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31項民生工程落地 百姓幸福感提升

2020-12-17 安徽網

據中安在線-滁州網報導在冬天來臨之前,定遠縣張橋鎮管李村76歲的張有白心裡踏實多了,自從家裡的危房改造成如今的新房後,張有白就開始張羅搬家事宜,忙得不亦樂乎,「我原來的房子住了幾十年,一到下雨,就擔心牆倒屋塌,政府幫我危房改造後,晚上在新房裡睡覺也踏實了。」2017年,滁州市繼續實施31項民生工程,得益於農村危房改造工程,今年全市像張有白老人這樣,從危房搬進新房的農家,有一萬多戶。

市殘聯開辦手工編織培訓班。

全椒縣開展農村垃圾一體化治理。

滁州市開展全民閱讀活動。

美麗鄉村建設——定遠池河鎮岱山新村。

近日,記者從市民生辦獲悉,1至11月,滁州市實施的31項民生工程項目,到位資金99.62億,撥付99.17億,撥付率99.55%。全市工程、培訓類項目綜合開工率、完工率均為100%,補助類項目按序時進度發放。發展惠民生,百姓從一項項和自己息息相關的民生工程中,感受到了溫暖。

扶貧攻堅 完成農村危房改造逾萬戶

2015年4月,高興勤等11名農民工,經人介紹在滁城某小區從事綠化工作。2015年7月,高興勤和工友在乘坐拖拉機上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11人受傷,其中高興勤等7人傷勢嚴重。11名農民工均年齡大、文化水平低,家庭經濟條件困難,如何維權難倒了眾人。經過他人引導,高興勤等11人於今年年初,來到南譙區法律援助中心尋求法律維權幫助。接案後,南譙區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專業律師,為11人提供法援服務,維護其合法權益。

2017年,在滁州市實施的31項民生工程中,將扶貧工作放在首位。1至11月,全市法律援助機構共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6777件;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完工1517.951公裡;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0718戶;解決了7.48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健康脫貧「351」兜底累計補償13736人次,累計發放保障資金445.4萬元;1-11月,共發放農村低保金30688.8萬元,人均月補差250元,全市年人均保障標準4148元……

扶貧領域,一大批民生工程超額完成,困難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發力三農 31個省級中心村建設完工

如今,在滁州市的很多村頭巷尾,隨處可見乾淨整潔的水泥路,白牆黑瓦的村居,綠蔭環繞的小道,老人們圍坐在文化宣傳牆下擇菜聊天,孩子們在廣場上打桌球……一幅鄉村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在今年的民生工程建設中,滁州市發力三農工作。1至11月,在美麗鄉村建設工程中,完成45個鄉鎮政府駐地建成區整治建設,以及31個省級中心村建設任務。在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中,更新改造小型泵站18424千瓦,加固小型水閘34座,改造中小灌區10處共16萬畝,擴挖塘壩18246口,整治河溝424條,改造灌區末級渠系49萬畝。在政策性農業保險工程中,種植業投保1042萬畝,午季作物賠付支出3682萬元,養殖業投保65094頭。

就業創業 4000名職業農民受培訓

今年的5月23日,市水產研究所副所長、高級工程師姚繼明,應邀為天長市水產養殖企業和養殖大戶作「青蝦養殖及蝦蟹混養技術」培訓。在培訓會上,姚繼明高工就青蝦育苗、商品蝦養殖過程中的幾個時間節點的銜接和關鍵技術的掌握進行了深入的講解,就蝦蟹混養的水質調控、水草管理等相關問題,和水產養殖戶進行了詳細的溝通,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塘口情況,探討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案。臺上,專家講得認真,臺下,養殖戶聽得細心。

在2017年的31項民生工程中,滁州市就業創業領域取得不錯的成果。1至11月,在技工大省技能培訓工程中,1386人接受了技能脫貧培訓,15290名企業新錄用人員接受技能培訓,740名新技工受到了系統培養,1225名退役士兵接受培訓,4000名新型職業農民接受培訓。

