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現在社會離婚率居高不下,對於有孩子的家庭來說,離婚後關於孩子的問題往往還會引起一系列的糾紛,剪不斷理還亂。
看到一個新聞,上海一爸爸為了女兒的探視權10次狀告前妻,可是6歲的女兒每次看到爸爸都會哭到吐,甚至暈過去。為什麼親密的父女倆,會這樣疏離呢?原來在女兒10個月的時候,夫妻感情出現裂痕,爸爸選擇一走了之,在離開的一年多時間裡沒有回來看過女兒,兩人在女兒2歲的時候就離婚了,雙方約定女兒的撫養權歸媽媽所有,爸爸會定期來看女兒。
但是離婚後爸爸每次來看的時候,女兒就特別抗拒,哭著不讓爸爸碰,而爸爸認為是孩子的媽媽和外公外婆故意挑唆,不讓女兒和自己親近。於是這位爸爸從2017年起10次將前妻告上法庭要求探視女兒,法院支持。但每次來探望,都以孩子大哭而收場,爸爸想強行將女兒抱走,從而和媽媽一家發生嚴重的衝突,女兒更認為爸爸是「壞人」。經初步診斷,這個女孩已經患上了創傷後應激障礙。
看到這個新聞,最心疼的是這個女孩。家庭內幕,夫妻之間的很多事情我們不得而知,誰對誰錯我們外人更無從評判。但從這個新聞可以看出,不管是女孩的爸爸還是媽媽,都沒有真正的為女孩的身心健康考慮。
就算夫妻離婚,擁有撫養權的一方也不應該擅自剝奪另一方的探視權
對於有孩子的夫妻來說,離婚後,不管是夫妻雙方私下協商也好,還是經法院判定,孩子撫養權歸一方所有,另一方都享有探視權,不管夫妻之間有多大的仇恨 ,那是大人之間的問題,別把孩子當成要挾報復對方的籌碼,這是非常自私的。
真為孩子好,就要尊重對方的探視權,如果另一方真的為孩子著想,就要給機會,不僅是給對方機會,也是給孩子機會。最怕的是很多父母,婚姻失敗了,就把心裡的怨氣和仇恨灌輸到孩子的思維裡,不僅拼命剝奪另一方的探視權,千方百計不讓另一方見孩子。還經常不停地給孩子灌輸對方是壞人的思想,一味貶低對方,讓孩子從小就對爸爸或者媽媽產生厭惡恐懼的心理。這樣可能自己心裡解恨了,但對孩子的成長和身心健康百害而無一利。
夫妻離婚,受傷最大的永遠是孩子
對於有孩子的夫妻來說,兩人走不下去,可以選擇離婚彼此解脫。但離婚後受傷害最大的永遠是孩子,大人的傷痛可以慢慢癒合,但孩子的心底會永遠有道疤。
希望離婚的雙方都要想明白,孩子不是籌碼,離婚不是孩子的錯。雖然分開,但應儘量保證孩子來自父母的愛不減少,才是明智的父母。即使離婚了,父母的親情也斷不了,要教會孩子愛,這樣才會儘量減少對孩子的心理傷害。
-----------------------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發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