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掛礙」與「心安」

2021-02-19 南山窗

    朋友好像不滿意我的規勸,先我而掛了電話。但一個下午,「掛礙」「心安」兩個詞總縈繞在我的心頭,逼得我非寫點什麼不可。

    記得,掛礙與心安好像都是佛教用語,二者確實有一定的關係,無掛礙方心安,有掛礙難心安,心安的前提好像與做人做事的好壞關係不大,只要能做到「放下」,只要能做到「無掛礙」就可享受心安理得。這些道理非參禪慕禪之人難以明了,更不要說隨便用之。我以為俗骨凡胎用此來表述自己的生活,似乎不妥。即使達觀之人用之,亦顯牽強。

    掛礙意為牽掛和惦念;心安意為安適和坦然。二者都是人心裡活動的表達。佛教教人放下,放下一切,除卻所有邪心雜念才能心安,也就是說人只有沒了一絲掛礙,隨後才能做到心安。試想,俗塵中人誰能辦到?凡人的不安是遇到了難事兒或做了虧心的錯事兒。放下一切,凡人辦不到,辦不到卻硬要說自己已經無牽無掛、已經心安理得,不是胡扯是什麼?

塵世上確存在非凡的人,存在就存在吧,只是別拿非凡人的標準來衡量凡人的生活,免得一個標準兩類人,弄得雙方都不歡心。

    我想,俗人的所謂無牽無掛,可能只指某一個時間段裡的某一件事或某一個人。要做到所有、全部、一切,除非剃度出家(就這也未免)。

    生活中,一些很俗的人卻總喜歡以僧人的行為來標榜自己,非但沒有贏得僧人的認可和別的俗人的尊重,反而丟了自身俗得可愛的一面。

    到底何謂靜心?何謂心安?我真說不清楚。不得不探訪平日排斥的寺廟、不得不請教平日反感的禿人。年輕的禿主持告訴我:一念放下,自在於心;心靜者高,高者俯瞰世界;心和者仁,仁者包容萬物;心慈者深,深者淡對冷暖;心慧者安,安者笑對人生。從字面上來看,我似乎理解了,但個中的真諦我卻無法完全體悟得出,因為我是俗人。

    以此可見,俗人只有平素常說俗人的話人才愛聽,亦顯可愛,也才可能達到使人喜歡的目的。

    我喜歡獨自思考、也喜歡與人辯論,尤其對深澀的問題。還是讓我在辯析中自己慢慢理解掛礙與心安吧。

    標榜自己已無掛礙、已很心安的俗人,往往引經據典,空洞地宏論一番,卻就是不聯繫自己的實際生活。所以,很難服人。俗塵中人,萬念盈腦、百事纏身,誰不為衣食住行焦慮?誰不被功名利祿所困?

    大家不妨回顧一下自己的某段生活(別說一生),是不是都有這樣的感受:此時的無礙恰證明了你彼時的掛礙,眼下的坦然正說明了你曾經的糾結,任何心安的前面都遭遇過心急的煎熬。既然人生大多如此,心焦的問題解決了、沉重的負擔扛過了,你竟能迅速地把苦難和幫過你的人忘掉?你竟能即刻做到心安?我不信!

    誰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風順,誰的腳下都會遇到坎坷和障礙。要不就自我努力或借力跨越、要不就繞道走開,否則,很小的陰溝也可能會翻了大船。

    人若不死,生活總要繼續。望後看,無論我們用了什麼手段,那怕是十分下賤齷齪的手段,只要跨過了坎兒,就會有些許的心安;望前看,絕對還會有許多的難料和不測,心焦和不安的心情難免還會出現。俗人一般只能做到一事無礙、一時心安,或者是受人恩惠之後的「好了傷疤忘了疼」的意淫式的自樂。

