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後的仙潭酒廠門庭冷落
群山包圍中的仙潭酒廠顯得格外壯觀
讀訊網(李思源) 赫赫有名的四川省川喜集團正在享用剛到手不久的 「獵物」,這頓幾乎免費的「午餐肉」是從中國著名酒城瀘州市古藺縣的國有資產中「割」下來的。僅僅花費1億多元,價值達30億的國企仙潭酒廠就揣入了川喜集團的囊中。
4月26日,在瀘州市南苑賓館舉行的「潭酒」新品發布會上,川喜集團董事長方久倫面帶微笑迎接各級領導嘉賓的到來, 仙潭酒廠在經過十多年的改制博弈後,利益各方在這裡進行一場昂貴的狂歡,距此兩百公裡的古藺縣太平鎮上,國企仙潭酒廠正在改制陣痛的折磨下悲泣。
仙潭酒廠橫臥在古藺縣太平鎮走馬村的山腳下,山清水秀的廠區距離古藺縣城約30公裡,這個佔地面積達700畝的酒廠是古藺縣最大的國有企業,也是四川省僅剩的國有大型酒廠,2012年銷售額超過20億元。
和以前一樣,酒廠後方百來個能裝六百噸酒的密封酒罐整齊的排列著,群山包圍下的廠房顯得壯觀,門口的保安緩緩移動腳步,眼睛瞅著稀稀落落進出的職工。酒廠正門外商鋪林立,這是走馬村最熱鬧的地段,現在卻異常寂靜。
商鋪老闆們四處張望,滿臉疑惑,等待顧客到來,跟他們一樣疑惑的是整個仙潭酒廠,這家國有企業的改制現已接近尾聲,酒廠低價「賣身」後,真正意義上換了主人。
數年來,一路擴張的川喜集團早就盯住了仙潭酒廠,兩個月前,在經過微弱的抵抗後,古藺縣國有資產最大的陣地徹底「淪陷」了。
以改制為由各方爭搶「肥肉」
正在蒸蒸日上的仙潭酒廠是令人垂涎三尺的「唐僧肉」,有消息稱,早在2009年時,一家企業開價5億元試圖入股,遭到相關部門拒絕,有群眾反映,古藺縣當時有領導強硬表態:「任何人,你就是拿座金山來,這個企業都不能賣給你,只能賣給川喜集團。」
據仙潭集團的一位退休職工介紹,從1998年開始就聽到企業要進行改制的傳聞,不久後政府也下達招商文件,但由於企業發展勢頭良好,同時也因為改制可能牽動各方利益而一直拖而未決。
古藺縣人民政府的資料顯示,仙潭集團改制工作於2012年2月22日正式啟動,整個改制工作公開、陽光操作,依法依規進行。仙潭酒廠老職工李浩傑則認為,政府公告只是改制黑幕的遮羞布,「改制的整個過程,我們職工都一無所知,沒有召開過一次關於企業改制的職工大會。」
曾經作為國有企業的郎酒集團於2002年就進行了改制,並在改制後獲得了較快的發展,如果不發生意外,仙潭集團也將順利的進行改制。只是讓仙潭酒廠的職工們沒有想到的是,數十億元國有資產會在這次改制中流失。
根據仙潭集團的內部資料顯示,直到2008年12月10日,仙潭集團才與川喜集團籤訂《仙潭酒業集團增資擴股協議》。隨後,古藺縣政府成立了由公安、檢察、法院、以及政府各部門組成的改制小組,進駐仙潭集團具體實施,仙潭集團只做配合工作。該協議讓仙潭集團以3500萬的折價入股,而川喜集團則投資1.5億元佔有增資擴股後仙潭集團74.07%的股份。
這一紙不平等的協議,成為了後來強行改制仙潭集團的藉口,此協議籤訂之後,川喜集團走向了吞併道路,仙潭集團這家品牌價值超過60億元的國有企業在數年後被川喜集團佔領。
知情人士透露,協議籤訂前,仙潭集團原董事長李天道曾先後三次,歷經兩個月時間,對川喜集團進行了全面考察,認為川喜集團既不是酒類管理企業,也沒有足夠的資金,更沒有市場運作經驗和能力,不能入股仙潭集團,考察情況隨即上報縣政府,但最終石沉大海。
