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別人輕鬆愉快,而你越活越累?因為你沒有做到這3點……

2021-02-22 曾仕強

曾仕強公眾號與您相伴2793天▲戳上方藍字關注

一個太有是非的人,是經常闖禍的,因為幾乎沒有人的是非能禁得起考驗。

「曾仕強每日箴言」

|全文共2000字,深度閱讀需7分鐘,受益終生|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的情況。

 

明明是同樣一件事,不同的人會有截然不同的對待和處置方式。

 

為什麼會這樣呢?歸根結底,決定這些不同的關鍵在於思維。

 

思維方式決定了一個人為人處世的外在表現,也決定一個人的未來如何。

 

現在的人,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普遍覺得很累,甚至身心俱疲,其原因就在於被思維綁死了。

 

人應該活得輕鬆快活,而不是越活越累。越活越累就是方法錯誤,這是非常簡單的道理。

 

那麼,如何活得輕鬆愉快?

我們提出三點,希望能幫助你改變觀念,理清思維,讓你的人生自在愉悅。

 

 

好好理一理自己的觀念

 

我們最亂的就是這個腦袋,要好好理一理。

 

現在的人,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普遍覺得很累,甚至身心俱疲,究其原因就是我們的腦海不清楚,充斥著各種雜七雜八的觀念。

 

想想看,家裡的抽屜,你大概一年會檢查一次,整理一次。

你的這個腦袋,也相當於你的抽屜,可是你一輩子從來沒有整理過,亂七八糟的東西都在裡面。

 

你要把腦袋這個抽屜打開來,把所有以前的觀念,一個一個檢查一下合不合理,合理的放進去,不合理的丟掉。

 

花一點兒時間,把自己的觀念,好好整理一下。

 

人是觀念的動物,行為後面有一個觀念,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會產生什麼樣的行為,進而表現出什麼樣的態度。

 

但是大家很少這樣做。

我倒希望全家人都這樣做,因為我們要家和萬事興。家和萬事興有一個共同的基礎,就是大家看法要一樣。


別人家怎麼樣,那是別人家的事情,隔壁要怎麼樣,那是他們家的事情,我們要把我們家做好,這叫作共識。

 

現在大家完全沒有共識,一個人一條路,只有一條船,有的要往東,有的要往西,開的人也不知道怎麼開。

 

所以,要先從觀念開始調整,觀念可以有彈性,但是不能沒有共同點,用現代的話來講,叫一定要有交集。如果家人完全沒有交集,那家長怎麼當呢?

這是第一個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多年來矛盾錯亂的觀念好好理一理。

 

 

淡化是非善惡好壞

現在的人,受西方諸多觀念的影響,非黑即白,是非分明,凡事都想爭個明明白白。

殊不知,一個太有是非的人,是經常闖禍的,經常不愉快的,因為幾乎沒有人的是非能禁得起考驗。

 

我們現在常常太狹隘,說這個對、那個錯,其實不應該。

 

我的孩子小的時候,我就告訴他們,對錯,是你的年齡階段不同,就有不同的標準,不要用固定的標準做判斷,因為標準是變動的,不是固定的。


明明是對的,它會變錯;明明是錯的,忽然間又變對了,因為陰會變陽,陽會變陰。

所以,我都告訴孩子,你現在年紀還小,不要用固定的方法,要多聽話。但是有一天你慢慢長大了,就不能老聽人家的話,而要靠你自己。

我們要做階段性的調整,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未來要變怎樣,我們自己要有一個前瞻性的看法。

 

人不能夠完全依照過去的經驗,因為時在變。時一變,合理不合理就會跟著變動。

《易經》裡面最要緊的兩個字,就叫作時中。

時中的意思,就是無時無刻不合理。理跟著時,所以叫作隨時。

 

隨時在改變,人要做好階段性調整,這樣的價值觀才正確,這樣你才不會總是鑽牛角尖而不快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是非,自己的好惡,站在不同的立場就有不同的判斷和結論。

既然如此,那就看淡一點,不必太在乎是非得失,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就好。

 

 

專注把握當下的狀況

 

