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融合協同育人 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2021-01-11 中國教育報

    科教融合是高校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山東科技大學積極發揮行業特色和工科優勢,牢固樹立科教融合理念,科學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深化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服務國家和山東省發展戰略。

    主動對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積極搭建協同創新實踐平臺

    圍繞經略海洋、大數據、人工智慧,學校與地方政府部門、科研院所、知名企業共建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阿里雲大數據學院、騰訊雲人工智慧學院、青島智能無人系統創新研究院等科教融合協同創新實踐平臺,先後與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中國地質調查部門、自然資源部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數十個科研機構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建科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大批聯合培養的博士、碩士研究生直接參與國家或省級重大重點科研攻關項目,在解決基礎科學重要問題或關鍵核心技術問題中得到培養和鍛鍊。

    實行「雙導師」制,強化研究生培養全過程指導

    積極構建「校內+校外」雙導師制,與聯合培養單位共同組建導師團隊。雙方導師根據研究生人才培養方案,共同為學生制定培養計劃,指導學生合理規劃,培養紮實的專業知識。培養過程中,校內導師側重學生德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於研究生教育教學全過程,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校外導師重在發揮對學生的科研實踐指導作用,讓學生在深度參與課題研究中鍛鍊創新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校不斷加強聯合培養「雙導師」管理,近年年均聘任聯合培養單位研究生指導教師80餘人,為「雙導師」制、全過程管理提供了堅強支撐。

    優勢互補,加強合作,實現聯合培養雙方資源高度共建共享

    充分發揮雙方在教育教學、科研項目、儀器設備、高層次人才等方面資源優勢,持續推進科教融合、協同創新。以人才培養為目的,以導師團隊科學研究合作為橋梁,建立長效互動機制,提高雙方導師科研水平和研究生培養質量。開展高層次人才互聘,組建科研團隊,對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在科研項目聯合攻關、科技成果轉化、實驗室建設與開放共享等方面開展多方位合作,深化科教融合,為研究生培養營造良好環境,構建研究生聯合培養新機制。支持和鼓勵學生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早進科研團隊參與科研活動,支持校內校外導師將新科研成果引入人才培養各環節,開設更多研究性課程,提供更多研究性學習條件,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學習借鑑科研院所優勢和特長,把優質科研資源轉化為育人資源,把科研設施轉化為教學創新平臺,把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把「科學研究的密度」轉化為「教學創新的濃度」,把學生參與科研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形式,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和創新性。以學術品牌建設為例,學校舉辦的「名家講壇」,邀請聯合培養基地的專家學者,為研究生開展高端學術講座,年均舉辦100餘場,濃厚校園學術氛圍,開拓研究生學術視野,弘揚新時代中國科學家精神,培植研究生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

    學科交叉融合,不斷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

    主動對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行業、地方需求,依託工科優勢,充分發揮科研院所領軍人才和知名專家學者的作用,在現代海洋、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生態環境等領域合作開拓新興和交叉學科,為培養國家急需的高層次創新人才奠定堅實的學科基礎。打破原有學科界限,學校與聯合培養單位不同學科之間開展科研和人才培養合作,如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與自然資源部門海洋研究所聯合培養海洋測繪新興交叉學科研究生,極大提升了聯培研究生的創新能力。

    在科教融合系列措施推動下,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近年來,研究生每年在國家和省部級創新創業競賽中獲獎1400餘項,學校連續4年獲得「華為杯」中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優秀組織獎。湧現出大量先進典型,如與自然資源部門第二海洋研究所聯合培養的研究生許明珠,參與完成中國第十次北極主體考察任務;與國家測繪地理信息部門聯合培養的研究生張德成,投身艱苦行業,詮釋熱愛祖國、忠誠事業、艱苦奮鬥的時代精神,榮登中央組織部門、中央電視臺聯合錄製的專題節目《榜樣3》;礦業工程專業聯合培養博士生尹大偉,潛心學術研究,致力技術創新,參與研製大尺寸煤巖長期承載試驗系統,獲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今後,學校將進一步把科教融合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韓作振 嶽國偉)

