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讓人暈倒?餐後低血壓,怎樣應對?

2020-12-16 騰訊網

餐後低血壓,從用餐細節預防

人是鋼,飯是鐵,不吃飯,人會餓暈。但是,有些人,卻會因為吃下1碗香噴噴的羊肉泡饃或熱乾麵,打著飽嗝,剛站起身,沒走幾步就暈倒。據說,這種情況,很多是由於餐後低血壓所引起。餐後低血壓是如何發生的?哪些人應該重點預防?需要如何應對呢?咱們現在來解析。

餐後低血壓,簡稱PPH,指餐後收縮壓下降20mmHg,或者收縮壓由餐前的100 mmHg以上降到餐後的低於90 mmHg。如果餐後發生頭暈甚至暈厥,雖然血壓下降值沒有達到上述標準,也可以視為餐後低血壓。

餐後低血壓,在老年人中較為多見,有高血壓、糖尿病、帕金森病、腎功能不全等疾病的老年人,更容易發生。餐後低血壓,會表現為飯後頭暈或難受,還會暈厥或跌倒,有時也會誘發心絞痛、短暫性的腦缺血。餐後低血壓,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發生率約為37%。研究認為,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與餐後低血壓關係密切,因此,PPH也可以視為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進展的表現。

餐後低血壓的發生機制,目前認為與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異常的胃排空率、高血糖、胰島素分泌及作用缺陷等有關。其中的關鍵是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減弱了機體對低血壓的迅速代償。咱們的機體內,外周血管以交感神經為主,調整血管收縮;內臟主要是自主神經支配,副交感神經作用更強。血糖異常,甚至可以在糖尿病前期就造成副交感神經受累,由此成為導致餐後低血壓的重要因素。

餐後低血壓的發生,主要誘發因素是那些量大、過熱、含糖量高的食物,比如咱們提到的羊肉泡饃或熱乾麵,可以迅速引起胃腸血管擴張。內臟血流量增加,身體其他部位的血流量就相對減少,而大腦血供減少,則會引起頭暈、眼花、暈厥,或者在站立時導致跌倒。

相關研究結果表明,那些發生餐後血壓下降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情更為嚴重,而且症狀不典型。還有研究發現,發生餐後低血壓的糖尿病患者,神經肽水平更低,自主神經病變程度更為嚴重,增殖性視網膜病及糖尿病腎病更為多見。因此,如果發生餐後低血壓,尤其是老年人,應該加強相關監測,如果症狀嚴重,需要及時幹預,可以通過咖啡因或生長激素釋放抑制激素的類似物等,進行治療和預防 。

預防餐後低血壓的發生,首先可以考慮改變用餐細節,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或少食多餐等,都可以緩解餐後低血壓的程度或症狀;進餐前適當飲水,喝下大約300毫升的溫水,可以緩解血壓下降;餐後保持坐姿或者半臥位,也會減少餐後低血壓的發生。此外,還可以考慮在餐前喝1杯咖啡,相當於服用100到200毫克的咖啡因,可以有效緩解餐後血壓的下降。不過,這種方法可能對某些人帶來焦慮、心慌、失眠等不良反應。如果是高血壓患者,需要注意服藥細節,應該在2餐間隔期間服用降壓藥,避免吃藥時間與用餐時間過近。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相關焦點

