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攝臺灣:臺灣獨立書店——女書店

2020-12-19 參考消息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臺灣的獨立書店一向是城市中的別致景觀,不僅為當地人所愛,也吸引遊客前往。成立於1994年的女書店,坐落在臺北市新生南路,由婦運參與者、女性主義研究者以及支持女性閱讀、書寫和出版的朋友共同集資創立,是華文世界首家女性主義和性別友善書店。在書籍出版販售之外,持續舉辦相關文藝活動,近年來更協助推動臺灣性別教育,逐漸發展成女性文化生產與交流的重要空間。

本報記者張盼攝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

相關焦點

  • 獨立書店 臺灣的獨特風景
    「獨立書店不能消失」眾所周知,臺灣的「文化部長」龍應臺本身是一位作家,她深知獨立書店對於啟發民智的作用。上任伊始,龍應臺辦了多場「國是論壇」,第一場,就是從獨立書店的生存研究起。她認為,大人、小孩固定到社區書店看書、買書,生活的情感很強烈,「但是透過網絡買書,就少了背後的人際網絡關係!」
  • 臺灣書店 讓閱讀成為一種文化
    記者 杜榕攝   網絡書店  不要房間的隱形書店  回顧臺灣的書店文化發展,金石堂開啟連鎖書店事業的經營,使臺灣書店業成功地邁向商業化經營的時代,後起的誠品書店則以十足文藝性的面貌,掀起精緻化閱讀的文化潮流。但今天他們在臺灣都要面臨一個同樣的對手,網絡書店。
  • 臺灣獨立書店何以能存活
    在臺灣,除了「誠品」這樣的大型連鎖書店,街巷中還生存著許多獨立書店,幾乎每家獨立書店都有一份足以立世的「營生」附著於賣書生意之上,這份「營生」如以文創產業的視角來看,就是獨特的創意形成了獨立書店不可取代的個性,使它們得以在大型書店的折扣戰中生存下來
  • 臺灣獨立書店紀事:簡體書曾是禁書也是暢銷書
    唐山書店的老闆陳隆昊,經營獨立書店已經超過三十年。他見證了臺灣獨立書店的興衰,本身也是個很有故事的人。  由於近年來電子書、網上書店、連鎖書店的興起,讓獨立書店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如何破題?他擔當起了「臺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理事長的角色,希望在沒落中救世,闖出一條獨立書店的新路子。
  • 臺灣獨立書店的堅守者:魅力來源於經營者個性
    僻處新北市淡水區,深藏在一連片的小吃店中,卻能吸引各地的作家和讀者慕名前來,二樓書店有河book被業界視為臺灣獨立書店的代表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前臺灣獨立書店的生存狀態:小小門面,專精於某一類書籍,在鬧市喧囂中彌散安靜書香,成為一處文化地標。
  • 誠品書店與臺灣書業三十年
    1983年,金石堂書店出現,窗明几淨的碩大空間很快吸引了都會中產階級。金石堂成為臺灣首家大型連鎖書店,創立排行榜,主導了臺灣出版文化。       過去各地書店是各自獨立,每家店或許還是主打容易暢銷的書,但到了金石堂時代,由於分店眾多,所以有能力決定什麼書得以成為暢銷書。
  • 漂洋過海來看你——臺北獨立書店之旅
    來臺逛書店的預習課紀錄片:《書店裡的影像詩》,候季然導演,記錄了全臺灣40家獨立書店樣貌。看來,喜歡買書的朋友,去臺灣一定要趁早。地址: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三段144巷17號(博雅館)、23號(人文館)古今書廊店內(作者攝)古今書廊老照片茉莉二手書店(影音館)茉莉二手書店應是臺灣名氣最大、最成規模的二手書店,目前在全臺灣有六家分店。
  • 臺灣獨立書店憑什麼不擔心店租和網絡價格戰?
    臺灣獨立書店憑什麼不擔心店租和網絡價格戰?跟香港比起來,臺灣獨立書店的租金壓力與網店價格戰的衝擊都相對較小,這源於臺灣文化部的資金扶持與法律規範。它的困境主要是二線城市的書店「進書難」。   臺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首次出現在香港書展臺灣區參展。這片十多平米的空間如同一家「鬧中取靜」的獨立書店。            7月22日,第二十五屆香港書展閉幕。
  • 臺灣書店,正在慢慢消失
    右下圖:喧囂的臺北重慶南路上,許多民眾喜歡在書店內享受片刻寧靜。王英豪攝喜歡臺灣文藝氣息的人可能不願聽到這樣的消息:臺灣的書店正在一家家消失減少。臺北重慶南路曾經是一條充滿書店的街,全盛時期多達100多家書店,如今卻只剩下10家,而且還在持續減少。
  • 臺灣書店大盤點 附地址電話+營業時間
