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徐州泉山區:把民生工程做到百姓心坎裡

2020-12-27 雲南網

原標題:江蘇徐州泉山區:把民生工程做到百姓心坎裡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民生工程,實則是政府為民辦實事、做好事的民心工程,是事關百姓福祉的大事。如何真正將民生工程做到百姓心坎裡去?以「好山好水好社區」聞名的江蘇省徐州市泉山區,不搞花拳繡腿,不做表面文章,多年來一項項有誠意、接地氣的改革實招接續落地,交出了一份有溫度、有厚度的民生答卷。

老舊小區的逆生長

走在位於泰山街道的奎南小區內,粉刷一新的居民樓外牆、寬闊整潔的水泥大道、賞心悅目的綠化景觀……很難相信這是一個已有20多年歷史的老小區。

而在一年前,這裡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因道路太窄,小區內無法會車;因沒有停車位,車輛隨意停放……「你都想不到,花園內的雜草足有一人多高!」居民宋紹信告訴記者,因生活不便、環境雜亂,很多老住戶都搬了出去。

2014年,泉山區全面開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通過加強基礎類改造,修路、裝路燈、建花園……幫助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實現「逆生長」。截至目前,泉山區已整治老舊小區387個,惠及居民11.9萬戶。

「路寬了,停車位有了,還多了個小廣場,遊玩健身都有去處了。」站在自家單元樓下,宋紹信指著面前的小廣場興奮地介紹。尤其讓他自豪的是,過去搬出去的居民又都搬回來了,大家沒事就在廣場裡談天說地。

2019年5月,徐州市第一部老舊小區增掛電梯在管道小區126號樓3單元加裝完成。「刷個卡,按下樓層,上個半層就到家了,一點也不費力。」講到電梯裝好之後的變化,李慶鵬老人喜上眉梢。該部電梯的成功安裝也為徐州市後期簡化優化增掛電梯程序提供了重要依據。在此基礎上,新一批老舊小區加掛電梯工作也在開展,截至今年9月,泉山區已完成增梯公示129部,開工60部。

在聚力住房條件改善的基礎上,泉山區還加快推進增強百姓安全感各項工作。今年,泉山區將充電樁安裝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按照「集中充電、集中管理」的原則,推動居民小區充電樁全覆蓋,有效緩解了百姓安全充電問題。

口袋公園的高顏值

奶奶帶著蹣跚學步的孫子玩耍、大爺們圍在一起下象棋……冬日的午後,泉山區姚莊三期定銷房門前的公園裡處處是溫馨的畫面。這一切,得益於該區「口袋公園」項目的實施。

「城市是老百姓的城市,城市建設要建立在增強老百姓幸福感的基礎之上。」泉山區委書記李勇介紹,為了緩解城市建築密度日益增大對居民健身休閒空間的壓縮,還百姓一個幸福的城市,泉山區充分利用城市「邊角料地塊」和「巴掌大地塊」,見縫插綠,打造了一個又一個既具備景觀要求的園林設施,又建有休憩場所、健身娛樂設施的「口袋公園」,推動城市生活環境品質不斷提升。

「『口袋公園』最大的優勢是便民,讓百姓走出家門就能走進公園,享受美景,找到健身場地。」泉山區城管局園林工程科科長張哲誠告訴記者,2018年至今,泉山區秉承「一園一花、一園一景、一園一風格」的理念,精心打造了9個精緻小巧的「口袋公園」,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其中,姚莊三期定銷房門前的這個「口袋公園」已被江蘇省住建廳列入優質園林項目庫。

「以前想約老夥計們出來玩都不知道去哪兒。」徐大爺是姚莊「口袋公園」附近小區內的居民,閒下來喜歡約三五好友散步、下象棋。原先,總是沒地方去,如今,家門口公園的建成為他和老友們相聚提供了場地。「現在天天見面,關係都更進一步了。」徐大爺笑呵呵地說。

公共文化的大情懷

民生工程,不僅要改善人居環境水平,做到「養眼」「養身」,更要做好精神文明建設這個根本,做到「養心」。

早上8點剛過,泉山區圖書館四樓的閱讀區內就坐滿了前來學習的市民。「每天都有很多市民過來借書、學習,尤其一到周末,館內幾乎座無虛席。」圖書館工作人員路思介紹,僅上一周,就有5000多人到館學習。

下到三樓,是讓人眼前一亮的兒童館。館內既開設了兒童感興趣的樂高、機器人等課程,也設立了香包、泥塑等傳統文化工作室,讓孩子們在開闊眼界、挖掘興趣的同時,也能夠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二樓文化館的舞蹈教室內,一群由退休阿姨組成的廣場舞團隊正在訓練。「有了這個舞蹈教室,我們再也不用愁去哪裡找訓練的地方了。而且這裡隔音效果好,還不擔心擾民。」舞蹈隊的張阿姨臉上笑開了花。

