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好像不滿意我的規勸,先我而掛了電話。但一個下午,「掛礙」「心安」兩個詞總縈繞在我的心頭,逼得我非寫點什麼不可。
記得,掛礙與心安好像都是佛教用語,二者確實有一定的關係,無掛礙方心安,有掛礙難心安,心安的前提好像與做人做事的好壞關係不大,只要能做到「放下」,只要能做到「無掛礙」就可享受心安理得。這些道理非參禪慕禪之人難以明了,更不要說隨便用之。我以為俗骨凡胎用此來表述自己的生活,似乎不妥。即使達觀之人用之,亦顯牽強。
掛礙意為牽掛和惦念;心安意為安適和坦然。二者都是人心裡活動的表達。佛教教人放下,放下一切,除卻所有邪心雜念才能心安,也就是說人只有沒了一絲掛礙,隨後才能做到心安。試想,俗塵中人誰能辦到?凡人的不安是遇到了難事兒或做了虧心的錯事兒。放下一切,凡人辦不到,辦不到卻硬要說自己已經無牽無掛、已經心安理得,不是胡扯是什麼?
塵世上確存在非凡的人,存在就存在吧,只是別拿非凡人的標準來衡量凡人的生活,免得一個標準兩類人,弄得雙方都不歡心。
我想,俗人的所謂無牽無掛,可能只指某一個時間段裡的某一件事或某一個人。要做到所有、全部、一切,除非剃度出家(就這也未免)。
生活中,一些很俗的人卻總喜歡以僧人的行為來標榜自己,非但沒有贏得僧人的認可和別的俗人的尊重,反而丟了自身俗得可愛的一面。
到底何謂靜心?何謂心安?我真說不清楚。不得不探訪平日排斥的寺廟、不得不請教平日反感的禿人。年輕的禿主持告訴我:一念放下,自在於心;心靜者高,高者俯瞰世界;心和者仁,仁者包容萬物;心慈者深,深者淡對冷暖;心慧者安,安者笑對人生。從字面上來看,我似乎理解了,但個中的真諦我卻無法完全體悟得出,因為我是俗人。
以此可見,俗人只有平素常說俗人的話人才愛聽,亦顯可愛,也才可能達到使人喜歡的目的。
我喜歡獨自思考、也喜歡與人辯論,尤其對深澀的問題。還是讓我在辯析中自己慢慢理解掛礙與心安吧。
標榜自己已無掛礙、已很心安的俗人,往往引經據典,空洞地宏論一番,卻就是不聯繫自己的實際生活。所以,很難服人。俗塵中人,萬念盈腦、百事纏身,誰不為衣食住行焦慮?誰不被功名利祿所困?
大家不妨回顧一下自己的某段生活(別說一生),是不是都有這樣的感受:此時的無礙恰證明了你彼時的掛礙,眼下的坦然正說明了你曾經的糾結,任何心安的前面都遭遇過心急的煎熬。既然人生大多如此,心焦的問題解決了、沉重的負擔扛過了,你竟能迅速地把苦難和幫過你的人忘掉?你竟能即刻做到心安?我不信!
誰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風順,誰的腳下都會遇到坎坷和障礙。要不就自我努力或借力跨越、要不就繞道走開,否則,很小的陰溝也可能會翻了大船。
人若不死,生活總要繼續。望後看,無論我們用了什麼手段,那怕是十分下賤齷齪的手段,只要跨過了坎兒,就會有些許的心安;望前看,絕對還會有許多的難料和不測,心焦和不安的心情難免還會出現。俗人一般只能做到一事無礙、一時心安,或者是受人恩惠之後的「好了傷疤忘了疼」的意淫式的自樂。
我也相信,久而久之,多數人會把曾經的傷疼忘掉,但對於那些曾幫助我們消除了疼痛的人,心裡咋都不能像「笤帚掃了一樣」輕鬆地忘掉。否則,個例的無掛礙和一時的心安都會給你招致更大的痛苦,甚至是終生無法彌補的遺憾。
一般,俗人做不到心無掛礙,做到的人大都是無情無意之人。人若無情無意還算人嗎?我一直想不通,近一個世紀以來,為什麼總有那麼多人為不認妻兒的弘一大師唱讚歌?儘管李叔同在近代文藝領域裡無不涉足,詩詞歌賦音律、金石篆刻書藝、丹青文學戲劇皆有成就,可謂一代奇才通才。但站在人性的角度來評判,他對漂洋過海立門七日苦苦等尋他的無辜妻兒竟能忍心不見。關於他的糜爛的私生活我不屑提及,如此寡慾曠達之人,生命竟終結於六十二歲的春秋,足見他的身心猶如馬不停蹄的忙碌。他就是一個十足的渣男!