    羅斯福路附近是臺灣大學集中的地方,所以街頭巷尾隱藏著很多家小書店,需要耐心尋找。  這次只拜訪了士林店,書店是一棟獨立二層小樓,十分雅致,一層以文學藝術類書籍為主,二層以外文類書籍為主。去時店裡正在上書,門口堆著滿滿的書箱,可惜沒有打開,無從知曉裡邊有些什麼書。
  • 探訪漳州首家「臺灣書店」:閱讀可彼此更加了解
    夏惠娟 攝中新網漳州10月16日電 (何凌霄 周穎 夏惠娟)由福建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統籌規劃布局的「臺灣書店」相繼在福建開業,為在閩臺胞學習、創業、就業、生活創造更好條件,吸引臺胞走進書店閱讀兩岸圖書、增進理解互動。中新網記者探訪了近日落地漳州市薌城區海西博文品書館的「臺灣書店」。
  • 誠品書店跨界酒店!臺灣首家藝文旅館「誠品行旅」開業!
    但最近這個玩起跨界的「明星」,大家已非常熟悉,它便是臺灣響噹噹的「誠品書店(需求面積:15000-30000平方米)」,它既成為了當地文化地標,也是許許多多書店爭相模仿學習的「精神標杆」,但這次,它不再僅僅是賣書、賣咖啡、賣生活家居用品,而是開起了酒店。
  • 「不專心」是臺灣書店的核心競爭力
    自品牌-碰碰會(第8期)小記撰文=彭浪攝影=米茶、曉陽、張鴻部分圖片來自網絡8.23,米茶老師在楊梅竹斜街「書的設計店」做了一次關於臺灣小書店的碰碰會,主題叫作:「不專心」賣書的臺灣書店。生命中決定性的一瞬在風入松書店工作時,偶然得到一本《誠品講義》。據說,這是從前同事丟棄的資料中看到的,是當年誠品來大陸做書店業培訓時的講義。米茶老師拿到手裡即驚為天人,珍藏十多年至今。
  • 專訪臺灣複合型書店開創者:光靠書店不夠,就去做一個商場
    澎湃新聞:在臺灣,像金石堂、誠品這種形態的書店現在的生存狀況如何?陳斌:我認為金石堂最輝煌的時代應該是1986-1996這十年。就現況來講,不管是金石堂、誠品還是一些其他的獨立書店,都受到網際網路很大的影響。
  • 臺灣誠品書店年度暢銷榜「出爐」(圖)
    臺灣誠品書店年度暢銷榜「出爐」(圖)     圖為誠品工作人員展示奪得年度銷售榜單第一名的書籍
  • 臺灣行——人情篇(附:高雄書店大搜羅之一)
    ╔════Mrs.D感受1:談吐他(她)們都很有教養,「謝謝」好像口頭禪一樣掛在嘴邊,就好像美國人的「thank u」或打完噴嚏後的「bless u」一樣成為了一種基本的條件反射。而被道謝後,則回敬你一聲軟軟的「不會」,尤其是女生,說起來特別溫柔好聽,和大陸愈來愈流行的「女漢子」風潮不同,臺灣人好像還是更喜歡溫柔一點,可愛一點的女孩子。Mrs.D感受2:臺灣女生說起臺灣年輕女孩子,也發現個子普遍偏嬌小,眼睛大大的、雙眼皮居多,嘴唇有一點肉感,體態勻稱,幾乎不太看到豐腴的。
  • 臺灣誠品書店將登陸上海 非移植臺灣經驗
    誠品書店是許多陸客來臺的必訪之地。   誠品將進駐大陸最高摩天大樓「上海中心」,成為上海最高書店。圖為從外灘看上海中心。(圖:臺灣《旺報》)   中新網1月9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大陸旅客赴臺自由行非得「到此一遊」的誠品書店,2015年將進駐大陸最高、全球第3高的摩天大樓「上海中心」。   誠品將入住上海中心的52、53層及B1層,成為上海「最高」文化地標。誠品總經理吳旻潔強調,誠品首次登陸落腳蘇州、上海,將「連鎖而不複製」,要開的是當地人的誠品,而非移植臺灣經驗。
  • 臺北小調|閱讀主義:串聯街區的獨立書店
    據臺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理事長陳隆昊介紹,大約十幾年前,溫羅汀一帶就已取代重慶南路書街(今日的重慶南路已成旅館一條街了)成為臺北的新書街,加上2003年成立的溫羅汀書店聯盟,更讓此區廣為人知。大陸、日韓、港澳、東南亞華人讀者均慕名而來。臺北市文化局、大安區公所、臺灣電力公司與許多民間組織也戮力支援各項活動的舉辦。
  • 臺灣書店業邁入盈利時代 網絡書店也開始獲利
    新華網臺北9月13日電(記者裴闖陳斌華)長期以來慘澹經營的臺灣書店業通過積極調整,開拓新的經營模式,目前已邁入盈利時代。書店業「龍頭」誠品書店今年上半年終於擺脫連續15年的虧損陰影,實現盈利。隨著網絡拍賣、電子商務的風起雲湧,網絡書店也開始進入獲利時代。
  • 臺灣ㄟ店:專賣臺灣的本土書店
    臺灣ㄟ店:專賣臺灣的本土書店臺灣ㄟ店(圖片來源:中國臺灣網) 如果想要從頭徹尾地了解臺灣,那就到「臺灣ㄟ店」吧。它藏身在臺大對面的巷子裡,外觀雖不太起眼,但裡面就像一座寶庫,儘是與臺灣有關的書籍,舉凡原住民、語言、自然生態、鐵道、人物傳記、地理、歷史、飲食文化……,種類繁多,雖然有點擁擠,卻永遠都可以發現別家書局找不到的東西。因為有感於很多人對臺灣都不了解,因此老闆吳成三在17年前開了這家書店,「以賺錢的角度來看,我們是失敗的,但這裡就是一個空間,提供所有有關臺灣本土出版品一個信息流通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