圖書館、文化館、檔案館,三館合一的方式,不僅讓居民少跑了腿,更實現了教育與文化功能的巧妙融合。但泉山的文化惠民之路並沒有就此停步,通過整合散落在城市各處的閱讀資源,泉山區還創新推出了流浪圖書館公益共享閱讀項目,打造一個沒有「圍牆」的圖書館,讓知識流動起來。

「在流浪圖書館,不僅可以把自己看完的好書分享給其他人,還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喜歡的書。」在管道二公司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辦事大廳內,記者遇到市民王女士,隔一段時間她就會帶著女兒來這裡捐書、借書。

民之所向,政之所為。在李勇看來,答好民生之問,既要做好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也要做好群眾看不見但又離不了的小事。「群眾的嚮往不滿足,政府的服務無止境。」李勇說。

(本報記者 鄭晉鳴 本報通訊員 楊丹)(鄭晉鳴 本報通訊員 楊丹)

相關焦點

  • 徐州泉山區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創新食品安全工作-市縣新聞-食安江蘇...
    摘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嚴格落實「四個最嚴」,徐州泉山區通過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創新食品安全工作,把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扛在肩、融入心、化於行。
  • 把民生實事辦到百姓心坎上
    近年來,宿遷市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學校建設,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把民生實事辦到百姓心坎上見習記者 王小亮 本報記者 王玭 通訊員 傅寧「孩子明年就要上幼兒園了,前段時間,一家人為孩子入園的事情傷透了腦筋。
  • 徐州泉山區人大常委會組織人大代表視察奎山轄區民生項目
    ◎本報全媒體記者 趙衛東中國江蘇網4月11日訊 4月10日,泉山區人大常委會組織市、區兩級人大代表視察奎山轄區青少年教育事業發展情況,現場察看了育苗、韓銘幼兒園,奎園社區幼兒看護點和奎山小學,對奎山轄區基礎教育給予充分肯定。
  • 從李克強始終心系棚戶區百姓讀啥?
    一個日理萬機的國家政府領導人,始終放不下生活在棚戶區裡的老百姓,令人感喟。 突顯大國總理的民生情懷。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於天。讓居者有其屋,是黨和政府必須關注的最基本的民生問題。其中,加大棚戶區改造,不讓老百姓一下雨就提心弔膽,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李克強總理始終牽掛的施政要事。
  • 把黨的聲音傳播到百姓心坎
    連日來,廣西、內蒙古、河北、遼寧、江蘇各地用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生動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讓黨的科學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山河歡笑雲帶彩,五中全會喜召開;我用山歌來傳唱,邀你一同上歌臺。」宣講小分隊發揚烏蘭牧騎為基層服務、為人民服務的優良傳統,幾天來一路把黨的聲音傳播到百姓心坎。先後來到內蒙古民族大學、通遼市直機關作專題輔導報告。李春林圍繞黨中央關於國際國內形勢、新發展階段的科學判斷,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決策,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戰略安排等重要問題展開宣講。
  • 黃石港區民生項目「百姓驗收團」說了算
    工程完工後,社區請來了由居民代表組成的「驗收團」,對工程質量進行驗收。在一致認為合格並籤字後,社區才與工程承包方結算工程款,有力地確保了工程質量。近年來,黃石港區為加快幸福城區建設,實施了一大批民生項目,大到舊城改造,小到路面維修,給百姓帶來了諸多實惠。
  • 滁州31項民生工程落地 百姓幸福感提升
    據中安在線-滁州網報導在冬天來臨之前,定遠縣張橋鎮管李村76歲的張有白心裡踏實多了,自從家裡的危房改造成如今的新房後,張有白就開始張羅搬家事宜,忙得不亦樂乎,「我原來的房子住了幾十年,一到下雨,就擔心牆倒屋塌,政府幫我危房改造後,晚上在新房裡睡覺也踏實了。」
  • 民生改善,自來水的民生溫度
    在海東市,一張張民生清單、一項項民生實事,不僅極大地提升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品質,而且讓廣大群眾真切感受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地生根,激發了海東人民為改革開放貢獻智慧和汗水的創造熱情。「民生實事承諾全部兌現、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海東代表團分組審議的現場,代表們討論著政府工作報告,結合自身實際談體會、分享民生改善給百姓們帶來的實惠和好處。
  • 自來水管裝好卻不通水 「民心」工程緣何變「民憂」工程
    (據10月16日江西五套)    在南昌縣南新鄉,全村的自來水管安裝好卻遲遲沒有開通自來水,村民無奈繼續使用地下井水,又遭遇乾旱天氣,晚稻無水或將減少收成,民生工程成了擺設!    農村飲水項目確保百姓能喝上放心水,是惠及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在不少地方深得民心,為何同樣的工作在這裡卻成了有頭無尾的「半拉子工程」?
  • 常麗虹督導調研民生工程