對於非凡之人到底是如何做到無掛無礙、心安靜好的,我們只能靠猜測,但普通人的間歇性心安,大家一定是司空見慣。
一個瘋狂追求權力的政客在得到想要的職位之後心安了、一個貪婪無度的商人在得到一筆巨額財富之後心安了、一個性飢餓的女人在得到了男人身體的安撫之後心安了、一個考生在拿到理想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之後心安了、一個睡醒的嬰兒在噙到母親的奶頭之後心安了、一個老無所養的老人在被送入敬老院後心安了……
總之,俗人的欲望在得到滿足之後、意志在得到落實之後,都會有一時的心安。只有無情無義無責任心無義務感沒有人性的人,才能做到時刻都是心安的。
我的朋友的女友是不是無情,我不好說,因為「最毒沒過婦人心」這句話絕不是今人的發明和首創。起碼,十年來她的許多欲望都是從我的朋友那裡得到了滿足,她也絕對經常性地從我的朋友身上享受了間歇性的心安。但願這次分手又是一次間歇性的心安。因為,我的朋友我了解,絕對是一個忠厚老實、善良痴情、一條道走到黑的人,他絕對會心甘情願地始終如一地義無返顧地奉獻一生。
一些寡情的人,常用一個大人物的狗屁名言來忽悠人:你今天享受的許多快活,不一定是你今天遇到了一個賞心的人或一朵悅目的花,而是你的心已無掛礙了。
我也相信「相由心生」、「心裡若有陽光眼前就無黑暗」,但我更相信,一個人眼裡充滿陽光絕不是他心裡無所掛礙,而是他有一個善良慈悲溫暖寬闊的胸懷。且不說大人物的這個說法錯與對,起碼不全面。這句話也暴露了一些擁護者的偏激狹隘自私任性!
愛、恨、情、仇是人最不易忘卻的情感記憶。能在短時間內做到於過往之事無掛礙、於有情之人無惦念,不是義薄情寡,便是以前就從未有過牽掛和惦念,更別說什麼感激、感動、感恩、感謝!
一些人,明明是狹隘自私任性敏感冷酷無情,弄丟了自己想要的東西,還要裝出一幅達觀超脫的神態,高喊什麼「握不住的沙不如揚了去」!明明喜歡沙子、想擁有沙子,卻不懂沙子的習性、不顧沙子的感受,是自己無能而弄丟了沙子,你怪誰?沙子焉能是握的,只有帶把兒的東西才是握的,例如槍桿子筆桿子。想要把沙子帶回家,需用一個心做的布袋子把它兜擼起來。你卻執意要緊握,握不住,又揚了它。旁人能奈你何?沙子又能奈你何?隨你的便去吧。
其實這時候,無辜的被揚了的沙子才是真正的無任何掛礙了,它才配心安理得地走開或坦然舒心地睡大覺。
朋友,在這一段情感中,你沒有大的過失,你過去做得不錯,現在應該無怨無悔,以後也可能無牽無掛、心安理得。既然人家把你隨手揚了,說明此人眼拙不識貨,也說明此人不配擁有你。別想那麼多了,明天,我陪你先輕鬆愉快地逛一圈!
2021.1.5小寒於雙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