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國內咖啡消費量迅猛增長,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過3000億元。一方面,被可口可樂收購的COSTA、百事可樂、農夫山泉、蒙牛、伊利等紛紛推出罐裝即飲咖啡產品,再加上星巴克、瑞幸,市場可謂是巨頭林立。另一方面,三頓半、時萃、永璞等新興品牌迭起,崛起速度讓人咋舌。
3月份,新晉網紅三頓半完成了新一輪融資,投後估值1.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5億元),這是近一年半時間內獲得的第四次投資。公開資料顯示:這是一個精品咖啡品牌,創立僅僅五年,主要為用戶提供澎湃裝掛耳咖啡、手衝咖啡系列、冷萃咖啡系列、手搖咖啡磨豆機以及咖啡周邊(器具、杯子)等產品。
去年,三頓半的營業額超過1億元。雙十一開啟預售第一個小時就賣出60萬顆咖啡,11月11日當天成交額超過2018年全年,並一舉超越「老大哥」雀巢成為第一名。
品牌創始人吳駿,大學畢業後在北京做廣告策劃,08年回到長沙創業,與朋友開了一家咖啡館,中途還試著經營過一個烘焙類電商項目。五年前的一天,他一邊望著當月銷量平平的報表,一邊刷著淘寶,腦海中突然冒出一個想法:「做電商咖啡。」
於是就有了三頓半這個品牌,寓意三頓飯之外的那半頓。從掛耳咖啡,到精品咖啡豆、手衝咖啡壺,這些產品市面上很多人在賣,不同的是,吳駿會經常跟用戶交流、收集反饋意見。他發現,喝一杯「既方便又好喝的咖啡」,這個需求並沒有被很好地滿足。
在現有的解決方案裡,現磨是最好喝的,但是最複雜。速溶是最方便的,但是味道不好。一番深思熟慮後,他把目光投向了改造速溶。雖然瑞幸、星巴克這些現磨咖啡是市場的焦點,但是速溶咖啡依然佔據了國內七成以上的市場份額,發展空間巨大。
為了讓速溶保存最好的風味,吳駿想到了精品咖啡裡會用的低溫萃取方式。可市面上沒有現成的流水線,於是找到一家工廠,通過提供資金購入萃取設備,一起重新設計了萃取流程。經過一番努力,最終實現了創新。產品風味接近於現磨咖啡,同時還擁有超級速溶能力。
前年,數字小罐裝的精品速溶咖啡正式上線。創新性的包裝(咖啡杯狀的小罐)、留存良好的風味和香氣,多元化的衝泡方式(可以用冷熱水、冰牛奶,而且不用攪拌),使得產品快速成為爆款,並且打破家庭消費場景的限制,進入辦公、旅遊、會議等領域。
在價格上,星巴克等精品咖啡館的杯均價超過30元,瑞幸的價格位於10-20元之間,全家、7-11等便利店咖啡的價格在10元左右,以雀巢、麥斯威爾為代表的傳統速溶咖啡僅需1-3元。三頓半正好切入5—10元這個空白的價格區間,與傳統速溶咖啡和即飲咖啡形成差異。
品牌能成長得這麼快,還得益於提供多樣的玩法,引導用戶自發傳播。他們會不定期推出「0」號隱藏款咖啡,跟其他文化品牌合作,或者大師手衝咖啡的限量款,不斷地上新來刺激用戶。另外還設計了「返航計劃」,在每個城市設置指定回收點,用戶把空杯子拿到現場回收後,可以免費得到周邊小禮品和兌換新咖啡。
去年3月份,他們在長沙開出了第一間線下店「咖啡研究室」,目的並非銷售,而是用戶互動和產品測試。接下來將在上海開出第一家旗艦店,切入線下消費場景。在巨頭林立的市場上,這個新興品牌還會帶來什麼驚喜,我們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