    我也相信,久而久之,多數人會把曾經的傷疼忘掉,但對於那些曾幫助我們消除了疼痛的人,心裡咋都不能像「笤帚掃了一樣」輕鬆地忘掉。否則,個例的無掛礙和一時的心安都會給你招致更大的痛苦,甚至是終生無法彌補的遺憾。

    一般,俗人做不到心無掛礙,做到的人大都是無情無意之人。人若無情無意還算人嗎?我一直想不通,近一個世紀以來,為什麼總有那麼多人為不認妻兒的弘一大師唱讚歌?儘管李叔同在近代文藝領域裡無不涉足,詩詞歌賦音律、金石篆刻書藝、丹青文學戲劇皆有成就,可謂一代奇才通才。但站在人性的角度來評判,他對漂洋過海立門七日苦苦等尋他的無辜妻兒竟能忍心不見。關於他的糜爛的私生活我不屑提及,如此寡慾曠達之人,生命竟終結於六十二歲的春秋,足見他的身心猶如馬不停蹄的忙碌。他就是一個十足的渣男!

    對於非凡之人到底是如何做到無掛無礙、心安靜好的,我們只能靠猜測,但普通人的間歇性心安,大家一定是司空見慣。

    一個瘋狂追求權力的政客在得到想要的職位之後心安了、一個貪婪無度的商人在得到一筆巨額財富之後心安了、一個性飢餓的女人在得到了男人身體的安撫之後心安了、一個考生在拿到理想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之後心安了、一個睡醒的嬰兒在噙到母親的奶頭之後心安了、一個老無所養的老人在被送入敬老院後心安了……

    總之,俗人的欲望在得到滿足之後、意志在得到落實之後,都會有一時的心安。只有無情無義無責任心無義務感沒有人性的人,才能做到時刻都是心安的。

我的朋友的女友是不是無情,我不好說,因為「最毒沒過婦人心」這句話絕不是今人的發明和首創。起碼,十年來她的許多欲望都是從我的朋友那裡得到了滿足,她也絕對經常性地從我的朋友身上享受了間歇性的心安。但願這次分手又是一次間歇性的心安。因為,我的朋友我了解,絕對是一個忠厚老實、善良痴情、一條道走到黑的人,他絕對會心甘情願地始終如一地義無返顧地奉獻一生。

    一些寡情的人,常用一個大人物的狗屁名言來忽悠人:你今天享受的許多快活,不一定是你今天遇到了一個賞心的人或一朵悅目的花,而是你的心已無掛礙了。

    我也相信「相由心生」、「心裡若有陽光眼前就無黑暗」,但我更相信,一個人眼裡充滿陽光絕不是他心裡無所掛礙,而是他有一個善良慈悲溫暖寬闊的胸懷。且不說大人物的這個說法錯與對,起碼不全面。這句話也暴露了一些擁護者的偏激狹隘自私任性!

    愛、恨、情、仇是人最不易忘卻的情感記憶。能在短時間內做到於過往之事無掛礙、於有情之人無惦念,不是義薄情寡,便是以前就從未有過牽掛和惦念,更別說什麼感激、感動、感恩、感謝!

    一些人,明明是狹隘自私任性敏感冷酷無情,弄丟了自己想要的東西,還要裝出一幅達觀超脫的神態,高喊什麼「握不住的沙不如揚了去」!明明喜歡沙子、想擁有沙子,卻不懂沙子的習性、不顧沙子的感受,是自己無能而弄丟了沙子,你怪誰?沙子焉能是握的,只有帶把兒的東西才是握的,例如槍桿子筆桿子。想要把沙子帶回家,需用一個心做的布袋子把它兜擼起來。你卻執意要緊握,握不住,又揚了它。旁人能奈你何?沙子又能奈你何?隨你的便去吧。

    其實這時候,無辜的被揚了的沙子才是真正的無任何掛礙了,它才配心安理得地走開或坦然舒心地睡大覺。

    朋友,在這一段情感中,你沒有大的過失,你過去做得不錯,現在應該無怨無悔,以後也可能無牽無掛、心安理得。既然人家把你隨手揚了,說明此人眼拙不識貨,也說明此人不配擁有你。別想那麼多了,明天,我陪你先輕鬆愉快地逛一圈!