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還沒到來,人能真正把握的只有當下。

 

如果你當下應該做的事,是好好照顧父母家庭,那就把這件事做到問心無愧。

 

如果你當下應該做的事,是提升自己,那就多多讀書明理。

 

如果你當下正在遭遇困境,那就守正防兇,韜光養晦,把它當成人生的磨練,好好經歷。

 

每個人都要告訴自己,當前的狀況是最重要的,要去專注面對,不能躲避。

 

人沒有辦法躲避現實,因為它就擺在眼前。如果你想要再往前走,它就跟你息息相關。

一個人不能說環境怎麼樣,我不管,我愛怎麼走就怎麼走,那不可能。

 

怎麼辦呢?

首先不能完全遷就現實,其次不能完全不看現實。這兩個要平衡,因為陰陽要平衡。

 

慢慢地,我們會走出一條合理的路,這條路就叫中道。一般人誤解中道就是中間路線,其實不是,根本沒有什麼中間路線。

 

我們常常講中國人不走極端,這句話也不是《易經》講的。


《易經》告訴我們,該極端就極端,不該極端就不要極端,這樣才叫中道。

 

孟子講:「雖千萬人,吾往矣。」就算那邊有千萬人在等著修理我,我該去還是去,怕什麼?但是我不應該得罪人的時候,就不要得罪人。

 

無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就對了。

陰陽有一個平衡點,我們慢慢把這些從自身開始做起,然後就可以把現實的很多問題融會貫通。

 

 

人應該活得輕鬆愉快,而不是越活越累,我們走到現在,很多觀念已經快走到死胡同裡面去了,再不回頭,就來不及了。

 

為今之計,就是早日反省,向老祖宗的智慧裡面尋找答案。

 

老祖宗所有的道理都是對的,只是我們自己理解錯了、做錯了,並不是他們的已經過時,或者已經經不起時代的考驗。

 

所以,我們建議每個人都學學《易經》。


了解了易經的思維以後,會有一個很重要的體會,就是我們現在所認為對的,基本上都是錯的;現在所認為不對的,反而是對的。

 