國家明確規定,國企改制方案須經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不允許少數人暗箱操作,嚴防國有資產流失和侵犯職工合法權益。但仙潭集團的改制卻疑點重重,「改制的詳細過程都被高度保密,只有雙方企業的高層領導才了解具體情況。」李浩傑說。
「《仙潭酒業集團增資擴股協議》是在職工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簽訂的,直到後來我們才知道,根據《協議》約定,川喜集團應於2011年12月31日之前向酒廠投入1.5億元,但至今為止,只到帳了1億元。」李浩傑說,古藺的國有資產正在被隨意蹂躪。
「今年以來,進出酒廠的車輛明顯減少了。」家住仙潭酒廠附近的鐘濤說,他是1982年仙潭酒廠成立時的第一批職工,現在,他已經感受到了疑點重重的改制正在讓仙潭集團遭遇前所未有的損失。
數十億資產以3500萬賤賣
很多酒廠的老職工都不知道川喜集團是什麼時候來的,這家龐大的企業就這樣悄無聲息的來了,此後,在四川省南部邊緣的古藺縣,這個山巒疊嶂、溝壑縱橫的偏僻之地,釀造出來的美酒,瞬間「變味」了。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09年4月29日,仙潭集團與川喜集團在古藺縣舉行了5000噸醬酒基地項目合作籤約儀式。籤約儀式之後,因資金沒到位加上仙潭酒廠一方的反對,項目陷入停滯狀態,並給仙潭集團帶來了數億元的經濟損失。
據此前的媒體報導,目前在四川省的酒類企業中,屬國有性質的企業僅剩仙潭集團一家,且在此之前,國家持有仙潭集團100%的股份。
國家二級先進企業、國家優質酒、中國馳名商標等,仙潭酒廠有著太多的榮譽,擁有萬噸醬香、濃香酒的生產能力,是中國酒城瀘州的第三大酒企。一份古藺政府的文件顯示:「仙潭酒廠現有淨資產10億元以上,建廠以來為國家實現稅金3億多元。」
「私有企業能做好,國有企業一樣做得好」在仙潭集團謀劃改制之初,李天道就這樣說過,仙潭集團一直在盈利,現金流很充足,僅有的600萬元貸款也僅僅是為了幫銀行完成任務。
官方資料顯示,仙潭酒廠位於川、黔兩省邊界以「美酒河」著稱的赤水河畔,與貴州茅臺酒毗鄰,是全國著名的大型濃香、醬香型酒生產基地。一直以來都是四川省、瀘州市的「銷售大戶」、「納稅大戶」企業。
川喜集團的官方網站上顯示:仙潭集團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物質基礎,總資產超過20億元,佔地2000餘畝,職工3000餘人,旗下擁有「潭」牌、「仙潭」 牌兩個馳名商標,在全國設立了3000餘家代理機,是一家老牌的國有企業。
「直到今年三月底,一個由川喜集團、各級政府部門代表組成的考察團進駐了酒廠,我們才知道酒廠已經正式歸入川喜集團旗下了。」李浩傑說。這家榮譽滿身的國有企業,作為國家前三強的醬酒生產企業,資產評估僅為3500萬元,是一種「蛇吞象」的行為。
記者了解到,對仙潭集團改制進行清產核資及財務審計的單位是「四川華強會計師事務所」。仙潭酒廠曾經花費二十多萬元修建了一口魚塘,僅估價為25元;幾萬元買來的景觀樹,最後折價幾元錢;廠區原有的5層高3000多平方米的辦公樓被估價3萬元。
李浩傑介紹,在企業改制之前,酒廠還庫存2.6萬噸酒,僅僅這一項就價值將近20億元,在進行資產評估的時候,這些都算在3500萬元以內,仙潭酒廠是古藺最大的國有企業,給國家上繳的稅款也最多,現在,這家正在快速發展中的企業卻正在遭受赤裸裸的「侵略」。
這幾年是酒廠發展勢頭最好的時候,只是李浩傑沒有想到,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家國有酒廠就在一夜之間變了味道。