    強調:保工期保質量保安全確保如期圓滿完成各項民生工程本網訊(記者 董雲峰)12月2日,市長常麗虹就2020年民生工程進展情況進行督導調研和現場辦公。她強調,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力以赴確保如期圓滿完成各項民生工程,切實做到保工期、保質量、保安全,不斷提升廣大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副市長劉宏偉參加調研。
  • 把工作做到民營企業家心坎上
    把工作做到民營企業家心坎上重慶酉陽檢察院精準辦案護航民企良性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1 08:02 星期六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曉鋒 □ 通訊員
  • 江蘇徐州泉山區奎山街道:「青色活力」俱樂部
    【關鍵詞】街道、江蘇徐州泉山、組織青年、社會組織、青色活力、青年俱樂部 一、創新案例名稱:「青色活力」俱樂部 二、創新主體名稱:泉山區奎山街道團工委
  • 牢記囑託 嶄新答卷:民生改善的安徽溫度 為百姓幸福感加碼
    本報通訊員 王閩 攝&nbsp&nbsp&nbsp&nbsp「民生工程辦到了我們的心坎上」&nbsp&nbsp&nbsp&nbsp對南陵縣籍山鎮蘆塘村村民來說,今年喝水、用水更方便了,這是他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 【盤點2019】民生跟著「民聲」走!杭錦旗老百姓幸福生活滿滿
    住房保障工程圓百姓「安居夢」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2019年,杭錦旗開通房屋產權辦理綠色通道,著力解決房地產歷史遺留問題,「辦證難」「入住難」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開工建設金泰通小區二期工程,新交付廉租房440餘套,回遷安置工程開復工3處,新交付回遷房54套,回遷率為98.5%,北棚戶區改造完成90.2%。
  • 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關於大力推進民生幸福工程的意見
    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關於大力推進民生幸福工程的意見 發布日期:2011-08-19 10:32 字體:[大 中 小] 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關於大力推進大力推進民生幸福工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胡總書記關於江蘇工作「六個注重」最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又好又快推進「兩個率先」的重大舉措,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點內容,是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理念的重要體現,是實施「八項工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 從兩會議題看民生工程的重要推進
    而在今年的兩會上,深化醫療體制改革、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快環境治理力度、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人均收入倍增、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一系列民生政策的推出或實施討論,將讓百姓的「醫療夢」「住房夢」「養老夢」「環保夢」「財富夢」「食安夢」這些「民生夢」,鐫刻上「中國夢」的幸福。
  • 江蘇愛心企業捐贈10萬元助力合陽縣山區小學援建工程
    合陽縣同家莊鎮楊家莊小學地處偏遠,是大山腳下的一所山區小學。12月7日,江蘇暢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彭彥等一行11人赴該小學開展「情暖援建助學校,愛心企業力先行」主題援建活動,為學校援建工程捐贈10萬元整,並進行了籤約儀式。
  • 浙西南民族縣推進「醫共體」建設 山區百姓看病不再難
    景寧縣人民醫院 供圖中新網麗水12月17日電(見習記者 胡丁於) 優質醫療資源分配是民生大事,對於山區百姓更是如此。景寧畲族自治縣(下稱景寧縣)地處浙西南山區,是中國唯一畲族自治縣,該縣多山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在交通、地形等因素影響下,景寧山區百姓看病難的問題一直存在。
  • 綿陽:兜底提質 民生溫暖直抵心坎
    王勇 攝群眾有所呼,民生項目有所應。這就是這五年,綿陽人共同見證和參與的時空。「十三五」期間,綿陽市委市政府堅持從老百姓最急需、最緊迫、最關心的層面著手,在社會保障、教育、就業等各項社會事業方面頻頻出實招,讓一件又一件民生實事落地生根,千家萬戶的「小幸福」開花結果,匯成了一幅城市蓬勃發展,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幸福祥和的美好畫卷。
  • 「民定民享」 增進合肥百姓幸福福祉
    5年來,合肥在完成省級民生工程「規定動作」的同時,還添加「自選動作」,實施「33+X」項目。「自選」的「X」年年有所不同,拓寬了民生工程領域,也讓民生工程更「接地氣」,更有「合肥範兒」,適合本地百姓。群眾體育設施工程、兒童先天性疾病醫療救助、殯葬基本公共服務惠民工程、重性精神病患者醫療救助、惠民「菜籃子」工程、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開門納諫」聽到了百姓真正的呼聲,過去的5年,這一系列由市民「點單」,「優項目、重民生、立品牌」的惠民措施,成為合肥市民看得見、摸得著的福利。民生工程誰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