然後,你自己就會去做調整,慢慢走出一條明白的心安之路。


最易懂的易經國民教科書

詳解64卦,全6冊

點擊下圖了解

相關焦點

  • 老祖宗:為什麼你越活越累?做好這件事,人生馬上變得輕鬆愉快!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這樣,其實主要原因是因為思維的不同。一個人的為人處世取決於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就決定了一個人未來的發展,如果思維被束縛死了,那麼不管生活還是工作都會覺得很累。人活著就應該是輕鬆自在,而不應該是越活越累。
  • 人為什麼越活越累,這「三點」就是答案,很多人都不知道
    人為什麼越活越累?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的很多人都到了,上人老下有小的年齡,壓力越來越大,負擔也越來越重,所以經常會覺得很累。有時候,明明心裡已經潰不成軍了,但是表面上還要故作鎮定,對身邊的人說:「我沒事,我很好!」
  • 為啥你越睡越困,越睡越累?再不知道這些身體就完蛋了
    這是為什麼呢?晚上早早入睡,白天卻很晚起床,這種睡法叫做「睡醉」,打亂了大腦中控制身體日常周期的生物鐘,所以越睡越累。除此之外,哪些不良習慣會讓你越睡越累呢?1、睡得太多。習主席說年輕人要少熬夜,但有些人是睡太多了,人在睡眠時呼吸變慢,血液中二氧化碳積蓄增多,如果每天睡上十幾個小時,血液中積蓄的二氧化碳就會變成人體內的麻醉劑,使人昏昏沉沉,這就是人為什麼會越睡越想睡的原因。
  • 你為什麼越活越累?因為你的人生不是真的!
    為什麼有些人會如此的精力充沛?為此,我想了很長時間。起初,我覺得他們在時間管理方面做得很好。後來,我覺得他們擁有熱愛的人和事物,因此才有動力去做事情。 我正在努力尋找一種方法來改善自己的問題,但我仍然無法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後來我問自己,我為什麼這麼累?
  • 拼多多員工猝死,中國人為什麼越活越累?
    馬雲曾經表示「加入阿里,你要做好準備一天12個小時,否則你來阿里幹什麼?我們不缺8小時上班很舒服的人。」 《歡樂頌》劇照996現象愈演愈烈,很多人質疑為什麼《勞動法》形同虛設,無法對勞動者形成保護?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如果有特殊原因,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
  • 你不知道的真相:升職越快的人,反而越「懶」,因為他們懂這3點
    我們從小就被家長和老師教育,凡事都要勤快點,比別人更努力點,你才會比其他人更優秀,比其他人取得更好的成績。當我們邁出校門,踏入職場,也依然遵循這一點,勤奮努力的工作。但是我們卻發現,職場上有些人,好像整天無所事事,動不動就「摸魚」偷懶,為什麼他們也依然能夠得到領導的重要,比我們這些勤奮老實的員工,他們的晉升速度反而越快呢?你不知道的真相:升職越快的人,反而越「懶」,因為他們懂這3點。一、找到方向比盲幹更重要。
  • 睡覺是最好的補藥,為什麼有時候會越睡越累呢?原因幫你找到了
    但是有些人會出現越睡越累的情況,這讓很多的人會有疑惑和不解。為什麼越睡越累?或許和四個因素有關,希望你能早一點看到睡覺是最好的補藥,為什麼有時候會越睡越累呢?原因幫你找到了飲食不當:中醫講胃不和則臥不安,如果在睡前飲食不當的話,吃的過多或者吃的難以消化的食物,這樣就會影響到胃的消化和吸收,影響到人的睡眠質量。
  • 學生黨每天都「睡不夠」,反而「越睡越累」?其實是因為這3原因!
    但有些學生黨卻發現,自己明明每天都有睡覺,但卻覺得自己怎麼都睡不夠,反而會有越睡越累的情況?這是為什麼呢?其實是因為這3個原因,如果沒注意,那自然會影響到你的當天狀態,你之前知道嗎?讓我們看看吧!一、飲食問題在我們睡覺前,最好不要喝太多水、與食用太多食物。
  • 知乎熱門:為什麼你越活越不快樂?
    作者:武小五(富書籤約作者)欲望的滿足,不等於快樂知乎上曾有一個熱門話題:為什麼越活就越難有發自內心的快樂?崔永元感慨地說:你說留著這些能幹嘛,什麼都幹不了,就是活一個盡興。這些人特別可愛,不愛吃不愛喝,穿的衣服也都沒什麼特別好的,把錢全部放到這上面,就圖一喜好,也沒想著要和別人多不一樣,但很容易就被定義成「圖什麼呀」「有點兒偏執」,不然你說買這麼多能幹什麼吧?
  • 總感覺越睡越累?也許和這5點有關,得搞清楚了
    生活中部分人早上起床之後總是感覺到勞累,甚至沒精神,越睡越累。出現這種情況應該高度重視,有可能是某些不良因素引起。如果存在這種情況,還需第一時間查明原因,通過合理的方式進行改善。那麼,起床之後沒精神,越睡越累是怎麼一回事呢?
