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科普(1):量子力學中的觀察者效應是什麼?

2020-12-11 老胡說科學

當你在世界上觀察某樣東西時,一棵樹、一隻鳥或任何其他東西,無論你在何時何地觀察這個物體,它總是不變的。然而,如果我告訴你,你觀察某隻鳥的時間和方式會影響它的外貌,那會怎麼樣呢?這聽起來很荒謬,但當涉及到量子領域的奇異定律時,荒謬是正常的。量子力學定律的工作原理與一般大小世界的物理原理非常不同。在我們理解觀察者效應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量子物理的基本原理。

量子力學領域主要建立在三大支柱之上。第一個支柱是量子化特性,量子化屬性給出了粒子的位置、速度、顏色和其他屬性,這些屬性只能在一定的時間和實例中出現。這與公認的經典力學領域的信念正好相反,即一切都發生在一個光滑連續的光譜中。這是科學家們發現的非常新穎的東西,最終把這些粒子命名為量子化粒子。量子力學的第二個支柱是光的粒子性質。起初,光可以作為一種粒子來表現和分類的概念遭到了巨大的批評,因為它違背了已經確立的原則,即光具有類似于波的性質。

然而,光的粒子性質帶來了一個基本單位,它可以代表微小的能量包,被稱為量子。這不是別人,正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本人提出的。愛因斯坦假設,一個能量包可以被產生或吸收,作為一個整體,特別是一個電子想要從一個量子態跳到另一個量子態。量子力學的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基本支柱是物質的波性。雖然這可能很難消化,但物質也表現出類似波浪的性質。物質的波狀本質是由兩位科學家獨立提出的,幾乎是同時提出的,儘管他們對彼此的工作毫不在意。這兩位曾經的發現者是科學家路易斯·德·布羅意和歐文·薛丁格。

他們用兩種根本不同的數學方法來證明物質的波狀性質。後來,兩人的貢獻都得到了認可,他們的想法被共同命名為海森堡-薛丁格模型。海森堡確實對量子力學做出了更重要的貢獻。雖然沒有基本支柱那麼重要,但它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被稱為海森堡測不準原理。他推斷,由於物質的本質是波狀的,一些性質,如電子的速度和位置,是互相補充的。簡單地說,電子的每一種特性都有一個限度,在此限度內,可以同時以一定程度的準確度進行測量。

當量子「觀察者」在觀察時,量子力學表明粒子也可以表現為波。這對於亞微米級的電子是成立的,例如。在美國,距離測量不到一微米,或千分之一毫米。當表現為波時,電子可以同時通過勢壘中的幾個開口,然後在另一邊再次相遇。這被稱為幹涉。現在,關於這個現象最荒謬的事情是,它只能發生在沒有人觀察它的時候。一旦觀察者開始觀察粒子穿過這個開口,得到的圖像就會發生戲劇性的變化:如果一個粒子可以被看到穿過一個開口,很明顯它沒有穿過另一個開口。換句話說,當被觀察時,電子或多或少被強迫表現得像粒子而不是波。因此,僅僅觀察的行為就會影響實驗結果。

為了證明這一現象,魏茨曼研究所製造了一個小於1微米的小裝置,它有一個帶有兩個開口的屏障。然後它們向勢壘發射電子電流。這個實驗中的觀察者不是人,他們使用了一個微小的電子探測器,可以發現經過的電子的存在。量子「觀察者」探測電子的能力可以通過改變它的電導率或通過它的電流強度來改變,探測器對電流沒有影響。即便如此,科學家們發現,探測器「觀察者」在其中一個開口附近的存在,也會改變電子波通過屏障開口的幹涉模式。

事實上,這種效應取決於觀察的「能力」,當「觀察者」探測電子的能力增加時,換句話說,當觀察的水平上升時,幹擾減弱;相反,當它探測電子的能力降低,觀測減弱時,幹擾增加。因此,通過控制量子觀察者的性質,科學家們設法控制了它對電子行為的影響程度!

