭議的乞丐皇帝朱元璋,那個無論如何都擺脫不了「篡位」惡名的永樂大帝,剩下的,就是一群奇葩皇帝了——40年不上朝的萬曆,豹房娛樂城董事長明武宗,玩玩權術上癮的嘉靖皇帝,木雕藝術大師等等。令人驚奇的是,這樣一個王朝卻存在了整整276年,如果算上南明朝廷和各地的反清復明武裝,明朝政府的武裝影響力一直持續到了康熙中期。
  • 解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大明王朝
    中國自古以來便是尚武之國,中華民族也是世界上最血性、最有骨氣、最有民族氣概的民族之一,漢唐盛世則延續了秦人的勇武血性,逐匈奴、破突厥、誅樓蘭、攻烏恆、殺西羌、滅高句麗,留下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言壯語。
  • 朱元璋到底有多厲害?開局一隻碗,打下大明王朝
    1387年:平定遼東之戰,北元太尉納哈出被迫投降,明軍俘虜北元軍二十萬人,官員將校有三千三百多人。 1388年:捕魚兒海之戰,明軍大勝,俘虜北元皇后、皇子、嬪妃公主一百二十三人、官員三千餘、人口七萬七千多、馬駝牛羊十五萬多頭。北元滅亡。
  • 王慶祥解說《大明王朝1566》
    而在眾多實力演員中,飾演胡宗憲的王慶祥無疑讓人關注,因為他在此前還曾在另一部明史電視劇《大明王朝驚變錄》中飾演于謙,說到這兩部明史大戲,王慶祥表示,雖然都是自己出演的,但是《大明王朝1566》不論是從製作水準、思想性和厚重感上,都遠遠超越了《大明王朝驚變錄》。
  • 他是最後一位漢人皇帝,心繫天下、勵精圖治卻拯救不了大明王朝!
    他是最後一位漢人皇帝,心繫天下、勵精圖治卻拯救不了大明王朝!明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明太祖朱元璋於1368年初建立,國號大明,初期定都在南京。到了明成祖時,將都城遷往北京。自1368年創立,到1644年滅亡,共傳十六帝,享國276年。大明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很神奇的朝代,主張: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相對於其他朝代而言,明朝歷任皇帝都很有血性!
  • 萬曆是大明王朝掘墓人…
    萬曆帝死後不過數年間明末陝西農民大起義就如烈火烹油般全面爆發了,在他死後僅僅24年,大明王朝這個千瘡百孔的大廈最終就轟然倒塌。在萬曆朝以前,女真人一直都不是明軍的作戰對手,遼東地區也不是明軍的主要作戰方向。然而正是這個不起眼的,甚至是算不上對手的對手,在薩爾滸、遼陽、大凌河、松山步步緊逼,屢次陷明軍於絕境,最終成為了大明王朝空前強大的心腹大患。
  • 崇禎年間,北京城外忽現一隻40斤的大公雞,高人:大明要亡
    中國有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經歷了數十個朝代的更迭。其中有像秦朝那樣「短命王朝」,二世而亡,也有像周朝那樣統治791年的王朝。但是無論朝代的壽命是長是短,最終都逃不掉滅亡這一永恆的歷史規律。如果注意到許多流傳下來的歷史資料,我們不難發現,當一個朝代即將走向衰亡的時候,都會有不好的徵兆,往往都非常靈驗。崇禎皇帝,是封建社會漢族的最後一位帝王,在其統治時期就發生了一件怪事。北京突現一隻40斤的大公雞,一位高人看到說:「大明要亡」。
  • 如果李自成安心做他的大順王,不去推翻大明王朝,也許他的人生就不...
    平心而論,李自成最終滅亡了大明王朝純屬意外,從內心來講,李自成從來就沒有這麼大的理想,他造反的最終目的也就是希望能引起崇禎帝的注意,然後像宋江那樣招安他,下旨封他做一個西北王,他也好安安心心地過幾天王爺的日子,僅此而已,他沒有過高的野心,因此在起事之初,他也一直是小打小鬧,沒想到的是就算他小打小鬧結果也變得越來越大,這完全出乎他的預料
  • 《大明王朝1566》:迄今為止很少有一部電視劇有這種高度
    皇帝朱厚熜練始終把控著大明王朝的權政。至高無上的掌權者、忠臣良將與亂臣賊子——同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展開了腥風血雨的鬥爭……這部劇為什麼可以受到那麼多人的喜愛呢?原因無非有如下幾點:形象生動的人物塑造,凝練的臺詞,爐火純青的演員演技和可以引人思考,滿足人們歷史探索欲的劇情。
  • 《大明王朝1566》就是最好的國產歷史劇,沒有之一
    它們有著一批固定受眾,但對更多觀眾來說,從中感知到的不是學者錢穆所說的「歷史之溫情」,而是滿滿的矯情和濫情。而當你忍無可忍,在網際網路上敲下「劇荒」兩個字的時候,網友們密密麻麻的推薦裡,一定少不了《大明王朝1566》的名字。攝影師出身的張黎,把電視劇拍出了電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