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哥(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在學校裡,總有兩個相對的群體,學霸和學渣,很多人都會認為,學霸會比學渣聰明。但其實,那還真的未必。關於孩子聰不聰明,李玫瑾教授提出了這樣一個看法:
孩子早期的智力發育,和發展水平其實體現在指尖上,作為家長一定要多多的關心和留意,根據研究表示,其實孩子智商的高低不僅取決於父母的遺傳,還有一些後天的培養。所以,一個孩子聰不聰明,看他的手就知道了。
一個孩子的手指活動對他大腦發育的要求會很高,也就是說還是手指活動的越頻繁,對於孩子的大腦發育就越有益。
孩子的每一個手的每一個活動都是通過大腦的處理信息傳輸來完成的,所以家長們其實可以通過一些方式來培養孩子的手指能力,孩子感受到刺激,這樣才能刺激他的大腦發育。
1. 刺激大腦
因為手部的構造比較精細,也比較靈活,所以會刺激大腦的傳輸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人的手指一共包括手腕,手掌還有手指三個部分,分布有19塊比較小的肌肉。
其中手指的神經更是達到了小腿部分的十倍之多,這是一些小肌肉和小神經的靈活配合,才能讓手指變得更加精細,完成各項工作手指活動的越頻繁,對於大腦刺激也就越多,所以也會更加聰明。
2. 通過觸摸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
很多家長都對孩子的天性好動頭疼不已,很多孩子小時候總是喜歡搞破壞,在小的時候拽人家的頭髮,長大了就喜歡亂摸東西亂摔東西,再往後就是拆家寢室,其實這是孩子在鍛鍊自己手部的動作。
對於孩子來說,只有親手觸碰的東西才能夠容易被記住,容易被掌握,所以其實通過觸摸是可以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的,像有些孩子喜歡動手動腳,其實也是提高認知的一個過程。
身邊的事物都是新鮮的,孩子基本上會用手去感知這個世界,這也是提高他們詞彙量和認識新鮮事物的好時機。
1.捏物訓練
在孩子三個月的時候可以選一些質地不同,適合孩子抓又不容易被吞下的物品,讓孩子練習抓握,比如說像是撥浪鼓或者是大的海綿或者是紙卷等等,都可以讓孩子抓握。一些小的物件的,比如說像爆米花或者糖豆等等,也可以用來進行輔助。
孩子剛開始學的時候一定要讓家長在旁邊示範,並且時刻注意孩子的安全問題。也就是說孩子在玩這些東西的時候,最好是爸爸媽媽陪在身邊,以免孩子將小物品塞進口腔或鼻腔內發生窒息的危險。
2.協調和連貫
先讓孩子抓住一個,再讓孩子抓住一個,也可以讓孩子同一隻手抓兩個玩具,這樣的話可以讓他手指的動作和協調性會更加的得到鍛鍊,如果孩子的左手的積木轉到右手,再用左手來抓孩子應該讓寶寶懂得轉換,這樣的話其實是可以達到兩隻手協調的。
讓孩子多做一些這些活動,鍛鍊孩子手指的協調性和連貫性,幫助孩子大腦的輔助發育。
你家孩子的手指靈活嗎?(配圖來源網絡,侵刪)
小哥哥陪你一起育兒,做最野的爸媽,關注我,了解更多育兒資訊!