  • 公交車上突然暈倒,警惕低血壓引起的眩暈!
    我們經常會在公交車上遇到突然暈倒的人,有的人可能吃塊糖或者休息一下就能恢復過來,這多是由低血糖引起的頭暈;可也有的人,情況比較嚴重,必須要一番急救才能逐漸恢復,這種情況常見於低血壓引起的頭暈。首先讓我們看兩篇新聞報導:案例一:低血壓女孩公交車上玩手機兩度暈倒 眾人伸援手河南鄭州一名年輕女孩在公交車上玩手機時,突然倒在地板上。旁邊乘客見狀,趕緊將她扶起來。不料,一分鐘後,女孩再次暈倒在地,女孩臉色鐵青,神志不清。
  • 餐後低血壓是咋回事(名醫講堂)
    餐後低血壓就是指用餐之後出現的低血壓,其診斷標準是「餐後收縮壓(高壓)下降20毫米汞柱」或「收縮壓(高壓)由餐前≥100毫米汞柱降至餐後近幾年,臨床上餐後低血壓的發病率有明顯增高趨勢,特別是在老年人群中較為常見,尤其是高血壓、糖尿病及各種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患者
  • 老年人小心餐後低血壓
    每天吃完早飯都要睡一會兒,午飯後也必須要眯一會兒,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呀?」80歲的宋大媽到醫院就診時問大夫。大夫問大媽測血壓了嗎?大媽回答說:「測了,血壓很奇怪,吃飯前高150/70mmHg,吃完飯後有點低90/60mmHg,有時候甚至是70/50mmHg,頭暈得厲害,我覺得吃飯比吃降壓藥還管用呢?」其實,老年高血壓患者中像宋大媽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
  • 餐後低血壓全介紹?本文給出6個建議,預防改善餐後低血壓
    如果餐後2小時內收縮壓下降超過20mmhg,或者餐前收縮壓100,而餐後收縮壓低於90的情況,或者餐後血壓下降為達到上述標準,但餐後仍然出現心腦血管缺血相關症狀的情況,都可以算作是餐後低血壓的問題。餐後低血壓多發生老年人身上,特別是有高血壓問題的老年朋友,更應該注意餐後低血壓的發生風險。
  • 老年人應警惕餐後低血壓
    前一段時間病房來了一位高血壓患者,主訴每次飯後都頭暈明顯,測血壓明顯降低,平臥休息後血壓才逐漸上升。根據入院後監測血壓,發現患者為典型的「餐後低血壓(PPH)」。那麼什麼是「餐後低血壓」呢?又該怎麼預防呢?
  • 「餐後低血壓」警惕餐後危險時刻,6個方法避免脾虛低血壓的發生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冬天的寒冷總會給人一種想要隨時縮進被窩取暖的衝動,尤其是在飽餐一頓之後,總是感覺不想動,只想美美地睡上一覺,但是吃完飯犯困真的是一種正常的情況嗎?
  • 預防餐後低血壓,看看你能做些什麼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醫院門診經常有餐後血壓偏低,且伴隨頭暈、胸悶、出冷汗等不適的患者就醫,尤以老年人多見。   醫學上將餐後2小時內血壓下降超過20毫米汞柱,或餐後收縮壓(高壓)低於90毫米汞柱,同時出現一系列不適表現者視為餐後低血壓。   此病是怎麼得的?有何不利影響?該怎樣防治?   一位65歲男性,患高血壓病多年,平時口服降壓藥物維持治療,曾多次於進餐後發生胸悶、頭昏、乏力、心慌、面色蒼白,並有幾次險些摔倒,休息後緩解。
  • 福建一大爺躺下高血壓,站起來又變成低血壓……
    老伯躺下高血壓、站起低血壓今年77歲的李老伯患輕度高血壓兩年多,最近一年,他經常感到走路乏力、頭暈。由於休息後症狀可減輕,李老伯沒有特別在意這事。哪知前段時間李老伯走路時頭暈加重,兩次摔倒在地,人事不省,數秒後又自行醒來。家人擔心地帶李老伯去社區衛生所看病,醫生測量發現,他的血壓才90/55mmHg左右,暈倒很可能是和低血壓有關。
  • 孕期低血壓差點讓自己暈倒在路上!
    有人早孕反應嘔吐不止,一直吐到生產,也有人尿頻尿急,一晚上起夜要醒來很多次,嚴重導致了孕婦的睡眠,也有人燒心,反酸,吃過飯以後不敢平躺,有一種從胃燒到嗓子的燒灼感,還有人低血糖,高血壓。也有人孕期過的比較安逸的。而我的早孕反應就是低血壓,有人錯誤的理解,覺得低血壓總比高血壓好。所以孕期是很不注意這點的。但是自己自從親身經歷以後。
  • 頭暈無力疲勞,稍微一累就暈倒,站起來就頭暈,低血壓了怎麼辦?
    但是,對於某些人來說,低血壓可能會引起一些症狀,尤其是老人,低血壓可能導致突然暈倒,引起跌倒受傷,嚴重時有生命危險。還有,很多朋友問過我,低血壓可以低碳飲食嗎?當開始低碳飲食時,有些人可能會因為血壓降低,引起頭暈等症狀,尤其是當他們還在服用高血壓藥物,或者變相節食,可能加重低血壓問題。有些朋友反饋低碳後,精力沒有以前好了,這也很有可能和低血壓有關係。
  • 吃飽後就困,可能是低血壓?做好3件事減少低血壓的發生