1至11月,在就業扶持工程中,完成公益性崗位開發2916個,完成就業見習崗位開發924個。

社會保障 萬人享受大病保險待遇

患大病,對普通百姓來說,經濟壓力巨大,有時甚至出現「因貧棄療」的情況。南譙區的張先生,他的兒子被確診患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前後醫療費高達百餘萬元。不過,因為參加了城鎮居民醫保和大病保險,最終,醫保報銷20多萬元後,大病保險又報銷了30多萬元。張先生感嘆,大病保險為他們家添了「保護傘」。

2017年,滁州市31項民生工程,社會保障領域成績斐然。1至11月,在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中,全市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339.81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46.5萬人。

在城鄉居民大病保險中,1至11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保險累計補償人次8263人次,1255人享受了城鎮居民大病保險待遇。

在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中,截至11月底,全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當年累計繳費人數達160.37萬人,當年繳費目標任務144.2萬人,當年繳費完成率111.21%。

在公共衛生服務及婦幼健康、計生扶持中,1至11月全市已建立城鄉居民健康檔案340萬份,其中電子健康檔案339萬份;0-6歲兒童和孕產婦保健覆蓋率達到80%以上;舉辦各類健康教育講座6847次,設置宣傳欄7029個。

教育文化 百餘文化場館免費開放

今年的5月18日,經過7年建設,滁州博物館建成開館,向公眾免費開放。博物館總建築面積19600平方米,展廳面積4600平方米,開館時有文物和標本1500餘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6件,國家二級文物15件,國家三級文物243件,是皖東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

滁州博物館建成開館,只是滁州市今年31項民生工程中,教育文化領域的一個項目。2017年1至11月, 全市共有128個文化場館已全部免費開放。

在教育方面,1至11月,義務教育經費撥付春季免雜費和補助公共經費27866.12萬元到校,向所有城鄉中小學校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向10173名貧困寄宿生打卡發放補助資金1146.2萬元。

在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補助中,1至11月完成政府採購演出1316場,農村電影放映12709場,全市共開展體育活動1031場。

此外,滁州市在其他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民生工程,陸續進入完工階段。全市15個老舊小區整治任務已完成,14376套棚戶區改造完工。 (記者胡文峰)

