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將帶擔架隊俘獲敵一個營,卻在反圍剿戰鬥中惹惱了洋顧問李德

2020-12-24 嬋稚翎

很多人知道著名導演陳凱歌,他的夫人陳紅是原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唐天際的外孫女。但是,唐天際中將卻知之不多。

其實,唐天際中將也是一位很傳奇的人物。

在井岡山,唐天際曾兩次負傷,但這不是他最傳奇的事兒,他最傳奇的故事還是在第四次、第五次反「圍剿」中發生的幾件事。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在第四次反「圍剿」前,唐天際調任紅15軍政治部副主任,隨即參加第四次反「圍剿」作戰。一次,他率軍政治部宣傳隊和擔架隊100多人去陣地宣傳、救護。當他們走到一個山溝時,天已近黃昏。突然,空中一群小鳥鳴叫著,迎面疾飛,遠處隱隱傳來雜亂的腳步聲!

「有情況!」唐天際當即反應過來,揮手示意部隊停下,然後說:「有槍的為第一隊,埋伏在山溝旁的灌木叢;沒槍的為第二隊,埋伏在兩邊山腰。」

一會兒,山溝的轉角處果然冒出了一股敵兵。

這股敵兵是被紅軍打敗的國民黨第11師羅卓英殘部,他們正暗自慶幸逃脫「恢恢天網」呢,急急地往前竄。誰知這匆忙「趕路」中又掉入了唐天際的伏擊圈。突然戰士們吶喊著衝了過來,一陣衝殺,殘敵當官的當即被打死,餘下的殘兵紛紛丟下武器,舉手投降。可唐天際他們一清點俘虜,才發現是整整一個建制營的兵力!且他們每人都腰上「佩戴」一根繩索。一位宣傳員好奇地問:

「你們每人帶著繩索幹啥的?」

「報告長官,是我們上司發的,說紅軍肯定要打敗仗的,叫我們多綁些紅軍回去領賞。」一個俘虜回答。

「現在這繩索就用來捆綁你們自己吧。」唐天際正愁這麼俘虜沒法押送回去呢,轉頭對戰士們說:「用繩子把他們捆起來,一人牽幾個。」

結果,這些宣傳隊和擔架隊100多人每人身後用繩子牽上了一個或幾個俘虜,回到營地時,老鄉紛紛說:「從沒見過這樣抓俘虜的,用繩索綁著像牛一樣牽來。」

唐天際(前排左二)

第四次反「圍剿」勝利後,唐天際調任14師政治部主任兼廣昌警備區政治部主任。1934年4月,敵人集中11個師的兵力,沿甘竹河分左右兩路進攻廣昌。一天,共產國際派來的洋顧問李德在博古陪同下,來到了廣昌視察。唐天際匯報完戰備情況後,李德板著面孔,拉長聲調大聲說:「死守廣昌,要把廣昌變成西班牙的馬德裡!」

唐天際說:「打這樣的仗,怕是要拼掉紅軍的老本呀!」

這一下惹怒了李德。隨後去前沿陣地檢查工事時,他指斥唐天際指揮修的碉堡不符合要求,怒氣衝天,對博古哇啦哇啦一通後,當場宣布:

「撤消唐天際的政治部主任職務。」

誰知唐天際正準備打移交時,李德的命令又來了,宣布唐天際代理14師參謀長,率部死守廣昌!這前後不過幾個小時,令唐天際啼笑皆非。

李德

4月10日,敵人向廣昌發起進攻。唐天際「死守廣昌」,部隊傷亡慘重!最後,他帶著一個排的戰士堅守在一個碉堡裡,子彈打光了就打手榴彈,手榴彈打完了又打地雷和石塊。戰鬥堅持了18天。因雙方兵力過於懸殊,廣昌最終失守。廣昌失守後,他被調到瑞金馬列主義學院,以學習為名接受批判和整訓。一次反「圍剿」戰鬥,唐天際兩次上下,他說:「洋顧問李德簡直就是胡來!」

第五次反「圍剿」的戰鬥連連失利,蘇區範圍日益縮小!因戰事急需用人,唐天際在瑞金「學習」了15天後,又被重新分配到紅3軍團5師任政治部主任。但最後紅軍還是沒能頂著敵人飛機、大炮的進攻,被迫踏上了萬裡長徵。(嬋稚翎原創,禁止轉載和複製。)