  • 別人瞧不起你,不是因為你的能力,而是輸在這3點
    在職場當中,老實人是最容易被瞧不起,最容易被開刀的人,因為就算被放在砧板上了,他也不會發出太大的聲響,不會去抵抗、不會去攻擊,這對於想要宰人的來說,不就是最好練刀子的東西嗎。因為我們容易吞聲,容易沒有底線,所以會被人看不起。覺得你活得很窩囊,活成了所有的人都不想要成為的樣子。
  • 為什麼別人越努力越成功,而你越努力越焦慮?
    其實以前呢,我也是一個非常容易焦慮人,而且陷入一種越努力卻越焦慮的怪圈子。後來嘗試過很多方法才慢慢走出來,於是寫下這篇文章,希望能幫到你呀!9點左右,班級第一的學霸來了,他看到我在學習很驚訝,「周末不好好休息嗎?學習也要記得放鬆啊!」「嗯嗯,好。」我雖然嘴上這麼說,但心裡的想法是,我又不是你,如果我的成績跟你一樣好,我還需要這麼努力嗎?
  • 佛說:一個人,能做到這句話,一定能活得輕鬆,活得自在!
    佛說:一個人,能做到這句話,一定能活得輕鬆,活得自在!佛法是人的一種活法。人應該通過佛法活著。你自己就是佛,佛就是你自己。你把它們分開了,這叫無明愚痴。佛法和你的生活也不應該分開,你把它們分開了,這也叫無明愚痴。我們很多人把佛法當作神話,把自己的生活和佛法分開,所以活得累。心累才是真正的累,心苦才是真正的苦。佛法是一種活法,用佛法這個活法來活著,才能活得輕鬆自在,才能活得有意義、有價值。
  • 人生,做到這3點,便能事事順遂
    人生,做到這3點,便能事事順遂。01第一:遇事不抱怨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順風順水,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們總會遇到或大或小的坎坷與波折。很多人因此怪社會不公平,抱怨社會的灰暗。很多時候,我們的煩惱,大多都是我們自找的。
  • 多半是這7個習慣,讓你越睡越累
    這是因為人的下丘腦中有一個控制節律的起搏器,它控制著我們的生理節律,沒有規律的睡覺習慣會打亂身體原有生物鐘,就會出現睡醉的情況。如果是熬夜導致的越睡越累,那麼就要及時改正,早睡早起,睡眠充足了,自然精力就會充沛。
  • 為什麼會越睡越累?可能是你睡前做了這些事,第一個你或就常做
    但是相信不少人會有這樣一種經歷,早上醒來後感覺身體非常的疲勞,腦子也昏昏沉沉的清醒不過來,感覺越睡越累,補覺也無濟於事,睡眠質量很差。其實越睡越累和我們日常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會打亂大腦的神經規律,所以會出現越睡越累的感覺。那麼,哪些習慣會影響我們的睡眠質量,導致我們越睡越累呢?
  • 起床沒精神,越睡越累?也許是你踩了這5個「雷」,越早知道越好
    但是有些人,每天睡眠時間很充足,但是醒來後卻覺得身體沒有得到休息,反而感覺很累,這是為什麼呢?如何改善呢?本篇提綱01你知道什麼是醉睡嗎?02哈佛對睡眠的研究03想要避免越睡越累,別踩這5個「雷」04擁有好睡眠,從「四要」開始
  • 為什麼你付出很多,卻活的很慘?因為你沒有打開看穿人性的天眼
    你打扮的很漂亮了,那麼確實會讓男人有驚豔的感覺,但是你要明白在以後的日子裡男人都會以你此時的表現,作為衡量的標準。假如你哪一次因為時間緊迫,沒有來得及化妝,或者說因為工作壓力大,整個人顯得很凌亂,那麼男人就可能覺得你這個人不對勁啊,這麼醜,這才是你的真正樣子啊,之前莫不是「豬頭賣狗肉」。
  • 讓人活得很累的五種特性,希望你一個都不佔,會活得很輕鬆
    活著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人要儘量活得輕鬆一點,活得快樂一些,但有的人卻總是活得很累,不是因為生活上的壓力有多大,而是因為自己的一些特性讓自己活得特別累。如果做什麼事都去在乎別人的看法,那麼人會活得很累、很辛苦,結果可能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好,不止得不到好的評價,反而讓自己身心疲憊。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對老夫婦,牽著自己家的小毛驢去集市買東西,結果路人就笑他們,真傻,有毛驢為什麼不騎?於是,兩人就一起騎上毛驢走。
  • 拿一樣的工資,為什麼他比你幹得活少還輕鬆?答案是
    但為什麼有人卻比你幹的輕鬆,活還少呢?看著別人輕輕鬆鬆拿的工資,跟自己辛辛苦苦掙的錢一樣多,你心裡就沒有疑惑嗎,為什麼自己不能輕鬆一些呢?答案呀,很簡單。就是這五個原因:1、人家的付出你並不了解活幹得比你少,幹得比你輕鬆,你確定這是你了解了全面情況後才下的結論嗎?人家的付出,可不會只是你眼前看到的那點。僅拿眼前的付出做比較,很難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