相關焦點

  • 中國五冶:安置房建設讓滁州百姓享受安心生活
    央廣網上海8月23日消息 8月20日,中國五冶集團滁州清琅別院安置房項目舉辦「國企頂梁柱——『民生工匠』打造百姓夢中的家」主題活動,中國五冶集團上海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倪治壽、滁州市琅琊區副區長王光之等政府、企業相關領導以及回遷業主代表參加此次活動。
  • 江蘇徐州泉山區:把民生工程做到百姓心坎裡
    原標題:江蘇徐州泉山區:把民生工程做到百姓心坎裡悠悠萬事,民生為大。民生工程,實則是政府為民辦實事、做好事的民心工程,是事關百姓福祉的大事。如何真正將民生工程做到百姓心坎裡去?以「好山好水好社區」聞名的江蘇省徐州市泉山區,不搞花拳繡腿,不做表面文章,多年來一項項有誠意、接地氣的改革實招接續落地,交出了一份有溫度、有厚度的民生答卷。
  • 安徽33項民生工程加速跑 全力繪製民生幸福新畫卷
    上半年,安徽財政加速實施33項民生工程,全力繪製民生幸福新畫卷。加快推進兜住民生底線最近,滁州學院的畢業生何佳心情不錯。老舊小區改造惠及民生,改造後的老舊小區,基礎設施得到改善,居住功能得到提升,配套設施得到完善,生活環境也更美好了,小區居民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得到了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民生加碼,民生項目實施加速走上快車道。安徽各地各部門打好提前量,開闢民生工程綠色通道,及時做好規劃設計、政府採購、優化程序等前期工作,項目實施進一步提速。
  • ▏豐潤區強力推進民生工程建設 提升百姓幸福感和滿足感「視頻」
    今年以來,豐潤區強力推進民生工程建設,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實際問題,為百姓綻放出一朵朵民生「幸福花」。請看報導。在施工現場,項目臨建施工準備完畢,主體建設進展順利,平穩有序。朱莊子棚戶區改造提升項目,總佔地面積669畝,主要建設棚改返遷安置房1737套,配套建設光華道、文化路等3條市政道路,以及1所小學、1所幼兒園和1個標準化便民菜市場。為了高質高效完成改造任務,項目施工方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嚴格把控質量關,全力以赴推進項目進度。
  • 計劃實施33項重點民生工程 乳山濱海新區全力打造精緻城市
    2018年成績單2018年,濱海新區按照建設精緻城市國際戰略定位,持續推進基礎設施配套、服務功能完善、品質內涵提升,實施了總投資4.6億元的道路工程、綠化亮化、景觀建設、生態修復等39項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實施了平交路口改造、城市環行公交、智能交通、天然氣環網貫通等生活保障工程;加大綠化亮化、滸苔清理、海岸帶治理、現代物業管理等城市環境整治力度,潮汐湖溼地公園已經開園運營
  • 常麗虹督導調研民生工程
    強調:保工期保質量保安全確保如期圓滿完成各項民生工程本網訊(記者 董雲峰)12月2日,市長常麗虹就2020年民生工程進展情況進行督導調研和現場辦公。她強調,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力以赴確保如期圓滿完成各項民生工程,切實做到保工期、保質量、保安全,不斷提升廣大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副市長劉宏偉參加調研。
  • 餘杭喬司治水扮靚城鄉 提升百姓幸福感
    街道以水質提升為總目標,全面鋪開水岸同治各項工作。2019年喬司街道全面完成9個生活小區(包含5個市級汙水零直排試點小區)、4個工業園區、43家企業、16個其他類「汙水零直排」項目建設及21座農村生活汙水提升改造項目工程,2020年又開展5個生活區類、3個其他類「汙水零直排」項目建設,從源頭治理,做到雨汙分流。
  • 投資110餘億 成都高新區今年實施347項民生工程
    原標題:投資110餘億 成都高新區今年實施347項民生工程 6月26日,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獲悉,日前該區發布2018年省、市、區民生實事目標任務347項,預計完成投資超110億元。其中,省、市民生工程115項,2018年成都高新區政府投資重點建設項目中涉及民生工程類項目97項,各鄉鎮、街道、部門擬自主實施為民辦實事民生工程項目135項。
  • 成都高新區2018年將投資110餘億元實施民生工程347項
    其中,省、市民生工程115項,2018年成都高新區政府投資重點建設項目中涉及民生工程類項目97項,各鄉鎮、街道、部門擬自主實施為民辦實事民生工程項目135項。區級自主實施九大類232項 9所學校年底完工今年,成都高新區及各鄉鎮、街道、部門自主實施的民生工程共計232項,涵蓋高新南區、高新西區、天府國際空港新城及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成都高新區投資部分)、各鄉鎮、街道等,涉及交通先行、生態環境、醫療衛生、百姓安居、就業促進、社會保障、教育助學、基礎設施、
  • 福田區28項民生工程集中開工
    晶報訊(記者 劉宇斌/文 高雷/圖)昨日下午,在僑城東路和僑香路交界的恆邦置地城市更新單元項目現場,福田區召開了二季度28個民生項目的集中開工儀式,福田區區委常委、副區長黃偉,區發改局、住建局、建工局、城市更新局等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參與了活動並為工程培土奠基。
