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寶寶知道 櫻桃樂沅
說到掏耳朵,棉籤是個古老的話題,醫生反對大家使用棉籤去掏耳朵。這次總結成文字,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我們日常生活用所使用的棉籤和外耳道相比,體積偏大。棉籤進入外耳道後,棉籤和外耳道之間已沒有什麼空間了。雖然用棉籤確實能帶出一些耵聹(耳屎)碎屑,但棉籤的頭部必然會把一部分耵聹懟向耳道深處。日積月累,反而有可能會形成耵聹栓塞。我既往的耵聹清理視頻中,經常可以發現有些硬菜的表面明顯有個凹陷,就是棉籤頭部留下來的痕跡。棉籤對大多數人來說,就只是個痒痒撓而已,解決不了什麼實質問題。
外耳道皮膚下就是骨骼,缺少肌肉和脂肪,深側是鼓膜。在使用棉籤時,力量稍大就會對外耳道的皮膚甚至是鼓膜造成損傷。如果只是單純損傷外耳道皮膚,保存耳朵乾燥,不要再去用棉籤擦拭,一周左右可以癒合。如果損傷了鼓膜,一部分人可以自愈,另一部分甚至需要手術修補。
對於棉籤的瘋狂愛好者來說,如果實在無法戒除使用棉籤的習慣,建議用幼兒專用的雙頭棉籤,這種棉籤體積小,不容易出現上述情況。注意,即便是幼兒專用棉籤,相對孩子的耳朵仍然偏大,可以用來清理孩子身體其它區域,而儘量不要去清理孩子的外耳道,否則,造成的麻煩可能比成人還大。
一些木桿棉籤做工低劣,掏耳朵時容易出現棉球掉落、杆部折斷在外耳道裡,這在耳科門診是常見的外耳道異物類型。
絕大多數人不需要每天刻意清理耳朵,少數有天分的硬菜,你自己也掏不了。
耳朵裡有問題,找耳科醫生來檢查、處理,非醫療人士,稍安勿躁。
文章來自寶寶知道,更多孕產育兒精彩內容,請下載「寶寶知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