川喜集團瘋狂擴張侵吞國資
因「四渡赤水」這段光榮歷史而馳名的赤水河流淌在雲、貴、川三省交界處,赤水河沿岸有著包括「貴州茅臺」在內的中國最好醬酒,坐落在赤水河畔的古藺縣正在進行一個宏偉的規劃,在擁有了中國醬酒前三強的「仙潭集團」的基礎上,打造「中國醬酒第一莊」。
前後綿延數公裡,左右可以看到頭,一條穿過城市的渾濁的河流兩岸是整潔乾淨的道路,這就是建在群山中的古藺縣城,在崇山峻岭夾縫中建立起來的古藺縣城一片繁華。
當地人介紹,古藺縣的酒業發達,酒城瀘州排名第二的郎酒集團和第三的仙潭集團都坐落於此,投資幾千萬的中小型酒廠更是遍地開花,酒業帶動了古藺經濟的發展,古藺的房價到了4000元以上,和瀘州市旗鼓相當。「古藺地盤雖小,到處可以看到名車。」當地司機陳閔說。
在高山上蜿蜒盤桓的一條公路是古藺縣連接瀘州市和成都的唯一通道,坐在車上往下看,山崖下的房子如火柴盒般大小,川喜集團從這條險峻的道路上「入侵」而來的。
「WOWO便利連鎖超市」在成都市區隨處可見,這家成立才八年多的連鎖超市現在成了成都市知名的超市,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家超市的主人正是川喜集團,從成立開始,川喜集團就飛速擴張。
記者了解到,川喜集團1998年成立時的註冊資金為6000萬元,最先註冊地為四川省甘孜州康定縣。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川喜集團已經成為一個資產殷實的民營集團,瀘州老窖系列的名酒瀘州醇也歸其運營,除了酒類生產和營銷、零售、食品加工之外,川喜集團還涉足房地產行業。
4月26日舉行的仙潭集團「潭酒」新品發布會上,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三級政府的領導都參加了,共同慶祝川喜集團的這一盛會,川喜董事長方久倫在這個發布會上闡述了他的構想,他要讓這家以1.5億元投資控股的酒廠在未來十年內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
在過去的兩個多月裡,川喜集團董事長方久倫的身影頻繁的出沒在四川省各級媒體版面上,在把仙潭酒廠納入旗下之後,新的布局在按照川喜集團的模式進行。
「仙潭酒的每一次跨越,都是浴火重生的涅槃。」方久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的下一步規劃是在未來的五年內讓仙潭集團實現銷售額50億元。方久倫在700畝的仙譚集團上種下了一個美麗的夢,川喜集團這個宏偉構想建立的時候,上千仙潭老員工的夢破碎了。
仙潭艱難創業「夢」碎川喜
「看到了,只有在這個位置才能看到酒廠的全貌。」鍾濤平靜的說,黝黑的臉紋絲不動,不帶任何表情。鍾濤低頭往下看,在群山圍繞的峽谷中,仙潭酒廠顯得極為壯觀,因為這個大酒廠,依偎在山間的走馬村遍地是酒香。
「在這裡工作了32年,我把一生都給了酒廠。」鍾濤說,奇怪的是,從他的身上卻聞不到半點酒味。他拼命的扒開草叢中的刺,不停的拍打鞋底下泥土,這兩個月來,只要有時間,他就爬到這來看看,年近六十的鐘濤是酒廠成立時的第一批員工。
即使是陰暗天氣裡,仙潭酒廠大門口的金黃色門牌依舊閃著耀眼的光亮,對鍾濤來說,這個離他家不過幾百米的酒廠是如此的熟悉,現在,又是如此的陌生。
1982年,幾十個年輕人聚集到了一起,在一個50年代修建的鋼鐵廠廢墟中成立了仙潭酒廠,當時佔地面積只有幾十畝。「三十多年過去了,那時的一幕幕卻記憶猶新。」已經從酒廠退休的老職工李浩傑說,他和鍾濤一樣也是酒廠的第一批工人,缺水、沒電,挑著一擔擔的泥巴圍起發酵池,用最傳統的方式在釀酒。