相關焦點

  • 一個洋顧問,是紅軍的最高指揮者,他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李德其實就是一個洋顧問,李德原名奧託·布勞恩, 德國人,出生於1900年,他早期的履歷也十分漂亮,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參加了德國共產黨,並且參與創建了巴伐利亞蘇維埃,用現在的話說,他真的是年輕有為。
  • 洋顧問李德,回蘇聯後擔任什麼職務,後來結局怎麼樣?
    說起李德,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可謂是充滿傳奇色彩的一位人物。來中國之前,李德只是共產國際的情報人員,屬於默默無聞的小角色。但到達上海後,因為與博古等人關係密切,李德最終陰差陽錯地成為了紅軍軍事顧問,由此開啟了一段不一樣的人生。
  • 遵義會議結束後,那個曾對紅軍造成巨大損失的李德,去了哪裡?
    身居高位 完成營救任務的李德在上海逗留期間,遇見了他在蘇聯求學時期的老相識博古,當時博古已經是臨時中央的總負責人,但是軍事上的欠缺一直是他的心病,他希望可以找到一位合適的人選,幫助他做出一些關於戰爭的判斷和決策。 就在他心力交瘁之際,冥冥之中,李德闖入了他的視線中。
  • 李德是怎麼來到中國的?並非共產國際特派,只是一個「順水人情」
    我們通常認為李德是受共產國際委派來到中國的,沒錯,他確實是受共產國際委派,但不是特派,而是共產國際「順水推舟」。那麼,他究竟是如何為紅色政權的軍事的顧問的呢?這與上世紀初期的一個蘇聯的重要人物有關。李德李德(1900年9月28日—1974年8月15日),原名奧託·布勞恩(Otto Braun),出生於德國慕尼黑城郊的伊斯瑪寧鎮。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參加德國共產黨。1918年參與創建巴伐利亞蘇維埃。
  • 一把軍號退敵一個營,日英美軍聞之抱頭鼠竄,稱之像是怪物在叫
    戰鬥開始後,各組司號員突然同時吹起衝鋒號,嘹亮的軍號聲從四面八方傳來。聽到這麼多號聲,日偽軍以為八路軍大部隊包圍了松山鎮,頓時驚慌失措,下令各種炮火和輕重機槍,瘋狂地向周圍掃射。此時,15團2營乘虛而入直搗敵軍,日偽軍慌亂中倉皇向東山方向逃竄。
  • 他是李德的翻譯,跟主席暢談半個小時後,從此對主席忠心不二
    在紅軍時期,李德來到中國,擔任紅軍的軍事顧問,因為他是德國人,不會說漢語,誰來給他當翻譯呢?就是今天介紹的這位王智濤,1955年被授予開國少將。王智濤是河北滄縣人,因家境貧寒,14歲就去了馮玉祥的部隊當兵,因為他作戰勇敢,很快就得到了馮玉祥的提拔,還被馮玉祥送到了蘇聯,先後在基輔紅軍學校和莫斯科高級步兵學校學習。
  • 湖南邵陽開國中將如雷貫耳,其中一位任鐵道兵司令員時間最長!
    邵陽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比如湘西南特委舊址坐落在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龍山之腳太芝廟鎮旗行山下,1928年,湘西南特委從瀰漫著白色恐怖的邵陽城區來到了這裡,老百姓親切地 叫它「新花院子」,邵陽總計有7位開國將軍,其中兩位將軍是中將,他們都參加了平江起義和歷次反圍剿鬥爭,那麼他們是誰呢?
  • 這一仗是林帥的神來之筆,可惜各種文獻中他的名字卻被刻意迴避了
    他們採納德國軍事顧問賽克特的建議,利用紅軍缺乏重武器的劣勢,運用「堡壘戰術」(另一說此戰術是張輝瓚的第18師52旅旅長戴嶽出的主意,他根據自己的經驗教訓寫了一本《對於剿匪清鄉的一點貢獻》意見書,何應欽還親自作序),步步為營,各部交替掩護前進,逐步蠶食蘇區。
  • 開國中將王近山,誤入敵軍包圍,提著大刀率一個團全殲敵一個旅
    在解放軍眾多開國將領中,存在著太多太多的傳奇人物,王近山中將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不論是紅軍時期,抗日戰爭時期,還是解放戰爭時期,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王近山都取得了很多讓人不敢相信的戰績。當時紅軍嫌他長得太過瘦弱,都不想要他,但是王近山很快就證明了自己,在參軍不久後的一場戰鬥中,王近山和國民黨軍的一名大個子士兵遇到了,但是他並不害怕,打紅眼後抱著這名國民黨軍士兵摔下了懸崖,國民黨兵當成死亡,王近山只受了輕傷,後來王近山的戰友都叫他王瘋子。參軍僅僅三年,由於作戰出色,王近山就升任了團長。1933年,王近山被任命為紅28團團長。
  • 解放軍唯一一次,一天之內戰鬥傷亡6名師團級幹部
