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捲入虐待學童案的紅黃藍幼兒園,2 月 10 日以 1.25 億元收購了新加坡的 1 家民營兒童教育集團 70%股權,教育業務擴展到海外。
紅黃藍此前是在國內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經營連鎖幼兒園的公司,成立於 1998 年,在 2017 年成為第一家獨立上市的幼兒園。它採用自營和加盟結合的方式來擴張,收入主要來自於學費以及加盟費用。
2016、2017 年,紅黃藍的淨利潤分別為 650 萬美元、710 萬美元。但在 2018 年前三季度,淨利潤為 320 萬美元,相比前兩年明顯下滑。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在虐童案和行業新政策出臺後,幼兒園、親子園的加盟業務大幅放慢。
辦幼兒園,本來是一筆好生意。
在中國經濟增速逐漸趨緩、全球市場發展出現停滯的大環境下,地產、基建、煤炭、能源等以往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周期性行業的增長情況大多不容樂觀,企業經營持續面臨困難。而教育行業的剛需特性,在 2018 年之前獲得了大批資本的青睞。
以幼兒園服務為例,2015 年的時候,全國在園幼兒總數 4264.83 萬人,其中公辦園在園 1962.39 萬人(46.02%),民辦園在園 2302.44 萬人(53.98%),然而 2015 年入園率約為 75%,還有 1421.6 萬適齡幼兒沒有上學。而且,早幼教行業的集中度非常低,擁有 50 家以上園所的品牌幼兒園連鎖不足 3%,行業前 100 家幼教機構市場佔有率小於 5%;而民辦幼兒園中多為散小園,整體上由於資金、師資等問題,教育質量普遍偏低,通常只提供看護和簡單的教育服務。
因此,幼兒園領域的上下遊整合、連鎖化經營的潛力非常大,提高教育質量和收費價格的空間也很大。
但此前多年,資本參與投資整合的熱情都不高。因為根據《教育法》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營利為目的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但《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要求資產為「權屬清晰的經營性資產」,這意味著,創辦、投資之後很難在資本市場上退出。
直到 2016 年修改《民辦教育促進法》,明確劃分了民辦教育營利性和非營利性的分類管理後,才得到改變。教育行業的剛需、現金流強、毛利率高的特點,使它在 2016、2017 年獲得了大批資本的青睞,紅黃藍、博實樂、威創股份、勤上股份等公司都成功上市融資或併購多家幼兒園。
但 2018 年政策開始扭轉。先是教育部在 7 月份禁止幼兒園教學內容「小學化」;後來在 11 月國務院出臺《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各地要調整辦園結構,堅決扭轉高收費民辦園佔比偏高的局面。而且,民辦幼兒園一律不準上市,上市公司也不得以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投資營利性幼兒園。
這意味著,投資幼兒園很難有提價空間,也很難通過資本運作來加快擴張。
因此,在這種形勢下,想要繼續擴張的幼兒園公司,也要開始轉型。例如紅黃藍,這次除了收購新加坡的幼兒園,其實早些時候還推出了母嬰電商平臺「青田優品」、繪本閱讀服務「巴拉烏拉繪本館」、面向父母的「慧心父母課堂」、」喵姐早教說」等等新業務。
而政策在短時間內頻繁且方向完全相反的變動,又何止是幼教行業獨有。
題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