相關焦點

  • 山東科技大學科教融合協同育人 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原標題:山東科技大學科教融合協同育人 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科教融合是高校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山東科技大學積極發揮行業特色和工科優勢,牢固樹立科教融合理念,科學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深化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服務國家和山東省發展戰略。
  • 華中農業大學科教融合協同育人
    華中農業大學堅持科教融合,將學科優勢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將科研優勢轉化為教學優勢,著力培養行業拔尖創新人才。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農科與生命科學為主幹,構建大學科群,促進學科專業交叉融合,形成以農科為優勢,生命科學為特色,農、理、工、文、法、經、管、藝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布局和人才培養格局。
  • 切實提升畢業論文質量,四川工商學院召開科教協同育人座談會
    近日,為進一步提升畢業論文(設計)質量,推進科教協同育人,四川工商學院召開了科教協同育人座談會,校領導及相關負責人共20餘人參會。與會人員圍繞「如何實施科教協同育人、提升論文(設計)質量」的主題展開了積極討論。
  • 秉承科教融合理念 培養更多高層次人才
    原標題:秉承科教融合理念 培養更多高層次人才(憑欄處)日前舉行的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吹響了全面推進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創新的號角,也提出了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積極穩妥推進「雙一流」建設,推動研究生教育格局性、深層次變革的時代命題。
  • 【中國教育報】東北大學王興偉:科教融合下的研究生培養「四轉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研究生教育大會上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研究生教育在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創新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目的在於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高水平拔尖創新人才。大學具有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知識轉移和應用等創新核心要素,在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啟真新論丨浙大校長吳朝暉:創新與育人高度融合,讓研究生成為驅動創新的戰略生力軍
    本期啟真新論,我們推出的是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在接受中國教育在線記者採訪時圍繞研究生教育工作發表的觀點——創新與育人高度融合,讓研究生成為驅動創新的戰略生力軍。觀點的碰撞,智慧的交鋒,我們也期待聽到您的聲音!投稿郵箱:zdxmt@zju.edu.cn。近日,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應邀接受中國教育在線記者採訪,圍繞研究生教育發表觀點。
  • 武漢科技大學:深化科教產教融合 提升研究生創新能力
    2020年,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布《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教研〔2020〕9號)指出,完善科教融合育人機制,加強研究生系統科研訓練,以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支撐高質量研究生培養;強化產教融合育人機制,推動行業企業全方位參與人才培養,著力提升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
  • 西電厚植產學研協同育人,打造人工智慧創新人才培養高地
    強化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激發研究生思政教育內生動力實驗室立足新時代研究生思政工作特點,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推動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以學校「三好三有」( 師德師風好、師生關係好、培養模式好,有先進文化、有出色管理、有突出業績)育人體系為標準,以導學團隊為載體,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提升了師生的榮譽感,豐富了團隊的文化內涵
  • 高質量發展進行時(三)|協同「國家隊」培養高端人才
    《山東省教育廳與中國科學院大學科教融合協同育人戰略合作協議》籤署。,開展研究生聯合培養提升、青年教師訪學託舉、重大科研項目合作、科研平臺開放共享、研究生實踐基地建設、國際合作交流拓展等「六大計劃」,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水平創新創業人才。
  • 服務地方需求,引領產教融合,深化協同育人 ——訪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該校研究生教育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四為」方針,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服務需求、提高質量、追求卓越」發展主線,瞄準產業前沿和關鍵技術,依託省、市共建佛山基地,貫通產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途徑,深入推進學科專業與行業對接
  • 校長邱勇:秉持科教融合核心理念 培養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 | 在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上的交流發言
    科教融合是大學的核心理念,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保障。科教融合要把科研平臺變為人才培養的平臺,把科研活動變成培養獨創精神和批判性思維的載體。博士生教育應著重培養學生獨立從事學術研究的能力。一流博士生教育體現一流大學人才培養的高度。碩士生教育應重點培養學生解決當代社會、經濟和產業發展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一所大學人才培養的活力。大學要深化科教融合,全面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推動一流大學的人才培養邁向新的高度。
  • 校長邱勇:秉持科教融合核心理念 培養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
    科教融合是大學的核心理念,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保障。科教融合要把科研平臺變為人才培養的平臺,把科研活動變成培養獨創精神和批判性思維的載體。博士生教育應著重培養學生獨立從事學術研究的能力。一流博士生教育體現一流大學人才培養的高度。碩士生教育應重點培養學生解決當代社會、經濟和產業發展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一所大學人才培養的活力。大學要深化科教融合,全面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推動一流大學的人才培養邁向新的高度。
  •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秉持科教融合核心理念 培養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
    未來網高校頻道7月30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侯智)7月29日,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和江蘇省負責同志在會上作了交流發言。以下是清華大學校長邱勇的發言:秉持科教融合核心理念 培養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
  • 促進科教融合 構建人才培養新範式
    這種轉換必然帶來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範式」革命,而相應的教育理念、理論及模型都在這場革命中逐漸展開。科教融合理念、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縮寫為OBE)教學理念、協同論等,都成為助力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方法論選擇。
  • 校企協同創新 重構人才培養方案
    ,實踐教學與工程應用相結合」的創新人才培養理念,改造傳統工科一元化培養模式,建設多元化、有特色的學科交叉和產教融合的專業培養方案,強調產業需求與專業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校企協同 激活雙師型師資隊伍通過多元合作協同育人機制,協同構築一流的師資隊伍。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堅持走「請進來」與「送出去」相結合的道路。
  • 華東理工大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
    12月7日,華東理工大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籤約儀式在徐匯校區逸夫樓舉行,我校副校長王慧鋒和華為上海研究所所長董慶陽分别致辭。華為雲與計算BG高校科研與人才發展部部長曾偉勝、華為上海研究所相關領導,我校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侍洪波、教務處及信息辦負責人、相關學院教學副院長,以及參與「智能基座」課程共建的教師一同出席了籤約儀式。
  • 安徽大學科教融合,築基一流學科建設
    近年來,安徽大學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爭一流、重服務、創特色」為原則,以打造世界一流學科為重點,以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主動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深度參與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不斷推動科教融合、協同創新,增強教育服務創新發展能力。2017年9月,「雙一流」建設學校和學科名單公布,安徽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入選。
  • 堅持科教融合全力推進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
    結合學校近年來辦學定位、辦學實踐等探索,提出將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科教融合,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大力提升科研和學科建設水平,不斷完善學校治理體系和育人環境,為首都「四個中心」建設提供更多更優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 劉繼安 盛曉光:科教融合的動力機制、治理困境與突破路徑——基於...
    因此,科教融合是研究型大學的本質特徵。  科教融合經歷不同歷史時期,在不同國家和科教機構有著多種理解和外化形式。隨著科技發展加速,科教融合模式在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上的雙重效應更加凸顯。面臨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確提出要加快培養國家急需的高層次人才。
  • 促進科教融合 構建人才培養新範式——湖北大學物電學院人才培養的...
    原標題:促進科教融合 構建人才培養新範式——湖北大學物電學院人才培養的創新式探索高等教育的改革關鍵在於人才培養的社會面向性,即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能夠快速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直接服務社會發展。在這一要求的驅使下,人才培養效果要實現一種轉換:書齋型學生向社會實踐者的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