    所以,作為第一梯隊的43軍坦克團及126師376團和作為第二梯隊的42軍坦克團及我師372團均在此遭到了慘烈的損失。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唯一一次戰鬥傷亡6名師團級幹部就發生在靠松山。整個反擊戰中,我42軍坦克團共損毀45輛坦克,其中大部分是在靠松山戰鬥中損毀的。此戰,越軍事先利用山上有利地形構築陣地,配置了輕重機槍、高射機槍、無火力炮、火箭筒、反坦克飛彈等火器,組成嚴密火力配系,封鎖了盤山窄道。首先抵達靠松山的是前衛部隊——43軍坦克團1營。
  • 給紅軍造成損失的李德,娶了參加長徵的32名女性之一,後來怎樣了?
    1932年,紅軍發生了一件足以改變命運的事件,就是博古和王明從上海請來了一個共產國際派來的代表:奧託·布勞恩,中國名字叫李德。這個李德,原本只是共產國際派到中國執行一項一般任務的代表,但博古和王明卻擅自粉飾編造了他的身份和使命,把他說成是共產國際派到中國執行軍事指揮的重要代表。那麼,王明和博古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 紅軍和抗戰時主力團政委,按功勳資歷是中將,因打一仗失利成大校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在蘇區根據地反圍剿戰爭中,先後建立了三個方面軍,分別是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還有紅四方面軍。的確,紅一軍團這支中央紅軍的主力和骨幹,在軍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別是紅軍長徵途中,紅一軍團一直是打前陣的開路先鋒,一路過關斬六將,為大部隊掃平前沿障礙,如湘江戰役,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飛取瀘定橋,臘子口戰鬥等戰鬥都是紅一軍團將士們衝在第一線。
  • 袁姓威武:開國將軍十一位,兩位中將,九位少將!他們都是誰?
    袁姓威武:開國將軍十一位,兩位中將,九位少將!他們都是誰?袁姓,人口在全國姓氏中排名第33位,人口約有730萬,雖然袁姓人口不多,不過袁姓誕生了鼎鼎大名的袁世凱,袁崇煥、袁紹等,三個人中,就只有袁世凱問鼎帝王寶座,也是袁姓唯一的帝王。袁世凱是一個很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但是回過頭看看,我們每個人都不會那麼完美,袁世凱、袁崇煥、袁紹亦是如此。
  • 洪學智的女兵不帶槍,偽軍早飯沒吃就去搶,結果變成女兵的擔架隊
    在抗日戰爭中,洪學智帶著抗大5分校駐紮在江蘇鹽城一帶,他還兼任了鹽城衛戍司令。由於日軍總是「掃蕩」,他不得不帶領5分校經常轉移。洪學智的5分校中有一個女生隊,人數不少,平時由唯一的警衛連負責保衛。一次,又遇上了日軍大「掃蕩」。
  • 德國人被派到中國當軍事顧問,長夜漫漫,他要求給他安排個媳婦
    1932年,李德到中國擔任軍事顧問,長夜漫漫,他請求組織給他找個媳婦,然而中央還沒有答應呢,他自己就追求起了一位領導的漂亮妻子。李德原名奧託布勞恩,德國人,是共產國際派往中國的情報員,紅軍時期,曾經聘請他為軍事顧問。
  • 帶領洋居民防疫,「戰鬥」慎終如始
    帶領洋居民防疫,「戰鬥」慎終如始長寧區虹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分成多個小組,每天對居家隔離的境外返滬人員進行上門體溫監測和健康狀況詢問。虹橋街道轄區內,境外人士多,樓宇企業集聚,面對新冠疫情帶來的「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和復工復產的三重壓力,虹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四史」學習教育化為實踐,自今年1月上海打響防疫戰以來,慎終如始保持「戰鬥」姿勢,開啟國際化社區防控服務新模式。「小小聯合國」裡的防疫怎麼做?
  • 「中國最好的一個旅」:旅長是大將 團長是中將 3個營長是開國少將
    「中國最好的一個旅」:旅長是大將,團長是中將,3個營長是開國少將看過電視劇《亮劍》的朋友,一定不會對386旅感到陌生,畢竟李雲龍的新一團就隸屬於386旅。那麼,真實歷史上的386旅是什麼樣呢?第386旅是開國大將陳賡帶出的一支隊伍,陳賡是黃埔三傑,又從事過中央特科工作,歷經北伐、南昌起義、長徵,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以及領兵打仗的能力,因此,386旅是戰鬥力非常強悍的一支部隊。
  • 吳姓開國將軍,他是唯一的江蘇人,中將軍銜,官至副國級!
    吳姓有多少開國將軍,答案是37人,有吳先恩、吳法憲、吳克華、吳信泉、吳信泉、吳瑞林、吳人鑑等7位開國中將。吳姓開國將軍,他是唯一的江蘇人,中將軍銜,官至副國級!吳姓開國將軍江西人居多,吳法憲、吳克華、吳瑞林都是江西人,吳先恩湖北人;吳信泉湖南人。吳人鑑也就是王諍將軍,他是江蘇唯一的開國中將,也是吳姓開國中將中唯一的江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