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明王朝滅亡的原因,咱們在過去的文章中已經說得太多了,既有軍事層面上的,也有社會、經濟上的,當然,也有皇帝自身的原因。總而言之,造成明朝滅亡的原因是多重的,而並非是這其中某一個原因單一作用的結果。
可是你知道嗎,關於明朝滅亡,還有一個「奇葩」的原因,什麼原因呢?很簡單——痔瘡。
你沒聽錯,就是「痔瘡」!
當然,你或許會覺得這是危言聳聽,畢竟這「痔瘡」只是人身上的疾病,根本不可能涉及到國家的生死存亡,總不能大明朝的全部軍民百姓都得痔瘡了吧!
但其實,這並非是危言聳聽 ,而是有一定根據的,它們之間還真的有聯繫!雖然痔瘡只是個人疾病,並不會影響到國家的存亡,但如果這痔瘡是生在帝國某個重要的人物身上呢?那是不是就不一樣了呢?
還真是,這痔瘡就長在了當時能讓大明帝國實現中興的一代名臣——張居正的身上。而張居正的去世,則大大加速了明王朝的滅亡。
當然,也許你還會說了:「這痔瘡並不致命啊,張居正怎麼可能會是因為痔瘡去世的呢?」
根據明朝的相關醫書記載,當時人們治療痔瘡,都是用一種叫做「枯痔散」的藥,一天三次,塗在痔瘡上可以使痔瘡乾枯脫落。當然,這些只是記載,並無實物可以參考,故而其可信度有待研究。
這種枯痔散的主要成分,除了小孩頭蓋骨這樣極為不靠譜的成分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成分——砒霜。
喜歡看歷史劇的讀者應該都知道這砒霜是什麼藥了!對,毒藥!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張居正生前就曾頻繁使用這種「枯痔散」,然後逐漸變得「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四肢無力,寸步難移」。很明顯,這些症狀應該就是典型的砒霜中毒。
在北京積水潭醫院寧方剛醫生的《八卦醫學史》一書中也說到,張居正真正的死因應該就是砒霜中毒。而之所以會這樣,主要就是當時人們對治療痔瘡的錯誤知識。
而張居正死後,他所主持的改革也就中斷了,明朝也就此失去了一次中興的機會,就這樣,大明帝國很快就走到了盡頭。
因此從這件事情中我們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人們對事物的一個錯誤認識,很可能就會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所以,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要強調多讀書,多學習一點知識的原因了!就是要避免對一些事物的錯誤認知,從而犯下嚴重的錯誤!
當然了,實際上文中的這些內容,大都參考至寧方剛醫生的著作《八卦醫學史》,這本書說實話,寫得很好,我也非常喜歡看。
這本書中有25個歷史八卦,25個健康理念,讓你能在歷史故事中感受過癮的八卦事件,而在這些好玩有趣的八卦中,又會偶爾驚現出那麼幾條貼心的百姓防騙指南。
此外,除了書中內容精彩之外,其中的插圖也是我的最愛。作者在書中搭配的圖片,多為醫學相關的世界名畫,美感暴增。故而這本書也入選了央視2015年度好書科普生活類的提名圖書。
總而言之,這本書,絕對值得一看!
這本書原價42元,現在活動價僅售37元,而且是某東自營,送貨快,且質量有保障。喜歡的讀者可以直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