                                                                           2021.1.5小寒於雙桂堂

相關焦點

  • 禪樂《歸》|心安,即歸處
    曾看過錢鍾書的一句話: 「洗一個澡,看一朵花, 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 並非全因為澡洗得乾淨, 花開得好, 或者菜合你口味, 主要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
  • 心寬,心淨,心安(頓悟)
    03心安,便是歸處網上有一個問題:人該活成什麼樣子,才能讓自己滿意?有個回答特別令人贊同:活得心安理得,才是我們最滿意的樣子。正所謂:「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安一切安。」塵世紛擾,充滿著未知與不確定。只有到了一定年齡,經過生活的洗禮,才懂得心安是福,心安才是歸處。
  • 一切煩惱,都是心有掛礙.
    《心經》裡講:「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一切都是心的掛礙。
  • 菩薩依無生死的如來藏才能漸漸無掛礙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第二節 菩薩依無生死的如來藏才能漸漸無掛礙經文:【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菩薩證悟後,依靠如來藏這個大智慧心的緣故,就能到達無生死的涅槃彼岸,從此心中再也沒有掛礙了。每個眾生的如來藏本來沒有生死,不在有生死的此岸,所以叫作波羅蜜多。
  • 《心經》心無掛礙才是諸法空相的究竟意,空靈自在便是解脫!
    01心無掛礙才是諸法空相的究竟意!細究經文字義,若要達到照見五蘊皆空的般若境地,就先要認識到色空不二的有常無常原理,把無常也當作有常來看待,對一切煩惱焦慮怨恨等都心生歡喜,坦然相待,即是心身得定入門;然而諸法著相,若執於法相,亦不得解脫,六根歸空,六塵不染,一念不生,一意不起,以至無苦集滅道法執,一無所得之時,才四大皆空,空空如也,至此方是大定,即是菩提薩陲(即菩薩)心無掛礙狀態,一無所執,清淨無染,才步步生蓮,心無掛礙才是諸法究竟實意
  • 心安國際泰國試管嬰兒服務機構優勢揭秘-健康界
    很多病患致電心安國際都會提及泰國試管技術好,成功率全球第二。事實真的如網上所說麼?其實不然。泰國的試管嬰兒是以產業鏈模式在運作的,中國百餘家中介機構都在與泰國當地的團體合作。每一家都在網絡上灌輸全球試管美國第一,泰國第二的言論,最終假的也變成了真的。
  • 心安,即是歸處
    1、愛情:心安是陪伴人生這一輩子,其實無論在什麼地方,有一個自己相愛的人與自己相守在一起,與自己喜歡的人此生相隨,其實就是一種安心。這一輩子不會辜負自己,彼此兩人從青絲到白髮。人生本無常,心安即是歸處。自己不會去糾結,那麼自己就不會去尋找那麼多的煩惱。不會去尋找那麼大的擔憂,也不會去自己一個人有那麼多的痛苦。人生一輩子,其實一切也便是如此,。
  • 心安,便是幸福!
    暖陽照在我的本書上,落進我的茶杯,不想關窗簾,也捨不得合上杯蓋:綠茶,檸檬,在空氣中令人心安的魔力,這是久違的初冬的氣味,端起來,且飲這一杯。諸葛亮說過,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獨具匠心,方可【心安】理得
    問及原因,最後便歸結到了「心安」兩個字。聖人以為,做到自己的「心安」是人和人相處的基本辦法。可是這種「心安」的相處模式也只能適用於熟悉的人與物之間。這種感覺是無數次的小摩擦裡陶煉出來的結果。並且,這種熟悉也是超越契約的。「信任」的確能夠給人帶來內心的安全感。