相關焦點

  • 科學之窗|量子力學中的觀察者效應是什麼?
    這聽起來很荒謬,但當涉及到量子領域的奇異定律時,荒謬是正常的。量子力學定律的工作原理與一般大小世界的物理原理非常不同。在我們理解觀察者效應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量子物理的基本原理。量子力學領域主要建立在三大支柱之上。第一個支柱是量子化特性,量子化屬性給出了粒子的位置、速度、顏色和其他屬性,這些屬性只能在一定的時間和實例中出現。
  • 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見微知著》講了什麼?
    導讀: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見微知著》講了什麼?《見微知著》 為獨立學者,詩人,科普作家靈遁者的量子物理科普書籍。是作者續物理宇宙科普書籍《變化》之後的又一力作。旨在通過量子世界來看世界,科普量子物理知識,並作出新的推理思想。該書從回顧量子力學的發展開始,對當下量子力學的熱點問題,進行了一一探討。
  • 拿什麼拯救你量子力學-淺談量子貝葉斯
    著名理論物理學家Steven Weinberg今年1 月19日為紐約書評寫了一篇文章【1】,表達了他對量子物理未來前景的困惑和擔憂,其中對量子論概率解釋的一段話發人深思。描述量子力學波函數演化的薛丁格方程是確定性的波動方程,本身並不涉及概率,甚至不會出現經典力學中對初始條件極為敏感的「混沌」現象(筆者譯註:這是因為薛丁格方程是線性偏微分方程,混沌是非線性的特徵)。那麼,量子力學中反映不確定性的概率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 看美劇學知識:科幻美劇中的量子力學
    科幻作品超喜歡量子力學量子力學一直以來都受到科幻題材影視作品的青睞,之所以備受青睞,源於量子力學自身與宏觀世界的「矛盾」以及其內核中散發出來的哲學意味,用我們常說的話來講,量子力學對於普通人來說更像是薛丁格的貓這些玄妙的理論,特別容易讓一部影視作品顯得高深莫測,編劇們大筆一揮——量子通信、量子計算機、量子糾纏、觀察者效應、薛丁格的貓就躍然紙上,然後看得觀眾一頭霧水還忙不迭地點頭稱是
  • 五分鐘量子力學(六),量子史話:詭異的量子疊加態
    量子的疊加態原理態疊加原理是量子力學中的一個基本原理,它說明了波函數的性質。如果ψ1是體系的一個本徵態,對應的本徵值為A1,ψ2也是體系的一個本徵態,對應的本徵值為A2,根據薛丁格方程的線性關係,ψ=C1ψ1+C2ψ2也是體系一個可能的存在狀態。這個原理還有另外一層含義:當粒子處與態ψ1和態ψ2的線性疊加態時,粒子是即處於態ψ1,又處於態ψ2。咳咳,數學不好,又不是物理系的小夥伴是不是懵圈了。
  • 量子力學
    在量子力學中,它指的是分配給特定物理量的分立單位,例如靜止原子的能量(見圖1)。粒子是具有波狀性質的分立能量包的發現導致了物理學中關於原子和亞原子系統的分支,這一分支今天被稱為量子力學。它是許多物理和化學領域的數學框架的基礎,包括凝聚態物理、固體物理、原子物理、分子物理學、計算物理、計算化學、量子化學、粒子物理、核化學和核物理。該理論的一些基本方面仍在積極研究中。
  • 沒有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學,包括你
    西遊記中的大鵬金翅鳥在現實中的原型是什麼?導致遼國亡國的「海東青」是哪種鳥?迪士尼的唐老鴨原型是什麼鴨?鳩佔鵲巢在鳥類世界是真實的嗎?......因此,對量子力學的理解可以著重在其數學的重新解釋上面,希望問題最終能夠取得突破。但突破還沒有出現,因為量子力學的每一種解釋都存在問題,他們都不是完全自洽的,只有更好的理論才能解決這些問題。量子力學不可能是自然界運行的最基本的規則,我們要超越它才行。問題是,沒有人知道為什麼當人們試圖測量量子效應時,量子效應會消失。
  • 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見微知著》為什麼值得讀,看看目錄就懂了
    導讀: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見微知著》講了什麼?《見微知著》 為獨立學者,詩人,科普作家靈遁者的量子物理科普書籍。
  • 深度科普:量子力學中量子究竟是什麼?與分子原子根本不是一回事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96期,我是常常,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量子力學中提到的量子究竟指的是什麼?量子是研究微觀粒子世界的量子力學中十分重要的物理概念,可能說起量子,大家會常識性的認為:量子與分子、原子、中子、電子一樣,也是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但實際上量子與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完全就不是一個概念,下面就給大家深度科普一下:微觀世界中提到的量子究竟是什麼?
  • 從零開始讀懂量子力學
    ——袁嵐峰(中國科技大學教授,科普專家,《科技袁人》節目主講人, 微博 @中科大胡不歸)     我原來不懂量子力學,年紀也大了,複雜數學公式看都看不清,遑論看懂。看了這本書,我覺得自己大致明白量子力學是什麼了,它離生活並不遠。