    經常聽到有人說吃飽後就犯困,真想好好的睡一覺。尤其是很多老年人,在吃飽飯後就更加感覺的犯困,總想睡覺。很多人都認為這是種正常的情況。其實,有些飯後出現犯困現象有可能是低血壓在作祟,尤其是老年人。吃飽後就犯困跟低血壓有什麼關係?
  • 高壓低於90,低壓低於60是不是低血壓?長期低血壓有沒有危險
    原來老人家上廁所的時候,眼前發黑,暈倒了,把腦袋磕破了;目前外科的事情完了,就得找暈倒的原因。 我們每天都在說高血壓,高血壓,高血壓確實有危害,但高血壓如果幾天,或者幾個月,甚至幾年不管高血壓,可能也不會突然出事情,或大多數人短期不會出現嚴重後果。
  • 人為什麼會突然暈倒?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暈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很多人形容「是眼前一黑」,也有人說「是眼冒金星,再之後就失去了意識,直到醒來才發現:「噢,原來我剛剛暈過去了。」   那麼,人為什麼會突然暈倒呢?一定是腦袋出了問題才會暈倒嗎?   答案顯然不全是。   暈倒是如何發生的?   我們平時所說的「暈倒」,專業術語叫做「暈厥」,是指突然發生的、短暫的意識喪失(即不省人事)。   我們的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可以把腦供血想像為給司令部供電。
  • 成都3個月近百年輕人暈倒 超七成網友作息不規律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急診科醫生說,代微有低血壓,又沒按時吃早餐,所以暈倒了。3月以來,有近百人因暈倒被送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急診,暈倒者幾乎都是20多歲的年輕人。暈倒的原因多是飲食、睡眠不規律。  女生公交車上暈倒好心人幫助  昨日上午10點,代微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病床上輸液,已經甦醒。
  • 什麼是低血壓 低血壓的危害有哪些
    低血壓,我們經常遇到的一種病症,人們往往忽略了低血壓的危害。那麼什麼是低血壓?它在人體中佔據的位置又是什麼樣?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引起低血壓的原因有哪些。大家一起看一看吧。什麼是低血壓低血壓病是由於人體內的血壓低於正常人。
  • 阿嬌在酒店意外暈倒的原因,值得所有女生警惕!
    相信不少人也經歷過或者見過不少暈倒的橋段: 在地鐵上因為沒吃早飯而低血糖暈倒,軍訓或者長跑時突然暈倒,聽到某個令人震驚或傷心的消息時突然暈倒…… 暈倒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什麼樣的人更容易暈倒呢?
  • 一男子午睡後,上廁所暈倒在地,午睡有5個要點,讓午睡更安全
    主要表現為人們在夜間或清晨起床排尿時因意識短暫喪失而突然暈倒;總會產生短暫的意識障礙,而這種障礙易誘發排尿性暈厥。主要是由於血管舒張和收縮障礙造成低血壓,引起大腦一時性供血不足所致,暈厥發生後兩分鐘左右病人可自行甦醒,不會留下後遺症。排尿性暈厥多見於中老年男性,一般好發在夜間,常常突然發生,之前多無先兆。
  • 體位性低血壓是怎麼一回事?如何緩解和康復?
    體位性低血壓又稱直立性虛脫,是由體位的改變而引起的。比如,從臥姿變坐姿,或者由坐姿變成站姿,都有可能出現視力模糊、頭暈目眩、軟弱無力,甚至於暈倒。06年的元旦,筆者因長時間輸液,暈倒在去廁所的走廊。醫生聞訊叮囑:快回病床。可是,就這十幾步路,我又暈過去3次。醫生在量血壓時發現,我的血壓已經降到了60~80mmhg。
  • 花季少女為何聽到鈴聲就暈倒?
    由於暈厥大多是一過性發作,且發作後不留後遺症,常不能引起患者重視。來自青島的15歲花季少女小柏,經常聽到上課鈴聲響或老師提問後,突然暈倒在地,嚴重時有肢體抽搐,好幾次一不小心還腦袋磕出個大血包,120急救多次送醫院,父母帶她輾轉當地各家醫院,花錢做了不少檢查也沒有查出個究竟。那時,小柏正讀高二,正在緊張地備戰高考,上課總要暈倒影響正常學習,成績也因此下滑。
  • 高血壓合併體位性低血壓
    由於發病機制上的密切關聯,體位性低血壓(orthostatic hypotension, OH)時常共存,有OH症狀者70%是高血壓患者,其次是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引起的OH。高血壓和體位性低血壓同時存在產生治療矛盾,這類病人的血壓控制是臨床上的一大難題。體位性低血壓不是一個特殊疾病,而是血壓對許多原因的調節異常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