  • 每日一籤 | 假使你覺得快活,主要是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
    點擊播放 GIF 0.0M假使你覺得快活,並非全因澡洗得乾淨,花開得好,或者食物符合你的口味,主要是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
  • 詩詞:二老期頤壽,同胞掛礙心。白頭歸去路,兄妹淚沾襟
    題圖文/一砂二老期頤壽,同胞掛礙心。白頭歸去路,兄妹淚沾襟。7.題圖文/孤城料知脾胃改,體己有餘金。
  • 被噩夢驚醒的心情說說 被噩夢驚醒難受發條說說朋友圈發洩一下
    被噩夢驚醒的心情說說 被噩夢驚醒難受發條說說朋友圈發洩一下時間:2018-11-21 15:11   來源:趣味百曉僧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被噩夢驚醒的心情說說 被噩夢驚醒難受發條說說朋友圈發洩一下 被噩夢驚醒的感覺真是難受,不如發條說說和朋友圈發洩一下?
  • 身安,不如心安(深度好文)
    02心安即是家,何處不自在要求平安,須從心上求,心安才能真正獲得平安。一顆不安的心,就如忐、忑二字,上上下下起伏不停,或驚或懼或憂或悲;又如一個流浪漢,四處奔走,無家可歸。唐代詩人白居易說:「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又說:「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 願平安喜樂,勿忘心安,祝你也祝我
    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山山水水,皆是一來一去,人生無常,心安即是歸處。善良的人很少後悔,他們活得坦然、心安,那是善良給予他們的美好回報。行善助人是舍,心安積德是得。心安即是長生路,世樂無過自在身。養心而不養身者,心安而身不能存也。養身而不養心者,身存而心不能安也。
  • 夜讀|心安即是歸處,隨緣方得自在
    南風過境,我們一路風塵僕僕一路感受著歲月穿過的芬芳,終於明白:心安了的重要性!心若安了,即使在面對人生苦難,一切皆可淡化。如果一顆心總是浮躁、忐忑、起伏不平、或驚或憂或悲,那麼這顆心一定是一顆不安的心;如果一顆心不安,那便沒有自在的心境,幸福感自然無從建立,導致失去外在的福分,或許這就是唐伯虎所說的「心安是福」。但所幸,我們在生活和歲月的洗禮下,終將懂得:心安,即歸處。
  • 中年人,願你心安,祝你健康!
    時間匆匆,不知不覺間,我們已從意氣風發的青少年,慢慢走向中年,心態也漸漸地發生了變化,人到中年,難得的是心安,希望的是健康。守得內心一份安靜,人生才能越走越踏實。中年人,生活不容易,但也要讓自己過得去。中年人,願你心安,祝你健康。
  • 知足常樂,心安是福
    知足常樂,心安是福很多的人都希望自己地位顯赫,名聲大噪;很多的人都希望腰纏萬貫,大房子豪華車子多多益善。殊不知,一個人除了生與死,其它都是小事,得到越多,反而失去更多。唯有知足才能常樂,唯有適可而止,才能留住幸福。
  • 心安,便是幸福
    人生忙忙碌碌,靜下心來,才能做好事情,讓心靈安靜,讓心靈自由,心安,才能看得清自己,眼明,才能看得清世界,人生需要克制自己,因為即使是再豁達的心胸,也會有悽涼,即使再清靜的心靈,也會有欲望,只有不斷修煉,才能讓靈魂安寧。
  • 貪慾為禍,心安是福
    (原標題:貪慾為禍,心安是福) 點擊廣東世界很美好,
  • 2019再見2020你好說說大全 告別2019迎接2020說說句子
    2019再見2020你好說說大全 告別2019迎接2020說說句子(二)  9.生活中並不全是艱辛和困難,它同時存在舒適與歡樂。就像我們經歷的季節,嚴冬過後是春天,風雪過後豔陽天。2019再見,2020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