  • 什麼是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是物理學中與非常小的物理學分支。它產生了一些關於物質世界的非常奇怪的結論。在原子和電子的尺度上,許多經典力學方程,描述事物在日常大小和速度下移動的方式,不再有用。在經典力學中,對象存在於特定時間的特定位置。然而,在量子力學中,物體卻存在於概率的陰霾中;它們有一定的機會在A(愛麗絲)點,另一個機會是在B(鮑勃)點等等。
  • 什麼是量子力學?| 曹則賢
    本文將系統地解釋什麼是量子(quantum)、什麼是力學(mechanics),在對量子力學創建過程的回顧中講述構成量子力學的具體內容,然後會介紹幾例量子力學帶來的新技術。量子力學從來都不是什麼革命,它只是經典物理學自然的、邏輯的延續。量子力學一如物理學的其它分支,都是人類思想智慧的結晶。量子力學,還有相對論,這些百多年前的頭腦風暴,今天應該成為受教育者的知識標配。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到底什麼是量子力學
    近年來,量子力學一直是科學界的一個火爆詞彙,「遇事不決,量子力學」成為了科普作品評論區幾乎必備的一句話,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聊一聊量子力學,它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一、什麼是量子力學很多小夥伴第一次聽到這個詞,都會感覺太科幻了,簡直就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代名詞。其實,量子力學在我們身邊是非常常見的。我們知道,物理學分為兩大部分。以牛頓、伽利略為代表的,我們已經研究透徹的經典物理。
  • 抑鬱中的觀察者效應 | Slow M.
    觀測者效應(Observer effect),是指「觀測」這種行為對被觀測對象造成一定影響的效應。在量子力學實驗中,如果要測算一個電子所處的速度,就要用兩個光子隔一段時間去撞擊這個電子,但第一個光子就已經把這個電子撞飛了,便改變了電子的原有速度,我們便無法測出真正準確的速度(不確定原理)。……這種效應在生活中極其常見。
  • 通過觀察者效應,完善未被證實的理論
    我們在之前文章中假想了精神作用力也是一種力。並且假想了幾個可以反向驗證精神作用力是否存在的試驗方法。還賦予了精神作用力一些特性。以便更合理的解釋那些過程不合理,結果也不合常理的實驗。原因很簡單,因為結果被確定了,確實存在觀察者效應,而觀察者改變了粒子形態,那麼是什麼原因改變的不得而知。所以一定是有什麼我們現在不理解的,未知的力量形成了這個結果。
  • 「萬事不決,量子力學」 量子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在中國電信在天翼智能生態博覽會上,展出了兩臺手機樣板機,用戶可在通話過程中一鍵選擇「加密通話」或「普通通話」,這種可以進行加密通話的手機就是配備了「量子秘鑰」的保密手機。量子通信手機下面咱們先來看看量子科技厲害的三個特性(看不懂不要緊,不是咱水平不行,只能說明它太厲害了):1、態疊加世界
  • 10本理科生必讀的宇宙和量子力學科普書籍
    導讀:宇宙,量子力學科普書籍推薦。1.世界物理奇遇記。5.變化中國獨立學者,科普作家靈遁者4年嘔心力作。用自己獨有的方式,思考了當代物理的熱點。書中沒有複雜的數學公式,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描述了諸多問題。譬如慣性,引力,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量子糾纏,時間,物質等問題。是一本極具啟發力和創造力的科普書籍。
  • 五分鐘量子力學(九)、量子史話:自旋與全同性原理
    做量子力學的科普真的不容易,這主要是因為小編的水平有限,不知道用什麼樣的描述去準確表達。今天我挑選了一個自認為很重要的量子力學話題來討論——自旋與全同粒子。在很多科普文章中,有人對自旋持有否定的態度,也有些人認為電子自旋跟經典物理中的自旋概念去理解。其實這種想法都是錯誤的。
  • 光電效應本質是能量的交互和轉移,對量子力學影響甚大!
    導讀:本章摘自獨立學者靈遁者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見微知著》。此文旨在幫助大家認識我們身處的世界。世界是確定的,但世界的確定性不是我們能把我的。關於光電效應的研究歷史大概是這樣的:1887年,赫茲在做證實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的火花放電實驗時,偶然發現了光電效應。
  • 什麼是量子力學?什麼是量子糾纏?為什麼說量子力學很詭異?
    什麼是量子力學?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其它相關的學科都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所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