「一個幾平米的小瓦房是當時幾十個人共用的浴室,男同志洗澡的時候在門外掛著髒褲子,女同志用的時候掛上花布衣。」李浩傑說。雖然條件艱苦,但那時工人們做起事情來都滿懷熱情。
李浩傑介紹,在酒廠成立之初,政府財政出資5.5萬元,此後再也沒有給過一分錢,成立之初,因資金和人才的緊缺,發展並不順利,生產出來的一瓶酒兩塊錢都賣不出去,有時候利潤才一毛錢。直到幾年後新的廠長李天道來了,苦況才慢慢消弭。
在李浩傑的眼中,李天道是個能力很強的人,頭腦聰明,管理方式極為嚴格。「李天道對仙潭酒廠的貢獻很大。」李浩傑說。
「我們廠實行的是家庭式管理,每個人都是酒廠大家庭中的一員。」李天道常給員工們說,在他的帶領下,仙潭酒廠一步步走向強大,直到現在成為中國醬酒企業前三強。
「我們付出了太多,即使後來酒廠已經做大做強後,我們員工的條件依舊艱苦,四個人擁擠一個只有幾平米的房子,沒日沒夜的工作。收入卻極為微薄。」李浩傑說。但是他們認命了,因為這是一家他們揮灑了畢生血汗的酒廠。
從剛進酒廠到退休,很多人都懷著一個信仰,我們這一代的努力將永遠的造福子孫。只是這個堅持了一生的強大信仰在川喜集團的強力擴張面前顯得如此脆弱。
政商勾結打壓最後的保護者
知情者透露, 2012年底,古藺縣委書記何廣斌親自到四川省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匯報仙潭集團改制情況,上面最終同意了改制方案。幾個月後,川喜集團派來的人進駐了仙潭酒廠,「仙潭」莫名其妙的納入了川喜集團旗下。
在很多職工們看來,讓古藺縣最大的國有企業的「淪陷」的「侵略者」是川喜集團,而領著「侵略者」進來的是則古藺縣的少數政府領導。
業內人士分析稱,造成仙潭集團改制中的國有資產流失,其深層原因是評估、審計等中介機構的問題,更有地方政府干預和司法腐敗的問題。
仙潭集團的改制是一場古藺縣延續了十多年的鬧劇,藉以「改制」的幌子,實現「行政幹預、虛假評估、暗箱操作」導致國有(集體)資產大量流失,遭到了職工們強烈的反對。
「打蒼蠅也打老虎」顯示了中央反腐的堅定決心,古藺縣官商勾結任由國有資產流失卻因「山高皇帝遠」而安然無事,很多群眾多次集體上訪到中紀委、公安部、四川省政府。然而,問題不但沒有得到解決,相反,上訪者還不同程度受到恐嚇、約談,甚至被打擊報復。
「手機號碼經常換,我們在一起喝喝茶都得偷偷摸摸,但還是躲不開縣政府的視線。」李浩傑說,沒有多少工業汙染的古藺縣有著清新的空氣,而這些老職工們每一天都在嚴密監控下呼吸。
為了保護仙潭酒廠不被賤賣,也為了紀念他們畢生付出的汗水,老職工們奔走在古藺政府的各個部門,試圖引起某個部門的關注。
在5月29日這一天,四十多個老職工聚在一起抗議國資賤賣,為了不引起混亂,只派出五名代表去古藺縣政府上訪,為安撫這些仙潭集團這家國有企業最後的保護者,工作人員答應兩周後給回復。事實上,古藺縣的相關單位早就給過他們多次「沒有結果」的答覆。
古藺的晚風吹打在仙譚酒廠老職工們的身上,他們中的很多人十多歲就進入仙譚酒廠工作,為了保護這家國有企業奔走了數年沒有結果之後,他們偶爾一起約出來,走在古藺的沿河大道上,一起散散心。沒有人知道,這些逐漸消瘦的人們,在平靜的古藺街道上步履蹣跚的老者,曾經和仙潭集團一起度過了這一生,他們是這家「死了」的國有企裡還活著的人。
(因受訪者要求,本文所有職工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