  • 渦陽全面開展33項民生工程績效自評工作
    渦陽縣33項民生工程工作已進入全面的收官階段,為檢驗2020年度民生工程實施成效,確保各項民生工程政策精準落地,按照績效目標全覆蓋、評價監督全過程、評價結果全應用的工作要求,渦陽縣全面開展2020年33項民生工程績效評價自評工作。   快速部署工作。
  • 成都高新區74項民生工程提前完成
    本報訊 (記者 繆琴 宋妍妍) 11月13日,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獲悉,截至10月底,2018年成都高新區自主實施的232項民生工程中,74項已提前完成,158項正常推進,將按計劃完成。據了解,2018年成都高新區自主實施的民生工程中,97項來自政府投資重點建設項目,涵蓋高新區南部園區、西部園區、天府國際空港新城及生物城等區域,135項來自各鄉鎮、街道、部門自主實施的為民辦實事民生工程。
  • 南陽:增進民生福祉 提升幸福質感
    規劃建設立體交通網絡,完善城市路網結構,提升道路的通行能力,配套建設道路交通設施,標識標牌設置規範;以主要路口為重點,實行嚴管重罰,持續整治機動車違法行為,治理機動車、非機動車無序停放、佔壓堵塞人行道現象和非機動車逆行、闖紅燈等不文明行為。
  • 平安建設提升梨鄉百姓幸福感
    近年來,寧陵縣委政法委全力促進平安建設向基層延伸,多措並舉,精準發力,使梨鄉百姓安全感、幸福感和滿意度全面提升,為全縣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提供了切實保障。全民參與是基礎「平安建設人人有責,平安成果全民共享。」寧陵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朱長軍介紹,推動形成平安建設大格局,全民知曉、全民參與是基礎。
  • 牢記囑託 嶄新答卷:民生改善的安徽溫度 為百姓幸福感加碼
    &nbsp&nbsp&nbsp&nbsp在農村大範圍實施飲用水工程之後,我省大規模實施「飲用水安全鞏固提升」民生工程,蘆塘村就是眾多受益村之一。&nbsp&nbsp&nbsp&nbsp「村裡要建自來水增壓泵站的消息傳出,大家興高採烈,迫不及待地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程去年底全面建成,水壓水量都加大了。
  • 聚力民生暖民心
    一年來,我國各項民生事業不斷繁榮發展,各項民生指標不斷改善,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脫貧攻堅,堅決啃下「硬骨頭」「土地流轉費加上在種植基地打工的工資,一年下來,收入不少。」談起現在的好日子,在甘肅天水張家川縣龍山鎮馬河現代農業示範園打工的米金梅難掩笑意。
  • 「老有所養」 「健康飲水」 「 幸福感 」 | 十詞回看武義「民生...
    項目目標:湯嶺腳地塊康養項目開工建設,新宅中心敬老院提升改造工程完成總工程量的70%,鎮級示範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推進行政村助餐配送擴面提質。02「健康飲水」2020年度民生實事項目:推進好水進萬家。全面完成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工程。完成5個高層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建立飲用水縣級統管制度,基本實現城鄉同質飲水。
  • 浙江探索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收穫滿滿
    2017年,桐廬經人大代表票決選出的民生實事共10方面31個項目,其中26項已圓滿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另有5項按計劃正在推進中。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當地2018年的民生實事項目徵集工作啟動時間更早、代表參與更深入、社會參與面更廣,目前已收到項目意見建議共400餘條,涉及食品、醫療、就業等方面。
  • 濰坊高新區書寫高質量民生答卷
    「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加大民生投入,持續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濰坊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宋赤鋒說。一張張民生清單、一項項民生實事,極大地提升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品質,給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廣大群眾真切感受到濰坊高新區「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地生根。
  • 滁州花博園晚上咋「閉門謝客」?回應:提升工程在收尾
    原標題:滁州花博園晚上咋「閉門謝客」? 該公園管理方稱,園區二次提升工程正在收尾,10月起核心景區夜間將陸續開放滁城市民周先生最近一段時間晚上連續去了兩趟滁州花博園,但是每次去的結果都是一樣:沒有路燈的公園,走不了幾步自然就出來了。到底為什麼晚上不亮燈?記者從滁州花博園管理方了解到,目前花博園二次提升工程正在陸續收尾中,為了安全考慮,夜間暫時「閉門謝客」。不過,從10月起,玫瑰宮、下沉廣場、人造沙灘等核心景區夜間將陸續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